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Al2O3复合载体, 以柠檬酸(CA)为络合剂采用浸渍法制备了Ni2P负载的TiO2-Al2O3复合载体催化剂, 并用 X 射线衍射(XRD)、N2吸附比表面积(BET)测定技术对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 考察了载体焙烧温度、催化剂焙烧温度、还原温度、还原压力对其进行的二苯并噻吩(DBT)加氢脱硫(HDS)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升高载体焙烧温度有利于催化剂表面上活性物种的分散, 但焙烧温度过高会导致催化剂烧结, 适宜的载体焙烧温度为550℃。当还原温度为500~550℃时, 磷化镍主要以Ni12P5相形式存在, 且随着还原温度的升高, Ni12P5的衍射峰强度逐渐增强, 还原温度为700℃时, 可得到单一的Ni2P物相。载体焙烧温度为550℃, 催化剂焙烧温度为500℃, 还原温度为700℃, 常压还原制备的Ni2P/TiO2-Al2O3催化剂具有最好的活性。在360℃、3.0MPa、氢油体积比500、液时体积空速2.0h-1的条件下, 反应4h时, DBT转化率为99.5 %。  相似文献   

2.
苑丹丹  张永江  李锋  宋华 《化工进展》2015,34(7):1882-1886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Al2O3复合载体, 以柠檬酸为络合剂, 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Ni2P/TiO2-Al2O3催化剂前体, 程序升温H2还原法制备了Ni2P/TiO2-Al2O3催化剂, 并用 X 射线衍射(XRD)、N2吸附比表面积(BET)测定技术对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 考察了浸渍方法、Ni/P摩尔比、Ni2P负载量对其进行的二苯并噻吩(DBT)加氢脱硫(HDS)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Ni/P比低于1:1时, 能得到单一的Ni2P物相;当Ni/P比为2:1时, 开始出现Ni3P物相。采用Ni/P比为1:1、Ni2P负载量为30%、采用共浸渍方法制备的Ni2P/TiO2-Al2O3催化剂具有最好的活性, 在360℃、3.0MPa、氢油比500 (体积比)、液时体积空速2.0h-1的条件下反应4h时, 二苯并噻吩转化率为99.5%。  相似文献   

3.
李国峰 《工业催化》1992,28(10):34-36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加氢催化剂NiMo/γ-Al2O3,在悬浮床上考察不同的制备条件下NiMo/γ-Al2O3对萘加氢生成四氢萘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对加氢活性有显著的影响,NiMo/γ-Al2O3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共浸渍法负载金属组分Ni和Mo,在500 ℃的温度下焙烧4 h。此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上四氢萘的选择性高达95.2%。  相似文献   

4.
任杰  胡望伟  袁海宽  慎炼 《化工学报》2017,68(8):3082-3088
通过等体积浸渍和N2气流中热处理过程制备了系列氧化硅负载过渡金属磷化物催化剂,经乙酸加氢制乙醇反应实验和动力学分析评价催化剂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从280℃升高到340℃,乙酸转化率和乙醇选择性均逐渐提高。随着催化剂制备的P/Ni摩尔比从2:1增大到4:1,催化剂活性和乙醇选择性均先增大后减小,P/Ni摩尔比为3:1催化剂性能较佳。250℃热处理制备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优于200℃及300℃。Ni2P/SiO2催化剂活性和乙醇选择性均高于Co2P/SiO2催化剂。用次磷酸钠作为磷补充源制备催化剂的性能优于次磷酸钾。采用较佳条件下制备的Ni2P/SiO2催化剂,在温度340℃、压力2.0 MPa、氢酸进料量比10:1、质量空速0.4 h-1条件下进行乙酸加氢反应,乙酸转化率为100%,乙醇选择性达到74.56%,并且适当升高反应温度会进一步提高乙醇选择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Ni2P催化剂及TiO2改性的Ni2P催化剂,以1-庚烯的甲苯溶液为模型原料,考察引入不同含量Ti对Ni2P催化剂加氢性能的影响,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 Ni2P催化剂对烯烃基本无加氢活性,引入Ti后可显著提高催化剂加氢性能,Ti与Ni物质的量比为0.03时,1-庚烯完全被加氢转化为烷烃,同时有少量的甲苯溶剂发生化学反应,说明此时催化剂对1-庚烯加氢具有较高选择性,对甲苯加氢活性较低。随着Ti引入量的增加,对1-庚烯加氢活性不断提高;继续增加Ti的引入量,甲苯溶剂损失增大,芳烃收率损失严重。  相似文献   

