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HAP三组元推进剂鱼雷旋转燃烧室的特点和工作过程,建立了模拟HAP三组元推进剂鱼雷旋转燃烧室湍流两相流动与燃烧的数学模型,对燃烧室的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进行了分析和设定。在此基础上运用FLUENT软件对燃烧室内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工况下燃烧室内流场的状态参数分布图。仿真结果表明,随着旋转速度的提高,燃烧室内的湍流流动和掺混过程加强,回流向中心区和头部区扩展,燃烧过程中的蒸发、掺混、扩散和传热等过程得到加强,燃烧强度加强,燃烧过程也更加均匀稳定;旋转因素可以提高燃烧室的燃烧效率,相对于固定燃烧室来说,旋转燃烧室燃烧腔的尺寸可以缩小。  相似文献   

2.
王光宇  彭佩 《鱼雷技术》2013,(6):469-473
依据火箭助飞式反鱼雷鱼雷典型作战态势,建立了相关模型,仿真了火箭助飞式反鱼雷鱼雷的作战过程。仿真结果表明,航速和航程对火箭助飞式反鱼雷鱼雷拦截概率有较大影响,自导作用距离不小于水下航程可以保证较高的拦截概率。  相似文献   

3.
主动声尾流自导鱼雷导引弹道分析计算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主动声尾流自导鱼雷导引弹道的优化是在保证目标命中概率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鱼雷航程损失,提高鱼雷跟踪目标的相对速度以缩短攻击时间的一项关键技术。本文对三波束尾流自导导引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鱼雷首入尾流、首出尾流和再入尾流3个阶段弹道设计的目的、航向调整的模式以及关键参数的确定方法,给出了表述弹道优化效果的参数及其计算公式,并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尾流内外对弹道所采取的调整方法能保证鱼雷航程损失较小,并可靠跟踪目标,可供主动声尾流自导鱼雷弹道优化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两雷自导扇面的连续覆盖、避免鱼雷互导且具有最大的目标捕获概率,建立了基于平行航向齐射的数学模型;针对某型声自导鱼雷,研究了不同条件下鱼雷最优展开航程和展开散角的关系,最后以某次鱼雷齐射攻击为例,通过图表在解算出目标距离的情况下给出了鱼雷散角和最优航程的选定方法;研究结果对指导部队进一步使用鱼雷齐射战术、有效地组织火力打击提供了有力参考。  相似文献   

5.
毛金明  王语梁 《鱼雷技术》2005,13(2):48-49,52
蒸汽瓦斯鱼雷速度快,威力猛,但航程较短,战术应用局限较大。本文针对如何提高蒸汽瓦斯鱼雷的航程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半氧雷的设想,即增加鱼雷携带的压缩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达到增大航程又保证安全的目的。最后分析了实现该设想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尾流自导鱼雷的射击瞄点及射击解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鱼雷发现并稳定跟踪目标尾流和节省鱼雷航程为准则,分析并计算了三波束主动尾流自导鱼雷射击瞄点与目标速度的关系,并给出了其射击诸元的解算模型。  相似文献   

7.
线导鱼雷靶场散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线导鱼雷实施导引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鱼雷靶场散布范围的大小,以确保鱼雷能进入对目标实施有效自导的区域内。基于平台作战仿真、装备作战效能评估和武器作战使用方法研究等应用的需要,考虑到鱼雷制导方式的差异,分析了线导鱼雷导引过程中造成鱼雷散布的原因。鱼雷位置散布可分为鱼雷靶场散布和舰艇散布,其中前者是引起鱼雷位置散布的主要因素。该文给出了鱼雷靶场散布的数学模型,计算了鱼雷航程误差、鱼雷横向误差和鱼雷深度误差的范围,并以鱼雷的平均位置为中心,以深度误差为厚度,以航程误差和横向误差为长短半轴,得到了线导鱼雷导引过程中鱼雷位置散布范围为一扁平椭圆体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基于协同优化的鱼雷多学科设计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用多学科设计优化方法解决鱼雷总体设计中的并行设计、耦合变量等难题,提高鱼雷总体性能,该文提出了以最大航程为目标函数,对涉及到的航程、外形、推进器及能供学科进行多学科分析,并利用基于协同优化算法的多学科设计优化方法对鱼雷外形及推进器进行设计优化.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提高鱼雷航程.  相似文献   

