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1)
文章综述了儿童情绪教育课程的发展和现状,着重讨论了其理论基础——儿童发展心理学与进步教育课程论。研究发现,随着儿童发展心理学和进步主义课程论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儿童情绪教育逐渐由指导性的教育理念发展为系统的课程,并在欧美地区形成多个具体的课程项目。儿童情绪教育课程对于儿童的情绪管理和调节、社会交往及学业进步等具有积极意义。在儿童情绪教育课程构建中,以皮亚杰、埃里克森和西尔斯为代表的儿童发展心理学从个体行为和社会关系的角度为儿童情绪教育奠定了心理学的理论基础。而蒙台梭利和杜威等进步主义教育学家则论证了儿童情绪教育课程的具体实践。研究认为,儿童情绪教育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了教育中幼儿园和家庭的一致性,并为我国儿童情绪教育课程本土化提供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5)
在对于儿童的艺术教育中,人们往往只关注对于儿童艺术技能的培养,往往无意中就忽视了在艺术教育活动中对于儿童天性的启发。我们如何在精神层面上去思索儿童艺术教育的真谛,是如今我们对于儿童艺术教育这一课题所要思索的问题。在这其中不断提升儿童的艺术感受力、创造力、想像力,最终得以实现对于儿童艺术教育的精神方面的追求。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0,(19)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方向,它不仅体现出经济的发展水平,也能够反映出创新教育理念的深入程度。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一直是社会关心和我国教育部门创新教育改革理念的重要内容。要想把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不断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受教育程度,特别是增加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方面结合,让留守儿童家庭意识到受教育的重要性。针对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现状和经济发展水平,逐渐解决留守老人的教育思想,实现思想观念的转变,通过社会力量和教育部门的投入力度,逐渐解决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用创新性思维进行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实践,为留守儿童创建家的港湾和健康的成长环境,转变社会现状,实现创新教育,在家校共育的环境中,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有利的教育保障。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11)
本文首先分析开展儿童科学教育的现实逻辑,然后结合相关教育理论来阐述儿童科学教育开展的理论依据,最后从正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所包含的多种途径来探讨儿童科学教育开展的可行性形式,以期对儿童科学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形式。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10)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特殊儿童的教育。特殊儿童是社会弱势群体,采用怎样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其获得正常儿童的教育,达到正常儿童的教育效果,这一直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特殊儿童教育,国外已经有了很好的教育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不断创新特殊儿童教育模式,对特殊儿童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文章主要对国内外特殊儿童教育模式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8,(6)
留守儿童在缺乏父母行为习惯教育监督的情况下,心理、行为、学业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其中,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教育问题是核心问题,只有解决了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教育问题,才能更好地保障留守儿童家庭行为习惯教育的平衡,提高留守儿童家庭的监护质量,推动农村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6)
主体性教育是我国教育研究与改革的重要思想。当前儿童主体性教育实践存在几个主要问题:重视儿童整体主体性而忽视儿童个体主体性,忽视儿童非智力因素对主体性发展的影响,忽视儿童独立的学习和自主的活动。儿童主体性教育必须克服这几个问题,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激发儿童学习和工作的主动性,使之愉快地参与到各种生活环节和活动中。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1,(22)
学前儿童的教育主要是为了引导他们去发现学习的兴趣,从而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全面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并且充分将儿童的潜能激发出来,通过思考提高儿童的记忆能力以及动手能力,让儿童在学前阶段就充满对探索知识的欲望,并且系统地将儿童对知识体系方面的理解力整合起来,从而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基于此,本文主要讨论了学前儿童兴趣教育的特点及内涵,然后介绍了学前儿童兴趣教育的背景及问题分析,之后分析了学前儿童兴趣教育的思考,阐述了创新性重构学前儿童兴趣教育模式的几个途径,以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0,(1)
"听话教育"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传统文化中"顺从"思想的影响、权威意识对儿童话语权的剥夺以及教育者对儿童规则意识培养方式的误解。"听话教育"盛行的背后,反映的是教育应然价值的缺失:对儿童自然天性保护的缺失、对儿童自我认同培养的缺失、对儿童独特生命价值尊重的缺失、对儿童创造能力发展的缺失。因此,应该从教育目标的转变、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内容的转变等入手,彻底改变"听话教育"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29)
留守儿童和特殊家庭的儿童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因其生活经历,对其进行感恩教育成了班级教育的难点。教师要利用网络和多媒体,在班队会活动中,借助案例让留守儿童和特殊家庭的儿童认识到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培养留守儿童和特殊家庭儿童的责任意识,进行生命教育,学会和同学相处,如此的感恩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3)
流动学前儿童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均与一般城市儿童有一定差异,但早期阅读教育却很少关注这一群体对教育的特殊需求。文章以流动儿童及其家庭的需求和文化背景为基础,提出早期阅读教育的研究者和实践者要关注文化适宜性,走进流动儿童的生活,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加强儿童和家长的早期阅读教育。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4)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一直是热点话题,对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其重要的内容,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3.
