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静 《园林》2016,(1):57-61
正杭州花港观鱼公园是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中兴建的第一座大型现代公园,也是保留与改建历史遗留风景名胜的试点工程。公园地处杭州西湖西南,三面临水,一面倚山,以"花""港""鱼"为特色的综合性文化休闲公园,占地32.8公顷,是西湖十景中最大的公园。全园分为新花港、鱼池古迹、芍药圃、雪松大草坪、红鱼池、密林区、牡丹园七个景区。在园区方案规划初期,利用植物和地形来分割、组织空间。在地形设计上,遵循着"因地制宜,巧于因借"的原  相似文献   

2.
汪艺泽 《华中建筑》2022,40(1):155-161
杭州玉泉清涟寺是我国古代寺观园林设计的经典个案,寺景"玉泉观鱼"曾被列入清西湖十八景,几经兴废.当代重建的玉泉景区属杭州植物园,风貌已经重塑,而历史叙事在其展陈体系中却相对缺失.以郁希范《西湖胜景图册》等图像为基础,辅以文献双重验证,对清涟寺乾隆时期旧貌进行复原设计探究,并对其代表性的水庭、塔影、晴空细雨等空间意匠进行...  相似文献   

3.
杭州西湖雷峰塔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倒塌后的遗址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雷峰塔原址上新建的雷峰新塔在尊重历史文化脉络、符合文物保护要求的同时还必须满足旅游发展、西湖景观改善等要求。新塔设计从全新的思路出发,采用当代工程技术较好地应对了这些挑战。  相似文献   

4.
六和塔,位于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南缘,濒临钱塘江,背依月轮山,它是中国古代楼阁式塔的杰出代表之一,也是历史文化名城杭州最重要的宋代高大建筑遗存。六和塔共有十三层(明七层暗六层),塔高59.89米,占地约890平方米,始建于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六和塔曾历经了多次兵火的毁坏,其中较大的有两次。一次是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六和塔毁于兵燹,几乎片瓦无存,塔院也被破坏殆尽。一次是明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倭寇入侵杭州,腾腾烽烟劫火中,寺与塔均遭破坏。明人郎瑛在其著作《七修类…  相似文献   

5.
一千年来雷峰塔毁圮数次 ,重建数次。今天人们看到重新耸立在杭州西子湖畔夕照山上的新雷峰塔时不能不提起三个人 :吴越王钱弘、大文豪鲁迅及铜雕大师朱炳仁。罗哲文先生在 2 0 0 0年编著的“中国名塔”一书是这样叙述重建前的雷峰塔的 :杭州雷峰塔 (遗址 )位于杭州市西湖南岸的南屏山麓 ,塔属于楼阁式塔。塔建于公元 975年 ,为当时吴越王钱弘因庆贺其宠妃黄氏得子而建 ,所以曾被称作“黄妃塔”。又因此塔处在当时城市的西关外 ,又有“西关砖塔”之名。但是这些名称都逐渐冷落 ,被人们遗忘 ,而雷峰塔之名则以西湖十景之一的“雷峰夕照”…  相似文献   

6.
西湖钩沉——西湖植物景观的历史特征及历史延续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杭州西湖是自然和人文相融合的杰作,是民族审美的典范.构成自然景观的山、水、植物三大要素中,山、水基本保持了原有格局,植物景观维系着历史的风貌,体现了历史的真实性和延续性.撷采了历史文献中有关西湖植物的种类,特别是讲述了"西湖十景"的植物景观特色,当代的杭州园林工作者,通过文脉传承,使西湖许多脍炙人口的植物景观得以再现,使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绵延不断,历久弥新.  相似文献   

7.
卢新宇 《规划师》2007,23(8):93-94
杭州历史悠久,山水秀丽,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西湖是杭州的灵魂,杭州因西湖而生,西湖因杭州而更美丽.  相似文献   

8.
杭州西湖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西湖文化景观清晰地展现了中国景观的美学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园林设计影响深远。康有为一天园是近代杭州西湖不可多得的名园胜景。本文以康有为思想、生活与人际交往为线索,比较考证五份对一天园游览路线记述的异同,对应历史地图,结合现今一天园的残存状况,分析康有为建成一天园时的园林边界、景点名称、布局结构及植物造景,绘制复原平面图,以期完善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研究。  相似文献   

9.
西湖大道位于杭州旧城区南部,东起杭州火车站,西至西湖涌金门,全长约2000米,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是一条由杭州火车站直达西湖的重要道路,不仅穿越了杭州老城区历史建筑较为集中的区域,而且与杭州南北向的建国路、中山路、延安路、南山路及中河高架等主要城市道路相交叉.  相似文献   

10.
从杭州城市有建置伊始,运河一直伴随着杭州城市的发展,毫无疑问,运河在杭州城市的兴盛与繁荣过程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文章将运河与杭州城市的发展划分为"隋唐之前""五代至宋""元明清以后"这三个阶段来进行阐述,在梳理清晰运河的历史变迁情况的同时,也分别论述运河在不同历史阶段对杭州城市发展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1.
杭州凯悦酒店位于具有悠久历史的、美丽的西湖之滨。西湖美景作为文人墨客的灵感源泉而被恒久地留存于文学诗歌以及艺术作品中。为了对西湖形成一个"拥抱"的姿态,建筑的主体体量远离湖岸线,并围绕西湖形成弧面,以使更多  相似文献   

