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谭群燕  张冰 《铝加工》2000,23(6):38-40
介绍了2A80铝合金型材挤压生产的实践经验,指出合金成分、挤压模具设计以及均匀化退火、挤压温度-速度、淬火、时效等工艺参数是决定2A80铝中金型材质量的重要因素,应引起生产厂家的注意。  相似文献   

2.
王祝堂 《铝加工》2000,23(1):34-37
介绍了德国洪塞尔铝业公司(Honsel AG)44MN挤压生产线主要装备的概况及基本技术参数,该挤压机由意大利丹尼利--布莱德公司(Danieli Breda)制造,专门挤压奥迪A8全铝矫车的框架(ASF)型材。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德国洪塞尔铝业公司(Honsel AG)44MN挤压生产线主要装备的概况及基本技术参数。该挤压机由意大利丹尼利-布莱德公司(Danieli Breda)制造,专门挤压奥迪A8全铝轿车的框架(ASF)型材。  相似文献   

4.
在质量好、效益高的铝挤压制品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先决条件就是尽可能保持挤压出口温度稳定。这就要求加热装置能使挤压锭内的温度呈轴向分布,或者对挤压筒进行不同的加热。德国伊塞隆市的Indutions-Anlagen-Servies公司(I. A.S)是一家感应加热炉、电阻加热炉及挤压筒生产厂家,最近生产出一种名为 I.A.S Tem-Pro-Heater的新型加热炉,该加热可使挤压锭的温度呈轴向分布。 这种新型加热炉与目前所用的推进式加热炉不同,它是加热坯锭的头部,这样就适用于各种长度、半径和不同合金的…  相似文献   

5.
铝合金正反向挤压制品的组织差异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刘静安 《铝加工》1999,22(3):33-36,41
分析了硬铝合金挤压制品产生粗大晶粒和粗晶环缺陷的原因,认为是挤压过程中材料表面的冷变形量或等效冷变形量达临界变形范围分析引起的,然后对正向挤压和反向挤压对铝合金制品变形和流动状态的特点及其对组织的影响进行分析,认为反向挤压时金属流动比较均匀,特别是采用A-C反向挤压新工艺和新型的充填块型挤压轴-合理布置多孔模的模具位置,可大大改善金属流变状态,抑制粗晶环缺陷的产生,而且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6.
匡建平  朱晓东 《稀有金属》1993,17(6):413-416
采用氩气雾化快速冷凝法制备Al-Li合金粉和中频感应炉熔铸Al-Li合金锭,以400℃挤压成形。对快速冷凝粉末冶金法和熔铸法制备的Al-Li合金的强度、韧塑性进行了比较,探讨了合金工艺、组织、性能和强化机理。  相似文献   

7.
文涛 《江西冶金》1996,16(6):22-24
铜管的挤压成型和模具特点江西省冶金工业厅文涛我们知道铜管挤压时大部分材料的表面被模具包围,坯料四周受很高的压缩应力产生塑性变形(图1)。挤压比(λ,即坯料断面积Ao和挤成件断面积小的比值)越大和坯料长度(Ho)越长,则挤压力越高[1],所以挤压用坯料...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实心型材挤压平模CAD系统实现的方法,采用元素编码法建立计算机能够识别的几何模型,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在集成开发环境中实现实心型材挤压平模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相似文献   

9.
金属挤压成形理论与技术发展的现状与趋势(3)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静安 《铝加工》2001,24(1):4-9
6 等温挤压及CADEX技术6.1等温挤压的特点 在常规的正向热挤压过程中,金属的温度和变形是极不均匀的,导致产品的尺寸、形状组织和性能也极不均匀。当挤压开始时,由于铸锭头部与低温的模具接触,使温度降低,变形抗力增大,塑性下降,可挤压性变差。当继续挤压时,铸锭的中部和尾部由于受挤压筒高温加热及变形热的作用使温度逐渐升高。从而使铸锭的头、中、尾部的温差增大,产品质量极不均匀。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制开发出了一种新的变形方法──等温挤压。等温挤压的特点就是要确保在整个挤压过程中,锭坯的变形温度始终保持恒…  相似文献   

10.
解思泽 《铝加工》2000,23(1):56-57
介绍了德马格公司开发的PICOS-CADEX系统的功能及其在挤压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用复合铸造和加压凝固法制备的SiCp/2A14Al复合材料的挤压性能,并利用热挤压工艺得到了复合型材和棒材,分析了挤压过程中三类挤压裂纹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方法。SiC  相似文献   