儿童景观空间是城市儿童娱乐的场所,也是儿童接受户外教育的场所,教育元素是儿童景观空间中经常出现的一类元素。基于当前教育元素内涵简单,形式单一的现状,在对教育元素概念重新定义的基础上,将哲学领域的微观权力概念介入,探索微观权力在城市儿童景观空间教育元素设计领域的拓展,以求让教育元素以更完整更深入的方式展现。让我们充分领略福柯微观权利的精神,共同打造儿童的完美家园,让儿童在无处不在的规训力量下完善、健全人格,还儿童一份疯癫的释放。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12)
儿童是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生态伦理视域下的儿童自然教育以儿童和自然为双重视角,既要通过自然环境来实现儿童的成长与发展,也要在教育过程中为儿童树立正确的生态观、环保意识来为自然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未来保障。儿童的自然教育要同时兼顾自然物和自然性,而要实现这双重目标,就要为儿童创造回归自然的外在条件,让教育教学回归感觉以及实现自然游戏权利的合法化。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8,(10)
随着特殊教育的发展,融合教育作为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过程已逐步走进社会,走进学校,它是特殊儿童走向社会并最终融入社会的起步渠道;其核心思想在与满足特殊儿童的需要,使特殊儿童在教育中获得尊重,形成全社会都来关注、支持特殊儿童的教育;为他们寻求最适宜个体身心发展的教育模式。充分体现了教育的平等性和人文性。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4,(16)
文章主要总结通过色彩感知教育方法培养学龄前儿童创造力的意义。在当今社会开展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处于人生最初期的学龄前儿童的可塑性极强,对这个年龄段的儿童进行创造力的开发教育,对于其今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色彩感知教学法通过培养家长达到对儿童的开发、指导目的,不仅对学龄前儿童有教育意义,更有通识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36)
当前,经过教育方面的不断改革,特殊儿童群体的教育问题也被投来更多关注的目光,早在1994年我国就颁发了《残疾人教育条例》,在条例中要求残疾人也要接受正规教育,残疾儿童应该接受学前教育,使特殊儿童接受到更好的教育。然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全部大部分地区还没有普及对特殊儿童的教育,还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对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工作,本文对学前教育机构的特殊儿童的教育情况与现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6,(1)
儿童美术教育活动是具有综合性、多元性的多功能教育教学活动,它能够提高儿童欣赏美、理解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美术教育活动中的美术欣赏教育可以促进儿童形成良好的艺术素养,有利于儿童开阔视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能力;通过评述可以客观、公正地判断教育目标是否达成,儿童的艺术理念是否形成。但在教育实践中,一些教师的教学存在问题。文章在对儿童美术教育教学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论述了儿童欣赏与评述能力的提高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7,(17)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但是,目前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工作中,人们普遍偏重于对"留守儿童"的儿童期、少年期的教育问题的探讨,而对于原"留守儿童"步入成人阶段的教育问题的研究相对不足。文章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农村原"留守儿童"步入成人阶段(15~18岁)所面临的教育问题以及问题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3,(11)
自由学校计划(FSP)是在美国儿童保护基金会(CDF)倡导下设立的,旨在为处境不利儿童提供暑期补偿教育的一项举措。这一计划到现在已经发展为全国性的、固定化的项目之一,为超过九万名贫困儿童提供了补偿教育服务。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自由学校计划为我国处境不利儿童的基础教育提供了以下启示:对处境不利儿童进行补偿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之一;可将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处境不利儿童的补偿教育相结合;补偿教育应在政府主导下,呼吁多主体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