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运用含油气系统的原理和方法,对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油气藏形成条件进行了分析.区内发育寒武系一下奥陶统灰岩、泥灰岩和中上奥陶统泥灰岩等两套烃源岩,现今商业性油气藏主要以中上奥陶统泥灰岩为烃源岩.综合地球化学和测并资料确定了中上奥陶统有效烃源岩的大致分布范围.文中讨论了含油气系统的主要事件,包括排烃期、圈闭形成和油气运移等,并在此基础上,对塔中地区油气勘探区带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2.
Wang Jiajia 《新疆石油天然气》1997,(1)
用含油气系统理论对西南拗陷石炭—二叠系的烃源岩、储层和盖特征进行描述分析,认为本区石炭—二叠系具备了含油气系统的基本条件,为一大型含油气系统。通过对该系统的关键时刻,持续时间和保存时间以及地质要素和作用在时空上展布的研究,提出了可能油气藏的分布区域及类型,指出了勘探的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3.
塔中隆起含油气系统事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海相烃源岩主要分布于满加尔凹陷,形成满加尔含油气系统,塔中隆起是其主要油气聚集区之一。通过对塔中隆起含油气系统事件的动态分析,认为塔中隆起在寒武纪至泥盆纪(加里东期至海西早期)经历了含油气系统发育-形成-破坏阶段;在石炭纪至第四纪经历了含油气系统改造-重建阶段;其寒武-奥陶系烃源岩有二次生烃历程,具有多期油气混合成藏的油气藏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4.
5.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东河砂岩圈闭含油气控制因素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东河砂岩是目前塔里木盆地塔中勘探的主要目的层系。本文通过对东河砂岩地层展布、构造特征的介绍,对生、储、盖及圈闭条件及其配套条件等基本石油地质条件的分析,阐明东河砂岩具有很大的勘探潜力。同时也指出印支-燕山期的左旋走滑断层对油藏具有破坏性;塔中中部的火成岩发育有利于油气聚成藏;而塔中东部东河河砂岩尖灭线对油气的封堵性有待进一步落实。 相似文献
6.
依据岩心、钻井、测井等资料,将塔中地区二叠系分为三个岩性组:下碎屑岩组、火山岩组、上碎屑岩组。通过地层对比和沉积相分析,总结了二叠纪沉积相平面分布规律;该区发育的沉积相类型有:曲流河、滨浅湖、浅水湖泊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首次提出塔中地区东南缘上二叠统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而辫状河三角洲中的主体为由含砾砂岩和砂岩组成的水下分流河道沉积。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油气运聚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塔中地区已发现的油气藏(田)的分布特点和油气显示层位的分析,结合圈闭形成时期、烃类包裹体测温、自生矿物测年、构造演化史等资料探讨了塔中地区的油气运移和聚集规律,建立了相应的模式。塔中北斜坡现在发现的工业油气藏中的油气不是来源于本地的上奥陶统泥质灰岩,而是Ⅰ号断裂下盘的寒武系一奥陶系烃源岩。对油气运聚条件的分析也揭示了两种不同的运聚体系,即石炭系、志留系低阻长距离运聚体系和奥陶系的高阻近距离运聚体系。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东河砂岩储集特征及勘探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最重的储层为上泥盆统东河砂岩(D3d)。塔中地区目前所发现的油气72%产自东河砂岩,东河砂岩物性条件好,具备良好的储盖组合及空间,时间上匹配关系,深入研究东河砂岩的储集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对塔中地区下步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应用地震和测井、岩心描述、地质录井、岩心与岩屑微观测试分析等信息,研究了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早二叠世岩浆岩岩石类型、单井相分析、产状、期次、发育与分布等特征和规律;论述了本期岩浆活动对烃源岩、油气储集层、油气运移、圈闭和成藏等的影响,认为早二叠世岩浆活动有利于增加和改善油气运移的通道,能使相邻烃源岩在短期内经历异常高温和催化改造而成熟并增加生烃量,改善油气储层质量和形成岩浆岩遮挡的半背斜圈闭与油气藏等。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断裂分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兵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7,14(4):35-37
断裂是油气运移的重要通道,且具有明显的分形结构特征。利用分形方法,对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4个重要构造面即Tg7(寒武系膏盐岩层顶),Tg5′(下奥陶统顶),Tg5(奥陶系顶)和Tg2″(石炭系生屑灰岩顶)的断裂体系进行了分形分析。在4个构造面中,Tg5′的分形维数最高,其次是Tg7,Tg2″的分形维数最小。研究结果表明,下奥陶统顶面断裂体系最发育,下奥陶统顶面的流体渗透性要强于其他几个界面。 相似文献
11.
