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牙体大部分缺损,用桩核冠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临床患者984例,1208颗牙齿,男性患者576例,女性惠者408例.年龄在15~40岁之间702饲,40岁以上者282例.随诊五年,观察结果.结果:临床观察五年以上,固位良好,对周围组织无损害.(牙合)力恢复良好.结论:用桩核冠修复牙体大部分缺损,实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Kennedy Ⅰ类缺失是临床常见的牙列缺损类型,该类设计多为混合支持形式,采用RPI卡环代替传统的三臂卡环,大部分(牙合)力通过基托传递到黏骨膜上,减轻基牙负担,保护了基牙,说明RPI卡环最适用于游离缺失.根据基牙条件的差异,(牙合)支托、邻面板、卡环的设计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氟牙症患者经祛氟剂联合Beyond冷光美白技术治疗后即刻效果及牙齿敏感性的变化情况,阐明该方法对氟牙症美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门诊氟牙症患者20例共139颗患牙,随机分为祛氟剂联合Beyond冷光美白组(联合治疗组,10例70颗)及单纯Beyond冷光美白组(单纯美白组,10例69颗),分别采用祛氟剂联合Beyond冷光美白技术及Beyond冷光美白技术对其进行美白治疗,治疗后1、3、7和14 d观察患者患牙的温度敏感性及化学敏感性.结果:联合治疗组显效率高于单纯美白组(P<0.05),有效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患者治疗后出现牙齿敏感患牙联合治疗组与单纯美白组分别是第1天35颗与34颗,第3天均为13颗,第7天均为2颗,各时间段间出现牙齿温度刺激与化学刺激敏感牙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于治疗后第14天,所有患牙过敏现象均消失.结论:祛氟剂联合Beyond冷光美白技术治疗氟牙症疗效更显著,且不会造成牙齿不可逆性超敏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研究复方甲硝唑糊剂治疗牙根尖周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近年来经我院治疗的58例患者进行牙片检查,根据患者有无瘘管情况分别治疗.有瘘管的患者在无叩痛、根管无渗出物后,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中加入碘仿、甲硝唑(灭滴灵)的配方进行根管填充,无瘘管的患者即刻填充.结果:本组治愈:55例(94.8%);好转:2例(3.4%);无效:1例(1.7%).结论:运用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中加入碘仿、甲硝唑(灭滴灵)进行根管填充的方法治疗根尖周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重度磨损的患者行咬合重建的固定修复探讨牙合重建的有关问题.方法 采用钴铬金烤瓷冠对28例上下牙列重度磨损、正常咬合关系丧失的患者进行咬合重建修复,分别于修复前、修复后6个月、12个月观察修复治疗效果.结果 28例患者重建后牙列形态、咬合面及面下1/3高度获得适当恢复,美观改善,咀嚼功能良好.结论 对牙列缺损并重度磨耗的病例,固定义齿是牙合重建修复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采用龈色树脂修复前牙颈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第一门诊部 2007年6月至2008年10月前牙唇侧颈部缺损患者80例,先单纯使用牙色树脂模拟充填,然后用龈色树脂配合牙色树脂按照前牙美学标准模拟充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由患者从整体印象、龈位置和牙齿轮廓3个方面对两种充填方法的美学效果满意度分别进行评价.用龈色树脂配合牙色树脂充填缺损,在术后1周、6个月、1年、2年,根据改良的美国公共卫生署标准对充填体进行纵向临床评价.结果:(1)患者对两种充填方法的美学效果满意度评价结果:配合使用牙龈色树脂修复法和单纯牙色树脂修复法的患者满意度在整体印象、龈位置和牙齿轮廓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1),配合使用龈色树脂充填法可获得更理想的美学效果.(2)纵向临床评价结果:术后1周、6个月、1年、2年,龈色树脂充填体在色彩匹配性、修复体表面形态、边缘密合性、边缘着色、继发龋及术后敏感性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结论:龈色树脂用于前牙颈部缺损的美学修复不但能满足牙体缺损的治疗要求,还能达到良好的美学效果,该技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正医用材料在应用时要适应患者硬组织形态及缺损形态各异的情况,因此,相应的在制作这些形态的多孔体时,需要不用使用模型即可赋予任意形状的制作方法。以牙科中用于牙体修补的金属支座为例,过去是采用失蜡法制作,而现在开发了一种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性根尖周炎常规开髓引流后进行负压引流以减轻临床症状的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急性根尖周炎的患者14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72颗患牙,负压吸引引流)和对照组(70颗患牙,常规开髓引流).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情况以及根管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前列腺素E2(PGE2)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数字化疼痛评判法(VAS)差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IL-1β、PGE2和CRP变化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负压引流等一系列处置能有效缓解急性根尖周炎的症状,愈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单个牙缺失进行种植义齿修复,探讨其即刻负重后种植体的稳定性和种植体周骨吸收情况.材料与方法:选择牙列缺损病例8例,使用Ankylos种植系统,共植入8颗种植体,所有病例均即刻临时冠修复并负重.一个月后安装永久修复体.术后采用平行投照法拍摄根尖片,观察术后即刻、3、6、12个月种植体周骨水平变化情况.临床观察种植修复体的稳定性.结果:即刻负重的种植体均获得骨结合,临床检查种植体稳定性良好,无失败病例.术后X线结果显示存在少量的骨吸收,12个月的骨吸收范围0.07-2.0mm.结论:初步研究表明单个种植义齿即刻负重可以获得良好的骨结合,且骨吸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口腔内科门诊就诊患者120例,均有口臭和舌苔,但无牙周病、黏膜病和龋病.其中男性62例,女性58例,年龄30~65岁,全口至少有20个牙.受试者的要求:全身健康,不吸烟;2周内未用抗生素或1个月内未连续使用抗生素3 d以上;女性未在月经期、妊娠期及哺乳期;每次检查前2 d内不能进食、喝饮料、嚼口香糖及刷牙;前3 d内不能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前1 d内不能饮酒及使用漱口药.患者均知情同意.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后牙纵折的治疗方法、适应证.方法 选取合适的病例,对纵折后牙立即复位,结扎丝固定,经完善的根管治疗后行全冠修复.结果 20例折裂后牙,成功18例,2例因急性牙周感染和急性根尖周感染而拔除,成功率90%.结论 纵折后牙及时复位固定经完善的根管治疗后行全冠修复是可以保留患牙,恢复咀嚼功能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针灸按摩对脑卒中患者语言不利、半身不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6例早期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和早期康复指导,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针灸按摩治疗.