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傅雷,伟大的翻译家,杰出的艺术家。其一生与艺术密不可分,艺术塑造了一个高贵的傅雷,傅雷也在艺术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一篇短文实难面面俱到论述艺术与傅雷之间的关系,本文从艺术对傅雷的影响及傅雷在艺术方面的成就:傅雷之艺术人生,傅雷之艺术观,艺术对傅雷选择原作之影响,艺术对傅雷译论之影响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傅雷先生是一位著名的翻译家、翻译理论家。在丰富的翻译实践与深刻的理论思考中,傅雷先生形成了自己完整科学的翻译理念。包括:“不在形似而在神似”;视文学翻译工作为“崇高神圣的事业”,翻译态度要“特别郑重”;译者“趣味”要“广”,“涵义”要“杂”而“精”;文学翻译“文字问题基本上也是艺术眼光问题”等几个层面。  相似文献   

3.
以结构主义和解释学方法论为基础研究翻译中普遍存在的直译和意译,以及相关的风格问题。通过对鲁迅和傅雷这两位极具代表性的直译观和意译观的分析来探讨结构主义翻译与直译,解释学翻译与意译的对应关系,阐述鲁迅和傅雷迥然不同的文本翻译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4.
以《傅雷家书》为研究对象,分析语场、语旨和语式等要素对书面语码转换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显示,话题的改变、交际者的角色关系变化以及话语创作的共享程度等3种因素构成转换语码的合力.证明了利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域理论研究语码转换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哲学"和"美学"的概念进行比较研究,由此得出"美学"是"哲学"的分支这么一结论;又通过对"音乐美学"与"音乐哲学"的学科比较研究,也由此得出结论:"音乐美学"隶属于"音乐哲学".  相似文献   

6.
儒家音乐思想中尽善尽美的审美标准,礼乐教化、仁、和的审美态度,形成了儒家学说"心物感应"、"天人感应",礼乐和谐和美善统一的音乐美学观.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对我国后世的音乐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音乐哲学的特点是实践,文人音乐强调修身养性功能就是典型。诸如"天人合一"、"心斋"、"坐忘"、"移情"、"素琴实践"、"自况"等等,都是具体的表现。这些表现体现了超感性和超主体性的特点。相关文献中的许多文辞源于实践又导向实践,也体现了"做的哲学"精神。挖掘这种哲学精神,对中华美学的重建具有理论与实践的意义。当代音乐研究、民间传统和教育实践等都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8.
音乐内心听觉是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基础之一。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效度和信度是"以审美为核心"的理念指导下的所有音乐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阐述了音乐内心听觉的内涵和结构组成,从理论上分析了音乐内心听觉的有关心理学原理,通过无意识记、有意识记和内隐记忆比较与分析,并结合音乐教学实践中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等提炼了培养音乐内心听觉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9.
肖邦因其音乐的旋律风格艺术博得了"钢琴诗人"的美誉。从波兰的民族生活、波兰的民间艺术、意大利歌剧3个方面论述了肖邦音乐旋律创作风格的源泉;从旋律特点、声乐器乐结合与润饰变奏及其综合性、宣叙与朗诵性等4个方面论述了肖邦音乐旋律风格的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10.
《庄子》音乐美学思想集中体现于以"道"为核心的三重"乐"境中。学界对《庄子》音乐美学思想的研究,多游离于对其外在表象的分析,而疏于对其深层本质的剖析。"道"是《庄子》音乐美学思想的核心;"‘道’境"是《庄子》美学思想的最高境界;"人为载‘道’"是《庄子》音乐美学思想的显著特色;"与道为一"是《庄子》音乐美学思想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1.
翻译是许多语言活动的一种,它是用一种语言形式把另外一种语言形式里的内容重新表现出来的语言实践活动.历年以来,我国就对翻译的标准有着不同的看法.自清代翻译家严复提出了比较全面的翻译标准,即"信、达、雅";之后,傅雷先生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即文学翻译的"传神"论,之后,钱钟书先生提出"化境"之说等等,都是为了翻译这一门学说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本文就根据这些学说,从汉英和英汉翻译的角度对翻译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如语境语气问题、文体的差异、辞格的翻译,以及逆向翻译的应用,并通过一些译例阐明这些问题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音乐与文学历来都是相辅相成的。源自于西洋古典音乐中的键盘乐器钢琴,作为一种通过键盘对音乐进行演绎的艺术表现工具,以其宽广的音域、美妙动听的音色和极强的表现力、感染力被称为"乐器之王"。而文学,则以语言文字为手段,形象化地反映社会的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和思想感情。本文通过分析钢琴与文学的特点,进而找到钢琴音乐与文学创作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从体式和内容方面探讨了韦庄词所具有的用韵灵活、句式参差、词调风格、内容通俗等音乐特征.正是这些鲜明的音乐特征构成了韦庄词之所以被称为"花间别调"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4.
音乐教学是当代大学生美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学与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密切相关;音乐教学对丰富大学生精神生活、培养大学生健康的音乐情趣、陶冶大学生崇高优美的情操、培养大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乐理教学、歌唱教学方面阐述了如何对当代大学生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庄子在阐述其哲学思想时常用音乐做比喻,从中也反映出他的音乐美学思想。《庄子》对音乐审美心理特征的认识十分深刻,庄子理想中的音乐最高境界是"天乐",也就是合乎人的自然情性的音乐。"天乐"使人无言而心悦,而欣赏"天乐"需要"心斋",具备"坐忘"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6.
现代性让中国音乐文化流离失所,技术取代了文化、启蒙性征服了神秘性。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兴起,文化乡愁的日益浓烈,中国乐者逐渐意识到传统音乐文化才是自己文化身份的来源,并且也只有在文化的层面上进行学术研究才能真正让音乐归家。音乐宗教人类学是音乐人类学与宗教学的交叉学科,强调宗教在文化中的核心作用与文化理解,在田野与书斋中将生活与哲学接通,找寻已经模糊的心灵依怙。  相似文献   

