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杂多酸催化1,3,5-三(3’,3’,3’-三氟丙基)-1,3,5-三甲基环三硅氧烷的开环聚合反应,分别合成了低摩尔质量的羟基封端三氟丙基硅油、羟基封端三氟丙基甲基-二甲基硅油、羟基封端三氟丙基甲基-乙烯基甲基硅油。对3种羟基封端氟硅油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讨论了氟硅油的摩尔质量与黏度的关系。通过1H NMR谱图计算出3种氟硅油的平均摩尔质量分别为642、613、657 g/mol,黏度分别为0.16、0.12和0.08 Pa.s。即在相近摩尔质量的情况下,三氟丙基的含量直接影响了氟硅油的黏度,同时甲基与乙烯基空间结构的不同也对氟硅油的黏度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李辉  冷莹梦  郑博英  张健  吴正德  邱祖民 《精细化工》2021,38(12):2492-2497
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四甲基四氢环四硅氧烷(D4H)和三氟丙基三甲基环三硅氧烷(D3F)开环共聚,以四甲基二乙烯基二硅氧烷(D2Vi)为封端剂,制备了低黏度自交联氟氢乙烯基硅油(F-PMHS).探讨了聚合温度、聚合时间、催化剂用量、催化剂循环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通过FTIR、1HNMR、TGA对共聚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聚合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6 h、催化剂用量为总单体质量5%时,得到的F-PMHS产率为88.69%,黏度为32.7 mPa·s.将硅油进行涂膜测试,所得涂膜固化性好,剥离力低至7 g/25 mm,水滴静态接触角达114.9°.  相似文献   

3.
以二甲基环硅氧烷混合物为原料、六甲基二硅氧烷和1,1,3,3-四甲基-1,3-二乙烯基硅氧烷为封端剂,经碱胶催化聚合制得低黏度二甲基硅油和乙烯基硅油,考查了六甲基二硅氧烷(MM)用量对甲基硅油黏度的影响,反应时间对转化率的影响,乙烯基双封头用量对乙烯基硅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碱催化聚合反应,聚合周期短、挥发分低,通过调节MM的加入量易对甲基硅油的黏度进行控制,制备甲基硅油时最优聚合反应为3h时,硅油转化率为90%以上;制备乙烯基硅油时,通过调节1,1,3,3-四甲基-1,3-二乙烯基硅氧烷的用量可以调节乙烯基硅油中的乙烯基摩尔分数。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活性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HND-580)催化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四甲基四氢环四硅氧烷(D4H)和三氟丙基甲基环三硅氧烷(D3F)开环共聚,以四甲基二乙烯基二硅氧烷(D2Vi)为封端剂,制备了低粘度含氟含氢乙烯基硅油。探讨了聚合温度、聚合时间、催化剂用量、催化剂循环等因素对开环共聚反应的影响。通过核磁、红外测试分析共聚物的分子结构;通过热分析法测试共聚物热分解温度;研究结果表明,当聚合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4h、催化剂用量为3%~5%时,得到的含氟含氢端乙烯基硅油产率为88.69%,粘度为31mpa?s。将硅油进行涂膜测试,所得水滴静态接触角可达115.2?。  相似文献   

5.
正浙江大学的蒋立纯等人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甲基苯基混合环体为原料,1,3-二乙烯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为封端基,四甲基氢氧化铵硅醇盐为催化剂,通过阴离子开环聚合反应合成了乙烯基封端的甲基苯基硅油。较佳工艺为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4 h、催化剂用量为环体总质量的1.5%。甲基苯基硅油的折射  相似文献   

6.
以1,3,5-三(3,3,3-三氟丙基)-1,3,5-三甲基环三硅氧烷(D3F)和六甲基环三硅氧烷为原料合成了高分子量的氟硅共聚生胶,研究了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产物分子量的影响,以及单体投料比对共聚物链节含量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对共聚生胶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用乌氏黏度计测定了其分子量.结果表明,在D3F用...  相似文献   

