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据说春秋战国时,齐国有个叫易牙的人,他的烹调技术十分高超,齐恒公是每餐非易牙之菜不吃。后来易牙去世,人们才发现他作菜的秘诀。原来他有一个调料秘方——十三香。“十三香”是否出自易牙之手未见考证,但“十三香”却作为我国古老的饮食文化继承下来。“十三香”是由花椒、大料、山奈,良姜,陈皮、肉桂、小茴香、木香、豆蔻、干姜、大茴香、白芷、丁香十三种芳香性植物香料组成。“十三香”作为传统的烹饪香料,不仅具有较强的去除腥膻腻味和增香作用,而且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均有记述。现代医学认为,大料、陈皮、茴香、肉桂、豆蔻等都含有丰富的香精油,具有防腐杀菌功能;花椒、丁香等对炭疽杆菌、肺炎双球菌等30多种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4.
5.
酒通常应在烹调温度最高的时候、从周边淋入锅中,这样可使酒香迅速融入菜肴之中。炒虾仁要在虾仁滑熟后放酒,然后再加盐;炒肉丝则应在煸炒完毕后立刻加酒。糖煎鱼时,在油热后加入少量白糖,糖色稍黄时放鱼,就可使煎出的鱼味道鲜美,而且不会粘锅;炒鱼片或做鱼丸时加一些白糖,鱼肉会富有弹性。在泡蘑菇的温水中放适量白糖,浸泡半天后入锅烹调,烧出的蘑菇格外味美。 相似文献
6.
7.
人体有心、肝、脾、肺、肾五脏,食物有酸、甘、苦、辛、威五昧。人体的五脏对五味各有所喜。此乃中医所讲的“酸入肝、甘入脾、苦人心、辛入肺、咸入肾”的五味八五脏理论。中国烹饪讲究五味调和.和是饮食之美的最高境界。合乎时序为美。古人要求“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成.调以滑甘”(《礼记》),以适合人体四肘之需。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则提出“夏宜增辛减郁苦”。他认为夏季心火当令,而苦味入心,苦多则助心火而伐克肺金,为防止肺气受伤。故多吃辛味.以补肺气。但这未免有些机械,现实生活中.还是以甘寒清凉为主,再适当加些清心火的食物,以防中暑。[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9.
中国菜肴的烹调方法变化多端,精细微妙,并有几十种各不相同的烹调方法。如:炸、炖、煨、焐、煎、炒、熘等,其中"油泡"、"泡油炒"是粤菜在烹调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方法,成品讲究鲜、爽、嫩、滑。饮食行业烹调过程中作为烹调热传导媒介的食用油应用尤为广泛。粤菜烹调法中"油泡"和"泡油炒"两种烹调法所运用的油温考究,在烹调中起到了不容低估的作用,油温运用恰当与否,对菜肴成品质量的好坏,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在中国的餐饮业逐渐摆脱奢华、铺张的非理性消费,逐渐回归追求品质、追求本味的今天,越来越多的餐厅开始需求"口碑"营销,而不单单是"关系"营销。而对于如今的消费者,除了"美味"让人心动之外,愈来愈重要的是"健康"和"品质"。因此越来越多的餐厅开始重视"不添加",不仅仅是食材的绿色,还延伸到调味品不添加防腐剂、不添加味精等。雀巢专 相似文献
12.
西安大唐博相府酒店陕西官府宴中有一款名菜叫“五侯鲭”,用料水陆杂陈,莱品汤鲜味浓,馨香诱人,美食家们赞叹其味醇、味厚、味长有回味。其实“五侯鲭”源于汉代,对后世影响甚为广泛深远。 相似文献
13.
14.
15.
由卜蜂莲花打造的上海最大的面包烘焙基地BAKERIA包罗万香,已正式亮相于正大广场地下二层。其中网罗了国内外丰富的面包品种,汇聚各种中高档面包品牌,包括巴黎贝甜(LILLIAN BAKERY)、早安巴黎(Bon Matin Pairs)、圣吉诺(San Gines)、麦莱麸(MY LIFE)、拿破仑巧克力吧(NAPOLEON CHOTOLATE BAR)等13家品牌店,无疑是广大面包控的天堂。BAKERIA包罗万香占地2000平方米,由著名法国设计公司Melherbe设计。入口处的巨型BAKERIA之心及整体丝带环绕的设 相似文献
16.
17.
18.
通过对浓酱兼香型白酒味感的市场调查,发现消费者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白酒味感个性的要求更加鲜明,对口感的喜爱更加明确,这就要求白酒生产企业做出相应的调整。浓酱兼香型典型代表酒白云边的酒体设计师在保持香型味感独特性的基础上更要兼顾消费者对味感个性化的追求,不再局限于典型风格口味。通过酒体设计把具有独特香气、风味特点的原酒细分,得到独特口味风格的基酒,通过调味酒赋予修饰,最终得到同一系列3种不同口感风味的浓酱兼香型白酒,完善和丰富了白云边酒体风味谱,能更好的满足消费者对白酒口感的要求以及人们对个性追求、消费升级、生活富足的愿景。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