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随着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的作用日益凸显,高职院校教学应积极与行业发展接轨。面对BIM专业需求日益提升,高职院校在推进“1+X”BIM课程中遇到诸多难题。基于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优化、毕业设计考核优化、加强校企合作、建立三元协同评价体系5个方面,分析实现课证融通路径优化的措施。通过提升教师综合能力、建立多元教学模式、创新教材内容与形式助力BIM课证融通,为探索“1+X”BIM课证融通改革提供保障,以期实现教学与认证资源共享,提升BIM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2.
陈勇燕 《福建建材》2022,(12):109-111
“课证融通”是实施“1+X”证书制度过程中对接学历证书“1”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X”的关键。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结构平法识图”课程改革为例,针对目前高职院校试点专业“1+X”证书制度的实施情况,提出了课程体系与证书体系、课程模块与技能任务、课程学习评价标准与技能标准多元融合的“1+X”课证融通实施路径,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标准融入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3.
在“1+X”BIM证书制度试点背景下,以建筑设计专业为例,探讨“1+X”BIM证书在学校层面的推广试点中如何实现课程和证书共生共长、共同服务。通过建立“1+X”BIM证书制度试点背景下建筑设计专业七维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确定课证融通方案,推动教学模式改革,达到分层、分段、分类培养目标,最终使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动态的变革。  相似文献   

4.
李涤怡 《砖瓦》2022,(2):160-161
依托“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模式,剖析了“1+X”装配式建筑证书的培养要求和考核内容,从构建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实训条件等方面进行论述,提出了实现“1+X”装配式建筑证书课证融通的方案,以实现考核内容与理论知识教学、与实际课程相互融会贯通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阐述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基于专业教学标准与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作为试点的工程造价专业的"课证融通"课程体系的构建,提出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双师型创新教师团队的建设、教材建设等措施保证"课证融通"课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1+X"BIM等级证书试点的难点在于课证融通。在广泛调研、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提出课证融通下如何开展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五大模块的考点课程标准及考评方式改革、三教改革、教学资源准备等各方面工作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廖雅静  朱向军 《砖瓦》2022,(6):172-175
“课证融通”是“1+X”证书制度背景下,课程改革的重要论题,是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专业课程系统性与规范性不够、课程目标定位不清晰、教学内容过分追求全面等问题的重要措施。在“1+X证书制度”视角下,分析了《居住建筑设计》课程建设、教学实施与评价考核的现状问题,提出了在模块内实现课证融合,关联课程内容和技能证书,探索“课证深度融合”的课程改革路径,交流了课程改革与实践对《居住建筑设计》带来的积极影响。用改革实践来论证:实施“1+X证书制度”,深化“课证融通”改革,有利于检验课程目标定位的科学性、优化课程内容的层次性、强化教学组织的包容性、提升技能练习的有效性、创新课程评价的复合性。能够给建筑设计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改革、教学实践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1+X"证书制度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和创新。针对"1+X"建筑信息模型(BIM)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结合教学实际问题,提出开展"1+X"建筑信息模型(BIM)证书制度的建设路径,最终为实现"课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提供探索模式。  相似文献   

9.
根据建筑行业智能建造的发展要求,结合现场工程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针对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探究了"1+X"建筑信息模型(BIM)证书的内涵,找出了课证融通的路径;提出了"1+X"证书制度背景下,构建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和"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方案,通过"课、证、赛"的有机融合,培养"1+X"现场工程师人才,实现毕业紧贴就业,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在职业院校推行,必将推动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本文以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为例,通过分析目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课程与"1+X"证书制度相融合的改革思路,主要从课标、课程内容、教材、教师、评价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探索"1+X"证书制度背景下课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张璐 《福建建材》2022,(9):111-115
结合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专业人才的需求调研和职业技能,提出了以BIM职业技能证书为主导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1+X多证书改革试点的创新路径;并以标准融通、内容融通、教学融通、评价融通、成果融通5个方面来实现1+X书证融通的的专业改革。在运用“BIM+AR/VR”信息化教学技术,打造数字化教学资源基础上,通过“BIM+职业技能”实践模块,实现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以达到“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建筑工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21,(5):15-18
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引发“金融+科技”跨界技能人才需求缺口,加剧复合型金融保险专业人才供需矛盾,从而引发高职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改革的探讨。将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确定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要素,并通过实施“以德技并举为育人目标,打造‘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课程体系,系统构建兼具‘专业性+实践性’师资队伍”的人才培养模式,为高职金融保险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1+X证书制度的提出反映了现今社会的用人需求和职业教育活动的内在规律。文章以课证融通课程BIM基础建模为例,结合1+X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等级标准,优化教学内容,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建立泛雅网络教学平台,整合教学资源,实施混合式教学,旨在提升BIM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推动职业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22,(1):126-129
国家启动的“1+X”证书制度试点的目的是促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引入X证书将会为专业群人才培养带来动态、多元的评价体系。文章提出“1+X”证书制度的实施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和改变,探索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为增强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适应性,基于“岗课赛证”,从工作岗位、课程体系、技能大赛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4个层面对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问题与创新路径进行了探究,明确了职业院校在“岗课赛证”融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围绕对接岗位、课证融通、赛教融合、校企合作、成果导向、建强队伍等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针对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结合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现状和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标准,文章提出了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学证合一的考试方式、新旧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从而培养掌握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的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全面服务于建筑业的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7):50-51
在1+X证书制度改革背景下,学校以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为试点,通过企业调研,采用已有高含金量行业证书引入与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共同开发证书两种方式推进X证书开发。将行业标准、证书标准和教学标准相融合,重构课程体系。采用"分步走、三合一"证、岗、课融通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改革评价方式,将课程考核和证书考核"两考合一",校企共评。为深化产教融合,实现"精准化培养,高位化就业",真正培养出产业急需的复合型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8.
依托新工科背景,在“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从工程造价学科课程建设出发,分析工程造价专业的培养目标、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基于“互联网+”与新工科背景下的校企结合,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孕育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坚持人才引育并重,建立“1+X”试点考核制度等应对策略,以期为高等院校工程造价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陈婷梅  呙海鹏 《砖瓦》2023,(3):173-175
《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是一门专业性强、内容抽象的专业基础课。为了解决传统教学“课”“岗”“证”“赛”相互分离的局面,主要介绍了“岗课赛证”融合教学模式在《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中的应用。针对“岗课赛证”四维融通的教学目标,构建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形成了以真实工程项目为载体的实践课程体系,示范推广至高职院校作为教学改革的典范,以期能够为“岗课赛证”的四维融通提供实施保障,同时更好地实现知识、技能、素养的三维教学目标,进而为培养现代社会所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4,(34)
本文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等方面,构建了具有地域经济特色、符合新兴产业背景发展需求、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探索了"项目载体,能力递进"实践教学体系。实施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标准、以及"课证、课赛"双融通的课程建设,阐释了新产业背景下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