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城市绿地对于改善城市微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有重要作用,且不同的植物配置、绿地形态以及植被结构所产生的效果不同。以严寒地区典型城市哈尔滨为例,采用现场实测的方法,针对不同植被结构的居住区绿地进行冬夏两季微气候现场实测,对不同植被结构的微气候调节性能进行深入研究,比较分析不同植被结构影响下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结果表明:随着植被结构趋于复杂,植被对于冬季冷风的遮挡作用和夏季的降温增湿作用均随之增强。该研究为严寒地区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文章采用三维非静力气候模拟软件ENVI-met,以黑龙江省大庆市不同结构布局的大学校园教学组团为研究对象建立模型,实测和模拟结合研究严寒地区的校园微气候特征.将严寒地区大学校园进行分类,选取两类典型的结构布局形式——庭院式布局和带形布局;针对这两种结构布局形式,分别建立ENVI-met模型;从温度场、风场、相对湿度的物理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带形布局比庭院式布局的温度场的温度较高,相对湿度也较小,从此方面分析带形布局更舒适合理;庭院式布局比带形布局的风场风速较小,且庭院内部风速较小,从此角度考虑庭院式布局更为合理的结论,用以指导严寒地区大学校园的规划布局. 相似文献
3.
针对严寒地区节能住宅建筑冬季卫生通风不足的问题,本文应用Fluent软件对安装通风装置的示范住宅建筑的室外风场、室内气流组织及温度分布进行模拟研究并实测室内空气温度场。在严寒地区,为保证适当的卫生通风和气流组织,应加强热压的作用,而尽量避免风压的不利影响。对严寒地区典型的建筑住区不同尺度的外部风环境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除建筑住区的迎风面建筑外,整个建筑住区及建筑子区内风场分布较为均匀,符合严寒地区冬季避免冷风侵入耗热量的建筑节能设计。为避免迎风面建筑较高层住宅的背风向房间出现进风口变为排风口的现象,需加强屋顶排风风口处的引风作用;示范性通风建筑室内的进风角度及安装位置、建筑构件、家具的材料以及家具摆放位置等是影响室内热舒适性和室内气流组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植物群落是改善微气候的重要影响因素,是微气候变化的驱动力之一,它对微气候的形成、变化等进程的影响已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半干旱区城市呼和浩特成吉思汗广场中4种不同植物群落类型的样地和1块空地为试验地,进行风速、温度、湿度实测和ENVI-met软件模拟分析,以评估各样地对微气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群落调节微气候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且与树木胸径、高度、郁闭度、叶面积指数有明显相关性;乔木高度、形状、胸径可直接影响微气候环境,25 m高、心形、中等胸径的落叶乔木在夏季的降温、增湿、通风作用最明显;5m高、圆柱形、小胸径的落叶乔木在春、秋、冬3季增温、增湿、降风效果最优。揭示了广场植物群落数量属性与微气候变量之间的联系,确定了关键微气候变量在各植物群落中的变化规律,此结果可为半干旱地区广场绿色空间的植物种植设计提供参考及依据。 相似文献
5.
严寒城市的冬季由于受到室外低温的影响,人们的日常交往、休闲活动受到了影响.为了给严寒城市冬季的居民提供一个温度适宜、环境良好的交往空间,提升严寒城市居住区整体质量,文章以严寒城市乌鲁木齐为例,经调查研究,在IFD理论的基础上设计出一套既能提供冬季交往,又能兼顾夏季使用的公共活动空间的方案,即广场暖房设计,并基于这一建造设想提供可供参考的推广策略及可持续性发展方案,希望能够引起相关专业及人士对严寒城市冬季交往空间的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6.
严寒地区节能住宅的冬季机械通风方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北方地区冬季住宅重视密闭保温,但由于通风不畅,室内空气品质恶化,长时间在室内会出现头晕、恶心等现象,住户用原始的开窗方法通风换气,一方面会产生吹冷风感,舒适性下降;还会造成室内采暖能耗增加,使节能住宅失去节能意义。因此,节能住宅的冬季通风问题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1节能住宅窗缝通风量分析以大庆市已建的某6层节能住宅为例,外窗采用单框双玻塑钢窗,无小气窗,卧室和起居室门窗缝隙长度分别为3m和6m,按《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部分)》限定的渗透量为≤2.5m3/(m·h),则有:起居室通风量… 相似文献
7.
严寒地区冬季室内结露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严寒地区的几种典型墙体结构及室内温湿度情况,分析了墙体和热桥部位的热工状况对于相关标准规范的满足情况。提出了对建筑筑热桥部位保温处理的若干建议,认为外保温墙体是最适合严寒地区节能建筑的墙体形式。 相似文献
8.
