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用高分子絮凝结合磁分离技术对从马铃薯淀粉废水中回收蛋白进行初步研究。采用反向悬浮交联法制备得到磁性壳聚糖微球,用扫描电镜对其进行形貌观察,并研究了该微球对马铃薯淀粉废水中蛋白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合成的磁性微球外表呈球形,粒径为20~50μm;当马铃薯淀粉废水中磁性壳聚糖用量为2mg/mL(磁性壳聚糖微球:马铃薯蛋白=4:1),吸附时间为30min,温度为45℃,pH为7·0时,吸附率最高,达到80%。该研究为马铃薯淀粉废水的综合处理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磁性壳聚糖微球吸附马铃薯淀粉废水中蛋白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高分子絮凝结合磁分离技术对从马铃薯淀粉废水中回收蛋白进行初步研究。采用反向悬浮交联法制备得到磁性壳聚糖微球,用扫描电镜对其进行形貌观察,并研究了该微球对马铃薯淀粉废水中蛋白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合成的磁性微球外表呈球形,粒径为20~50μm;当马铃薯淀粉废水中磁性壳聚糖用量为2mg/mL(磁性壳聚糖微球:马铃薯蛋白=4:1),吸附时间为30min,温度为45℃,pH为7·0时,吸附率最高,达到80%。该研究为马铃薯淀粉废水的综合处理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磁性壳聚糖微球对酸性偶氮染料废水的脱色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应用磁性壳聚糖微球对水溶性酸性偶氮染料模拟废水进行吸附脱处理,研究了溶液的酸度,染料废水的初始浓度等对脱色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磁性壳聚糖微球对水溶性偶氮染料具有优良的脱色效果,在PH在3.0左右,吸附剂的饱和吸附量达到665mg/kg。这种新型吸附剂不仅吸附能力强,速度快,而且易分离,可两者生,是一种很有开发应用前景的新型染料废水吸附剂。  相似文献   

4.
牛血清蛋白磁性壳聚糖微球谷氨酸改性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谷氨酸改性磁性壳聚糖微球对于牛血清白蛋白的吸附。采用反相悬浮法制备谷氨酸改性磁性壳聚糖微球(GA-CMNs),利用红外光谱仪检测壳聚糖连接谷氨酸效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微球形貌、激光粒度仪检测微球粒径分布;考察不同pH值、NaCl质量分数、BSA质量浓度、吸附时间对谷氨酸改性磁性壳聚糖微球BSA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对吸附行为进行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吸附溶液pH值为5,BSA质量浓度、吸附时间与BSA吸附量呈正相关,而NaCl质量分数则相反;谷氨酸改性磁性壳聚糖微球对BSA吸附平衡过程符合动力学准二级方程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在BSA初始质量浓度为1 mg/mL时有最大平衡吸附值,为83.5 mg/g;经过5次3%NaCl溶液洗脱-吸附操作循环后,洗脱率仍高于90%。谷氨酸改性磁性壳聚糖微球对牛血清蛋白的吸附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5.
以纳米粒子为磁核,天然多聚物壳聚糖为高分子包裹材料,制备出用于提纯凝血酶的新型亲和磁性微球,并对其凝血酶吸附量、重复使用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壳聚糖亲和磁性微球其透光率在4min时达到93%,并在10min内透光率从51%提高至96%;而在无外加磁场时,其透光率仅从52%提高至59%;相比而言,自制的壳聚糖亲和磁性微球在外加磁场下具备较高的磁响应性。壳聚糖亲和磁性微球对凝血酶粗酶液的纯化参数为:纯化倍数13,纯化时间为0.83h,吸附容量为4956U/g;结果表明,壳聚糖亲和磁性微球纯化凝血酶粗酶液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用壳聚糖包覆羧基化Fe3O4磁性纳米粒子制备了Fe3O4-壳聚糖磁性微球,分别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热重分析等方法和手段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了结构表征.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探讨了时间、pH值、Cu2+浓度等对Fe3O4-壳聚糖磁性微球吸附溶液中Cu2+量的影响.结果表明:Fe3O4-壳聚糖磁性微球粒径分布较均匀,平均粒径约为110 nm;Fe3O4-壳聚糖磁性微球能够吸附Cu2+,最大吸附量可达21.3 mg/g.随着吸附剂用量的增加、温度的升高,单位吸附量减小,室温下吸附较佳;Cu2+初始浓度、pH对吸附的影响很大,Cu2+初始浓度在120 mg/L,5.0相似文献   

