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面向21世纪的车用清洁燃料生产技术   总被引:23,自引:7,他引:23  
从21世纪世界各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际情况出发,着重介绍了目前正在开发的5项车用清洁燃料生产技术,并提出了我国提高车用燃料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21世纪的车用燃料--超低硫汽油和柴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全球环境意识空前高涨和环保立法的推动,控制车辆排放和提供环保型车用燃料就成为汽车工业和炼油工业21世纪面临的严峻任务,超低硫车用燃料是21世纪的重要质量标志之一。分析了汽油和柴油的组成对车辆排放的影响,国外汽柴油质量和规格标准的进展;介绍了国外超低硫燃料的生产技术及经济性;提出了我国进一步提高车用汽油和柴油质量水平的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面向21世纪的车用润滑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车用汽油机油、柴油机油、二冲程发动机油、铁路内燃机车用油、齿轮油和自动传动液的近期发展和未来5~10a内的发展前景,同时还述及油品及添加剂公司面对汽车发展的挑战可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3 低硫汽油和柴油生产技术 3.1 汽油脱硫技术[4] 在汽油总合中,催化裂化(FCC)汽油是汽油的最重要的构成组分,因而车用汽油硫含量的90%来自FCC汽油.硫主要集中在FCC汽油中的重石脑油馏分,如表9所示.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本世纪末和下一世纪中国车用润滑油的需求及技术发展趋势,提出汽车制造商和用户的需要决定着车用润滑油的品种、质量、生产和销售。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替代燃料技术将起重要作用,而用汽油和醇为燃料的燃料电池技术最终将能解决提高行车利润,降低废气排放量的问题。目前采用的新配方燃料与未来燃料电池燃料组成相吻合。21世纪仍要使用汽、柴油,特别是新配方燃料。它们的代表是美国加州汽油和瑞典一级柴油。但是能再用多久,还是未知数。为保证高质量的大气环境,将大力控制公路运输方面的废气排放量。预计21世纪前半期,炼油工业将能提供高氢组分的替代燃料。而汽车制造业则应制造出使用该种燃料的新型发动机。到21世纪后半期,炼油工业已能从原油和天然气生产数量大、质量高的“…  相似文献   

7.
目前70号车用汽油占市场总需求量的一半,全部使用90号以上汽油将势在必行。1995年我国生产汽油2800万t,其中70号汽油占49.96%,90号汽油2.47%,93号汽油仅占7.39%。到2000年,我国汽油需求量估计在4000~4500万t之间,其中90号汽油3350万t,97号汽油600万t,车用汽油全部在90号以上。1995年我国无铅汽油占汽油总产量的54.2%,到2000年,无铅汽油要达到80%左右。据预测,轿车和微型车汽油的需求总量为620万t,其中90号普通无铅汽  相似文献   

8.
21世纪汽车代用燃料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技术上对燃料乙醇、天然气、煤制油等作为汽车代用燃料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MTBE(甲基叔丁基醚)作为汽油的辛烷值改进剂,除可增加汽油含氧量外,还可促进清洁燃烧,减少汽车有害物排放污染。但是,MTBE极易溶解于水中,主要由于地下和地上汽油贮罐的泄漏,美国在地下饮用水体中越来越多地发现了MTBE。MTBT即使在很低浓度也会造成水质恶臭,美国环保局已将MTBE引为人类可能的致癌物质。  相似文献   

