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洪伟  刘妍 《现代化工》2023,(6):245-248
通过恒电位还原氧化石墨烯的方法制备电化学还原氧化石墨烯修饰电极(rGO/GCE),再结合浸渍法制备出电化学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银复合修饰电极(rGO-AgNPs/GCE)。考察了螺旋霉素(SPY)在rGO-AgNPs/GCE上的电化学响应情况,并对修饰量、电还原时间、浸渍时间、支持电解质种类及酸碱度等实验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在2.0×10-6~1.0×10-4 mol/L浓度范围内,SPY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呈显著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Ip=0.528 5c+26.085,r=0.997 3,检测下限为4.0×10-7 mol/L。稳定性、可重复性和回收率实验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电化学氧化技术在四环素类抗生素废水处理过程中存在氧化电位高,且电极发生严重腐蚀等现象,通过对电极进行修饰,以降低电极的过电势,增加电流响应,提高电极的选择性和灵敏度。本文采用滴涂法分别制备了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MWCNTs/GCE)和石墨烯修饰电极(Graphene/GCE),采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对修饰电极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修饰材料已经成功修饰在电极表面;通过对比四环素在两种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发现四环素在MWCNTs/GCE电极上的电化学响应信号明显,且氧化峰电位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3.
《应用化工》2017,(10):2048-2052
运用线性扫描伏安法(LSV)研究了磺胺(SA)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MWNTs/GCE)上的电化学行为,探讨并确定了修饰体积和浓度、支持基质种类、最佳pH值、富集电位和时间等磺胺的最佳检测条件。结果表明,在pH=8.0的Na2HPO4-NaH2PO4缓冲体系中,磺胺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上检测到一个不可逆的氧化峰,且在1.0×10-5~2.0×10-4mol/L浓度范围内,磺胺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Ip(μA)=0.493 6×C(μmol/L)+9.984 1,相关系数为R=0.996 3,检测下限为8.0×10-6mol/L,平行测定的相对误差(RSD)小于1.463%(n=8),样品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9.21%~100.93%。  相似文献   

4.
《应用化工》2022,(10):2048-2052
运用线性扫描伏安法(LSV)研究了磺胺(SA)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MWNTs/GCE)上的电化学行为,探讨并确定了修饰体积和浓度、支持基质种类、最佳pH值、富集电位和时间等磺胺的最佳检测条件。结果表明,在pH=8.0的Na2HPO4-NaH2PO4缓冲体系中,磺胺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上检测到一个不可逆的氧化峰,且在1.0×10-52.0×10-4mol/L浓度范围内,磺胺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Ip(μA)=0.493 6×C(μmol/L)+9.984 1,相关系数为R=0.996 3,检测下限为8.0×10-6mol/L,平行测定的相对误差(RSD)小于1.463%(n=8),样品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9.21%2.0×10-4mol/L浓度范围内,磺胺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Ip(μA)=0.493 6×C(μmol/L)+9.984 1,相关系数为R=0.996 3,检测下限为8.0×10-6mol/L,平行测定的相对误差(RSD)小于1.463%(n=8),样品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9.21%100.93%。  相似文献   

5.
以氯化锡(SnCl4·5H2O)为原料,采用水热反应法将二氧化锡(SnO2)与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进行复合,合成SnO2/MWCNTs复合材料,研究不同多壁碳纳米管掺杂量对样品电容性能的影响。XRD研究结果表明,掺杂多壁碳纳米管并未对SnO2的晶体结构产生影响。SEM测试结果表明,MWCNTs一定程度上抑制了SnO2团聚现象;充放电测试结果表明,当MWCNTs掺杂量为60%时,在测试电流密度10 mA·g-1条件下,首次放电比电容为205 F/g,循环50次后比容量保持率为92.68%,电化学性能明显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6.
利用浸渍法和电化学还原法制备了纳米银石墨烯多壁碳纳米管复合修饰电极(AgNPs/GR/MWCNTs/GCE),采用循环伏安法(CV)表征了复合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研究了双酚A(BPA)在AgNPs/GR/MWCNTs/GCE上的电化学行为,并在此基础上使用差分脉冲伏安法(DPV)探讨了AgNPs/GR/MWCNTs/GC...  相似文献   

7.
郭峰  张纪梅 《辽宁化工》2010,39(11):1116-1117,1123
利用滴涂法将血红蛋白(Hb)和多壁碳纳米管(MWNT)-聚苯胺纳米纤维(PANnano)复合纳米粒子修饰到碳糊电极(CPE)表面,并对其电化学行为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血红蛋白在PANnano/MWNT膜内保持了其天然构象和较好的直接电化学行为。  相似文献   

