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大抵是周初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就产生的地域而论,包括现在的陕鲁豫晋鄂等黄河流域极广阔的地区,共305篇,诗歌广泛反映了周人农牧渔猎、婚恋风俗、建筑娱乐、徭役战争等各方面的生活状况。《诗歌》中许多内容是与当... 相似文献
2.
从古至今,不同的朝代都有不同的纹饰特点.唐代是我国历史上经济发展空前繁荣的一个朝代,也是我国服装史上百花争艳的一个朝代,经济的繁荣发展对当时的审美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社会的审美观念也会与之相适应.图像作为一种记录社会历史的媒介手段,真实还原或侧面反映当时的社会现象与社会文化.文章根据图像研究大唐女子服饰纹样之美. 相似文献
3.
《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编成于春秋时代,共305篇,包括“风”、“雅”、“颂”三部分,大抵是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这些诗歌从各个方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本文仅从古代纺织面料的染织方面的《诗经》作了一些研读,以使我们能够更好地... 相似文献
4.
唐代女子服饰是中国古代服装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唐代的绘画作品也是中国古代美术史上的艺术瑰宝。文章以中国古代服装史的角度,对唐朝时期著名的仕女画画家张萱与周昉的代表作《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和《簪花仕女图》中的服饰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5.
公元618年,大唐帝国建立以来,便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极盛期,疆域辽阔,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思想开放,随着丝绸之路的发展,对外交往频繁,加上周边少数民族文化的冲击,唐朝服饰更加华丽精美。在这样的文化大交融的社会环境下,唐代女子服饰的品类愈加繁盛,款式及其丰富,色彩明艳,装饰独特,集高贵典雅华丽精美于一身,也成为了唐朝独特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6.
7.
近年来,人们对那坡县黑衣壮民族文化的好奇带动了当地旅游事业的发展.黑衣壮女子的服饰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对其进行开发与包装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针对黑衣壮女子的服饰结构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其服饰结构体现了当地传统简单朴素的\"施物观\"和\"节俭和崇物\"的思想,以及当地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环境对黑衣壮服饰结构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公元960年宋朝开国以后,随着国力的发展而由奢到简,宋太祖赵匡胤带头节俭,所以在穿着上多为素色.不管是生活上还是服饰上不提倡奢侈浪费,所以服饰是继唐代服饰的又一民族特色.其审美标准是带有清逸之气的瘦削骨感,娇小瘦弱且带有干练清朗的感觉,这里指的骨感美,并不等于瘦弱干瘪,也不同于窈窕苗条.因此,服饰简洁、古朴、保守、纤细... 相似文献
9.
"清宫剧"泛指有关清代的电视剧的统称。清代女子服装特征、颜色、图案装饰等可以从播放的清宫电视剧中窥见,尽管影视服装创作来源生活而高于生活,但款式构架、色彩配置、图案装饰等方面并没有过于失真,这些从清代人物肖像画上得以印证。"延禧攻略"、"金枝欲孽"、"宫锁心玉"、"步步惊心"、"如懿传"等清宫剧中女子服装不论是满族、汉族,不论是贵族女性或平民女子服装在款式构成、配色表达、纹样等方面展现了清代时期女装具体样貌,反映出清代女装时代特征,从清宫剧中的女装文雅大方,图案优美,装饰精巧、色彩艳丽等方面都解读了清代女子的服饰之美及这一时期女子服饰符码。 相似文献
10.
11.
分析了藏族女子服饰的样纹、工艺特点,探讨了其保护与传承的价值,以及藏族女子服饰在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的缺陷和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2.
通过深入实地调研考察,分别对广西那坡黑衣壮女子服饰从头巾、单衣、马夹、裤子、裙子的结构特征进行探析研究,得出黑衣壮女子服饰在结构上沿袭中式服装平面裁剪的整一性、平面性的特征,属于典型的"十"字型平面结构,体现了黑衣壮人"节俭、崇物、物尽其用、巧思"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清平乐》作为一部历史题材的剧情片,无论是服装、人物装饰还是道具,都尽量地复刻与再现了历史.剧中女子的妆容以低调又不失典雅的珍珠妆面闻名,还展示了霞帔和皇后凤冠等宋代服饰品,其精细程度让人为之惊叹.剧中人物穿着复刻度极高的服饰,他们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仿佛让人穿越到宋代,一幅幅画面好似真实地映入眼帘,让人真正地去体会大... 相似文献
14.
南北朝时期,政权分裂,文化融合,各地出现了多种阶段性、地域性服饰风格。为了还原河北地区在北朝时期的女性服饰体系,从而进一步探究其形成、发展和变化过程,文章以河北磁县东魏、北齐皇室墓葬中出土的壁画、陶俑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实物对比、结构可行性分析等方法,揭示这一时期河北女子服饰款式特征。研究表明:东魏北齐时期河北地区"汉化胡服"较为流行,曾出现过15种女子服饰款式和5种首服样式,为梳理河北地区地方服饰发展脉络及华北地区服饰文化机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宋朝作为中国五千年历史里文化、科技、艺术都饱享盛誉的朝代,在商品经济支撑下的稳固物质基础使宋朝印染业和纺织业的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从而将其风格独特的服饰艺术上推向了巅峰。时至今日,随着人类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审美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文章追本溯源,以全新的认知剖析了宋代服饰图案与色彩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国外纺织技术(纺织针织服装化纤染整)》2020,(1):80-80
元音华彩,春秋轮回,《龙凤呈祥》不仅是逢年过节必演的“吉祥戏”,更是京剧服饰乃至中国传统服饰中寓意最好、最常见的纹样。京剧服饰纹样生动,绣工精细,色泽典雅。在服饰上用织绣表现纹样进行装饰美化,是我国民族艺术之优良传统,至今已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为将这一独特的中华艺术展现给世人,《龙凤呈祥一中国京剧服装纹样选粹》一书立足... 相似文献
17.
邓琳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2,3(1):28-30
纵观中国历代女子服饰,唐代女子服饰无疑是最亮眼的一朵瑰丽之花.唐代女性在其政治开明、国富民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度里,服装追新求异,诞生了无数女性形象,是女子服饰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也为后人设计唐代风格服饰提供了广阔的素材.本文从分析唐代女性服饰的典型特征、服装样式和审美入手,以影视剧中的经典唐代女子形象为案例,分析影视...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中代表性服饰的剖析,举例阐述受外来文化影响而产生的服饰变化和美学思想变迁,进而说明时尚需要鉴别,而服饰作为一种审美文化,同样也是政治因素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位于我国海南省的黎族是一个没有自己文字的民族,而黎族服饰恰好变成黎族人民传达信息和传承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本文选取黎族杞方言和润方言两大方言区,从款式、图案、色彩、工艺及配饰等方面来论述其传统女子服饰特征,分析其异同点,并对其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