10.
11.
从国外油品质量升级看我国汽油柴油标准的发展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欧盟和美国汽车排放和汽油柴油标准的制定、我国汽油柴油标准发展沿革,以及汽油柴油组成与排放关系的研究,结合我国炼油和汽车工业的特点,在分析我国现有汽油、柴油质量状况的基础上,对照国外的普遍做法,对未来符合我国国情的汽油、柴油标准的发展对策提出若干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塔河炼化1号汽柴油加氢精制装置采用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研发的MHUG工艺技术进行升级改造,工艺流程为先加氢精制、后加氢改质。装置新增1台加氢精制反应器作为第一反应器,装填RN-410精制催化剂,将原有反应器改造为加氢改质反应器作为第二反应器,装填RIC-3改质催化剂和RN-410后精制催化剂。改造后装置柴油产品的各项指标均达到国Ⅴ车用柴油质量标准,其中十六烷值由原料的40左右提高至产品的51.2,硫质量分数降低至小于5 μg/g,多环芳烃质量分数仅1.8%。装置在满负荷条件下运转稳定,精制及改质催化剂反应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降低全厂柴汽比、多产高辛烷值汽油,中国石油庆阳石化公司采用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的多产高辛烷值汽油并降低柴汽比的柴油催化转化工艺技术(DCP-Ⅰ),通过对重油催化裂化装置现有工艺流程进行简单改造,在二段提升管下部喷嘴处回炼催化裂化柴油.工业应用结果表明:装置回炼催化裂化柴油后,柴汽产率比降低...  相似文献   

14.
为了适应柴油产品质量升级需求,中国石化塔河炼化公司2号汽柴油加氢装置采用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的RS2100/RS2110超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新鲜剂和中国石化大连(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的FHUDS系列催化剂再生剂,处理焦化汽油、焦化柴油和常二线柴油的混合原料,得到的精制柴油硫质量分数为3.2 μg/g,氮质量分数为0.67 μg/g,多环芳烃质量分数为2.9%,十六烷值为52,闪点(闭口)为68 ℃,满足国Ⅵ柴油质量升级的要求。装置运行不到一年,催化剂失活速率大于24.0 ℃/a,而后通过调整两台反应器的温度分布、原料组成和产品硫含量,使催化剂失活速率小于14.4 ℃/a,反应器床层最高温度不大于390 ℃,反应器压差维持在0.4 MPa,催化剂稳定性较好,能够满足装置长周期运行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16.
某石化公司催化裂化柴油(简称催化柴油)产量大、芳烃含量高、十六烷值低、加工难度大。为解决加氢裂化装置掺炼催化柴油时氢耗大、加工费用高等问题,将催化柴油改至焦化汽柴油加氢装置进行加工,并在不同催化柴油掺炼比例下进行工业试验,对比不同掺炼比例下的原料性质、主要操作参数、产品性质和物料平衡等数据。试验结果表明:焦化汽柴油加氢装置掺炼催化柴油后,柴油产品的密度和多环芳烃含量大幅上升,十六烷值大幅降低;反应平均温度提高幅度较大。在目前生产情况下,控制催化柴油掺炼比例不大于20%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17.
采用100 mL加氢装置,在温度320~360 ℃、空速1.2~2.0 h-1、氢油体积比350~550、压力6~8.5 MPa的条件下,应用Ni-Mo-P/Al2O3加氢精制催化剂对5种劣质汽柴油混合加氢脱氮率进行了考察。分别应用BP神经网络和RBF神经网络建立了用于预测汽柴油混合加氢脱氮率的模型,并应用RBF神经网络考察了原料油性质和工艺条件对加氢脱氮反应的影响大小。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和RBF神经网络对脱氮率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3.42%和2.58%,均能满足工业要求;RBF神经网络的预测性能优于BP神经网络;实验中所用原料油性质对加氢脱氮反应的影响由强到弱的顺序为:硫含量>密度>氮含量>50%馏出点>运动黏度>溴价;工艺条件对加氢脱氮反应的影响由强到弱的顺序为:温度>空速>压力>氢油比,为汽柴油混合加氢脱氮工艺条件优化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在节油减碳和尾气中污染物超低排放中的作用,提出未来较长时间内汽车动力会呈现电、氢、油共存的格局。针对未来汽柴油的市场需求,提出炼油企业要致力开发高效高清洁汽柴油,支持燃油汽车实现低碳和污染物超低排放。综合国际、国内进行的油品质量对污染物及碳排放影响的研究结果和国外主要汽车制造商对未来油品质量指标的诉求,对我国高效高清洁汽柴油的主要技术指标、标准制定研究、主要技术开发课题及推进策略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