8.
石墨烯、氧化石墨烯和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片可以很容易地与各种类型的无机纳米颗粒(包括金属、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纳米颗粒、量子点、有机聚合物和生物分子)结合,以创建各种各样的基于石墨烯的纳米复合材料,增强生物传感器应用的灵敏度。本文综述了石墨烯/纳米金复合材料作为新兴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用于检测葡萄糖、胆固醇、多巴胺(DA)、抗坏血酸(AA)、尿酸(UA)和农药生物分子,具有更高的灵敏度、选择性和较低的检测极限。最后,展望了石墨烯生物传感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将细胞色素c固定在由纳米金和碳纳米管构成的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的玻碳电极上,实现了与电极间的直接电子传递。修饰电极具有一对明显的氧化还原峰,在扫描速度为0.05 V/s时式电势E0’为(-16±2)mV(vs.Ag/AgCl)。电子传递速率常数ks为(1.2±0.1)s-1,电活性物质表面密度Γ为3.58×10-9mol.cm-2,动力学表观米氏常数Kampp为0.02μmol/L。该修饰电极可作为第三代生物传感器检测过氧化氢。  相似文献   

10.
以硫酸钴(CoSO4·7H2O)为钴源、硫酸镍(NiSO4·7H2O)为镍源,通过水热法将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嵌入到钴镍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CoNi-LDHs)中合成CoNi-LDHs/MWCNTs复合材料。通过FT-IR、FE-SEM、XRD等分析方法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表征,并通过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以及交流阻抗谱等测试方法对该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反应体系中引入MWCNTs后,CoNi-LDHs颗粒均匀地嵌入碳纳米管网络中,与碳纳米管紧密结合交错在一起,增大了材料的表面积,为氧化还原反应提供了丰富的活性位点;在电流密度为0.5 A/g下,复合材料比电容高达1 965.55 F/g,表明该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1.
在玻碳电极表面制备石墨烯/Nafion修饰电极,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过氧化氢的电化学行为,运用差分脉冲伏安法在最优条件下对修饰后的工作电极在过氧化氢溶液中的各项电化学性能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修饰电极的灵敏度较高,检出限(0.057 mmol/L)较低,重复性、稳定性和选择结果也令人满意,而且成功用于4种真实样品中过氧化氢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许博阳 《山西化工》2022,(9):124-125
为解决传统黄酮类化合物检测方法存在精度、成本以及稳定性不能兼顾的问题,在对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特性、传统检测方法的优劣势对比以及电化学检测法特点概述的基础上,确定了电化学检测应用的可行性;其次,根据相关要求完成了待测液体的处理和微电极的制备;最后,对电化学检测法在黄酮类化合物检测的实际检测效果进行了测试分析。  相似文献   

13.
石墨烯(GR)是典型的单原子碳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二维共辄平面结构,其高活性的比表面积和突出的导电性能,在电催化和敏感材料制备领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氧化石墨烯(GO)作为GR的前驱体,存在大量的含氧官能团,具有良好的水溶分散性。大量GO含氧官能团的介入会破坏其K-7T共辘结构,导致其电学性能变差。GO通过化学、水热合成或直接电化学还原方法可有效修复其共辄平面结构,得到导电性良好的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即GR.单组分的GR材料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某些局限性,如电学活性相对较弱,与其它材料加工复合性能较差等。将GR、G O材料与其它功能材料进行复合,可进一步改善复合物的物理或化学性能,如分散性、加工修饰和电催化活性等。综述了石墨烯材料与金属及其氧化物纳米粒子、聚合物、掺杂原子、导电离子液体、碳纳米材料等功能材料复合后,能形成可调控的微结构,具有改性的化学性质和协同发挥的电学效应,表现出显著的电子传递能力及其功能性作用。论述了GR功能化修饰的复合材料作为敏感界面,构筑基于重金属离子检测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可以实现对Pb2+,Hg2+,C『+等多种重金属离子的同时或分别检出,提出了GR复合制备材料的纳米结构特征、功能修饰作用对于提高传感器的电催化活性和选择性性能等方面的应用,并对该研究领域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14.
以环氧树脂(EP)为基体、石墨烯(GNP)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为增强材料制备了EP/GNP/MWCNT纳米复合材料,通过拉伸试验考察了GNP与MWCNT的混合比例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GNP与MWCNT的总添加量为0.3%、混合比例为50:50时,EP/GNP/MWCNT纳米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达到最佳,此时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拉伸屈服强度、拉伸断裂强度、破坏应变等均达到或接近最大值。  相似文献   

