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洋钻探计划(ODP)及其前身深海钻探计划(DSDP),是具有史以来地球科学取得成果最多的一项国际合作计划。近三十年来,它验证和发展了板块构造学说,创造了古海洋学新学科,使地质学从偏于陆地描述为主的科学扩展成全球性的探索机理的系统科学。板块学说的确立,使地球表面看似分布无序的高山深海,变得有条有理;古环境研究的深入,把杂乱无章的地质事件,变成了因果分明的完整历史。导致这些进步的关键,在于全球性的视野和系统论的方法。只有结合大陆与大洋,形成“全球构造”概念,只有把固态与流态,无权与有机的各个圈层视作“…  相似文献   

2.
<正> 1992年3月,ODP第143航次开始了对西太平洋海底平顶山发育和白垩纪期间气候变化型式研究的首期考察。钻探和采集了浅水灰岩和下伏的玄武岩,以及自海底平顶山沉没以来覆盖在它们之上的深海软泥盖层。该航次主要在中太平洋海底山內钻探两座海底平顶山。海平面升降与全球气候变化和层序地层学的对比关系是目前重要的研究课题。浅水碳酸盐岩台地是探索小范围相对海平面变化的理想环境。白垩纪碳酸盐岩台地使人感兴趣,因为它们提供了地球可能没有大陆冰川作用时的地质记录。欧洲,亚洲和美洲的许多大陆白垩纪台  相似文献   

3.
上天、入地是人类探索宇宙奥秘和地球生命起源的必由之路。20世纪60年代的“深海钻探计划”和“人类首次登月”被誉为人类科技进步的两大壮举。新世纪伊始,中华民族也从网络、基因、纳米、宇航等多个领域跻身于世界科技攻关的前沿。入地安装地球内部望远镜-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就是一项重大科学探索项目。它是1997年8月由国际科学钻探工程委员会(CDS)批准实施,并列入我国“九五”重大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过去25年来DSDP/ODP的运行作了概要的历史性回顾,指出大洋钻探是全新的地学思维-全球地质学的摇篮、遍及世界各大洋的总长度182km的深海岩芯为全球板块构造学说提供了直接证据;孕育了古海洋学,为全球演化、高分辨率全球地层学、深海沉积理论、全球事件及世界油气资源的分布和成因等重大地学课题提供了巨量信息。对新世纪大洋钻探的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正CPD讯3月30日,经过一系列招标、投标和开标的商务运作,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组织实施的国家级科研项目——松辽盆地科学钻探2号井录井工程招标工作尘埃落定,大庆钻探工程公司地质录井一公司成功中标。据悉,松辽盆地科学钻探2号井(简称松科2井)是通过科学钻探工程,填补白垩纪陆相沉积世界空白的一口科研井,为研究距今6500万年至1.4亿年间地球温室气候和环境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东海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日前经国家计委批准立项后正式启动。该项目现投资为1.68亿元,得到了国际大陆科学钻探委员会的批准和资助。此前已试钻900余米,计划并深12000余米,为世界之最。这口科学深井对探明地球内部地质结构、确切了解地震的成因及开发地球深部新资源均有划时代的意义。届时,江苏省东海县将成为世界级“地球博物馆”和地球科学研究中心。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启动 连云港将钻探12000米深井研究地球地质结构  相似文献   

7.
伊比利亚半岛西北的加利西亚边缘是大陆和由地壳裂谷作用形成的大洋之间的被动边缘。由于在加利西亚边缘有可能钻穿整个沉积岩体而抵达基底,因此该边缘成为对科学钻探具有吸引力的目标。大洋钻探计划(ODP)103航次的科学家们希望更多地了解使北大西洋张  相似文献   

8.
中国海区首次大洋科学钻探于1999年2月18日—4月12日在南海区域进行,取得了南海3000多万年来的深海沉积连续记录,从而揭示了南海自中新世以来的演变历史。 大洋钻探计划是一项开放性国际计划。大洋钻探航次和站位的选择均由各国科学家提出建议,经相应的国际学术委员会或小组通过投票排序后确定。我国科学家提出以“东亚季风演变”为研究目标的南海大洋钻探建议书,在全球科学家提出的同类建议书中,获1997年国际评审排名第一,被列为大洋钻探计划第184航次。  相似文献   

