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悬浮聚合的方法,以丙烯酸丁酯(B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单体、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DAP)为交联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合成了丙烯酸酯类高吸油性树脂(AOA树脂)。采用红外光谱分析法(FTIR)对AOA树脂进行了表征,并在不同油品中研究了树脂的饱和吸油率、离心保油率。结果表明,两种单体悬浮共聚合成了AOA树脂,其对各种油品均有较强的的吸收,但对于不同种类油品的吸收能力并不相同,其饱和吸油率依次为:卤代烃>芳香烃>丙酮>脂肪族及环烷烃,并通过热重分析(TG)和重复吸油实验证明了合成的AOA树脂在较高的环境温度条件下能够稳定使用,并保持较高的饱和吸油率重复多次进行吸油,环保高效。 相似文献
2.
丙烯酸酯系共聚物高吸油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以甲基丙烯酸十八酯(SMA)、丙烯酸丁酯(BA)和苯乙烯(St)为单体,二乙烯苯(DVB)为交联剂,过氧化苯甲酰(BPO)作引发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高吸油性树脂。以吸油率作为性能指标,利用正交试验分析各种反应因素对树脂吸油率的影响,得出最佳工艺条件,并系统研究了体系中单体组成及配比、交联剂、引发荆、分散剂及致孔剂用量等因素对吸油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SMA):m(BA):m(St)=42:58:8,ω(BPO)=1.0%,ω(DVB)=1.2%,ω(PVA)=0.2%,ω(CHCl3)=10%时,树脂吸油率达到最大,可吸收四氯化碳23.61g/g,甲苯22.58g/g,笨18.85g/g,柴油14.8g/g。树脂的保油率在90%以上。经过热重分析可知,树脂的稳定性比较好,分解温度在333.7℃。 相似文献
3.
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高吸油树脂的合成与性能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甲基丙烯酸酯和苯乙烯为单体,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高吸油树脂;研究了共聚单体组成,交联剂用量对吸油树脂吸油性能及吸油后树脂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成的树脂可吸自重21倍以上的煤油.25倍以上的苯、二甲苯,且吸油后树脂强度高。 相似文献
4.
以甲基丙烯酸十六烷基酯、丙烯酸丁酯和苯乙烯为共聚单体,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三元丙烯酸酯类交联型高吸油树脂,对高吸油树脂进行了分子结构及微观形貌表征,并研究了树脂在柴油、汽油、航空煤油等常用燃油中的吸附倍率(3 min吸附)和饱和吸附倍率。结果表明:所制高吸油树脂颗粒均为规则的球形;对柴油、汽油、航空煤油的吸附倍率分别达5.35,7.28,6.69 g/g;饱和吸附倍率分别为15.41,12.97,13.04 g/g;高吸油树脂去除水面柴油的效果高达99.8%,具有优异的吸燃油性能。 相似文献
5.
以甲基丙烯酸丁酯(BMA)和丙烯酸丁酯(BA)为单体,二乙烯苯(DVB)为交联剂,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丙烯酸短链烷基酯类高吸油树脂。通过研究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和分散剂种类及用量等对树脂吸油率的影响,得到了制备的高吸油树脂最佳工艺配方。实验结果表明:当n(BMA)∶n(BA)=0.67,BPO质量分数为0.5%,DVB质量分数为0.5%,采用聚乙烯醇(PVA)为分散剂且其质量分数为3%时,树脂的形态结构最好,且吸油率最大。研究表明,树脂可吸收四氯化碳11.2 g/g,甲苯6.0 g/g,汽油3.9 g/g,柴油2.2 g/g,且树脂的保油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6.
7.
丙烯酸酯类高吸油树脂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悬浮聚合法,以甲基丙烯酸十六酯为单体,合成了丙烯酸酯类高吸油树脂。研究了不同的交联剂、引发剂、分散剂以及反应温度和时间对高吸油性树脂吸油率的影响,并且考察了高吸油树脂对不同油品的吸油性能。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6h,二乙烯苯(DVB)为交联剂,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聚乙烯醇(PVA)为分散剂,且当DVB、BPO、PVA占单体混合物质量分数分别为1.0%、1.2%、0.8%时,所合成的树脂的吸油性能较好,树脂对四氯化碳(CC14)的吸收性能最好,其饱和吸油率达到36.6g/g。 相似文献
8.
以甲基丙烯酸十八酯(SMA)、丙烯酸丁酯(BA)和苯乙烯(St)为单体,二乙烯苯(DVB)为交联剂,过氧化苯甲酰(BPO)作引发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高吸油性树脂,研究了体系中单体组成及配比、交联剂、分散剂及致孔剂用量等因素对吸油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SMA):m(BA):m(St)=33:67:12,w(DVB)=1%,w(PVA)=1.2%,w(CHCl3)=35%时,所合成的树脂吸油性能最佳,其对柴油、甲苯、四氯化碳的饱和吸油倍率分别可达11.2g/g、18.9g/g、27.4g/g。 相似文献
9.