6.
以Cu基金属有机框架(MOF)负载RuCl3,采用氢气还原法和真空碳热还原法制备Ru-Cu@C催化剂。以异丙醇为氢供体,研究Ru-Cu@C催化糠醛转移加氢制糠醇性能,考察催化剂制备方法、Ru负载量及催化反应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氢气还原法相比,采用真空碳热还原法制备的Ru-Cu@C催化剂表现出更高的糠醛催化转移加氢活性和稳定性,T=453 K反应4 h,糠醛转化率93.7%,糠醇选择性98.2%,催化剂经5次循环使用后仍保持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浸渍法及热分解法合成了不同负载量的Ni2P/ZrO2催化剂,通过XRD、TEM和氮气吸脱附等多种手段表征其物理化学性质,并通过对苯酚的加氢处理来研究载体对Ni2P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i2P分散负载在ZrO2的表面,ZrO2载体降低了Ni2P的粒径,有效防止了Ni2P的聚集,显著提高了Ni2P对苯酚加氢脱氧的活性。在相同催化条件下,10%-Ni2P/ZrO2呈现出最佳催化活性。以10%-Ni2P/ZrO2为代表考察催化反应最优条件,在反应温度300℃、初始氢气压5MPa下反应2h,苯酚转化率达到90.8%,环己烷选择性达到91.7%。  相似文献   

8.
采用沉淀-水热法制备了系列不同Mg/Fe/Mn配比的MgFeMn-HTLcs类水滑石前体,经焙烧、浸渍法K改性用于CO加氢制烯烃反应。采用XRD、SEM、TG、N2吸附-脱附、H2-TPR、XPS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Mg-Fe-Mn前体均具有类水滑石层状结构,Mn的添加使结晶度下降;焙烧后,Mg-Fe样品主要生成MgO,Mg-Fe-Mn样品生成Mg2MnO4、MgO和MgFe2O4物相;反应后主要为MgCO3和FeCO3混合物相,伴随FeO-MnO和FexCy的生成;与K/Mg-Fe样品相比,Mn的加入进一步促进了Fe的分散,使得Fe2O3到Fe3O4还原度增加,其供电子效应促使Fe电子结合能向低偏移。在CO加氢反应中,K/Mg-Fe-Mn催化剂均表现出较高的反应活性和烯烃选择性。其中,K/3Mg-1Fe-2Mn催化剂的效果较好,CH4含量较低,O/P值达5.20,C2=~C4=质量分数为43.03%。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溶胶-沉积法制备的高镍含量负载型金属催化剂,考察了镍含量、载体组成及焙烧温度等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BET、XRD及TPR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表面积和孔径随镍含量增加而减小;溶胶-沉积NiO/Al2O3-SiO2中Ni以高分散的NiO形式存在,与载体相互作用较强,没有NiAl2O4尖晶石生成;催化剂比表面积较大[(220~240) m2·g-1 ],孔径适中[(8~10) nm]。溶胶-沉积Ni/Al2O3-SiO2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将其应用于裂解C9 加氢反应,效果较好,烯烃加氢率达90%,芳烃损失为零,催化剂性能稳定,耐胶质能力强。  相似文献   

10.
贠宏飞  赵鹬  李贵贤 《化工进展》2022,41(12):6338-6349
通过程序升温焙烧改变气相纳米二氧化硅表面的羟基含量及种类,并以其为载体,采用蒸氨法制备了Cu/SiO2催化剂,使用比表面积测试(BET)、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DRIFT)、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NH3/CO2程序升温脱附(NH3/CO2-TP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俄歇电子能谱(AES)等方法研究了Cu/SiO2催化剂的结构和酸碱性,采用固定床反应器在低温(448K)、低压(1.5MPa)的反应条件下进行草酸二甲酯加氢制备乙二醇的反应,评价其催化活性。结果表明,高温焙烧二氧化硅载体可显著改变后续合成Cu/SiO2催化剂的结构并降低其酸碱性,对提高乙二醇选择性和降低草酸二甲酯加氢过程中醇类或醚类副产物的选择性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同时该过程会导致催化剂的活性降低,载体焙烧(473K)后合成的催化剂均需要提高氢酯比方能获得最佳反应结果。其中经873K焙烧的二氧化硅制备的Cu/SiO2-4催化剂,在最佳反应条件下乙二醇的选择性由低温焙烧后的92%左右提升到97%以上,草酸二甲酯转化率保持在100%。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现有负载型NiMoS催化剂的加氢活性,以碳纳米管为结构导向剂,分别采用浸渍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了2种一维TiO2-Al2O3载体,并采用共浸渍法制备了相应的负载型NiMoS催化剂,探究了不同结构的载体对NiMoS/TiO2-Al2O3催化剂加氢脱氮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选择以溶胶-凝胶法制备的一维TiO2-Al2O3为载体时,NiMoS/TiO2-Al2O3催化剂上的加氢脱氮活性较高,在350℃、氢压为3 MPa、转速为400 r/min的条件下反应4 h,喹啉的转化率达到99%以上,脱氮率达到40.75%。  相似文献   

