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河川之危、水源之危是生存环境之危、民族存续之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进入新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日益增长,复苏河湖生态环境既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要,更是推动新阶段流域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海河流域由于人口增加,经济迅速发展以及水资源的天然短缺,造成地下水严重超采,从而引发了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针对这种状况,从法律、行政、工程技术等方面提出了恢复海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措施,为海河流域社会-经济-生态复合系统的持续发展提供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基层服务体系建设、水资源监测计量监控体系建设、马西片区地下水修复补源工程、徒骇河片区地表水挖潜工程、限期封停超采区地下水取水工程、实施水肥一体化高效农业节水工程等一系列措施,逐步压减地下水取水量,综合治理地下水超采问题,改善地下水超采区生态环境,取得了明显成效,助力莘县地下水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形成了可观的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4.
张静 《陕西水利》2022,(1):115-117
地下水超采是指在一定时期,地下水开采量超过地下水可开采量,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从而引发生态恶化或地质灾害的现象.聊城市东昌府区现状总超采面积926 km2,总超采水量962万m3,区域内地下水超采改变了水资源补给和储存的下垫面条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区域生态环境.为了综合治理东昌府区地下水超采,改善超采区生态环境,详...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认真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通过采取控采限量、节水压减、水源置换、修复补源等综合整治措施,控制地下水超采,修复超采区地下水生态环境,取得积极成效.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在山东省供水水源中居十分重要的地位,多年平均地下水开采量110多亿m3,占全省总供水量的近50%。山东省地处北方半干旱地区,属资源性缺水区,目前山东省局部地区地下水超采,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的隐患,地下水超采区治理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7.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河北等许多缺水地区长期依靠过量开采地下水维持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地下水漏斗不断扩大,地面沉降日趋严重,河湖生态加剧恶化,严重影响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地下水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地下水超采治理作为独立一章列出,既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的高度重视,也是...  相似文献   

8.
饶猛  饶平 《治淮》2023,(6):13-14
本文在分析阜阳市地下水超采现状与问题成因基础上,从地下水压采置换、实施封井工程、加大节水力度、优化产业布局、强化地下水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对策措施,为保障阜阳市供水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9.
分析科尔沁区地下水超采现状及成因,提出地下水超采区治理的针对性策略。  相似文献   

10.
商丘市多年平均降雨量711.90 mm,多年平均水资源量19.80亿m3,人均水资源量270 m3,约是全省人均水资源量的2/3,仅为全国平均值的1/8,属缺水地区。由于用水需求日益增加,大规模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面沉降、水质恶化,引发了一系列生态与环境地质问题。文章通过分析商丘市地下水超采的原因,提出地下水超采治理的措施,为实施地下水超采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王政友 《中国水利》2011,(11):28-30
山西省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省份,水资源贫乏,地下水超采严重。在分析山西省地下水资源状况的基础上,指出了地下水超采是导致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的根源。针对山西省地下水超采状况,提出了超采治理的思路、目标及具体调控方案,并对治理超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问题由来已久,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给华北地区尤其是京津冀水资源安全带来重大威胁,开展地下水超采治理意义重大。针对华北地区严重的地下水超采问题,首先从水量、水位、影响范围等角度分析了地下水超采现状与形成的原因,剖析了地下水超采引发的资源枯竭、生态与地质环境损害等一系列突出问题,然后总结了近年来国家开展的南水北调受水区压采、河北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三年试点、河湖地下水回补等地下水超采治理相关的重大举措,梳理了各项举措采取的具体超采治理措施和目前取得的治理成效,介绍了下一步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治理的战略对策和主要措施,最后结合超采治理工作实践,分析了目前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治理中面临的若干突出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思考与对策建议,为今后地下水超采治理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王雪梅  马欢  李宇 《海河水利》2023,(10):29-32
从生态流量保障、生态补水、水质变化、地下水水位变化等方面,介绍了海河流域河湖生态环境复苏效果。分析了当前海河流域河湖复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完善生态流量保障目标、保障生态补水常态化、加强地下水保护与治理等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于磊  韩瑞光  王琪  王哲  薛丽娟 《海河水利》2021,(1):101-104,108
依据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目标,遵循"一张表、一套图、一个清单、一个系统"的总体思路,充分利用已建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构建了服务综合治理措施跟踪、效果评估、监督复核、宣传引导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节""控""调""管"等各项治理措施指标落实情况和目标实现情况的上报、查询和动态跟踪,评估分析地下水采补平衡状...  相似文献   

16.
结合河北不同地区地下水利用特点,针对农村、城市、雄安新区、张家口坝上4个地区,因地制宜提出相应综合治理措施,以实现有效压减地下水开采量,打赢地下水超采治理攻坚战,为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新野县是南阳盆地平原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南水北调中线受水区,由于地表水资源缺乏,地下水超采严重,长期大面积超采地下水会带来一系列地质环境灾害;结合县情制定地下水超采治理目标任务,通过实施南水北调地表水源置换、恢复和发展灌区高效节水灌溉、增加地下水补给和严格的地下水管理等综合治理措施,解决地下水超采治理方案难题,改变地下水长期严重超采、环境恶化局面,以期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研究结果供相关人员借鉴和主管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刘蓉  赵勇  何鑫  白林  张晓辉  王浩 《水利学报》2022,53(11):1336-1349
地下水累计可恢复超采量评价对于地下水超采态势评判和超采综合治理实施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海河平原区为研究对象,提出超采量评价方法,旨在客观准确评价地下水累计可恢复超采量。针对浅层地下水超采量,提出生态临界水位作为传统“水位动态法”评价浅层地下水超采量的临界水位,据此得到研究区1959-2019年累计浅层超采量为869亿m3;针对深层地下水超采量,提出“不可恢复超采量”评价指标,采用地面沉降体积法评价深层地下水超采量,根据地面沉降体积计算深层承压含水层系统压密释水量体积,据此估算1970-2019年深层累计超采量为756亿m3;通过建立的一维非线性压密释水数值模型,模拟了深层承压含水层系统压密释水过程,计算得到非弹性压密释水量,评估研究区累计不可恢复超采量为558亿m3。因此本文认为,自1960年代以来,海河平原区地下水浅层和深层累计超采量1625亿m3,其中可恢复的超采量仅为1067亿m3。该研究结果可为未来地下水回补水量和南水北调规划调水量的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海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变化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时间序列和空间格局的角度,分析了近50年来海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来,随着流域内城市化和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引起流域地下水资源时空分布格局的剧烈改变,主要表现为由于山前水库的修建和河流断流,改变了地下水自然补给的时间分布规律;地下水排泄方式高度人为化,流域地下水位呈持续下降趋势;地下水天然补给空间格局被破坏,新格局完全受人类活动控制极不稳定;地下水流场在水利工程和超采的作用下,从流域到局部都发生了改变.伴随改变,海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演变不断趋于恶化,并制约着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正定县地下水超采的基本情况和地下水开发利用和管理上存在的突出问题,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论,阐述了控制地下水超采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控制超采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