12.
详细阐述了SiC_p/Al复合材料的粉末冶金制备工艺,包括混粉工艺(如球料比、球磨时间、球磨机转速),冷压成形(如压制压力、保压时间、静置时间等参数的选择),除气(如除气方法),热固结技术(如真空热压法、常压烧结热挤压法、粉末热挤压法)等;简述了增强体(SiC_p)尺寸、界面对SiC_p/Al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以及SiC_p/Al复合材料的强化机制;最后展望了SiC_p/Al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喷射沉积SiCP/Al复合材料及6066铝合金热挤压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应用喷射共沉积工艺制备 6 0 6 6 / Si Cp复合材料和 6 0 6 6铝合金锭坯 ,在不同的挤压比、挤压温度下挤压成  型 ,用金相显微镜观察材料的显微组织 ,并测试了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 :Si C/ Al复合材料喷射沉积状态的组织很疏松 ,存在许多的间隙 ,其密度约为理论密度的 86 % ,Si C颗粒在复合材料中分布不均匀 ,喷射沉积铝合金基体的致密度可达 90 % ;挤压过程使 Al/ Si Cp复合材料的大多数空隙消失 ,致密程度随挤压比的增大而增大 ,挤压比超过 14 .7后不会明显变化 ,而铝合金基体的致密程度与挤压比的变化关系不明显 ;挤压温度对材料的致密程度影响不大 ;Al/ Si Cp复合材料性能在挤压比超过 14 .7后变化不大 ;铝合金的性能不受挤压比变化的影响 ;而挤压温度过高使材料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14.
喷射共沉积SiCp/Al复合材料的组织与力学性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用喷射共沉积技术制备了含35vol%SiC的SiCp/Al复合材料,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这种复合材料沉积态的孔隙和SiC颗粒分布。在拉伸实验机上测量了不同工艺条件下制备的SiCp/Al的应力-应变曲线,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雾经前先抽真空,再充氮气保护工艺条件下得到的SiCp/Al经热压后拉伸试样的断口形貌,实验结果表明,沉积态复合材料孔隙数量较少,尺寸较小,SiC分布均匀,雾化前抽真空并充氮气,热压均可提  相似文献   

15.
利用元素粉末真空热压工艺制备SiCp/2024Al复合材料,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真空热压中各元素粉末的扩散均匀化过程及扩散均匀化温度和保温时间对颗粒增强Al基复合材料显微组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热压态组织中有Cu的富集相存在;随着扩散均匀化处理过程中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Al2CuMg相完全溶入Al基体中,Cu的扩散逐渐充分,各元素分布趋于均匀。该复合材料最佳扩散均匀化处理工艺参数为500℃保温3h。  相似文献   

16.
采用无压浸渗法制备SiCp/Al复合材料,主要分析了淀粉、硬脂酸和石墨三种不同造孔剂对多孔预制体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不同造孔剂对预制件的孔隙分布影响很小;以石墨为造孔剂的预制件有一部分SiC颗粒在高温下氧化生成SiO2,形成的烧结颈,氧化生成的SiO2膜层对SiC颗粒起到一定的连接作用,使得预制件的强度增大。  相似文献   

17.
马秀英 《中国锰业》2002,20(3):24-28
对采用铝浴自蔓延反应涂层制备SiCp/Al复合材料的反应机理及与组织演变研究发现:在SiCp/Al表面形成TiC和Ti5Si3复合涂层,显著改善了SiCp与铝液的润湿性,凝固后的SiCp/Al复合材料经热挤压可进一步改善界面状态和界面结合。对它的力学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研究表明:由于SiCp的加入对弹性模量的影响与其它方法制备的SiCp/Al复合材料相同,因此可通过降低反应程序,以便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SiSp/Al复合材料摩擦性能主要取决于SiC颗粒的粒度及含量。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航空用高强韧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SiCp/Al)的热变形行为,为环轧制备航空用大尺寸环件提供工艺依据,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了17%SiCp/Al复合材料(体积分数)。通过不同温度与不同变形速率的热压缩实验,获得了复合材料在不同热变形条件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并根据这一关系建立了复合材料的热加工图。研究结果表明,SiCp/Al复合材料随着变形量的增加,在低于440 ℃或高于490 ℃以及高于0.100 s?1的变形速率下易发生失稳变形。SiCp/Al复合材料在变形温度与变形速率不适宜时,除了发生传统金属的失稳变形等工艺缺陷外,还会出现颗粒损伤引起的表面开裂,这种开裂无法通过机加工去除,应予以避免。最后,在热加工图的指导以及环轧实验验证下,给出了适宜SiCp/Al复合材料环轧成型的工艺参数,完成了外径达1200 mm的SiCp/Al复合材料环件制备。  相似文献   

19.
选用4种不同粒度的SiC分别与平均粒度为14 μm的SiC粉末混合,混炼后得到4种不同粉末装载量(体积分数)的喂料,采用粉末注射成形方法制备成SiC坯体,再无压熔渗Al~12%Si~8%Mg合金,获得高体积分数SiCp/Al复合材料,研究SiC粉末粒度及SiCp/Al复合材料中SiC的体积分数(即注射成形喂料中SiC粉...  相似文献   

20.
Commercial F500 SiC powder and 6061 Al powder were chosen to fabricate the 50?vol.-% SiCp/6061Al composites via pressureless sintering. Effects of pre-treatment of the SiC powder and sintering temperature on the micro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s were studied. Densification mechanism and interfacial reaction of the composites were also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osites have a high sintering ability and a low interfacial reaction activity. The density, bending strength and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e composites are all sensitive to the sintering temperature. The composites sintered at 680°C are nearly fully dense and have the following optimal properties: the relative density of 98.5%, the bending strength of 495?MPa, the TC of 153?W/(m?K) and the coefficient of thermal expansion of 8.1?×?10?6/°C (50–100°C), which are superior to most of the SiCp/Al composites of the similar composition reported previous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