15.
以氧化石墨烯为原料,采用氢氧化钾氧化法制备了多孔石墨烯(PrGO)和镍掺杂多孔石墨烯(Ni-PrGO)。惰性气氛下通过高温烧结将PrGO和Ni-PrGO中的氧化态碳进行还原,同时经过氢氧化钾氧化,在PrGO和Ni-PrGO的石墨烯片层中形成孔径为45~100 nm的孔洞。XRD谱图表明,在Ni-PrGO中镍以β-Ni(OH)2纳米颗粒形式存在。分别以还原氧化石墨烯(rGO)/氧化铟锡(ITO)、PrGO/ITO和NiPrGO/ITO为工作电极,采用时间-电流曲线法检测水溶液中的H_2O_2,3种工作电极对双氧水的响应性强弱顺序为:Ni-PrGO/ITOPrGO/ITOrGO/ITO;在2×10~(-5)mol/L到2×10~(-4) mol/L范围内,Ni-PrGO/ITO可以有效测定水溶液中H_2O_2的浓度。研究结果表明,多孔结构有效地提高了PrGO的电化学催化性能,镍掺杂可进一步提高Ni-PrGO的电化学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6.
应用多壁碳纳米管(MWCNTs)、L-精氨酸(L-Arg)和纳米金(Au NPs)修饰玻碳电极(GCE)获得Au NPs/P-L-Arg/MWCNTs/GCE修饰电极,通过静电作用将氨基修饰的莱克多巴胺(RAC)适配体固定于电极表面,制得新型莱克多巴胺适配体电化学传感器。考查了扫描速度、培育温度、培育时间、适配体修饰量以及p H等条件对传感器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传感器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在优化条件下,其线性范围为1.00×10-11~1.00×10-7mol/L,线性相关系数为0.980 4,检出限达1.00×10-11mol/L。另外,该传感器操作简单、性能稳定,将其用于实际猪尿中莱克多巴胺的检测,回收率为97.1%~103.0%,相对标准偏差低于9.4%。  相似文献   

17.
房平  刘康  张汉沛 《当代化工》2022,51(1):56-60
以聚偏氟乙烯(PVDF)为原料,氧化石墨烯(GO)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为添加剂,黄原胶(XG)作为凝胶浴,通过非溶剂相转化(NIPS)法制备改性膜.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接触角等表征手段,探究了组合添加剂对PVDF膜结构和亲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以黄原胶(XG)作为凝胶...  相似文献   

18.
以Ni(NO3)2·6H2O、Al(NO3)3·9H2O、尿素和MCNTs为原料,采用原位均相沉淀法制备了MCNTs含量(质量分数)分别为1%、3%和5%的Ni/Al-LDH/MCNTs复合电极活性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表征了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形貌;采用循环伏安(CV)、电化学交流阻抗(EIS)和充放电测试研究了该复合材料作为镍氢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在Ni/Al-LDH中复合MCNTs能够提高材料的电化学活性,降低电化学反应电阻,显著改善材料的大电流充放电性能。其中MCNTs含量为3%的Ni/Al-LDH/MCNTs复合材料具有最佳的电化学性能,在200、500、1000和2000mA·g-1电流密度下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330、321、307和288 mA·h·g-1,而未复合MCNTs的Ni/Al-LDH在2000 mA·g-1电流密度下放电比容量仅为205 mA·h·g-1。  相似文献   

19.
《山东化工》2021,50(11)
利用氧化石墨烯(GO)较大的比表面积可以,采用电化学方法在其表面电沉积壳聚糖(CS)-金纳米粒子(Au NPs),制备CS-Au NPs@ GO复合材料。利用Au NPs对蛋白质的吸附作用及CS分子的-OH与蛋白质分子的-NH_2和-COOH结合作用,构建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于甲胎蛋白(AFP)的检测。在最优的条件下,运用电化学交流阻抗(EIS)和差分脉冲伏安法(DPV)等对传感器进行电化学表征。结果表明,构建的传感器表现出低的检测限和良好的抗干扰性,可以较好地用于AFP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20.
MFC聚苯胺碳纳米管阳极电化学法制备及其性能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引言经济的高速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和开发。而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是利用电化学方法将微生物代谢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新型能源技术[1]。虽然MFC功率密度和输出电压近年来有了很大提高,但和普通氢燃料电池相比,MFC的库仑效率和输出功率都较低,实现MFC技术的商业化应用还需要多方面技术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