采用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在治疗15天(1个疗程)后,对2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评分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针灸按摩治疗能有效恢复脑卒中患者语言及肢体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单个上前牙或下颌2个以内前牙缺失采用IPS Empress 2或IPS e.max热压铸造全瓷粘接桥的临床修复效果.方法:22位患者,共制作26件前牙热压铸造全瓷粘接桥,包括16例单翼全瓷粘接桥和10例双翼全瓷粘接桥,修复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和3年观察修复体的完整性,基牙的继发龋,边缘着色及修复体的颜色匹配.结果:1例双翼全瓷粘接桥修复后3个月脱落;1例双翼全瓷粘接桥6个月后一侧连接体折断,均改为单翼全瓷粘接桥后继续使用;1例双翼全瓷粘接桥修复后2年脱落,修复体完整,重新粘接后继续使用,没有继发龋和边缘着色,颜色与邻牙相协调.整体修复成功率为88.5%.结论:对于2个以内前牙缺失的患者,采用IPS热压铸造全瓷粘接桥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7年1月-2010年1月本院收治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55例,年龄24~34(27.7±4.1)岁,孕次1~3(2.9±0.3)次,其中初产妇43例,经产妇12例.按是否在本院建卡产检分为A组(本院建卡)和B组(非本院建卡).A组28例,初次就诊时间<12周,50 g糖筛查时间在24~28周,经空腹血糖和糖耐量试验检查确诊为GDM,并在内分泌科进行正规治疗;B组27例,为非本院建卡产检对象,其中20例在24~28周曾做过50 g糖筛查,但对结果未作追踪,7例未做糖筛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研究腹腔镜手术治疗良性卵巢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6例卵巢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96例患者中56例行腹腔镜手术,40例行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患者下床活动时闻和排气时间均少于开腹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手术56例患者中2例为转为开腹手术,余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囊肿与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临床疗效好等优点,是目前治疗卵巢良性肿瘤的最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伴抑郁患者抑郁症状和神经功能缺损的康复效果研究.方法:将脑梗死6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康复护理组32例除常规护理外,采用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及出院后一个月康复情况.结果:实验组出院后1个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显著提高(P<0.05).结论: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能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合并抑郁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MUM1/IRF4在滤泡性淋巴瘤(FL)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对96例FL患者标本进行MUM1、CD10、bcl-2、bcl-6、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学特征比较.结果 MUM1在96例FL中总的阳性率为59.2%(58/96),其中1~2级组阳性率为36.2%(19/51),3级组阳性率为86.4%(39/45)(x2=24.406,P<0.001).68.9%伴有弥漫成分的FL患者MUM1阳性(x2=8.161,P=0.004).MUM1和CD10的表达呈负相关,83.3%的CD10阴性病例表达MUM1(x1=12.649,P<0.001).MUM1阳性者核分裂和Ki-67标记指数高于MUM1阴性者(t=-3.852、t=-4.610,P<0.001).结论 MUM1可作为FL分型的标志物.MUM1阳性的FL可能为类似非生发中心B细胞分化特征的高度恶性淋巴瘤.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牙周维护治疗在保持牙周治疗长期疗效中的作用.方法:对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接受过牙周基础治疗的慢性牙周炎患者进行回顾研究,其中未接受维护治疗者22例,接受维护治疗者17例.临床检查包括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牙龈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缺失牙数,并拍摄全口根尖片评价牙槽骨高度(骨根比值).未维护治疗组的初诊和最后一次复诊的间隔时间平均为5.09年,维护治疗组平均为7.53年.比较初诊和最后一次复诊的上述各项临床指标.结果:未维护治疗组每人每年缺牙0.28颗,显著高于维护治疗组(0.09颗);复诊与初诊相比,未维护治疗组的P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13 mm vs.4.03 mm,P>0.05),而维护治疗组的PD值明显降低(4.02 mm vs.3.03 mm,P<0.05);未维护治疗组的牙槽骨骨根比由初诊时的59.15%下降到复诊时的54.76%,平均每年下降0.86%(P<0.05),而维护治疗组的牙槽骨骨根比复诊与初诊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51% vs.60.09%,P>0.05).结论:牙周维护治疗不仅可以降低年缺失牙率、PD、BI,而且能明显减缓牙槽骨的进一步吸收,确保了基础治疗后效果的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19.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28岁,有流感样患者接触史1周.既往体健,较肥胖,入院前7 d突然发热1 d,体温最高达39.0℃,伴寒战、咽痒、流涕,自行在当地医院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后当日体温降至正常,其他症状缓解.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神经促通技术对脑卒中早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肢体运动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103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康复组(药物+神经促通术)54 例,常规组(单纯药物)49 例,两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5天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NS)、Fugl-meyer assessment(FMA)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康复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动平衡功能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ADL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神经促通技术可明显降低脑卒中早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肢体运动平衡功能和ADL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