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MnFe2O4/石墨烯(MFO/graphene)复合材料。利用XRD、SEM、EDS、循环伏安、计时电位等手段对MFO/graphene的物理与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为直径约100 nm的MFO颗粒均匀分布于graphene的片层上;MFO/graphene复合材料在3M KOH溶液中表现较好的超级电容特性。由于graphene的引入,提高了MFO材料导电性,进而改善了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MFO/graphene电极材料在1 A·g-1的电流密度下展现出600 F·g-1的比容量,与MFO相比,比电容提高了近47.1%。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用反滴法化学共沉淀工艺合成Fe3O4。再以制备的Fe3O4为核心,采用液相沉积法制备Fe3O4/TiO2-CaSO4核壳材料。对样品的形态、结构和光学性质进行了X射线荧光和X射线衍射(XRD)表征。以催化降解活性大红BES来考察其光催化性能,并研究了沉淀时pH、煅烧温度、PEG(4000)加入量对粉体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粉体无论从节能方面还是从环保方面均是一个优良的催化剂;当粉体用量为4.5 g/L,50 mg/L的活性大红溶液在紫外灯下照射120 min后,降解率可达到99.5%。并且,所制备的粉体还可以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热法,通过控制反应时间制备出不同形貌和尺寸的Co_3O_4材料。利用XRD和SEM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恒电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等方法测试了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 Co_3O_4材料的晶粒尺寸增大,形貌由不规则颗粒状变为正立方体,其比电容不断降低。在电流密度为0.2 A·g~(-1)时,反应5 h、 10 h和15 h所制备的Co_3O_4材料的比电容值分别为153.3 F·g~(-1)、 99.3F·g~(-1)和51.1 F·g~(-1)。当电流密度从0.2 A·g~(-1)增大到1.8 A·g~(-1)时,反应5 h、 10 h和15 h所制备的Co_3O_4材料的比电容值分别为96.3 F·g~(-1)、 91.3 F·g~(-1)和27.1 F·g~(-1),其比电容保持率分别为62.8%、 91.9%和53.0%。水热反应5 h所制备的Co_3O_4材料具有最好的比电容。 相似文献
4.
以六水合硝酸钴为钴源、二甲基咪唑为有机配体,通过室温共沉淀法合成前驱体模板ZIF-67,而后再高温煅烧形成目标产物Co3O4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与扫描电镜对目标产物进行表征,而后选用蓝电电池测试系统测试其倍率与循环性能。测试表明,在100mA/g电流密度条件下,Co3O4电极的首次充电容量和放电容量分别可有2069.2mAh/g和2928.3mAh/g,首次库伦效率有70.66%,循环使用寿命长,但容量维持率低,经100圈测试后容量保持率仅有35%;而在倍率测试中发现即使经过50次充放电,电流密度从2000mA/g回到100mA/g时,Co3O4电极的放电容量依然可以保持有1482mA/g,并且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说明Co3O4即使经过高倍率充放电,其结构依然可以保持稳定,具有较为不错的倍率性能。 相似文献
6.
单分散Fe3O4@nSiO2@mSiO2复合微球的制备及磁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FeCl3作为铁源,乙二醇作为溶剂,采用溶剂热法合成单分散Fe3O4微球。通过调节铁源的浓度,改变Fe3O4的粒径(250~1 000 nm)以及磁特性(Ms:51.0~83.1 emu/g;Hc:82.2~165.6 Oe)。并采用改进的Stber法在Fe3O4微球表面包覆不同厚度的SiO2(35~150 nm),以进行其表面的修饰。,对Fe3O4@nSiO2@mSiO2微球的表面进行聚乙烯亚胺修饰以改善其亲水性和表面偶联性。寻找合适于生物细胞载体的磁珠的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7.
8.
9.