9.
陆上科学钻探工程是我国自“正负离子对撞机”上马以来 ,由中央科技领导小组正式批准实施的又一项重大科技工程项目 ,受到国内外地学界的广泛瞩目。项目立项建议书于 1 999年 9月由国家批复 ,预计 2 0 0 1年上半年正式开工。本项目由国土资源部负责组织实施 ,并专门成立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中心”,负责项目的实施与管理。该工程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境内 ,设计井深 50 0 0 m,分先导孔和主孔两个井眼 ,技术要求非常严格。它在获取地球深部信息方面将超过世界上同等深度任何一口科探井 ,主要目的是获得尽可能多的…  相似文献   

10.
据有关媒体报导:国土资源部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中心3月30日透露,我国将投资1.5亿元人民币的一项被称之为“伸入地球内部的望远镜”的中国“入地”计划,将于今年7月启动。这项工程需时1000天,钻一口直径为156mm、深5000m的深部位井。钻探成功后,这只“地眼”将用钢套管来保护,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实验室,地学家们将获得地下情况变化的宝贵信息。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由钻探、测井、地球物理、分析测试、数据和信息管理等子工程组成。其中难度最大的子工程就是钻探工程。中原石油勘探局钻井三公司经过与国内另外4家钻井队的几轮角逐,…  相似文献   

11.
<正> 国际大洋钻探计划(ODP)的最主要目的之一,是查明白白垩纪至今的古海洋学情况,为此,在高纬度海域的北大西洋和南极周围海域,于低纬度海域的大西洋、印度洋和东太平洋及西太平洋进行深海钻探,业已取得巨大成果,由此,可查明新生代时地球种种古海洋学事件之间,气候变冷的时代(年龄)。这种阶段性的变化,认为是由于海洋中循环状态急剧变  相似文献   

12.
据《科学时报》报道被称为“伸入地球内部的望远镜”的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中国大陆科钻1井”历时10个月,日前顺利完成先导孔任务,并获得2000m十分珍贵的新鲜连续岩心标本和流体及气态样品,取得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第一阶段决定性胜利,标志我国钻探技术和地学研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中国钻探史上写下新的一页。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是利用现代深部钻探高新技术,在具有全球地学意义的大别山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实施中国第一口5000m全取心钻探测井、录井、地球物理遥测,利用从钻孔中获取岩心及液、气态样品及原始测量数据,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一种新的随钻测井取心(LWC)系统在俄勒冈海滨水合物隆起(Hydrate Ridge)海洋钻井计划(ODP)第204分部应用和测试,标志着取心技术和随钻测井技术首次进行了同时使用。现代电缆取心和LWD技术的融合在不损失时间或相伴裸眼时间更长而增加风险情况下提供两类极重要的数据集,使得同时而连续地采集大直径岩心和现场测井数据成为可能。LWC系统实质上组合了两种技术:一种是电缆式回收岩心筒与锁住器械,另一种是商用钻头电阻率仪器。该系统的组合能力提供精确的岩心-测井深度刻度和单一孔眼内岩心定向,不必起下钻杆。如果研究人员能使用对海底沉积和远在海面之下岩石所记载的关于地质与环境的大量宝贵信息资料,海洋钻井计划(ODP)能成为为仔细研究地球演变和构架而组织的科学家与研究学会的一项国际合作项目。LWD和电缆测井测量一般在作为ODP一部分而钻的所有井眼中是在取岩心之后测量的。石油与天然钻井中,取岩心计划由于时间和费用的制约往往是限制于一些关键井段,与此不同,在几乎所有ODP钻井井眼中,连续的电缆式可回收取岩心是日常工作。在水深范围由不到1000ft到接近20000ft间,ODP钻井井眼深度达到6000fI,不使用隔水管。利用海水以高压力清洗井眼的岩屑。一般,在常规取岩心作业以后用传统的电缆测井仪器对该井眼进行测井。在预计钻井会出现困难或者电缆测井质量情况差的场合会应用各种LWD技术。专用的LWD往往只是在困难钻井环境中为采集现场测井数据的解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施工合同签字仪式日前在国土资源部进行。中原石油勘探局钻井三公司通过竞标承担了这一工程。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是通过利用深部钻探高新技术,在具有全球地学意义的大别一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东部(江苏省东海县)钻探我国第一口5 000 m科学深井,获取岩心及液、气态样品并进行测试分析,取得  相似文献   