17.
采拮并梳理了第七届全国音乐美学会议上音乐美学界专家学者的精彩论述,对音乐美学面对风起云涌的当代音乐实践思潮,音乐美学学科应该如何在此风头浪尖巩固和发展自己,拥有自己的话语权,从对象、方法、学科自身、美育等4方面提出了叩问,揭示音乐美学学科在当今面对的困窘,引起对音乐美学学科的关注及促进对其问题的最终解决.  相似文献   

18.
音乐是人类灵魂的产物,它一直伴随着人类从远古进入高度文明的现代社会。音乐之美是人的灵魂之美的真实写照,它产生于音乐家的主观与客观世界的完美结合之中,因此深入剖析音乐与心灵的关系,体验音乐的形式与内涵高度统一中升华出的音乐美,对提高全民族的音乐趣味和民族素质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从音乐起源、人类的精神美、音乐节奏、节拍与生命宇宙同律等方面,阐述了音乐美的价值与欣赏。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互联网+数字音乐"在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以"互联网数字音乐"为关键词检索万方数据平台,得到中文学术文献样本105篇;统计发现"互联网数字音乐"学术研究由技术现状、版权保护、识别检索、智能推荐、创新发展等5个方向构成;数字音乐的产业链发展受到数字音乐的生产、服务和传播三个环节的影响,其中数字音乐的创作是数字音乐发展的前提,没有合适的创作工具作为生产基础,其产业链将难以实现。因此,创建基于"互联网+"的音乐服务模式,不可避免地需要创建基于互联网的创作方式,其核心就是互联网虚拟乐器平台的构建,互联网虚拟乐器平台将是实现互联网音乐创作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褒歌"是一种在闽台地区流传的音乐文化,它的社会功能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不自觉地进行了转化与流变,反映了该地区族群传统文化及民风民俗的演变与兴衰.以莲花"褒歌"为例,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了"褒歌"的流播概况,探讨了"褒歌"对族群发展的重要作用,展望了"褒歌"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