12.
焉耆盆地含油气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焉耆盆地中生界含油气系统中,八道湾组是最主要的烃源岩层,烃源岩类型主要为煤系泥岩,三工河组是主要的储集层,储层砂体类型为辫状河三角洲和扇三角洲,储集条件较差,属低孔低渗型,古圈闭于Jls期开始形成,发育侏罗纪末期,第三纪末至今两次生排烃事件,油气以沿断层垂向运移为主,对应于两次成藏事件,划分出原生和再生两个含油气子系统。含油气系统演化经历了三个阶段:(1)侏罗纪末期古油气藏的形成;(2)燕山中,晚期构造运动与古油气藏的调整,破坏;(3)第三系的覆盖和喜山期现今油气藏的形成。断层的多期活动性和燕山中晚期的抬升剥蚀作用改造,破坏;(3)第三系的覆盖和喜山期现今油气藏的形成。断层的多活动性和燕山中晚期的抬升剥蚀作用改造,破坏了早期形成的油气藏,喜山期定型的油气藏现今保存完好。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输导体系及成藏效应 总被引:1,自引:12,他引:1
利用地震、测井和分析测试资料对塔中地区的输导体系进行了分析,认为断层、裂缝、不整合、岩溶和砂体是构成塔中地区油气运移输导系统的基本元素.不同构造期、不同层序界面输导体系的平面分布特征和纵向演化特征显著不同.输导体系与烃源灶配置网络的有效性决定了塔中地区的成藏效果.区内断裂和不整合非常发育,断裂和不整合是塔中地区油气运移的主要途径;塔中地区具有多期成烃、多运移通道、多期成藏特征,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和海西晚期是塔中海相油藏的主要成藏期. 相似文献
14.
地球化学参数在油气运移研究中的应用 ——-以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塔中地区为例,根据饱和烃、芳烃、含氮化合物、流体包裹体微量元素等参数的分析资料,运用地球化学追踪技术方法研究油气运移特征,证实在该区内油气垂向运移和侧向运移的普遍性。塔中地区断裂活动为油气垂向运移提供了有效通道,不整合面和连通性砂体为油气侧向运移提供了通道。实践表明,将地球化学资料与地质特征分析相结合,研究油气垂向运移,分析断裂活动史,以断裂为线索,立足多目的层部署,可以提高塔中地区勘探成功率。对油气侧向运移的输导体系的研究表明,有一定构造背景的优质储层是侧向运移的优势通道,选择的目的层段相对构造高部位是以侧向运移为主的有利油气聚集区。 相似文献
15.
为了获得塔里木盆地的连续型碳酸盐岩内的大量油气资源,研究塔里木盆地连续型碳酸盐岩油气藏地质特征及形成原因,选取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作为研究区域,通过勘探可知该地区连续型碳酸盐岩油气藏地质特征,即油气同时存在于构造高点与构造低点、高压与低压同时存在于含油气层、储层为局部高孔渗发育与普遍致密.分析其形成原因为:充足的油源供给... 相似文献
16.
