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针对土壤源热泵空调末端系统在冬季采暖工况下与传统中央空调(燃气锅炉+冷水机组)的不同,采用分析法对土壤源热泵空调末端系统(火用)损进行分析,得出了土壤源热泵空调末端系统的损与冷热流体对数平均温度差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神农大酒店地源热泵空调系统技术方案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提高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能效比并降低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地埋换热器的换热器面积,减小系统投资,对神农大酒店地源热泵空调系统采用不同技术方案,从系统热负荷、全年不平衡热负荷、冷却水流量、系统能效比等几方面进行理论分析,经综合比较,采用冷热一体机与热水机串联+冷却塔辅助散热的复合式系统方案优于其他方案。但此方案受制于目前市场上冷热一体机的冷凝器和热水机蒸发器的循环水流通截面积不相等,引起流动阻力增加,影响使用效果。因此开发出冷热一体机的冷凝器和热水机蒸发器的循环水流通截面积相等的产品,是科研工作者和生产厂家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水环热泵空调系统各种辅助热源的形式,针对传统水环热泵空调系统采用高位能(电、燃气、油、煤等)通过锅炉(或换热装置)转变为循环水的低位能,再由室内水/空气热泵提升后向室内供热的不合理的用能方式,提出了由空气源热泵代替锅炉的空气源-水环复合热泵空调系统,对其冬季建筑物内外分区不同的冷热负荷比下运行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和使用锅炉的传统水环热泵空调系统的能耗进行了比较,体现出空气源-水环复合热泵空调系统具有较高的能效比.  相似文献   

4.
针对严寒地区地源热泵系统供暖出现土壤热不平衡问题,研究提出使用空气-土壤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以期减小土壤热不平衡性.文中基于TRNSYS软件对某高速公路服务区建筑空气-土壤源热泵系统节能性开展案例研究,通过对建筑全年逐时负荷的动态仿真模拟和分析,从节能性角度对比空气-土壤源热泵系统在6种负荷分担比例运行策略下的能效差异...  相似文献   

5.
对一个已运行了8年的3 715 m2热泵系统,进行了系统运行特性的长期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在冷热负荷不同,不考虑土壤总的吸排热量的不平衡的情况下,会导致土壤源热泵运行不稳定。针对热负荷小于冷负荷的情况,增加冷却塔来平衡地下热堆积,并对之后土壤温度的恢复情况进行试验观察,使该土壤源热泵能够更长期稳定运行,并保持一定的节能水平。试验结果对当前土壤源热泵系统的优化设计、系统监测、标准制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辅助冷却复合地源热泵系统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复合地源热泵系统在大型商业建筑和办公建筑的可行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针对邯郸地区某一办公建筑冷热负荷不均匀性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辅助冷却的地源热泵系统在较炎热气候条件下对解决土壤热积聚、减少初投资、改善机组运行性能等方面具有优越性。同时,用计算实例说明校正设计方法对减少初投资和能耗方面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辅助冷却复合地源热泵系统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复合地源热泵系统在大型商业建筑和办公建筑的可行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针对邯郸地区某一办公建筑冷热负荷不均匀性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辅助冷却的地源热泵系统在较炎热气候条件下对解决土壤热积聚、减少初投资、改善机组运行性能等方面具有优越性.同时,用计算实例说明校正设计方法对减少初投资和能耗方面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南昌市某建筑为研究对象,利用TRNSYS仿真平台建立了地源热泵及锅炉+冷水机组两种空调系统数学模型,对其节能性进行探讨.同时针对地源热泵系统在夏热冬冷地区因冷热负荷不平衡导致土壤温度升高,不利于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的问题,提出了控制负荷侧供水温度及地源侧出水温度两种优化策略.地源侧出水温度控制使用冷却塔辅助冷却实现,采用...  相似文献   

