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绿地生态系统作为有生命的绿色基础设施,在维护生态系统稳定、发挥生态服务功能、提高环境质量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生态系统服务是当前生态学与生态经济学研究的热点,城市绿地生态服务功能及其量化评估方法已成为国内外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基于城市环境和绿地特征,分析国内外自然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服务指标分类,建立了一套新的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针对市民需求,易于理解和接受,同时反映了城市绿地服务功能,有助于开展定量化生态服务价值评估工作。  相似文献   

2.
景观格局演变必然影响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探讨二者关系,对于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86、2001、2016年3期Landsat遥感影像,提取景观类型数据,分析漓江流域景观格局演变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30年来林地一直是漓江流域的优势景观,面积增加,农田和水体减少,建设用地和裸地增加,草地先减后增;研究区生态服务价值持续增加,净增7.50亿元,林地对生态服务价值贡献率最大,是生态服务价值增加的主要来源,生态系统的调节、支持等服务性功能远大于生产和文化性功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中间河谷地带低、四周山林地区高;优势斑块面积扩大、斑块间保持良好自然连通性,景观类型的均匀性、异质性降低有利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增加。研究揭示了景观格局与生态服务变化的关系,可为漓江流域景观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变化背景下,具有多种功能和服务价值的乡村生态空间成为当下国际生态规划研究与合作的关注热点之一。为实现乡村生态空间的精准管理与规划,中德双方围绕联合课题“生态系统服务概念在德国鲁尔与中国大都市区韧性发展模式下的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应用”进行了深入探索。在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类型的基础上,进一步识别了生物群落类型,并基于调节、供给、文化三大生态系统服务类型,选取了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权衡的指标和对应权重,构建了乡村生态空间规划场景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测模型。以上海市水库村为例,运用该课题的评测模型,初步评估了典型乡村生态规划场景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后,从应用尺度、研究范围以及操作流程三个方面总结了该评测模型的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4.
黄菊清  萧蕾 《风景园林》2022,29(6):76-83
城市高密度发展与绿色空间需求的矛盾促使城市公共空间向立体化方向延展,为绿色屋顶的发展带来了机遇,绿色屋顶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可为人们提供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参考生态系统服务的通用国际分类(CICES)体系和深圳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评估指标体系,通过文献研究选取评估指标和决策方案,使用层次分析法(AHP)和专家评估法,首次构建了绿色屋顶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模型,并通过案例研究与模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在生态系统服务中,调节和维持服务在准则层中最为重要,气候调节在指标层中最为重要;2)在5种绿色屋顶类型中,生物多样性屋顶最为重要;3)专家对绿色屋顶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性评估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实际项目中决策者对绿色屋顶的主导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定位。该评估模型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对辅助城市绿色屋顶规划布局的选址和选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城市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是当前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热点之一,而城市中心地区的水系廊道所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并没有引起应有的关注。尝试利用国产高分二号遥感数据,以北京中心地区水系廊道为例进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北京中心地区水系廊道的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约为34.42亿元,其中文化服务价值最高约24.42亿元。当前水系廊道整体的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偏低。由蓝绿带状空间组成的生态廊道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具有为城市提供更优质服务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刘颂  谌诺君  董宇翔 《园林》2022,(3):21-29
通过建立一种在认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关系的基础上,利用生态系统服务簇实现生态功能区划的方法,以针对生态功能区划提出差异性的管控策略,从而高效利用有限的生态资源,实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以浙江省嘉兴市为研究对象,(1)采用当量因子法测算了4种用地类型的11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2)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冷热点分析探究研究...  相似文献   

7.
利用CiteSpace软件对ISI 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ility in Higher Education)将近8年的文献进行共被引聚类分析。研究发现,国际“可持续发展大学”建设研究包括以下4个热点主题:大学可持续发展转型——案例研究、高校学生环境素养培育、工程教育中可持续发展实施以及评估方式、可持续性能力概念化及教学策略。国际“可持续发展大学”建设研究演进分为3个阶段:在2010年以前,研究热点为学生环境素养及环境教育;2010—2013年的研究关注大学自身作为可持续发展变革者的潜力;2013年至今较为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习得,外部实践学习和社区协作教学策略得到广泛的关注。在研究热点主题中,渐强型研究前沿包括高校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育和可持续素养的课程设置研究。  相似文献   

