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文  王伟峰  杨建军 《中国园林》2023,39(9):106-112
当前,对城市森林公园美景度影响因素的体系构建及要素量化还处于探索阶段,对访客群体差异性及其机理研究不足。以南昌市瑶湖郊野森林公园为例进行景观美景度研究,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为城市森林公园景观设计质量提升提供科学依据。分层选取4种类型40个景观样本,分别进行大众群体评价和设计要素细分。以正态分位数法计算每个样本的美景度值(SBE)。采取逐步回归分析法和最佳子集分析法,分别建立美景度值和影响因子的评价模型,结果如下。1)从类别看,美景度排序为:道路景观>建筑及小品景观>水体景观>植被景观。2)10个评价因子均与景观美景度显著相关,其中“设施协调感”关联性最强。3)评价因子对美景度的影响程度排序为:设施协调感>空间尺度感>场景均衡性>画面联想性>景观主从性>形式统一感。4)不同性别群体对比,女性评价均值高于男性,离散系数低于男性。5)不同居住地和受教育程度对景观审美均产生影响。结论表明,公园环境美景度与研究所界定的景观设计评价因子有直接关联,但不同的评价因子对美景度的影响程度不同。6个评价因子对环境营造和设计方法有着直接的启示意义。通过逐...  相似文献   

2.
现有山地居住区植物景观的设计, 常忽略居民审美喜好,导致其不能完全符合 游憩者喜好。本文以山地居住区环境中植物 景观为研究对象,对重庆城区不同环境中的 居住区植物景观展开调研,运用视觉美景度 (SBE)评价,结合主成分因子提取法,构建 适用于山地居住区植物景观的评价模型。结 果显示:第一,景观色彩丰富程度,对山地居 住区环境影响最大;第二,因地制宜地梳理 山地居住区植被显著度与景观空间序列,能 提升居住区环境整体质量;第三,植物群落 类型多样性与美景度值呈负相关,根据居住 区内地形条件分区域营造植物景观更符合居 民审美喜好。  相似文献   

3.
韦璐  黄清俊 《园林》2022,(6):125-134
在公园城市的建设中,上海公园绿地数量和面积一直在逐年增加。选取6个上海城市公园作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和照片拍摄为主要形式进行资料采集,采用美景度评价法和语义差异法对122名不同背景的普通居民和30名专业人士进行景观评价,运用SPSS26.0软件分析数据并采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模型,得出结论:(1)普通公众与专业人士审美具有一定相似性,两者同时认为含有水体且景观要素和谐丰富的景观美景度较高;(2)根据建立的景观质量评价模型,吸引力(0.458)、景观和谐度(0.239)、景观丰富度(0.416)会对美景度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其中吸引力是最重要的影响因子,层次感、色彩感、空间感、吸引力、特色感、植物多样性、植被显著度、景观和谐度、景观丰富度可以解释美景度94.4%的变化原因。研究可为推进上海公园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浙江农林大学东湖景观区景观美景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浙江农林大学东湖景观区的美景度,运用美景度评价法,并选择专业群体对其校园景观进行评价分析,通过数据处理得到量化的景观美景度值即SBE值,并选取地形、植物、水体、园路、建筑及小品和山体背景六种景观要素作为影响美景度值的影响因子,通过SPSS22.0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对SBE值影响的显著性依次排列为植物、园路和水体,据此提出了几点东湖景观区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美景度评价方法可探究公众对不同植物绿色空间视觉质量的喜好程度,为植物空间的营造提供量化的设计依据。以武汉市城市公园、校园植物绿色空间为评估样地,选择与植景设计相关的控制因子建立美景度评价数量化模型,拟合出SBE=48.373+30.201×F_1+38.150×F_2+16.611×F_3+11.703×F_4的评估方程,并根据因子重要性得出绿量因子空间开敞度因子色相因子冠幅因子的因子排序。  相似文献   