9.
综述·评论鱼雷结构声学设计技术与方法探讨/王国治/1一1火箭助飞鱼雷关键技术研究/曹小娟、王崇伟八一6HAP O竹O一I 水三组元推进剂热动力系统现状与发展趋势/夏君/1一9一种先进的弹药引爆技术 一直列式安全引爆系统在鱼雷战斗部上的应用研究/南长江、张明明/2一lIPT—装备采办管理的一种新模式/钱东、袁辉/3一l先进侧造技术与新型鱼雷研制/方同祝/3一5巡航鱼雷初探/孙振德/3一8俄罗斯K级潜艇及其鱼雷发射装置的特点分析/周广林、刘家拴/4一1舰船热尾流特性的试验研究/顾建农、郑学龄、杨立、吴胜权、冯士芳/4一6 专题·研究一种从混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推导了“旋转球形大地”情况下的鱼雷运动方程,并对该非线性方程进行了线性化,建立了研究远航程鱼雷制导精度的运动方程。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涡轮机燃烧室的实现形式并通过仿真验证其工作性能,提出了一种既能实现三组元推进剂稳定燃烧,又能满足涡轮机在低工况时较低进气压力要求的新型壅塞式燃烧室方案,并基于计算燃烧动力学方法对该燃烧室方案的工作特性进行了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多种工况条件下,燃烧室三组元推进剂燃烧完全,三组元中的水完全蒸发,燃烧室流场分布合理,喷嘴环前压力满足涡轮机进气要求。该方案及仿真结果可供三组元推进剂涡轮机燃烧室工程研制参考。  相似文献   

12.
秦健  党涛立等 《鱼雷技术》2002,10(4):22-23,42
针对热动力鱼雷减速增程改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鱼雷的燃料各组分供应比例与航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计算,并提出了减速后获得较大航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HAP三组元推进剂热动力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推进剂热化学性质及动力系统热力计算与分析,得出三组元最佳质量比例控制点及控制偏差范围,明确了动力系统使用三组元推进剂的技术关键。揭示了系统关键技术的机理,并提出了相应技术措施,经试验验证,计算结果与实际工作过程相符。  相似文献   

14.
MU90 HK反鱼雷鱼雷的作战效能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介绍了欧洲鱼雷公司对反鱼雷鱼雷作战效能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大量仿真的基础上,给出了不同方案的作战效能、关键设计参数,以及对战斗部装药量、速度、机动性和航程的需求,对不同技术方案进行了比较,并将其与软杀伤防御系统结合在一起进行了评估。经研究认为,在高性能轻型反潜鱼雷基础上开发 ATT 是最有前途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黄文玲  石能胜 《鱼雷技术》2010,18(2):128-131,145
舰船尾流中的断层和空穴对尾流自导鱼雷影响很大,严重时可能使鱼雷出现反向导引,导致鱼雷命中概率的降低和航程损失的增大。该文基于M atlab的多状态值仿真,分析了三波束尾流自导鱼雷在不同形状和尺寸的断层和空穴中的运动规律,及其鱼雷最大回旋角度的变化规律和相应的鱼雷弹道变化特点。仿真结果表明,较小尺寸(断层宽度小于等于7.25 m,空穴半径小于等于8.24 m)的断层和空穴对鱼雷运动没有影响,此时鱼雷回旋角等于0;°当回旋角大于0°,鱼雷在断层中的运动比空穴中的复杂。这为三通道尾流自导鱼雷对抗断层和空穴的程序弹道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双速制鱼雷速度使用策略决定着鱼雷射击诸元的解算。本文以鱼雷变速时雷目距离大于敌方潜艇鱼雷报警距离为前提条件,满足攻击用时短,剩余航程大为依据,通过仿真计算给出了特定态势下的鱼雷速度配置方案。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概念清晰,计算简单,结论合理可信,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前苏联研制53-65型热动力高程远航程鱼雷的过程,同时围绕53-65型鱼雷的研制和不断地改进完善,对前苏联研制的热动力鱼雷的性能和特点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1868年英国工程师罗伯特·怀特黑德首次推出自航鱼雷,揭开了现代鱼雷史的第一页。这种被称之为“白头”的鱼雷就是后来各国鱼雷发展的鼻祖。德国的首枚自航鱼雷应属1890年服役的“黑头”鱼雷。其设计航速24.2节,最大航程400米,雷重400公斤,装药量为41.5公斤,足可击沉一艘中型战舰。  相似文献   

19.
瑞典在制造鱼雷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早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瑞典FFV工程公司开发了一种全新的鱼雷动力系统,即采用由酒精和浓度为85%的高效过氧化氢作燃料。采用这种动力系统的TP61型鱼雷航程达到20公里,航速猛增到45节。  相似文献   

20.
张平安  袁剑民  张习龙  邓剑如 《含能材料》2021,29(11):1031-1038
在多羟基、多胺基聚丁二烯(AEHTPB)基础上,通过羟基的氰乙基化反应,制备了一种多氰基、多胺基聚丁二烯(AEHTPB-CN).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对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并对产物的黏度、玻璃化温度、羟值、胺值等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考察了AEHTPB-CN对黏合剂基体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装药实验探究了AEHTPB-CN对丁羟推进剂力学性能及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EHTPB-CN的加入可有效提高HTPB弹性体的拉伸强度,其原因是AEHTPB-CN分子中的氰基与氨基甲酸酯基团形成氢键,提高了弹性体的内聚能密度.装药实验结果表明AEHTPB-CN在丁羟三组元、丁羟四组元推进剂中均表现出良好的键合、降速效果.添加AEHTPB-CN后可使丁羟三组元推进剂常温环境下拉伸强度提升43.3%,伸长率提升91.3%,推进剂燃烧速度降低11.4%;可使丁羟四组元推进剂拉伸强度提升35.4%,伸长率提升62.0%,推进剂燃烧速度降低1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