7.
以四甲基环四硅氧烷(DH4)、三氟丙基甲基环三硅氧烷(DF3)、四甲基二硅氧烷为原料,磺酸树脂球为催化剂,合成了不同活性氢质量分数的含氢氟硅油,再将其与端乙烯基或侧乙烯基氟硅液体胶进行加成反应,考察了含氢氟硅油活性氢质量分数和用量对加成型氟硅橡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含氢氟硅油用量一定时,随着活性氢质量分数的提高,端乙烯基氟硅橡胶硬度升高,拉伸强度先增后减,拉断伸长率减小;当活性氢质量分数一定时,随着含氢氟硅油用量的增加,端乙烯基氟硅橡胶硬度和拉伸强度降低,拉断伸长率提高;当活性氢质量分数为0.3%,n(Si—H)∶n(Si—Vi)=3.5时,端乙烯基氟硅橡胶邵尔A硬度为40度,拉伸强度为6.4 MPa,拉断伸长率为589%。  相似文献   

8.
采用1,3-二乙烯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和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为原料,三氟甲基磺酸作催化剂,通过开环反应制备了端乙烯基聚硅氧烷。研究了催化剂质量分数,反应温度和时间对产物转化率和封端率的影响,优化了反应条件,并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1H NMR)对合成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9.
以单体三氟丙基甲基环三硅氧烷(D3F)、四甲基四乙烯基环四硅氧烷为原料,以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3 000、乙烯基摩尔分数为10%的乙烯基氟硅油作封端剂,以硅氧烷醇钠作催化剂,聚合成平均摩尔质量约8×10 5g/mol、乙烯基含量0.5%的氟硅树脂。讨论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及时间原料中水分的含量、乙烯基含量和中和剂对氟硅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高纯度D2F,硅氧烷醇钠催化剂用量为0.4%,在(130±5)℃反应60min制备出的氟硅树脂经硫化测试,其邵氏硬度为71,撕裂强度为31.5kN/m,拉伸强度8.6MPa,断裂伸长率404%,其结果表明符合市场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0.
以甲基苯基硅氧烷环体(DnMe,Ph(n=3,4,5))和四甲基四乙基环四硅氧烷(D4Vi)为原料,自制高效催化剂,以六甲基二硅氧烷(MM)为封端剂,采用一步开环聚合的方法,成功制得高折射率乙烯基苯基硅油。通过改变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封端剂的用量这三个影响因素,得到最佳制备工艺。对制得的样品进行ATR-FTIR、TG、1H-NMR、折射率测试、透光率测试等测试和表征,制备的产物折射率达到1.54以上、透光率达到90%以上,达到了进口产品性能。将制得的乙烯基苯基硅油按一定配方进行硅氢化反应,用DSC、DMA等表征固化性能。结果表明,自制的乙烯基苯基硅油苯基含量达34%,具有高耐热性,可以满足LED封装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Imide‐containing vinyl fluorosilicone resin (MR‐VFS) was synthesized from maleated rosin (MR). And then, with MR‐VFS as a new polar cross‐linking agent in a heat curable fluorosilicone rubber composition, a series of maleated rosin‐modified fluorosilicone rubbers (MR‐FSR) were obtained. The effects of MR‐VFS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il resistance, thermal stability, and low‐temperature performance were studied in detail. It was found that MR‐VFS could increase the tearing strength and high‐temperature thermal stability of fluorosilicone rubber. When the MR‐VFS weight content reached to 2 wt %, the tearing strength of MR‐FSR increased by 20.1% compared with that of common fluorosilicone rubber. However, MR‐FSR showed a similar low‐temperature resistance and a little worse oil resistance. The morphological study showed that incorporation of maleated rosin could intensify the microphase separation of fluorosilicone rubber. © 2015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2015 , 132, 41888.  相似文献   