6.
朱爱青  张冬梅  许文  骆美  罗玉兰 《园林》2024,(1):127-134
以合肥市大蜀山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选取三种典型绿地,包括一般绿地,滨水景观绿地,建筑、小品及道路等人造硬质景观绿地,拍摄搜集三类绿地实地照片,采用SBE法对其进行评价打分,并利用Matlab软件中“多元数量化模型”功能构建合肥市大蜀山国家森林公园三类绿地相应的景观结构质量模型,为后期公园景观优化提出参考性建议。结果显示:一般绿地中,色彩数量对森林公园一般性绿地景观美景度的贡献最大,达28.5%,其他景观要素的贡献率排序为景观自然度>绿视率>郁闭度>树群轮廓线>树种组成数;滨水景观绿地中,总体协调性对景观美景度的贡献最大,达25.5%,其他景观要素的贡献率排序为植被覆盖率>景观自然程度>层片结构>树木栽植方式>驳岸类型>水的类型;人造硬质景观周边绿地中,景观自然程度对公园硬质景观周围绿地景观美景度的贡献最大,达24.6%,其他景观要素的贡献率排序为树木栽植方式>生活型构成>人工景观风貌>空间结构。基于三类绿地景观美景度模型分析结果,建议后期公园景观优化应注重增加植物色彩数量,营造不同色系植物水平和垂直结构组合的自...  相似文献   

7.
城市绿地能够改善城市区域环境污染进而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绿地为例,选定典型植物群落结构、群落类型及景观环境样点,基于多年连续动态持续测定并选取典型年度数据(2020年),分析和阐释该公园绿地区域PM2.5、O3及PM2.5-O3复合污染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公园绿地不同群落结构区域的PM2.5浓度,乔灌草/乔灌/乔草结构低于灌草/草本地被结构;不同群落类型区域的PM2.5浓度,常绿针叶型/针阔叶混交型/落叶阔叶型低于草本地被/灌丛;不同典型景观环境中,复层群落结构/双层群落结构/滨水植物群落/滨水广场区域的PM2.5浓度要低于单层群落结构。试验中,不同群落结构、类型以及景观环境区域的O3浓度均高于100μg·m-3且样点间未呈现显著差异;以PM2.5-O3复合污染值为主要参数的空气质量评价值(AQI)达到“中度污染”等级,此结...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讨论历史街区景观评价,将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等数学方法与文献综述、专家咨询法结合构建综合评价体系,得出物质要素、活动空间价值、文化价值为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景观评价的主要构成因素。分析各因素的控制指标,探究指标权值,单因子评价值与权值相乘叠加得场地景观综合评价。并将评价体系应用于北京地区典型历史街区——什刹海,选取5处典型广场空间对各控制指标调研评分,加权得出综合评价值,量化评价现状景观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遗址公园是城市公园的一种特殊形式,对追溯城市历史和宣传城市文化有着重要作用。视觉景观评价作为景观资源评定的有效方式,对挖掘潜在观景点、完善现有观景体系、提I升景观视觉感受,进而打造高质量遗址公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以神木市杨家城遗址公园为例,依托地理信息系统(GS),采用主客观、动静态结合的视觉景观评价方法,综合分析动静态两种不同观景状态下观景效果的变化,对相应观景空间的视觉景观资源进行定量化研究;采用美景度评价法(SBE)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主观感受校核,从而选取出潜在高质量的观景点,预判各路段现状的主景观和景观丰富程度等,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公园景观系统的优化完善建议,进一步丰富游览者对遗址公园的游览体验并加深遗址公园的精神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0.
皇慧敏  郭丽霞  王强 《中外建筑》2022,(12):102-108
传统村落拥有较为丰富的自然与文化资源,是承载地域历史信息与文化景观的重要空间,村落景观资源的质量状况是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的首要条件。以呼和浩特市传统村落——西乌素图村为研究对象,以旅游开发AVC理论为指导,结合美景度评价法与层次分析法,构建面向公众感知的传统村落景观“三力”综合评价体系。结果表明,西乌素图村景观资源优势明显,以古建筑、历史遗址为代表的人文景观资源,以杏林花海为代表的自然景观资源较为突出,村落环境承载力整体状况相对良好,但民俗文化类资源吸引力弱、农旅融合程度低、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等因素限制了村落景观评价结果。研究将实地调研和评价结果相结合,提出西乌素图村景观优化策略,为此类传统村落景观评价和旅游开发提供研究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城市公园滨水绿地景观与公众偏好之间的关系,利用景观评价法结合图像语义分割、灰色统计分析等方法,对福州市西湖公园、左海公园等36个典型城市滨水绿地进行了研究,应用虚拟现实技术结合问卷访谈获取公众审美评价,并利用图像语义分割技术实现要素量化分解,以此展开城市滨水绿地美景度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PSPNet模型对城市滨水绿地的分割精度为88.8%,适用于该场景类型的分析;2)美景度模型结果显示具高贡献率的5个主要因子依次是商业设施(27.8%)、视觉复杂度(25.8%)、植物生长状况(10.8%)、植物层次(10.4%)、铺装形式(8.4%),商业设施和视觉复杂度对美景度产生负向影响,植物生长状况、植物层次、铺装形式则正向促进公众审美感知;3)高美景度评价(SBE)得分场景特征为:绿视率为30%~50%,蓝视率为2%~10%,铺装比例为15%~30%;低美景度评价(SBE)得分场景最突出特征为商业氛围浓厚(4.19%)。所得结果可为后续滨水绿地的景观规划设计及管理提供客观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农村黑臭水体监测评价这一热点展开研究,通过对河南省农村地区黑臭水体进行采样分析,建立了适合农村的黑臭水体评价方法。结果表明,感官+监测因子的评价结果与城市黑臭水体分级标准评价结果的吻合度为:感官+NH3-N(88.8%)>感官+ORP(83.8%)>感官+DO(70.0%)>仅凭感官(65.0%),NH3-N作为最佳评价因子,与黑臭水体的形成关系密切。感官+NH3-N评价法具有经济、快速、高效的特点,适用于农村黑臭水体,对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黑臭水体的识别及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确定了骊山唐华清宫景群景观质量评价要素 ,通过现场游客填写景观质量要素响应表和专家学者评分相结合的方式 ,确定出唐华清宫景群各景观要素质量等级响应分值和权重 ,并采用加权数量化模式评价了唐华清宫景群的景观质量 .结果表明 :唐华清宫具有极高的景源价值 ,发挥度达 90 % ;观赏性、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发挥度分别为 84.9%、86.5%、和 84.7% ;然而环境现状和旅游条件的发挥度分别为 68.1 %和 53 .7%~ 70 .7% ,是影响唐华清宫景群景观质量的因素 ,须采取措施进一步提升其对景观质量的贡献 .  相似文献   

