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间歇采暖条件下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筑围护结构和设备的节能设计是实现建筑节能与室内热舒适的两个重要手段,不同的设备运行模式会导致不同的建筑和设备节能设计.但目前的相关标准仍沿用连续采暖(空调)模式进行建筑能耗的模拟计算,未考虑实际的设备运行状况,使预测的节能效果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对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评价出现偏颇.通过对不同墙体在不同采暖运行模式下的建筑能耗和热舒适度的理论和实测研究,分析了在不同模式下不同墙体的热工性能,为正确评价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和建筑节能效果评价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是以非机械电气设备干预手段实现建筑能耗降低的节能技术,具体指在建筑规划设计中通过对建筑朝向的合理布置、遮阳的设置、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技术、有利于自然通风的建筑开口设计等实现建筑需要的采暖、空调、通风等能耗的降低。相对"被动式"技术的是主动式技术,即指通过机械设备干预手段为建筑提供采暖空调通风等舒适环境控制的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主动式节能技术则指在主动式技术中以优化的设备系统设计、高效的设备选用实现节能的技  相似文献   

3.
为了使既有建筑空间改造后的节能效果更好,本文提出了既有建筑空间节能改造综合效益评价方法。首先分析所选定的既有建筑的研究概况。以此为例,设计既有建筑空间节能改造思路,即提升安全性能、丰富建筑功能、改造建筑总体布局、布设层次性空间、设计单体结构并对立面墙进行改造处理。其次,对既有建筑的围护结构进行节能改造,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改造后的综合节能效果进行评价,并分析改造后的节能效果。最终得出,采用本文改造方法可有效扩大实际使用空间、降低制冷及采暖能耗、降低年用电量、降低整体传热系数,具有一定的节能优势。  相似文献   

4.
寒冷地区既有农村住宅节能改造方案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研究寒冷地区既有农村住宅的节能改造措施,以河南省汤阴县典型农村住宅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既有农村住宅的热工性能现状、可供优化的热工参量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节能改造方案,并进行建筑能耗分析.优化后既有农村住宅节能效果明显,改善了既有农村住宅室内热环境和降低能耗.  相似文献   

5.
正日前,广西大学委托中国建筑学会暖通空调分会组织,在广西大学机械红楼召开了对广西大学、广西钧富凰建筑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广东工业大学、广东欧科空调制冷有限公司、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广西科技大学六家单位共同完成的项目"夏热冬暖地区地源热泵供热制冷节能系统适应性研究与规模化应用"进行成果评价。成果评价委员会由中国建筑学会暖通空调分会理事长/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院长徐伟研究员、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利用Ecotect软件,对南宁市某既有楼体建筑进行节能设计建模分析,并形成结论。通过Ecotect节能分析软件对某楼体建筑进行节能改造设计建模,再根据建模后的建筑热环境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形成优化设计方案,并进行优化前后效果分析,数据显示该设计方案可有效提升建筑节能效率。  相似文献   

7.
《工业建筑》2021,51(8):1-10,27
在环境与能源面临严峻挑战的当下,住区节能备受关注,优化住区形态布局从而提升城市微气候环境是降低住宅能耗的有效手段。基于Grasshopper参数化平台,结合日照、微气候与能耗模拟插件Ladybug Tools,运用单目标遗传算法运算器Galapagos,提出以节能为导向的住区形态布局自动寻优方法。进而以南京市某高层住区规划为例,选取建筑位置、建筑朝向与建筑层高作为形态变量,住区建筑年均冷热负荷总能耗强度作为优化目标展开形态布局及其自动寻优,详细阐释其使用步骤和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早期方案阶段应用该方法优化住区布局形态能够取得较好的节能效果,可为设计师进行宏观层面的节能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电致变色(EC)玻璃窗的调控方法对其节能效果有重要影响。为平衡夏季建筑热、光环境对EC玻璃窗的需求矛盾,实现降低能耗和营造舒适环境目标,本文以北京某办公室为例,以市场销售的基于室外水平照度控制的EC玻璃窗为研究对象,采用模拟研究方法,研究控制阈值对建筑能耗的影响规律,提出EC控制阈值优化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随着EC玻璃窗照度控制阈值的减小,透过玻璃的太阳辐射得热减小,房间照明能耗增大,空调能耗和总能耗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阈值优化为不同EC玻璃窗控制参数阈值的选取提供了科学方法,在南向、东向和西向相比普通玻璃窗分别减小总能耗22.7%、24.9%和28.7%。本文研究可为EC玻璃窗在我国的节能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是降低建筑能耗、提高室内热舒适的有效措施,但多因素耦合对实际改造效果有较大影响。提出了室内热舒适能效BEE-PMV的概念,并建立了既有建筑绿色改造BEE-PMV评价模型。以北京某办公建筑为例,通过数值计算,探讨了建筑能耗与室内热舒适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建筑窗墙面积比、空调设计温度、供暖设计温度等改造内容对建筑能耗和室内热舒适的耦合影响较大;BEE-PMV评价模型可为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的整体优化和改造策略提供依据,避免改造效果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0.
以湘西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吞口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进行夏季和冬季典型日室内热环境实测及评价,得出了湘西传统民居PMV拟合曲线和可接受温度,分析了湘西传统民居的室内热环境状况,在此基础上探讨被动式节能改造措施在湘西传统民居中的应用,从建筑朝向优化、窗墙比优化、提高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强化自然通风等方面提出被动式节能改造策略,并模拟改造策略对热舒适度的影响,对湘西传统民居改造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方案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的加快,相比于整体环境发展,大量老旧小区面貌及公共配套设备明显滞后,老旧建筑保暖性较差,能效利用率较低,对其进行节能改造尤为必要。开展既有建筑能效提升工程不仅可有效控制采暖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优化室内热环境质量及居住环境,而且还能够提高建筑品质与强化全民节约意识,有利于实现全社会节能减排目标。对此,本文以西安市一进行能效提升改造的小区居住建筑为研究对象,以节能检测的实测数据为依据,结合各个围护结构的实际施工情况,对改造前后的建筑能耗指标进行估算,从而为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具体实施有效性提供判定依据,也为后续的能效提升改造提供指导方案。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既有建筑的绿色改造中热舒适度与节能标准等问题的探讨和分析,抽取了热舒适性作为基础概念来梳理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问题,为建筑师的设计工作制定出一种系统科学、具有可操作性的评析方法,以应对技术更新所带来的各种复杂的技术措施的选择与优化问题。本文重点分析在中国不同气候分区的条件下,各种节能技术措施对热舒适性的影响程度的差异,即对被动式设计手段的效率进行量化分析。论文提出,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应根据不同的气候特征和地域特点,建立对各气候区运用被动式设计技术的综合评价模型,分析各种技术在不同气候区使用的差异性和效率,并以被动式设计作为基础,以主动式设计为辅。针对不同的建筑类型及空间特点,提出"适宜"的技术措施和整体方案。以达到降低碳排放的目的,为人类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长江流域建筑供暖空调解决方案和相应系统"重点项目研究目标是围绕长江流域独特的气候特征和生产生活习惯特点,结合我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和节能减排目标,提出提高建筑室内热环境的技术方案和系统,以改善民生需求。该项目要解决的3个关键技术问题为:结合不同运行模式与生产生活习惯的室内热环境营造定量需求,建立延长非供暖空调时间的热环境营造技术体系;新型、高效冷热源设备与系统性能提升技术研发;供暖空调末端性能提升关键技术研发。该项目以定量需求研究为基础,通过研究建筑本体、能源设备及末端系统的被动式和主动式有机集成路径及技术,研发关键技术与关键产品,达到实现该地区典型建筑供暖空调能耗限额的目标,通过示范工程的建设和测试评估集成式技术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14.
用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的好处之一是可以对为数众多的可变因素作快速的定量分析,预测设计的效果。因此就有可能对多种设计方案作技术经济比较,使设计优化,提高建筑设计的质量,降低建筑成本。本文仅讨论使用计算机分析建筑设计中的室内热环境和节能问题。 一幢建筑建成以后,内部热环境是否宜于  相似文献   