7.
以壳聚糖和明胶为原料,戊二醛为交联剂,采用反相悬浮乳液聚合法制备壳聚糖/明胶微球,可作为染液废水吸附剂.扫描电镜显示,微球粒径均匀,平均约20 μm;红外光谱数据则证明壳聚糖、明胶与戊二醛之间发生了交联.复合微球对染液中酸性红337的吸附性能试验表明,当染料质量浓度0.5 g/L,复合微球质量浓度0.5 g/L时,吸附率可达到98%;复合微球吸附的最佳条件是:pH值2~3,吸附时间100 min,温度30℃.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用于特异性分离阪崎肠杆菌的免疫磁性壳聚糖微球以及对阪崎肠杆菌的捕获效果。方法:采用反向悬浮交联法制备磁性壳聚糖微球,并对微球的表面进行氨基化修饰,然后与阪崎肠杆菌多克隆抗体进行偶联,制备免疫磁性壳聚糖微球。优化磁性壳聚糖微球对阪崎肠杆菌多克隆抗体的偶联条件,包括偶联时间、磁性壳聚糖微球用量、偶联体系p H,对抗体的饱和偶联量。通过与显色培养基结合的方法研究免疫磁性壳聚糖微球对阪崎肠杆菌的捕获能力。结果:制备的磁性壳聚糖微球通过表面修饰能连接上大量的活性氨基,在p H 7.4的偶联体系中,10.0 min即可完成对阪崎肠杆菌多克隆抗体的偶联,0.01 g磁性壳聚糖微球对抗体的饱和偶联量为25~50μL。当阪崎肠杆菌浓度较低时,制备的免疫磁性壳聚糖微球对阪崎肠杆菌的捕获率达94.7%,对阪崎肠杆菌的灵敏度为5 cfu/m L。结论:获得阪崎肠杆菌免疫磁性壳聚糖微球,该微球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快速富集、分离阪崎肠杆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利用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回收大豆乳清废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大豆乳清废水为研究对象,以蛋白质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实验研究了以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MTGase)对大豆乳清蛋白的聚合作用的条件,并对处理前后的大豆乳清废水中的蛋白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对大豆乳清废水作用的最佳条件为:添加酶活为1 U/mL的酶6mL、反应时间1h、反应温度35℃pH ...  相似文献   

10.
为分离苹果汁中的有机酸,采用反相悬浮交联法制备磁性Fe_3O_4/壳聚糖复合微球。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仪、X射线衍射仪、超导量子干涉磁测量系统等对复合微球进行表征。同时测定了特定磁场条件下复合微球在不同时间、不同pH值下的回收率以及对苹果汁中有机酸的重复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微球呈规则球形,分散性良好,粒径范围22~158μm;Fe_3O_4纳米颗粒约占复合微球总质量的38.66%,壳聚糖包埋过程并没有改变Fe_3O_4的尖晶石结构;复合微球饱和磁化强度35.98 emu/g,磁场作用下2 min回收率可达99.99%以上;连续3次吸附苹果汁中有机酸,平衡吸附量仍可达到109.92 mg/g,有机酸回收率86.86%。综上,壳聚糖与Fe_3O_4纳米颗粒相结合制备的磁性Fe_3O_4/壳聚糖复合微球磁响应强、回收率高,对苹果汁中有机酸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环保高效,可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1.
以四氧化三铁磁性微球为核,表面分别接枝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制备两种功能化磁性载体,对粗酶液中的重组几丁质酶进行固定化研究。结果表明:PGMA-Fe3O4单位蛋白载量、纯化倍数均高于APTES-Fe3O4,分别为1689.7436mg/g、6.8013;4℃环境中贮藏10d,PGMA-Fe3O4固定的重组几丁质酶相对酶活力为69.66%;重复利用7次后,相对酶活力在44%以上。  相似文献   

12.
以羧甲基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为壁材制备柠檬醛微球,考察了羧甲基壳聚糖、氯化钙和海藻酸钠浓度对柠檬醛微球包埋率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柠檬醛微球包埋工艺,并进一步对其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适量的羧甲基壳聚糖、氯化钙和海藻酸钠能较好形成柠檬醛微球;微球的优化工艺参数分别为羧甲基壳聚糖浓度3.5 g/L、氯化钙浓度4.5 g/L和海藻酸钠浓度8.5 g/L,此时包埋率值为81.79%。柠檬醛微球性能研究表明,其具有控释和抗油脂氧化性能;外观呈圆型,乳白色半透明状,表面平滑有光泽;红外光谱证实柠檬醛精油被完好包裹在微球内部。由此可见,微球化有效提高柠檬醛精油的稳定性和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以不同黏均分子量的壳聚糖为材料,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壳聚糖微球表面、内部结构及形态,并以其为主要参考指标,研究了壳聚糖黏均分子量、NaOH浓度、乙酸乙酯比例、壳聚糖浓度、凝结时间等对壳聚糖形成多孔微球的影响,优化了制备多孔壳聚糖微球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采用2.5%黏均分子量448.4kDa的壳聚糖为载体、3.0%的NaOH为凝结液、乙酸乙酯与NaOH溶液比例为1:20、在凝结液中处理3h时,能制备得到较好的多孔壳聚糖微球。  相似文献   