15.
<正>1 火山型张裂边缘与非火山型张裂边缘张裂大陆边缘的结构和地层提供了大陆岩石圈裂谷作用、大洋岩石圈形成的胚胎阶段、边缘的沉降历史、相邻海洋的相对海平面变动以及板块运动或全球变化引起的古海洋和气候变化的记录.因此,张裂边缘的研究在大洋钻探计划(ODP)及其前身深海钻探计划(DSDP)中占有重要地位.通常,张裂边缘的演化被视为反复的、逐渐强化的大陆裂谷作用过程,它导致高度变薄的大陆地壳发生分裂并出现海底扩张.新近在伊比利亚岸外边缘的钻探(大洋钻探计划第103和第149航次)显示,此类边缘的演化确实可以导致地壳的强烈变薄,致使深部地壳和上地幔出露.  相似文献   

16.
科学探索井钻探是从事地球科学研究和探测地下矿产资源的有效途径,但因其具有难度大、取心多、周期长的特点,往往在钻探后期或试采过程中出现套管磨穿的现象已是不争的事实.从浅析套管磨损原因出发,以SK1井为例介绍了科学探索井套管磨穿后的尾管回接"固两头"补救技术.初步分析认为,深探井完井阶段套管磨穿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下部钻井和完井试油周期长,导致上层套管变形磨穿;二是环空固井质量差,造成油气窜入管内或窜出地面.固井实践表明,固两头技术具有工艺简单,成本较低,效果良好等优点,值得钻井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17.
蜀葵 《小型油气藏》2006,11(4):18-18
全球第一口陆相白垩纪科学钻井——松科1井,不久前在我国大庆市开钻。据介绍。白垩纪是地球上典型的温室气候时代,虽然国际科学界已在深海和陆地实施了几十口针对白垩纪的海相科学钻探计划,但是针对陆地沉积的科学钻探仍是空白。松辽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白垩纪含油气湖盆之一。松科1井将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钻井、测井技术,建立包括岩石地层、古生物、沉积相、古地磁、有机地化、旋回地层和地微生物在内的十大剖面系列;  相似文献   

18.
科技动态     
正7 018米!中国科学家"向地球深部进军"继"神舟"上天、"蛟龙"下海之后,中国科学家在地球深部的探索又迎来历史性突破。2日,吉林大学主要承担研发的"地壳一号"万米钻机正式宣布完成"首秀":完钻井深7 018米,创造了亚洲国家大陆科学钻井新纪录,标志着我国成为继俄罗斯和德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实施万米大陆钻探计划专用装备和相关技术的国家。7 018米深的松科二井,属于我国实施的松辽盆地白垩系国际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是国际大陆科学钻探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石油科学技术中心休斯敦,1984年秋,成立了“休斯敦华人石油协会”,该协会的会员以休斯敦地区从事石油地质、钻探之华人专业人员为主,目前会员在140人左右(其中40多人为“北美中华地球科学协会”之会员),这是一个非营利性、无政治色彩之组织,各组、部干事亦为义务担任。协会不定期发行《会务通讯》,不定期举行专题讨论会及郊游、野餐等活动。协会要求各会员努力工作,为祖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短期内已有多人、多次回祖国讲学和参加工作。  相似文献   

20.
《录井工程》2006,17(3):5-5
全球第一口陆相白垩纪科学钻探井近日在我国大庆市开钻。该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青藏高原地质研究中心王成善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该项目在探究距今6500万年至1.4亿年间地球温室气候变化规律的同时,还将为大庆油田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