12.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固体碱催化剂硅酸钠/二氧化锆(Na2SiO3/ZrO2),并用其催化大豆油制备生物柴油。考察了催化剂焙烧温度、催化剂焙烧时间、硅与锆物质的量比、醇油物质的量比和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生物柴油产率的影响。X射线衍射(XRD)表征结果显示,引入硅酸钠可调变催化剂中二氧化锆的晶相组成。对催化剂的性能测试表明,当催化剂焙烧温度为600 ℃、催化剂焙烧时间为3 h、硅与锆物质的量比为4、醇油物质的量比为7、催化剂用量(催化剂占大豆油的质量)为3%时,生物柴油的产率最高为92.5%。  相似文献   

13.
磷化镍具有Ni3P、Ni12P5、Ni2P、Ni5P4等多种晶相,深入研究各个晶相的制备规律和稳定存在条件对开发磷化镍基催化材料至关重要。本文系统考察了磷化时间、磷化温度、Ni/P摩尔比、磷化气速和磷源种类对制备晶相的影响。结果发现,以Ni3P为前体、红磷为磷源时,可以得到Ni5P4、Ni2P、Ni12P5三种晶相;以次磷酸盐为磷源时只能得到Ni2P和Ni12P5晶相。当以红磷为磷源时,反应温度是影响晶相的主要因素,磷化温度为500℃、600℃和800℃时分别得到Ni5P4、Ni2P和Ni12P5晶相。将制备的Ni3P、Ni2P、Ni12P5和Ni5P4作为助剂,与CdS复合制备光催化复合材料,得到的4种Ni x P y /CdS复合材料均表现出良好的光解水制氢性能,Ni5P4/CdS表现出最优的产氢能力,为CdS的5.4倍。表征结果证明,引入Ni x P y 能够有效抑制反应过程中CdS的载流子复合,提升其光解水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14.
丁鼎  陆文多  侯璐  陆安慧 《化工学报》2021,72(11):5590-5597
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了一种高温焙烧后具有纤维状结构的磷酸硼/二氧化硅(BPO4/SiO2)催化剂,并考察了BPO4负载量和焙烧温度对该催化剂的结构和催化丙烷氧化脱氢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焙烧过程使纤维直径减小。随着BPO4负载量的增加,丙烷氧化脱氢活性增高。当BPO4负载量为7%(质量分数),焙烧温度为600℃时,BPO4/SiO2催化剂具有最佳的催化性能;在反应温度为480℃下,丙烷转化率和丙烯产率分别达到17.0%和13.0%,且催化剂稳定性良好。当焙烧温度较低时(550℃),催化剂中的有机物分子未被除尽,导致烯烃的选择性偏低;当焙烧温度较高时(700℃),SiO2结构收缩紧密,抑制了活性相的暴露。由于纤维结构可暴露更多活性位点,该催化剂较相同条件下粉末状BPO4催化剂有着更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K2CO3/SiO2固体碱催化剂,运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对催化剂进行了分析表征。探究了反应时间、K2CO3负载量、醇油物质的量比、焙烧温度、催化剂用量和焙烧时间6个因素对生物柴油产率的影响。探究结果显示,在大豆油制取生物柴油时,最优的条件是:K2CO3负载量70%、焙烧温度600℃、焙烧时间4 h、反应时间是4 h、催化剂用量3%、醇油物质的量比9∶1。此时产物的产率是94.7%。  相似文献   