12.
以酸化油为原料,自制离子液体为催化剂,采用甲酯化方法制备脂肪酸甲酯。通过考察甲醇与脂肪酸物质的量比、离子液体催化剂加入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甲酯化反应的影响,最佳反应条件:甲醇与脂肪酸物质的量比9∶1,离子液体催化剂用量为甲醇与游离脂肪酸总质量的25%,反应温度65 ℃,反应时间2.0 h。通过测量原料酸化油与产物的含水量,证明离子液体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带水性,有利于甲酯化反应的进行。该方法不仅可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也能避免油脂资源问题,具有较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环氧菜籽油的合成及其在PVC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环氧菜籽油的性质及其在聚氯乙烯中的应用。以活性炭固载磷钨酸为催化剂,采用无溶剂一步法环氧化工艺制得环氧菜籽油,此方法催化剂用量小且可回收,产品环氧值达4.8%以上。研究结果表明,环氧菜籽油起始分解温度高达310℃以上,使得PVC的热稳定时间由85 min提高到150 min。PVC的力学性能提高很多,撕裂强度提高达50%以上。环氧菜籽油的作用效果与环氧大豆油相当甚至更好些,可作为聚氯乙烯优良的增塑剂兼稳定剂。  相似文献   

14.
以可再生的蓖麻油为主要原料,首次采用甲醇钠和三乙醇胺为混合催化剂,与甘油在N2环境中发生酯交换反应,生成蓖麻油单甘脂和蓖麻油甘二酯。考察了催化剂用量、甘油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蓖麻油单甘脂转化率、蓖麻油甘二酯转化率和总转化率的影响,并与传统的催化剂甲醇钠、钛酸四丁酯催化酯交换反应进行了比较。采用FT-IR、GPC对产物的结构、相对分子质量和转化率进行了表征。通过单一变量控制法对反应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催化剂用量为蓖麻油质量的0.75%、蓖麻油和甘油的质量比为50:12.33、反应温度为180℃、反应时间为2.5h时,蓖麻油多元醇的转化率最高,可达92.54%,与传统催化剂相比较,混合催化剂不仅提高了产物的转化率和羟值,而且使产品的色泽降低。  相似文献   

15.
以α,ω-二羟基聚甲基三氟丙基硅氧烷为基胶、烃基三乙酰氧基硅烷为交联剂、气相法二氧化硅为补强填料、氧化铁红为耐热添加剂、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 560)为增粘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为催化剂,制成脱酸型单组分室温硫化(RTV-1)氟硅密封剂。探讨了基胶黏度、气相法二氧化硅用量、交联剂结构及用量对密封剂工艺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确定的较佳配方为100份黏度19 000 mPa·s的基胶、15份甲基三乙酰氧基硅烷、20份气相法二氧化硅、5份氧化铁红、2份KH 560、1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按此配方得到的脱酸型RTV-1氟硅密封剂的工艺性能、常温力学性能、耐高温性能、耐油性能达到或超过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以松香为原料、活性白土为催化剂,考察了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溶剂200#油用量、搅拌速度、反应时间对松香催化脱氢裂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松香脱氢裂化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533K,催化剂用量0.50%,200#油含量45%,搅拌速度400r/min,反应时间2.5h。反应产物中脱氢枞酸含量为96.11%,收率为36.89%。  相似文献   

17.
用自制的催化剂合成了一种环氧大豆油。通过L16(45)正交试验考察了双氧水用量、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环氧大豆油环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双氧水用量100份、催化剂用量0.5份(大豆油用量定为100份)、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12.5 h的最佳工艺条件下,产品的环氧值为6.58%,碘值为0.83 gI/100g。产品通过红外和核磁共振表征,确定大豆油被环氧化生成环氧大豆油。  相似文献   

18.
王本庭  钱俊峰  刘森  云志 《化工学报》2007,58(10):2636-2640
以双液相萃取技术处理棉籽,在得到脱毒棉粕的同时得到含有高质量毛油的非极性相。以非极性相作为与甲醇进行酯交换反应的原料,得到脂肪酸甲酯和甘油。考察了非极性相溶剂石油醚与棉籽油的比例对酯交换转化率和洗涤粗产品用水量的影响,确定了石油醚与棉籽油的最佳质量比为3,在此条件下,洗涤用水量可降低一半。考察了醇油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参数对转化率的影响。应用正交实验的方法找出酯交换反应的适宜条件为:醇油比6:1,催化剂用量1.1%,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120min。在此反应条件下,产物中脂肪酸甲酯的含量可达97.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