15.
主要研究了屋顶绿化对建筑室内外环境的影响与改善作用。通过在重度雾霾天气下测试西安某绿化屋顶,以PM2.5、PM10为指标,研究了屋顶绿化在冬季对室外环境的净化及其对雾霾的改善效果。结果显示,所测试的绿化屋顶PM2.5浓度降低了1.8%,PM10的浓度降低了2.3%。同时以PMV-PPD为评价指标,评价了屋顶绿化对室内环境热舒适的影响,并分析了屋顶绿化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6.
随着"低碳经济"的热议, "低碳城市"和"低碳建筑"等一系列新概念接踵而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通过实地调研,对如何理解和发展低碳建筑进行了研究与思考. 一、几个概念 在"低碳建筑"出现以前,国内外已经有了许多类似的概念,如节能建筑,就是指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的基本方法,设计出的低能耗建筑.以北京地区节能50%的普通住宅为例,每年可节约采暖能耗约每平方米12.5公斤标准煤.事实上,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节能、环境、生态和绿色建筑等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方法,有的已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能源资源条件不同,对这方面的研究与理解存在较大差异.大多数国家所注重研究的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的基本定义可概括为:  相似文献   

17.
该文针对高效集约的城市发展需求,以街区尺度为着眼点,在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热环境模拟分析软件探索建筑密度与街区热环境的内在联系。通过实验对比发现建筑密度提升,能够在日间(8:00—18:00)和全天(1:00—24:00)降低街区的热岛强度。证明适度提高建筑密度对街区热环境有改善作用,高密度紧凑发展模式下的街区热环境是可实现可接受的。通过该研究,在城市设计中可对日间、夜间街区热环境进行综合考量,选择合适的密度,以保证街区热环境的安全和舒适。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夏热冬冷地区居民普遍采用空调和电暖设备来改善冬夏季热环境。传统住宅由于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不佳,建筑能耗急剧增长,而节能住宅热环境的改善效果又有待进一步研究。通过对长沙地区某传统住宅进行节能改造,并对改造前后住宅的冬夏室内空气温度、内表面温度进行对比测试,分析了住宅节能改造的效果,评价了改造方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三亚“美丽之冠”的设计中采用高强薄膜织物为屋面材料的膜结构体系。该体系除注重结构形态的优化外,更是与建筑本体节能方面息息相关——以人为切入点、通过非能源或低能耗介入的方式,对人体热舒适因素进行控制、调整和完善。注重绿色建筑理念,在节能、环保方面作了些有益的尝试。设计中采用大量的被动式节能的措施,如通过自然通风、遮阳设施、洒水降温等来防止夏季过热,最终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对建筑热环境的改善。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建筑措施和手段可以降低能耗,建议建筑师应充分采用建筑手段创造艮好的建筑室内环境,节约能源。  相似文献   

20.
居住建筑的节能效果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本文从建筑设计规划、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设备节能效果、节能管理环境四个方面,通过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选取19个指标,运用AHP(层次分析法)模型建立对居住建筑节能效果评价的综合指标体系,并建立判断矩阵计算各个因素对总目标的影响权重。通过模型构建可知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和建筑设计规划对居住建筑的节能效果影响大。本文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可在一定程度上为提升居住建筑节能效果提供方向,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