16.
盖媛媛  李杨  张因  赵永祥 《工业催化》2014,22(2):107-113
为了制备高活性和高选择性催化剂,实现顺酐下游加氢衍生物的定向合成,分别采用水热法、沉淀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载体,并以浸渍法制备Ni质量分数为10%的Ni/TiO2催化剂。采用N2低温物理吸附、XRD、H2-TPR及H2-TPD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评价催化剂的顺酐液相加氢性能。结果表明,以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为载体的催化剂具有最高的CC及CO加氢活性,在反应温度240 ℃和氢压5 MPa条件下,顺酐转化率为100%,γ-丁内酯选择性为52.2%,是相同反应条件下水热法TiO2负载Ni催化剂的3.3倍和沉淀法TiO2负载Ni催化剂的6.2倍。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与溶胶-凝胶法制备的TiO2以锐钛矿和金红石混合晶相存在有关。  相似文献   

17.
周秋成 《工业催化》2019,27(4):47-54
采用微波辅助浸渍法、微波管式焙烧制备了Ni-W-P/γ-Al2O3催化剂,并以中低温煤焦油轻油为原料,在固定床反应器装置上评价了催化剂的加氢活性。通过N2吸附-脱附、GC-MS等方法对催化剂的物化性能及加氢产物油进行表征,并根据FHH模型,计算出催化剂的表面分形维数。结果表明,添加助剂P可调节催化剂的微观孔结构,改变催化剂的酸性分布与强度,并有助于加氢饱和反应的进行;当助剂P含量为0.9%时,催化剂的加氢脱硫、脱氮活性最高,加氢饱和性能最好;焙烧温度直接影响催化剂物性参数,当温度为500 ℃时,加氢活性最高、加氢产物品质最佳;微波焙烧相比常规制备方法,可增加晶粒烧结程度,形成更多三维孔隙结构,为加氢反应提供更大的表面和空间,且增加中等强度酸的酸量,更有助于表面活性组分的分散及硫化性的增强。  相似文献   

18.
为了获得高水热稳定的负载Ni催化剂,延长催化剂在含水液相体系中的使用寿命,以不同温度焙烧的SiO2-Al2O3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Ni/SiO2-Al2O3催化剂,通过吡啶-原位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NH3-程序升温脱附和H2-程序升温还原等方法进行表征,以水相1,4-丁炔二醇加氢为探针反应,研究载体焙烧温度对Ni/SiO2-Al2O3催化剂催化加氢性能及含水体系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00~800) ℃,随着载体焙烧温度升高,活性组分Ni存在状态及催化剂加氢活性变化较小,但催化剂的水热稳定性下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随着载体焙烧温度升高,载体表面SiO2聚集,暴露的Al3+增加,载体水合程度增大。载体焙烧温度400 ℃时,Ni/SiO2-Al2O3催化剂表现出最佳的水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李学坤 《工业催化》2013,21(11):28-31
以共沉淀-浸渍法制备了SO42-/TiO2/Al2O3型固体酸催化剂,醋酸与正丁醇酯化反应作为探针反应,考察SO42-/TiO2/Al2O3型固体酸催化剂的催化性能,采用响应面法对制备催化剂过程中的陈化温度、硫酸浸渍液浓度和焙烧温度因素进行优化,通过XRD和IR对制备的固体酸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陈化温度-4 ℃、硫酸浸渍液浓度1.48 moL·L-1和焙烧温度586 ℃条件下制得的催化剂催化性能最高,醋酸正丁酯酯化率可达98.1%,重复使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0.
王杰  张因  郭健健  赵丽丽  赵永祥 《化工学报》2018,69(8):3452-3459
分别以ZrO2、SiO2及ZrO2-SiO2复合氧化物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Ni含量为10%(质量分数)的催化剂,考察了其催化乙酰丙酸液相加氢性能。采用N2-物理吸附、NH3-TPD、H2-TPR、XRD、TEM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在所制备的催化剂上,乙酰丙酸先经C=O加氢生成4-羟基戊酸,后者快速脱水酯化为γ-戊内酯。Ni/ZrO2-SiO2催化剂较Ni/ZrO2与Ni/SiO2催化剂具有高的金属分散度和丰富的表面酸性中心,表现出高的C=O加氢活性以及优异的乙酰丙酸加氢合成γ-戊内酯性能。在反应温度为200℃,氢气压力4 MPa的反应条件下,乙酰丙酸的转化率达到100%,γ-戊内酯的选择性大于9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