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前我国正处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渡期,以玉龙县奉科镇的脱贫实践为例,思考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对策,认为要立足于脱贫攻坚的经验,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科学制定村庄规划,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推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在乡村振兴的国家政策指引下,如何运用现代高科技的传播手段,将地方治理的历史成就展现在世界面前和国人面前,是新时代发展的一项使命.如何运用高科技为乡村振兴助力,如人工智能、无人机的运用;如何在互联网上建立展现地方治理的成就,破解"养在深山人未知"的难题,打破广阔的农村因为交通、信息、科技闭塞带来的阻隔,是乡村振兴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如何抒写好乡村振兴这一篇大文章,需要尊重客观事实,因地制宜,为构建美丽乡村建设凝聚各方面的共识,同心同德建设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3.
彭伟 《商品与质量》2022,(8):121-123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4.
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协调推进,对建成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云南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地处西南边陲,受生态环境脆弱、经济社会发展起步晚、区域发展差异大、体制改革迟缓、教育和科学技术落后等综合因素制约,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具有特殊性、复杂性和脆弱性.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增强扶贫产业带动力等有效措施,能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振兴乡村;同时需要有针对性地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扶贫与"志智双扶"相结合,发挥地域优势促进产业振兴,致力于民族文化传承与开发,加强沿边开发开放,构建大扶贫格局.  相似文献   

5.
<正>2022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一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广大农民群众的殷切期盼,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凝心聚力加快乡村振兴,绘就高质量发展多彩画卷”列为全年九个方面重点工作之一,聚力在农业高效上下实功,在农村宜居上出实招,在农民富裕上求实效,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中央企业和地方国资国企的两会代表、委员围绕乡村振兴这一话题,发出代表各自产业和领域的声音。  相似文献   

6.
<正>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战略性任务。为了推动乡村振兴责任落实,基于脱贫攻坚阶段形成的社会效益闭环管理体系经验,央企乡村产业投资基金(原央企扶贫基金)在国务院国资委的正确领导下,将企业可持续发展管理框架(ESG投资管理体系)与乡村振兴的要求相结合,构建了ESG投资管理体系。其管理公司国投创益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投创益)于近日正式加入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组织,以ESG投资为抓手,以国家重大民生战略为总目标,全面开展服务乡村振兴的影响力投资,高质量推进乡村绿色发展、产业升级、城乡融合,助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7.
以吉登斯的资源转换理论为视角,以扶贫资源从中央落入乡村的纵向分配和转化过程为逻辑主线,发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有效性在于政党驱动与乡村变迁之间的纵向互动关系。这种关系是以项目资源和组织资源两类能够突破体制束缚的流动性资源为要素,以党政科层体制为载体,借助县域和村域两个“时空束集”实现中央项目资源 — 县级组织资源 — 乡村产业资源之间二重转换的纵向驱动关系。基于此,尝试提出“政党驱动 —乡村变迁”纵向乡村贫困治理理论,为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有效衔接”问题提供新的分析视角和解释框架。  相似文献   

8.
全面脱贫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制定的战略目标,教育扶贫是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参与精准扶贫,有助于脱贫攻坚目标的实现,脱贫攻坚的推进有利于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构建“文化知识传授、技术技能培养和就业服务推荐”一体化的精准扶贫体系,实现脱贫一人,助力一户、一村、一区域脱贫的攻坚目标。基于高职院校在精准扶贫中的独特优势,高职院校主管部门应借鉴供给侧改革的理念,指导高职院校以内涵建设为核心,通过招生制度改革、专业建设等途径助力脱贫攻坚工作,从根本上切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相似文献   

9.
2018年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曾提出"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在达到"两不愁三保障"标准之后,如何确保贫困人口稳定增收,防返贫、防致贫?在贫困村脱贫摘帽后,如何实现脱贫效果的延续性?这都是打赢、打好这场攻坚战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文中以河北省教育考试院、河北水利电力学院联合驻村工作队在承德市隆化县山湾乡南沟村的扶贫脱贫工作为例,着眼产业扶贫工作中遇到的瓶颈问题,结合高校专业与学科优势,利用高校资源破解瓶颈,为今后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展开,提供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产业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动力之源。安徽是中国农村改革的试验田,马鞍山曾在全省最早开展美好乡村建设,乡村产业基础较好,具备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条件。马鞍山在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过程中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突出乡村产业平台载体建设,促进农业"跨界融合"发展,着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  相似文献   