8.
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城市群,具有多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因此对其进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有利于提供区域生态系统科学管理的依据,实现区域内社会经济与生态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基于InVEST模型,选取生境质量、碳储存、水源供给、土壤保持4个指标,分析粤港澳大湾区2005~2018年生态系统服务时空演变特征,并对其进行经济价值叠加制图,最后得出大湾区重要的本地化生态系统服务经验数据及综合价值量,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政策的制定及国土空间规划提供依据。结果显示:(1)2005~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生境质量、碳储存整体呈下降趋势,降速先减缓后加快,土壤保持波动式下降,而水源供给呈“U”型上升趋势。空间分布上,生境质量呈中部向四周辐射降低的环状分布;碳储量呈中部区域—伶仃洋东岸低、四周高;水源供给量呈西北部—东部山地低、北部—西南沿海高;土壤保持呈中部低、南部沿海—北部林地高。(2)2005~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系统服务综合价值量波动式下降。空间分布上,大湾区生态系统服务综合价值呈中部低、南部沿海—北部林地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合理部署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 NbS)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前景方法之一。梳理NbS背景下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在固碳增汇领域的相关研究进展,对于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方法】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为来源,使用文献计量法对2008—2023年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总结当下研究发展概况、国际合作、主题热点与前沿趋势等。【结果】近年来,基于城市绿色基础设施进行固碳增汇的自然解决方案引起了学界广泛的研究兴趣。美国、中国和部分欧洲国家为主要的高产国家,呈现出密切的合作网络。相比于综述型文献,研究型文献占据主导地位,且多使用定量方法评估局部和城市尺度绿色基础设施的碳汇效能;定性方法有助于协调多方利益相关者需求,是辅助城市规划决策的重要途径。主题热点包括探索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固碳增汇的量化方法、影响机理与优化布局,以及通过明确工作框架推进NbS理念在城市规划领域的主流化。【结论】未来应统筹直接固碳与间接减排的双重效能,注重碳汇潜力与其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协同发展,并进一步扩大绿色基础设施作为自然解决方案在城市...  相似文献   

10.
社区作为居民生活和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是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的重要核心场所。随着“城市更新”与“双碳目标”政策的推动与实施,对社区的研究与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基于文献计量与知识图谱分析方法,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软件,以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源,探讨总结近二十年国内外社区可持续发展的现状特征及未来发展趋势两部分内容。结果表明,国内研究热点主要为公共空间、社区规划设计以及绿地可达性,国外研究热点主要为都市农业、社区能源、人口增长、丰富度、鸟类多样性,国内关于社区的研究晚于国际学界,代表我国社区研究领域尚有广阔发展空间。此外,提出了三个社区可持续研究的发展趋势,分别为应对气候变化的社区低碳更新、社区绿色空间对公共健康的影响以及社区生态系统服务评估。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22)
关于自然资源价值核算的研究既是热点也是难点,无论是SEEA还是中国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生态价值如何计量。文章选取森林资源作为自然资源资产的代表,以四川省为研究区域,探讨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涵。根据全国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和相关文献研究结果,利用《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中的评估模型,计量了四川省2018年农村集体森林资产的生态价值。结果表明,四川省2018年农村集体森林资产总经济价值为93 300.11亿元,相当于2018年四川省生产总值的229.36%,单位面积价值为1 919.76万元/km~2。在核算的6类生态功能中,涵养水源功能的价值占比最大,为43.69%。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的中文核心论文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英文核心为基础数据,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国内外生态承载力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关键词进行可视化表达。研究发现:随着时间推移,国内外对于生态承载力的研究处于上升的趋势,其中,国际相关研究上升的趋势较国内更快。从生态承载力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国内研究热点集中在“生态足迹”“可持续发展”“生态赤字”与“生态安全”等方面,国际研究热点集中在“承载能力”“管理”“模型”以及“可持续性”等方面,从关键词突现性方面来看,国内未来的研究热点集中在“能值生态足迹”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等方面,国际未来的研究热点将集中在“最优化”“生态环境”“牧场”“能量”及“区域”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曾妮  张安 《城市建筑》2023,(17):196-201
文章对1991—2021年在Wo S核心合集中检索到的1 047篇与海洋渔村文化研究有关的文献进行科学计量分析,把握其主要研究领域、内容及趋势。分析结果表明:(1)近30年,海洋渔村文化研究最初以海洋科学为主,逐步发展成多学科交叉的领域,主要有地理学、生态学等;(2)总结相关研究主题,主要包括:渔村文化与生态可持续、渔村文化对海洋资源的影响、渔村文化与生态系统、渔村文化在海洋保护中的应用;(3)社会生态相关研究仍然是海洋渔村文化研究的热点,而景观与文化、区域与文化等一些内容与不同学科的交叉创新是今后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王洁宁  张莎莎 《园林》2023,(10):67-74
生态正义是指导人类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公平分配绿地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价值观。以“城市绿地规划的生态正义观”为研究对象,选取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2012-2022年的相关文献作为数据源,利用知识图谱软件Cite Space梳理了西方城市绿地规划的生态正义观研究发展脉络、知识基础以及研究热点。研究结果发现,近10年国外相关研究的发展脉络清晰,主题视角多元且内容交叉广泛,知识基础明确;研究热点分为城市绿地分布的公平性与可达性评估、弱势群体的绿地享有评估、影响城市绿地规划公平的因素及策略、生态正义导向的绿地补偿以及生态正义对居民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5个方面。未来研究将在生态正义的价值体系、基于碳汇计量的绿地补偿、行业标准体系构建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5.
为梳理国内历史城镇韧性的研究进程,利用特征迭代和数据迭代的方法提取知网2011年—2020年的相关文献,分析历史城镇韧性研究的发文量、研究对象所处地点、高关注度文献、研究热点及演变趋势。研究发现:近十年发文量受灾害和政策影响产生波动;表现出学科交叉的特征;呈现地域性特征;研究内容多元;“历史街区”和“消防安全”是既往研究的热点;关于历史城镇韧性的研究长期侧重于灾害韧性,近几年表现出从灾害韧性到综合韧性、从定性分析到评估体系构建转变的趋势。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历史城镇韧性研究发展做出展望:加强历史城镇韧性的专题研究是必然趋势;学科交叉、多元主题和定量研究会继续成为探索的重要领域;未来研究应强调均衡性、系统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16.
当今城市面临着气候变化加剧的影响,城市气候脆弱性评估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科学领域关注的热点和重要的分析评估工具。本文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002—2022年的英文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可视化软件“引文空间”绘制知识图谱,通过分析城市气候脆弱性评估的发文情况、学科结构、区域合作、知识基础、研究前沿和研究热点等发现:(1)研究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2)区域合作主要集中于科研研究趋势良好的国家,如德国、英国、美国和荷兰;(3)学科结构主要涉及城市环境、地质与生态、社会科学;(4)知识基础主要为面对气候变化影响的风险评估和风险评估的响应措施两大类内容,以综合评估城市气候脆弱性和提升城市气候适应能力为研究前沿;(5)“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高热影响下的人居环境”和“海平面上升带来的影响”是如今的研究热点,未来研究重点可能集中于生态系统、可持续性和降雨情况。本文解析城市气候脆弱性评估相关理论视角与方法,以期为进一步深化我国气候脆弱性的治理体系与内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方志仿 《山西建筑》2011,37(19):191-192
简要介绍了生态系统及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概念,阐述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现状,并对各种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作了具体说明,指出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提出的意义在于可量化保护自然生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现代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琳  张杰  马毅 《城市勘测》2013,(4):98-103
确定了利用高分辨率影像对现代黄河三角洲湿地这种小尺度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价值评估的技术体系,并在该体系的指导下,开展了现代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的研究。首先获取了2004年和2009年现代黄河三角洲的湿地景观格局,并分析其动态变化。在此基础上,对2004年和2009年现代黄河三角洲湿地各种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分别估算,并从价值构成和空间分布上对其进行了分析,分析得出物质生产功能和营养物质循环功能是研究区主要生态服务功能,其价值分别占总价值的25.22%和22.57%;而从空间上来看,整个研究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总体的分布趋势是从内陆到浅海方向逐渐增大,芦苇-沼泽草甸湿地分布区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总体上高于其他区域。基于以上分析结果,进一步分析研究区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变化情况,得出从2004年~2009年总价值由100.30亿元减少到96.59亿元,其中除了物质生产功能价值处于增长的趋势,其余各项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芦苇沼泽-草甸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变化最大,5年间减少了6.48亿元。  相似文献   

