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结构型吸波复合材料具有吸波性能好、质量轻、可承载等优点,已成为当代吸波材料的主要发展方向,对隐身材料的设计和制造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纤维增强体的截面形状和制备工艺、纤维的铺排结构和夹层复合结构、吸波剂改性等影响吸波复合材料吸波性能的主要因素出发,系统地总结了结构型吸波复合材料的最新研究热点和成果,并指出吸波复合材料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用偶联剂A151对吸波填料羰基铁粉(CI)进行表面处理,研究偶联剂A151用量对CI/甲基乙烯基硅橡胶(MVQ)吸波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偶联剂A151改善了CI与MVQ的相容性,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加工性能,但对硫化速度有一定影响;添加偶联剂A151的复合材料硬度和拉伸强度增大,偶联剂A151/CI用量比为2%的复合材料综合物理性能较好;复合材料的内部损耗主要为磁损耗,偶联剂A151对复合材料吸波性能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3.
结构型碳纤维吸波复合材料结合了复合材料轻质高强的结构优势和吸波特性,是雷达隐身材料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主要从异型截面碳纤维、手性碳纤维和碳纳米管等新型吸波碳纤维增强体以及夹芯结构、点阵结构形式等方面总结了结构型碳纤维吸波复合材料国内外的最新研究和应用进展,并指出了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李晓杰  刘颖 《辽宁化工》2013,(11):1317-1319
主要介绍了碳纳米管吸波材料及碳纳米管,磁损耗物质、碳纳米管/高分子聚合物、碳纳米管/磁损耗物质/高分子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并对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铁氧体吸波材料的概况。重点总结了近年来铁氧体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吸波性能。详细介绍了聚苯胺/铁氧体复合材料、环氧树脂/铁氧体复合材料以及铁氧体与其它导电聚合物的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这些复合材料将是今后吸波材料研究和发展的重要方向。针对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熊国宣  邓敏  徐玲玲  唐明述 《硅酸盐学报》2004,32(10):1281-1284
对普通硅酸盐水泥与吸波材料制成的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进行了研究。为军事掩体、军用机场及其它固定军用目标干扰雷达探测找到了一种合适的方法,也为大型建筑物的电磁波防护提供了一种新途径。研究了羰基铁粉、氧化镍和纳米氧化钛3种吸波材料与水泥制成的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并分析了纳米氧化钛的用量、分散方式及试样厚度对电磁波反射衰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8~18GHz频率范围内。纳米氧化钛与水泥制成的复合材料的反射率均小于-7dB,在16.24GHz时其反射率达-16.34dB,反射率小于-10dB的带宽达4.5GHz。  相似文献   

7.
吸波复合材料主要是应用在飞机,坦克等表面来降低其被探测和摧毁的概率,提高目标的生存能力。吸波复合材料是一类功能复合材料,它能吸收投射到它表面的电磁波能量,并通过材料的介质损耗使电磁波能量转变成热能或其它形式的能量。吸波复合材料是由功能体(吸收剂)和基体组成。当吸  相似文献   

8.
碳纳米管作为一种新型电磁吸波剂,因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本文简述了碳纳米管的吸波机理及吸波性能的表征,重点介绍了碳纳米管在聚合物吸波复合材料中的应用,如碳纳米管/树脂基复合材料、碳纳米管/导电高聚物复合材料、碳纳米管/橡胶基复合材料,最后展望了吸波材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用偶联剂A151对吸波填料锶铁氧体(SrHF)进行表面处理,研究偶联剂A151用量对SrHF/甲基乙烯基硅橡胶吸波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偶联剂A151处理后,填料SrHF与橡胶基体的相容性和界面结合都有所改善;随着偶联剂A151用量增大,吸波复合材料的加工性能逐渐提高,拉伸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偶联剂A151用量为填料SrHF用量的2%时复合材料物理性能最佳;偶联剂A151的加入基本不影响复合材料的电磁性能和吸波性能。  相似文献   