14.
磁性微球固定化酶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性微球固定化酶就是利用磁性微体作为载体进行酶的固定化,由于其具有环保、酶重复利用效果好和降低生产成本等优点,近几年已经成为研究的焦点。本文重点对磁性微球固定化酶制备工艺的研究现状、应用及发展前景进行阐述,为同行们今后开展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食品安全级固定化载体-壳聚糖微球制备的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壳聚糖固定化微球载体制备的最佳条件,为进一步用食品安全级载体——壳聚糖固定化乳糖酶提供理论基础。用凝聚/沉淀法制备壳聚糖微球载体。结果表明,20g/L壳聚糖(1%冰乙酸溶液),以距凝结液面20~30cm滴入终浓度20%NaOH和30%甲醇的凝结液中,液滴刚滴入时不搅拌。该条件下制得直径为(4.00±0.06)mm,平均重量(30.80±0.02)mg/个,每个壳聚糖载体的比表面积为4.08×10-4 m2/g,形状完整,大小均一,具有弹性。  相似文献   

16.
多胺柔性链改性壳聚糖微球固定化木瓜蛋白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反相悬浮交联法制备了单分散壳聚糖微球树脂,以其作为固定化载体基体,经氨基保护、C6羟基环氧化后接枝亲水性多乙烯多胺,制备了粒径为220~300μm、具有较高机械强度的多胺柔性链改性壳聚糖载体。采用该载体对木瓜蛋白酶在pH8.0缓冲液中室温下固定25h,固定化酶表观活力最高可达313U.g-1,活力回收率最高达61.5%,是采用未经多胺分子修饰的壳聚糖微球固定化的2.3倍。该柔性固定化酶的最适温度为65℃,最适pH为8.0,连续使用6~7次后仍保持原来活力的一半。  相似文献   

17.
采用疏水性材料制备微米级磁性微球,并应用于对盐藻的吸附研究。考察了pH值,吸附作用时间,NaCl浓度以及磁性微球添加量对盐藻吸附的影响。结果显示磁性微球对盐藻的吸附受溶液的离子强度影响较大;pH值在一定范围内对盐藻的吸附有较大影响;延长吸附作用时间和加大磁性微球的添加量可以增加对盐藻的吸附量。  相似文献   

18.
采用疏水性材料制备微米级磁性微球,并应用于对盐藻的吸附研究,考察了pH值,吸附作用时间,NaCl浓度以及磁性微球添加量对盐藻吸附的影响.结果显示磁性微球对盐藻的吸附受溶液的离子强度影响较大;pH值在一定范围内对盐藻的吸附有较大影响; 延长吸附作用时间和加大磁性微球的添加量可以增加对盐藻的吸附量.  相似文献   

19.
通过化学共沉淀法合成纳米Fe_3O_4粒子,再以Fe_3O_4为磁核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可固定果胶酶的载体——磁性壳聚糖复合微球。通过TEM、SEM、FT-IR等对微球的粒径、形貌、结构、粒径分布和磁响应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得的磁性壳聚糖微球的粒径在50nm左右,分布较窄,且呈规则的球形,红外光谱测定微球的特征官能团结构,表明已包覆了Fe_3O_4粒子;分光光度法表明磁性微球具有很强的磁响应性。  相似文献   

20.
Resveratrol (3,4′,5‐trihydroxy‐trans‐stilbene)‐loaded chitosan–sodium tripolyphosphate (TPP) microspheres using high (310 to 375 kDa) and medium (190 to 310 kDa) molecular weight chitosan and TPP in varying concentrations were produced to improve resveratrol bioavailability. A 450 μm nozzle encapsulator was used to produce the microspheres. The mean microsphere particle size was between 160 and 206 μm, and exhibited a narrower size distribution as the TPP solution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The encapsulation efficiency increased from 94% to 99% with a decrease in chitosan concentration from 1% to 0.5% and a decrease in crystallinity of the microspheres. FTIR data showed a polyelectrolyte interaction between chitosan and TPP. X‐ray diffraction patterns were matched up with DSC and FTIR, which shows decrease of crystallinity and enhancement of hydrogen bonding with TPP concentration. An increase in the concentration of TPP solution from 1% to 3% led to a lower initial burst of resveratrol release.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chitosan–TPP microspheres could be used as a potential delivery system to control the release of resveratr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