严寒城市的冬季由于受到室外低温的影响,人们的日常交往、休闲活动受到了影响,为了给严寒城市冬季的居民提供一个温度适宜、环境良好的交往空间,提升严寒城市居住区整体质量,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以严寒城市乌鲁木齐为例,在IFD理论的基础上设计出一套既能够提供冬季交往又能兼顾夏季使用的公共活动空间的方案即广场暖房设计,并基于这一建造设想提供可供参考的推广策略及可持续性发展方案,希望能够引起相关专业人士对严寒城市冬季交往空间的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9.
山西路广场是南京市鼓楼区集商业游憩为一体的综合性市民广场,结合场地区位、现状及使用人群等方面对该广场进行的概念性改造设计,是基于城市微气候调节理论的研究成果,以现实依据对场地进行系统的改造设计,为生态可持续性城市广场设计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也为生态可持续性城市建设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振兴东北十项措施的实施,有力的推动了东北地区城市化进程发展,建筑规模越来越大,东北已然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建筑市场之一。但是东北冬季的特殊的气候环境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探究严寒地区冬季适宜的施工管理能够提高建筑的整体质量和有效的缩短工期,同时能给建筑施工企业和业主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12.
13.
严寒地区住区在冬季采暖期期间,由于采暖导致空气中的PM_(2.5)浓度剧增。为了研究住区空间形态对PM_(2.5)扩散的影响,本文以哈尔滨市为例,采用实地测试和CFD模拟的方法对典型住区的PM_(2.5)浓度场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住区中温度、相对湿度以及空间形态均对PM_(2.5)浓度变化及浓度场分布产生影响。PM_(2.5)浓度与温度呈显著的负相关性,与相对湿度呈显著的正相关性,且相对湿度越大其正相关性越强;在围合式住区中,院落开口相对且偏离中轴线以及院落长宽比为1:1.5的住区形态均不利于PM_(2.5)扩散;在行列式住区中,风向角越大越有利于PM_(2.5)扩散,而竖向错列的排列方式在大多数的风向角下均对PM_(2.5)的扩散不利。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在多项科研项目的支撑下,与海内外学者共同开展的我国湿热地区城市微气候调节、评估与设计方面的研究进展及阶段性成果,阐明了国际(地区)合作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对湿热地区城市微气候研究做下一步展望。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林盘是川西平原上最重要的传统型农村聚落单元,同时也是兼具重要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的乡村景观。林盘改善着居住的微气候环境,满足了当地居民的气候需求,然而,其生态价值却一直为研究者所忽视。因此,本文对成都市郫县三道堰镇12个郁闭度相似的林盘样地开展了冬季微气候(光照、风速、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的研究。12个林盘按照骨干乔木的分布方式被划分为环绕、居中、单边和零散4种类型。同时在林盘的外部、边缘及中部选择测量点进行测量,对比分析得出了林盘冬季微气候变化的趋势和规律,并比较了不同面积与植物分布类型对林盘冬季微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林盘内外温差会随着林盘面积的增大而变小,相关性分析表明三组温差(△T1=T外-T边,△T2= T边-T中,△T3=T外-T中)都与林盘面积呈强负相关关系;零散分布型林盘保温效果最明显;光照强度基本呈现出I外>I边>I中的趋势;光照强度与林盘面积的变化无相关性,而是受到乔木冠层郁闭度和群落垂直结构的影响;风速基本上呈现出W外>W边>W中的现状,零散型防风效果最好、单侧型最差;空气相对湿度基本上呈现出H边≥H中>H外的状况,并与林盘面积呈现正相关关系,同时植物零散分布型内外相对湿度差最大,增湿效果最明显。本研究期望能为林盘保护提供基础的数据,并为营造生态可持续的四川地域性景观提供灵感。 相似文献
19.
1 工程概况
北京大厦工程位于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市,地处北部偏中的田吉兹平原,伊希姆河右岸,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漫长,一月平均气温.17.4℃,最低可达-40℃--50℃。整个工程地上19层,地下两层,由于工期紧,任务重,主体施工阶段要进入冬季施工。笔者在严寒地区混凝土施工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总结成文供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20.
老龄化成为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哈尔滨市群力新区城市湿地公园具体调研,采用问卷调查法及实地观察法记录老年群体活动规律,运用城市微气候环境模拟软件ENVI-met对微气候实测数据进行验证,梳理冬季哈尔滨城市公园微气候与适老性服务能力的理论研究,得出不同空间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太阳辐射存在差异,老年群体冬季空间的选择与微气候环境相关的研究结论,提出基于微气候优化的城市公园适老性能力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