12.
<正>背景杭州西湖是中国最具有文化内涵的一座天然湖泊。千年来人们疏浚西湖,修筑堤岛,建造寺庙、宫殿和亭台楼阁,形成了今天西湖优美的自然风景和丰富的历史遗迹,并留下了大量的广为传播的传说、诗歌等文化遗产。它是中国古代理想风景的典范,历史上中国乃至亚洲其它国家有许多园林以它为蓝本建造。因为有西湖,杭州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旅游城市之一,被称作"人间天堂"。  相似文献   

13.
杭州位于中国东南部沿海地区北距上海180公里,是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浙江省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中心.市区总面积3068平方公里,人口373万.杭州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自秦建城2200多年来,吴越与南宋两朝定都于此.著名的京杭大运河南端始自杭州,贯穿城中;城西有西湖,并有群山环列;城南钱塘江蜿蜒入海,形成了独特的"江河湖山在城中"的自然山水景观,自古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美誉.1294年,意大利旅游者马可·波罗在其游记中称杭州是"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  相似文献   

14.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的兴废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的兴废及其启示。文中由西湖的产生及其对杭州城发展繁荣的重大作用,以及苏轼把西湖比作人的眼睛,说明西湖对杭州之重要。文中论述历代西湖文化景观之建设,西湖十景之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传统美学内涵,对国内乃至世界深远影响,论述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的兴废的五方面启示,认为杭州西湖是以水营造城市文化特色的典范,其历史经验值得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5.
六朝故都杭州有着丰厚的历史人文积淀和优美的山水自然风光,千百年来杭州的先人曾在西湖之畔诗意地栖居,遗留了大量有纪念意义的建筑,这些遗存几乎无一例外都是艺术的精品,只是在历史过程中或湮灭、或毁损、或破落了.  相似文献   

16.
杭州,既有山的风骨,更有水的柔姿;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三面云山,中涵碧水,沿湖绿荫环抱,画桥烟柳,云树笼纱.逶迤群山之间,林泉秀美,溪涧幽深.西湖之东,钱塘北岸,一座如水般柔美、流畅、连绵的新火车站将展现在人们眼前.杭州铁路东站傲居城东,处于主城区、城北区和下沙新城相结合的中心区域,是杭州从"西湖时代"向"钱江时代"发展的重要标志,在刚强中展示柔美,在雍容典雅上体现恢弘大气是城市赋予建筑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7.
华夏西湖三十六,唯有杭州著天下.西湖是杭州的根与魂,是杭州构筑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的"金字招牌".保护好西湖,是杭州市委、市政府第一位的职责.进入新世纪,经过近两年的调查研究,市委、市政府决定结合杭州市的城市建设,全面实施西湖综合保护工程,使西湖这颗天堂明珠更加绚丽多姿、璀璨夺目,力争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8.
杭州园设计构思,选取西湖景观中最具创造性精神和艺术典范价值的核心要素,以西湖山水美学"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为指导,力求深刻体现西湖园林景观的艺术风格。通过对场地区域特征的深入分析,锁定以赏月文化和西湖水上园林为立意主题,以西湖十景之"三潭印月"为核心意境,并结合杭州西湖现代园林的造园特点,在有限的场地空间内,创新、重现西湖"诗情画意"的自然山水,解读由"两堤三岛"构成的西湖景观"堤岛格局"的构筑特征,诠释西湖文化景观遗产的普世价值,展示富有杭州特色的景观作品。  相似文献   

19.
正杭州西湖园林因其深刻的文化内涵、诗情画意的旨趣、人工与自然的完美和谐、多种园林形式并存、浓重的宗教氛围闻名于天下;在杭州西湖的发展和变迁过程中,近代西方国家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西湖产生了重要影响。伴随着中外民族的矛盾和冲突,中西文化在西湖产生了剧烈碰撞。1929年首届西湖博览会的举办,则是西湖与社会政治以及历史文化的正面碰撞,也再次表明杭州西湖及西湖园林在  相似文献   

20.
陈跃 《城乡建设》2002,(4):31-33
一、杭州城市景观的现实困惑1.城市的历史文化正在消逝自 2 0世纪初杭州十古城门被拆至 2 0世纪末 ,河坊街旧城改造工程的终止 ,在近一个世纪里 ,杭州已有 70 %的古城建筑格局和历史街区被拆毁 ,能展示“历史文化名城”和古都风貌的历史遗存已残留不多。2 .城市空间形态正在弱化“东城西湖”原本是杭州空间形态的最佳组合 ,它高低有致、开合有度 ,西湖群山高耸而城市建筑低平 ,西部群山连绵紧密而东部湖面、城市平原地面开阔 ,相得益彰。由于大体量、大尺度的多层、高层建筑出现于滨湖地区 ,钢筋水泥丛林严重冲撞了西湖美景 ,西湖景观从“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