9.
地源热泵经济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对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进行经济性分析的必要性 ,进而结合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特点 ,提出了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负荷计算、方案设计、初投资计算、运行费用计算的方法 ,并利用工程实例进行计算 ,分析结果并提出展望。对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开发应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对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进行经济性分析的必要性,进而结合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特点,提出了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负荷计算、方案设计、初投资计算、运行费用计算的方法,并利用工程实例进行计算,分析结果并提出展望.对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开发应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SGCHPS土壤热平衡及系统热量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严寒地区建筑物热负荷远大于冷负荷而导致的太阳能-土壤源热泵系统(SGCHPS)供热性能逐年下降、以至于无法使用的问题,提出依靠太阳能季节性土壤蓄热来维持土壤热平衡、提高系统效率的方法.以严寒地区太阳能-土壤源热泵供热供冷示范工程为平台,进行了为期3 a的蓄热、供热、供冷长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保证供热供冷效果的基础上,土壤温度呈现日周期和年周期变化,土壤保持了以年为周期的热平衡;太阳能在冬季供热量中占85%;在供冷季同时进行蓄热和供冷的2组土壤换热器(GHE)可根据换热功率分配其比例.土壤蓄热解决了严寒地区建筑物冷热负荷不平衡的问题,使系统能长期高效运行,并实现了全年太阳能的利用,节约了大量的常规能源.  相似文献   

12.
联供模式地下换热器温变及其热泵效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地下换热器G函数理论基础上,建立了地源热泵热力过程计算模型。研究了地下换热器和热泵运行的基本性能,及其单供和联供的主要差异。通过计算孔井壁面温度及地下换热器进、出口流体温度,对热泵能效比、能耗等热力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以严寒地区和夏热冬冷地区为例,结合冷热负荷需求,研究了冷热单供与联供方式对地下换热器温变和热泵效能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3.
SGCHPS土壤蓄热供热供冷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少建筑供热供冷能耗,实现严寒地区太阳能-土壤源热泵系统(SGCHPS)对建筑进行长期稳定的供热供冷,提出依靠季节性太阳能土壤蓄热来维持土壤热平衡、提高系统效率的方法.以严寒地区太阳能-土壤源热泵供热供冷示范工程为平台,根据建筑负荷确定系统配置,并选定4种模式交替运行,进行了3年的长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季节性蓄热S...  相似文献   

14.
地热换热器间歇运行工况分析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地源热泵应用推广的关键和难点是地热换热器的设计和运行模拟,大多数工程应用均采用简单而又实用的线热源模型。本文利用线热源解模拟出地热换热器周围土壤的温度响应,对于随时间变化的负荷或间歇负荷可以近似用一系列的矩形脉冲热(或冷)负荷来代替。因此,采用了迭加原理来分析计算随时间变化的 间歇 负荷引起的温度响应。通过模拟计算发现,在计算流体的最大温升值时,可以把间歇工作的周期性脉冲热流简化为一个持续作用的平均 热负荷和一个脉冲负荷的和。这为地 热换热器的设计计算提供了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通过编程模拟还证明,对于地热换热器来说,冷热负荷平衡的工况是最理想的工况,长期运行不会引起地层中热量(冷量)积累而使地热换热器性能退化。  相似文献   

15.
地下浅层地能资源 (包括土壤、地下水、地表水和人类的生产生活低位能量等 )的非开采利用 ,可以通过热泵装置实现供热和制冷的双重作用。地源替代常规空气源 ,充分利用了地温逆变性 (冬暖夏凉 )和常年温变小以及蓄能的特点 ,实现了能量的再利用和良好的环保效能。使在北方冬季应用热泵供暖系统成为现实 ,并可实现供热制冷系统一体化。本文概述了国内外该领域的发展状况和该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源热泵采暖及与集中供热采暖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水源热泵是以地下水为介质来提取能量,实现制热和制冷的一个或一组系统。介绍了地下水源热泵技术的概念和工作原理,详细描述了地下水源热泵的特点,并从技术经济性方面对地下水源热泵和集中供暖两种采暖方案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岩土地下换热器热泵系统长期运行状况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岩土地下换热器G函数理论的基础上,建立地源热泵热力系统模拟计算模型,提出了基于模型的系统长期运行状况分析方法。以严寒地区为例研究了近三年冬季供暖过程运行状况,模拟分析了地下换热器进、出口流体温度变化规律、热泵机组能效比和系统能耗特性,并与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证明了模型及分析方法可行,可为进一步开展更广泛的预测分析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太阳能—地源热泵联合运行系统(solar—ground source heat pump system),一种新型节能、环保的供暖(供冷)系统,并分别对不同的太阳能系统和地源热泵系统连接方式进行优缺点的分析,并具体给出了几种两个系统的联合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