以丙烯酸长链酯、丙烯酸丁酯及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原料,合成了聚丙烯酸酯吸油树脂。考察了单体配比、交联剂和引发剂用量、搅拌速度对树脂吸收煤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合成条件为:引发剂过硫酸铵用量为单体质量的2.85%,交联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1.1%,搅拌速度为190 r/min,单体配比丙烯酸十二酯:丙烯酸十六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的质量比为5:2:1:1,在该条件下合成的吸油树脂具有较好的吸油和保油性能,对煤油的吸收倍率是自重的4倍多,保油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0.
丙烯酸酯类接枝型高吸油树脂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聚丁二烯(PB)为改性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为交联剂、聚乙烯醇(PVA)为分散剂、甲基丙烯酸丁酯(MBA)和苯乙烯(St)为单体,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出一种高吸油树脂。分析了改性剂的用量对树脂吸油速率和吸油倍率的影响,研究了交联剂、分散剂、引发剂以及聚合温度等对树脂吸油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PB后,可以显著提高树脂的吸油速率,其饱和吸油时间为2~3h;高吸油树脂的最佳配方为m(St)∶m(MBA)=1∶1,油水比1∶3,w(AIBN)=1.0%、w(交联剂)=1.0%和w(PVA)=0.3%(相对于单体质量而言),聚合温度为78℃;由最佳配方合成出的高吸油树脂,其对甲苯的最大吸油倍率为17g/g。 相似文献
11.
12.
丙烯酸酯系高吸油树脂的合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甲基丙烯酸十八酯(SMA)、甲基丙烯酸十二酯、丙烯酸正丁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单体,聚乙二醇丙烯酸酯(PEGDA)、二丙烯酸-1,6-己二醇酯、二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为交联剂,过氧化苯甲酰(BP0)为引发剂,聚乙烯醇(PVA)为分散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高吸油性树脂。分析了各种因素对树脂吸油性能的影响,并选出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n(SMA)/n(MMA)为90:10,w(BPO)为1.0%,w(PVA)为1.2%,w(PEGDA)为1.3%时,树脂吸甲苯倍率达15.98g/g,吸柴油倍率达8.57g/g。树脂的保油率在93%以上。 相似文献
13.
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甲基丙烯酸丁酯为单体,聚乙烯醇为分散剂,石蜡为填充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填充型吸油树脂。通过对产物的吸油率、保油率和脱油性能的测试研究了各反应物用量对树脂性能的影响,用正交实验法确定了最佳工艺。结果表明:石蜡、引发剂、交联剂和分散剂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0%、0.4%、1.6%和1.0%(基于单体质量),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5 h,水与单体质量比8∶1时,合成的树脂在48 h饱和吸油率为23.80 g/g。与未添加填充剂的吸油树脂比较,石蜡填充型丙烯酸酯吸油性树脂的吸油率、保油率提高,脱油性能更好,但凝胶分率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4.
含物理交联高吸油树脂的合成和吸油性能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提出在单一化学交联吸油树脂中引入物理交联的设想,并采用悬浮聚合法全盛了含部分物理交联和单一化学交联的高吸油聚丙烯酸酯。研究了聚合温度、反应时间以及引发剂、分散剂用量和交联剂形式及用量对树脂形态、凝胶分率和吸三氯乙烯、苯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物理交联和化学交联方式对树脂的吸油性能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为了减轻油轮在运输过程中对水体造成的污染,进而去除水中的微量油,以甲基丙烯酸十八酯(SMA)和甲基丙烯酸异辛酯(EHMA)为功能单体,以苯乙烯(St)为结构单体合成高吸油树脂,协同碳纳米管(CNTs)进行修饰,制备了聚SMA-EHMA-St(PSES)和CNTs复合材料PSES-CNTs,对复合材料吸收汽油、柴油和煤油... 相似文献
16.
17.
以(甲基)丙烯酸酯类、苯乙烯为主要共聚单体,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二乙烯基苯(DVB)等为交联剂,采用悬浮共聚工艺合成了一系列高吸油树脂.研究了树脂共聚单体组成、丙烯酸单体链长、交联剂种类、交联度、引发剂量以及聚合工艺等因素对吸油树脂吸油量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EGDMA交联时以丙烯酸十四酯的效果最佳,采用DVB交联时以丙烯酸十二酯效果最佳;交联剂种类及交联度大小对树脂吸油性能及树脂形态有明显影响;树脂交联度的大小明显影响树脂共聚物的转化率与可溶性分率,也明显影响树脂产品的收率.在最佳合成条件下制备的高吸油树脂具有较佳的吸油性能,对甲苯的吸附量可达17.32 g/g树脂.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