11.
在识别和分析省级地方政府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政策关键要素的基础上揭示政策演化的内在规律,为新时期我国脱贫攻坚战略向乡村振兴战略平稳过渡与有效衔接提供经验借鉴和政策启示。采用LDA主题模型对2015-2022年湖北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政策进行文本主题聚类,分析归纳各个主题所包含的帮扶政策的核心要素及其在时间维度上的分布规律,构建地方政府帮扶政策框架及演进路径。研究发现,地方政府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政策文本主要包含周期性、阶段性及持续性三类要素,演进路径具有整体阶段性循环及局部动态性调整特征。未来政策应在稳中求新、激发内生动力以及优化政策实施及反馈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  相似文献   

12.
乡村旅游因其对乡村经济的带动性而成为消除贫困、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方式。以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的脱贫县——魏县为研究对象,聚焦居民感知的微观视角,对魏县的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经济绩效、社会文化绩效和环境绩效3个维度进行调研,利用因子分析对魏县的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绩效进行梳理分析与实证研究,探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脱贫县乡村旅游绩效评价与提升路径。这对于探讨脱贫县从扶贫脱贫工作到乡村振兴工作的有序衔接,促进乡村旅游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最终实现乡村振兴,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社会组织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在分析当前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重点聚焦广州增城某社会组织(增城古村之友协会)参与乡村振兴的实践与作用,主要体现为五个方面:一是挖掘乡村特色资源,引导社会力量,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二是活化乡村历史建筑和传统村落,策划文化活动,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三是开展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规划指导,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四是打造乡村众创空间,多渠道培养人才,推进乡村人才振兴;五是协助村民发挥主体作用,建立社级自治组织,推进乡村组织振兴。最后对社会组织的参与机制进行总结,为新时代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4.
生态扶贫需确立脱贫致富和生态环境改善双重目标。近年来,安徽大别山革命老区生态扶贫成效显著,但也存在着生态扶贫的理念困境、政策困境、产业困境、动力困境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为提高生态扶贫战略成效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即加强顶层设计,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与生态扶贫理念的相得益彰;依托优势资源,推进生态扶贫与产业扶贫的相辅相成;优化政策设计,坚持生态扶贫机制与生态保障机制的相提并论等,保障大别山革命老区立足绿色发展理念,打赢脱贫攻坚战。  相似文献   

15.
脱贫攻坚是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电子商务作为有助于农村快速脱贫的一种新型销售渠道,解决了农产品销售覆盖范围小及交易效率低等问题,有效提高了农产品销售覆盖面和交易成功率.基于当下电商扶贫文献研究,结合对甘肃省电商扶贫调查,阐述了甘肃省电商扶贫存在的问题,分别在健全基础设施体系建设、落实农产品电商发展政策、明确主打产品、加强...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扶贫攻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作为精准脱贫的中坚力量,扶贫第一书记的政治素质与能力直接关系到脱贫攻坚战的成果与成效.从政治站位与职责职能入手,扶贫第一书记不仅要精准执行扶贫政策,还要具备良好的政治大局观,才能经得起锤炼;同时,要具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尚情怀和把握宏观...  相似文献   

17.
乡村生态旅游强调乡村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使当地居民受益,是生态旅游与农业旅游结合升华出来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湘西州十八洞村所选择的就是乡村生态旅游,而且是在脱贫攻坚和小康社会建设中创造的可移植、可推广的成功模式,成就卓著,从中可以得到必须把握时代脉搏、遵循一定的开发利用原则、善于运用和创新模式等启示。现在十八洞村人在富起来的大道上步子跨得更大更坚实,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扶贫脱贫致富的典范。  相似文献   

18.
旅游精准扶贫是重庆民族地区扶贫攻坚的重要内容.运用案例研究法,梳理重庆民族地区探索旅游扶贫的实践并提炼其成功经验;分析当前重庆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的制约因素;从实践层面创新重庆民族地区旅游精准扶贫的路径:实施旅游精准扶贫模式,优化利益分配机制,构建扶贫产业集群,建设互联网平台,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9.
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相传,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的重要举措.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应充分整合自身教育资源优势、科技优势等积极为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以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帮扶的位于高原地区的少数民族聚集村落为案例,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视角,深度剖析职业教育服务模式如何转型,为贫困地区"输血",斩断贫困根子,为职业...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三农"问题和乡村发展的高度重视.作为社会振兴目标,"治理有效"强调了自治、法治、德治的"三治合一".加强村庄规划编制中的村民自治有助于创新社会治理格局,实现乡村发展振兴.本文初步分析了我国村庄规划编制行使村民自治权的存在问题及其成因,并据此提出针对性策略,尝试从做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