10.
结构型吸波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结构型吸波复合材料的发展历程,重点阐述了国外热塑性混杂纱型、多层结构和夹芯型、耐高温型和智能型结构吸波复合材料的最新进展,表明结构型吸波复合材料是一种多功能复合材料,它既能作为承载结构件,具备复合材料轻质高强的特点,又能吸收电磁波,是当代吸波材料发展的主要方向。并结合结构型吸波复合材料的优化设计方法,指出了结构型吸波复合材料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将107硅橡胶与氟硅橡胶共混,所制备的义齿软衬材料的耐介质性能明显提高,其拉伸强度增大。在人工唾液中浸泡30d后,氟硅橡胶质量分数为9%和15%的软衬材料剩余强度分别为83%和89%,相比于未加氟硅橡胶的软衬材料的剩余强度(60%)有很大提高;加入氟硅橡胶后,软衬材料的拉伸强度增大,断裂伸长率减小,表明共混物中两相的相容性较好;加入氟硅橡胶后,软衬材料的吸水率与溶解率都低于市场上已有软衬材料吸水率与溶解率的值,氟硅橡胶质量分数为9%的软衬材料吸水率为0.23%,溶解率为0.10%,这与基托树脂吸水率与溶解率的值(分别为0.25%、0.10%)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12.
硅橡胶和丁基橡胶共混体系的阻尼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机械共混法制备了硅橡胶/丁基橡胶复合材料。研究了丁基橡胶用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阻尼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丁基橡胶用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出现降低的现象,但阻尼性能有显著提高。当丁基橡胶用量为100份时,与纯硅橡胶相比,复合材料的有效阻尼温域从0 ℃拓宽到近75 ℃,最大损耗因子从0.11提高到0.80,玻璃化转变温度向高温偏移了8 ℃左右。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硅橡胶与丁苯橡胶的质量比对硅橡胶/丁苯橡胶并用胶的硫化性能、力学性能及耐热老化性能的影响;探索了共混工艺对硅橡胶/丁苯橡胶并用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捏合共混法能够改善硅橡胶与丁苯橡胶的相容性,提高硅橡胶/丁苯橡胶并用胶的力学性能,热捏合工艺为150℃×1h。硅橡胶与丁苯橡胶的最佳质量比为90:10。此时,与硅橡胶相比,并用胶的拉伸强度为10.58MPa,提高了28.0%;撕裂强度为51.6kN/m,提高了261%。  相似文献   

14.
武卫莉  佐洪涛 《橡胶工业》2018,65(2):161-166
以硅橡胶(MVQ)/氟橡胶(FKM)并用胶为基相、碳纤维(CF)为增强相制备CK/MVQ/FKM复合材料。最佳配方为:FKM混炼胶 90,MVQ混炼胶 10,白炭黑 20,硅烷偶联剂KH590 2.5,碳纤维(纤维长度为12 mm) 8;其中FKM混炼胶配方为FKM 100,氢氧化钙 6,氧化镁 3,3#硫化剂 3;MVQ混炼胶配方为硅橡胶 100,氧化锌 3,三氧化二铁 1,防老剂D 1,促进剂M 1.5,硫化剂DCP 5。最佳一段和二段硫化条件分别为170 ℃/10 MPa×30 min和200 ℃(常压)×2 h。  相似文献   

15.
孔隙度对开孔硅橡胶泡沫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8,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文军  陈宏  张凯  陈晓丽 《橡胶工业》1998,45(11):647-651
采用溶析成孔技术制备的硅橡胶泡沫材料,随着成孔剂用量增大,其密度减小,孔隙度提高。根据Gibson和Ashbys理论分析,随着孔隙度提高,硅橡胶泡沫材料的拉伸性能降低,而压缩性能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6.
乙烯基硅油对再生热硫化硅橡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建华  曾幸荣  罗权焜 《橡胶工业》2013,60(10):604-608
研究乙烯基硅油的粘度和用量对机械剪切法再生硅橡胶(RSiR)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乙烯基硅油粘度的增大,RSiR胶料的正硫化时间延长,物理性能下降;随着乙烯基硅油用量的增大,RSiR胶料的最大转矩减小,正硫化时间缩短,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增大;当乙烯基硅油粘度为1Pa·s、用量为10份时,RSiR硫化胶的物理性能较好。RSiR只有一个玻璃化温度(T_g),随着乙烯基硅油用量的增大,RSiR硫化胶的T_g朝低温方向移动,损耗因子降低。加入乙烯基硅油有助于提高RSiR硫化胶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硅橡胶泡沫材料的热氧老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加速老化试验方法对硅橡胶泡沫材料的热氧老化性能进行了研究,获得了不同老化温度及老化时间对硅橡胶泡沫材料压缩永久变形及压缩位移—载荷曲线的影响规律。从理论上分析了硅橡胶主链结构在热氧老化过程中的变化,并结合硅橡胶泡沫材料的微观泡孔结构变化,提出了硅橡胶泡沫材料的热氧老化机理。  相似文献   

18.
热硫化硅橡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比较了热硫化硅橡胶生胶的各种工业生产路线,并指出我国在生胶质量、单耗、动力消耗及设备投资方面已处于世界先进地位,混炼胶的性能与生胶结构、填料性能、混炼工艺及混炼设备有密切关系。结合我国国情,本文指出了提高混炼胶性能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介绍医用硅橡胶胃造瘘管制作工艺、产品性能及其在经皮内窥镜胃造瘘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硅橡胶按键的生产流程、生产中产生不良品的原因 ,强调加强生产流程中的品质控制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