以尿素和铁盐为原料,负载了MnO2,利用原位沉淀法与煅烧法制备g-C3N4/Fe3O4/MnO2复合材料。使用XRD、FT-IR、UV-Vis DRS对合成的部分光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g-C3N4为类石墨的层状结构,Fe3O4和Mn O2通过分子间作用力与g-C3N4复合。在不同反应条件下的可见光诱导的光催化实验表明,当m(Mn)∶m(g-C3N4/Fe3O4)=1∶1时,g-C3N4/Fe3O4/MnO2复合材料具有出色的降解污染物的能力,其中光降解反应的优化条件为g-C3N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硝酸钴和氯化铁为主要原料制备了Fe2O3∕CoFe2O4复合光催化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对样品的结构和光吸收性能进行了表征。并在可见光照射下,通过催化降解罗丹明B(RHB)溶液考察各催化材料的催化效果。结果表明,制备的复合催化材料是以CoFe2O4为主的面心立方尖晶石结构。在反应时间为8.5 h、反应温度为135℃和煅烧温度为500℃时,制备的Fe2O3复合量为3%的复合催化剂性能最好,光催化降解2 h后,罗丹明B降解率可达到96.62%。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3YPSZ陶瓷的强度和韧性,先研究了Al2O3的加入量对3YPSZ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Al2O3含量为25wt%时,3YPSZ陶瓷综合力学性能最佳,抗弯强度为582.4MPa,维氏硬度15.4GPa,断裂韧性为6.6MPa.m1/2。再将Al2O3的含量控制在25wt%,通过改变Co(NO3)2.6H2O添加剂的含量来研究3YPSZ-25wt%Al2O3陶瓷材料力学性能的变化,研究发现,当Co3O4的引入量为0.25wt%时,3YPSZ-25wt%Al2O3陶瓷材料综合力学性能最佳,抗弯强度为623.5MPa,维氏硬度为16.9GPa,断裂韧性为7.2MPa.m1/2。并利用XRD和SEM等表征方法分析了Co(NO3)2.6H2O添加剂对材料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MMT为载体,采用原位聚合-配位沉积法制备3种不同Co负载量的Co3O4-MMT催化剂。采用N2物理吸附、XRD和TEM对载体和催化剂进行表征,并在连续流动微反装置上考察其N2O催化分解性能。结果表明,与Co3O4催化剂相比,Co3O4-MMT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显著增大,且活性组分Co3O4具有较高的分散状态。Co3O4-MMT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随着Co含量的增加先升后降,其中0.015Co-MMT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活性,其活性远高于Co3O4催化剂,同时,该催化剂还表现出良好的催化稳定性和较好的杂质气体耐受性。 相似文献
13.
用水热合成法,以ZSM-5分子筛(Si/Al=150)为壳,对γ-Al2O3表面进行修饰,构筑γ-Al2O3@ZSM-5核壳载体;通过高温浸渍负载法,将NaAlCl4负载在γ-Al2O3@ZSM-5核壳载体表面。研究NaAlCl4负载比例、AlCl3溶液的浸渍时间及催化剂的用量对一甲基二氯硅烷、三甲基二氯硅烷歧化制备二甲基二氯硅烷反应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200℃时,复盐负载比例为8%,AlCl3浸渍时间3 h,催化剂用量0.6 g时,催化性能最好,二甲基二氯硅烷的产率为68.38%。 相似文献
14.
15.
通过水热法制备了CuS纳米笼@MnO2纳米片核壳材料,笼状结构作为支撑载体为材料提供坚固的骨架,避免了片层结构的团聚。将CuS纳米笼@MnO2纳米片/玻碳电极用于对多巴胺浓度检测,结果表明,CuS纳米笼@MnO2纳米片/玻碳电极在0.02~8.78μmol/L和13.78~112.78μmol/L两段线性范围内的灵敏度分别为619.9μA/[mmol/(L·cm2)]和318.7μA/[mmol/(L·cm2)]。复合材料电极的灵敏度显著优于单一组分的MnO2纳米片/玻碳电极和CuS纳米笼/玻碳电极,且具有优异的选择性、重复性以及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实验以Mn3O4为锰源和Li2CO3为锂源,对不同温度制备的尖晶石型LiMn2O4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XRD分析测试表明在不同温度段制得的尖晶石LiMn2O4均为纯相;SEM分析测试表明不同温度制得的尖晶石LiMn2O4晶粒大小均匀,随着煅烧温度上升LiMn2O4晶粒逐渐长大。尖晶石LiMn2O4的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650~750℃范围煅烧的尖晶石LiMn2O4要优于750℃以上煅烧的样品。 相似文献
17.
18.
将ZIF-67与g-C3N4按一定质量比复合制备Co3O4/g-C3N4复合光催化材料,并以此来提高Co3O4的光催化性能。利用XRD、SEM和FT-IR对复合材料结构、性能和元素分布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盐酸四环素(TC-HCl)质量浓度为3 mg/L、质量分数为3%的Co3O4/g-C3N4投加量为15 mg且pH为中性时,催化剂光催化性能最佳,90 min降解盐酸四环素效率达到了91.1%。3%Co3O4/g-C3N4复合光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后,其降解率仍可达到88.5%,表明该材料具有一定的光催化稳定性和重复利用性。体系自由基捕获实验证明,产生了·O-2、h+、·OH... 相似文献
19.
20.
N2O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且对臭氧层有很大的破坏作用,而直接催化分解法是除去N2O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针对目前报道较多的钴氧化物催化剂活性较差的问题,将包覆型Co3O4核壳材料引入N2O直接催化分解反应,利用核壳结构的限域特性与壳层的多孔孔道使Co3O4分散性增加,粒径减小,金属载体相互作用与接触反应界面增强,从而提高了催化剂在N2O直接催化分解反应中的低温活性。此外,还制备了一系列不同金属含量的Co3O4@SiO2球形核壳催化剂来研究包覆结构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XRF)、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N2物理吸附、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等表征,证实在保证稳定单分散核壳结构的前提下,活性Co3O4位点越多,催化剂反应活性越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