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劳动是人的类本质。劳动之所以能够把人从动物中提升出来,在于真善美因素于劳动中的积淀。劳动是人的类本质也意味着人是追求真善美的动物。正因为如此,人类社会系统就具有了自然系统所没有的主体性,从而使人类历史的发展既服从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又服从人的目的。这表明,建设一个现代化国家,必然包含塑造具有现代追求和相应能力的人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海上钢琴师》独特的叙事方式、叙事手法的分析说明,从而使我们能够从影片中深刻体会到现代文明为人类美好的理想所带来的灾难,进而彰显永恒的美永存心间,美好的生活离我们只有几步而已.期待人们改变生活,重新来过。  相似文献   

3.
十六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继续扩大开放、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指导思想,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进一步认识,具体包括:把人作为解决一切利益问题的核心,和谐利益论,统筹利益论.  相似文献   

4.
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研究主题,分析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并就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科学构成、生成逻辑、核心要义、概念边界、当代价值、弘扬路径等热点进行研究综述和未来展望,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理论研究提供全面的数据分析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背景下,不断引入“源头活水”对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具象载体与重要延伸,其核心精神品质与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内在要求存在高度一致性。由此可借鉴传播学的内容生产理论,从传播者的队伍建设、传播对象的调查研究和传播内容的选择搭建,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师德师风建设的路径框架,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在党的百年峥嵘岁月中不断练就的,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新时代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系列精神,能帮助高职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培育学生坚守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的重要手段。把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新生入学教育、思政课教学、专业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教育,能够有效提升高职学生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7.
湖南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重要一环。其中,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重滋养是精神谱系湖南篇章形成的理论之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湘籍共产党人的牺牲与奉献是精神谱系湖南篇章形成的实践之源,湖湘文化的精神特质是精神谱系湖南贡献的价值之维。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湖南篇章的24个精神按照不同的内容可以分成五大类型。党的精神谱系中的湖南贡献时代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仰之基,汇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磅礴之力,激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动力之源。  相似文献   

8.
新历史主义小说钟情于人性的哲学思考。新历史主义小说的人性表达有多种观点,既有人性本善论,也有人性本恶论,还有对人性的自由与撕裂矛盾的呈现。人性的深入挖掘,有助于对人物的独特性有更全面的了解,但是也存在着人物的社会及历史内涵被大幅度削弱的局限。  相似文献   

9.
契诃夫的小说具有独特的审美追求:在题材的选择与处理上,他追求喜剧效应;在情节处理上,他追求“象外之意”;在语言使用上,他追求朴素之美。  相似文献   

10.
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百宝箱"既是线索又是意象,更是悲剧性所在。从百宝箱所代表的金钱入手,以杜十娘、李甲及孙富三人的行为和心理为出发点,从人性角度论证此三人对百宝箱即金钱追求的合理性,探讨此故事在今日对我们面对金钱所应有态度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美的本质角度入手提出美是客观的、是社会的,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结合对人的本质的认识阐述了人的本质力量和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日本江户时代儒教伦理占支配地位,但町人独特的社会地位决定了其与统治阶级宣扬的伦理思想的不同.以町人中的典型代表为例,探讨了在封建伦理思想影响下,町人伦理思想中宣扬四民平等、追求营利及享乐等种种表现.  相似文献   

13.
傅斯年作为近代追求客观实证的史家大师,为我国史学现代化做出了开拓性贡献。因其唯重史料、纯求客观而被贴上"史料学派"的标签,但其"证而不疏"的史学主张与"疏通致远"的史学实践却使人们倍感疑惑。傅斯年貌似矛盾的史学主张与治学路向之间,其实永远贯穿着两个主题:寻求历史与价值的统一和传统与现代的联结,这正是傅斯年自青年时代就已确立的"为中国寻找现代认同"的史学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4.
百年前,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正处在饥寒交迫、水深火热的日子中,外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压榨和欺凌,内受满清政府和军阀的黑暗统治。横征暴敛,搜刮民脂民膏,民不聊生,饿殍遍野,人民在饥饿的死亡线上挣扎,多少仁人志士,到处寻找救国救民之道,亿万革命先烈前赴后继,组织爆  相似文献   

15.
《儿子与情人》是英国著名作家劳伦斯的重要作品之一。在小说中,作者通过莫瑞尔夫妇异化的人格,揭露了工业文明对人性的摧残。小说的后半部又通男主人公保罗的情感经历表达了人类战胜工业文明、寻求自我完善的不懈努力与希望。  相似文献   

16.
沈从文崇尚自然,沈从文笔下的“自然”蕴含着两方面的含义:即具有审美特质的山水自然景物和具有审美特质的人类自然属性。在沈从文的作品中,既描绘出了一幅幅充满灵性和诗情画意的山水自然“风景画”,也反映了作者对生命底蕴的探索,体现了融化在自然山色之中的一种皈依自然的人性美,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母体文化失落的思虑。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母体文化、汉族文化、西方文化的撞击,构成了沈从文作品中独特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7.
人的本质问题关涉到了人之为人的根本,但它又与技术紧密相关,或者说,人们因对技术所持态度不同而对人的本质是什么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文章以人与技术的关系为切入点,从技术的维度对人的本质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梳理和概述。  相似文献   

18.
沈阳工业大学是辽宁省重点建设的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多年来实施科技强校的发展战略,坚持科技工作的“自主创新”和“服务经济”两大主题。科技工作环境不断优化,科技实力不断增强,2004年承担科技项目500余项,科研经费超亿元,其中国家重大“863”、  相似文献   

19.
此文主要评述1921年至1993年间中国共产党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态度.共分四部分:一、评述21年至35年党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态度。(1)、党在同复古主义斗争的同时,开始用唯物主义观点来评价民族传统文化,认为它是自然经济、宗法社会的反映物。(2)、党的过失在于过多地否定了民族传统文化。二、评述35年至63年党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态度。(1)、党反省了以往自身的过失,批判了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2)、党明确了批判地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的总方针。(3)、改造民族传统文化是党此时态度的主要特征。三、评述63年至78年党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态度。(1)、63年至66年,反对民族传统文化在党的思想上逐渐占了上风。(2)、66年至78年,摧残民族传统文化成为党的主要态度。四、评述63年至78年党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态度。(1)、拨乱反正,党重申了“古为今月”的原则。(2)、党作出了“复兴”、“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2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政治合法性的直接应答,政治合法性蕴涵是"三个代表"的应有之义。从政治合法性的层面解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利于完整地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消除"三个代表"研究的盲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绩效性基础、意识形态基础、群众基础、法理型基础等方面论证了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政治合法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