准噶尔盆地南缘含油气有利区带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准南位于北天山前缘山前坳陷带,沉积厚度大,圈闭多,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和良好的勘探前景。但同时淮南又是一个油气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勘探风险较大的地区,因此对含油气有利区带的认识显得十分重要。采用地质风险概率法等多种方法,紧密结合准南勘探实际,对淮南含油气有利区带进行了综合评价,提出了有利勘探区,为下步勘探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7.
塔中地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详尽的岩石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上3亚段储层物性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上3亚段储层孔隙类型以残余原生粒间孔为主,岩性主要为粉砂、细粒岩屑砂岩.上3亚段储层物性受碳酸盐的胶结作用影响较大,储层碳酸盐含量与孔、渗之间亦呈明显的负相关性.上3亚段储层孔隙度大于9%,渗透率大于2×10-3~3×10-3μm2(一般认为孔隙度≥9%,渗透率≥2×10-3~3×10-3μm2可作为储层),并且孔隙度和渗透率具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随着孔隙度的增加,渗透率也明显增加.进而根据储层物性的平面展布情况,总结出塔中地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上3亚段碎屑岩储层的高值区位于塔中的东南部,并且该层段碎屑岩储层的油气分布与储层物性关系密切,上3亚段可流动油气藏的分布范围与储层的孔、渗高值区的范围相一致.最后,根据储层特征与油气分布的关系,预测了该区志留系上3亚段有利区域分布在塔中54井区附近、塔中30井区附近以及塔中17和塔中37井区附近.此预测为研究区下一步油气勘探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盆地塔中低凸起油气聚集与分布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8
塔里木盆地塔中低凸起是形成于晚加里东-早海西期的下古生界残余古隆起,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塔中低凸起具有多套油源层、多含油气层系、多种圈闭类型、多成藏期,具有多元复合含油气系统的特点,并具有四种油气聚集模式:下奥陶统碳酸盐岩潜山及背斜型、石炭系东河砂岩地层超覆型、石炭系断裂背斜及背斜型、志留系砂岩背斜及岩性(物性)型。奥陶系油气聚集一般与风化壳有关;志留系油气聚集受构造和岩性的双重控制;石炭系油气聚集一般与断裂及不整合面有关。只有沙漠地震过关,才能使塔中低凸起油气勘探成功率大为提高。在塔中低凸起西北倾没部位有可能找到大油气田。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生物礁特征及分布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中、上奥陶统发育多种类型生物礁,主要造礁生物包括海绵、托盘类、层孔虫、珊瑚、隐藻类、苔藓虫、蓝绿藻、绿藻、管孔藻科红藻等,主要礁体类型为灰泥丘和少量的骨架礁、障积礁。分析钻探揭示的生物礁特征,结论是灰泥丘主要形成于棚内及棚缘内带环境,骨架礁与障积礁主要形成于棚内与棚缘环境。通过沉积相分析和地震反射特征研究,预测塔中地区的陆棚边缘相带和塔中北部斜坡的中部地带,有望找到带状或断续带状分布的生物礁带。塔中1号断裂西墙的顺托果勒西区块已发现6个地震异常反射体,从其发育层位、所处环境和内部反射特征来看,极可能是生物礁丘。图2表2参6 相似文献
20.
南堡凹陷的含油气系统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根据油岩对比分析,南堡凹陷存在两个已知的含油气系统:(1)沙河街组含油气系统;(2)东营组含油气系统。前一含油气系统在东营组沉积末时,沙河街组三段的烃源岩开始生烃,形成自生自储型原生油气藏,明化镇组沉积末,烃源岩二次生油,除形成原生油气藏外,还形成了上第三系次生油气藏;后一含油气系统在明化镇组沉积末时,东营组三段烃源岩在高柳断层以南开始生烃,形成东营组自生自储型油气藏及上第三系次生油气藏,而在高柳断层以北,烃源岩尚未开始生烃,不能形成含油气系统。因此,在南堡凹陷进行油气勘探时,高尚堡及柳赞地区,应以寻找沙河街组含油气系统的油气为主;北堡和老爷庙地区以寻找东营组含油气系统的油气为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