19.
生态空间管控是中国国土空间管控的核心内容。以莆田城区为研究对象,借助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基于生态系统综合服务价值、水土流失—水源涵养敏感性评估定量识别重要生态源地,依据地物类型构建生态阻力面,应用最小阻力模型识别潜在生态廊道,构建研究区生态空间网络;基于土壤、地貌、土地利用类型三类关键因素认知区域景观特征类型及单元特征,并以认知结果为原型与基础,提出生态空间结构及本体类型、组合等方面的优化策略。结果表明:(1)研究区生态重要性分级中极重要和重要区域面积为907 km2,占40.53%,识别出10个一级生态源地和5个二级生态源地;(2)构建出呈“C”形的一级生态廊道和网状二级廊道;(3)识别出10种景观特征类型,并总结关键景观特征单元的要素及空间组合特征;(4)从生态空间结构优化、生态斑块建设及生态廊道建设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策略。以期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敏感性—景观特征认知框架来进行的生态空间网络构建及优化的方法能有助于提升区域生态空间质量,强化地域特色景观。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自然保护地体制改革背景下,保护地优化整合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自然保护地设立的保护目标多侧重于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较少关注生态系统服务。将生态系统服务纳入保护目标有利于提升自然保护地的综合效益。以位于闽江流域下游的福州市为例,基于当量因子法与价值聚类工具进行生态系统服务评估与空缺分析,并从分类体系、空间格局和管理体制3方面对市域自然保护地体系提出优化策略。结果表明:1)2018年福州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估值为542.7亿元,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比较结果为调节服务>支持服务>供给服务>文化服务;2)福州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分布呈现中心低、四周高的格局;3)福州市自然保护地体系存在3处保护空缺。进而,针对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保护空缺区域提出差异性优化策略,为市域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快速评估与优化提供案例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