14.
采用美景度评判法(Scenic Beauty Evaluation Method,SBE)和典型样方法对临沂园博园28个植物群落典型样地进行调查和评价,计算得出各样地美景度值,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教师组和学生组显著性水平检验值(P值),从观赏效果、空间结构、植物种类、生长状况等方面对四种类型景观样地进行结果分析,以期为临沂城市公园植物群落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吸引力(A)、生命力(V)、承载力(C)是制约风景旅游区发展的三大决定性因素。该研究基于所提出的AVC三力理论,以GIS为技术手段,建立了AVC三力评价模型;围绕AVC三力评价结果的数字定量可比化和图纸空间分布化,以玄武湖景观区总体规划为例,给出了玄武湖现状AVC评价模型与评价图,将评价结果与总体规划相结合,给出了旨在提升玄武湖景观区AVC三力的规划。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建设及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背景下,科学实效的景观影响评价成为风景名胜区建设项目管理的制度性工作。以科学、技术和应用3个层面建构风景名胜区建设项目景观影响评价的逻辑体系:首先,明确景观影响评价的理论基础、内涵及边界;其次,建立景观影响评价的技术流程,多约束条件下划定景观类型区与评价单元,识别景观特征,提取评价要素;第三,以景观格局指数的景观优势度排序判定景观扰动风险度;最后,综合提出敏感性、扰动性、价值性和美学性四方面的建设项目影响评价体系,并结合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薛家岛景区某建设项目的景观影响评价来实现场景应用。  相似文献   

17.
季节变动带内岩溶隧道,枯水季节隧道涌水主要由含水层中的静储量以及地下暗河的枯期动储量构成,丰水季节由静储量及洪水期地下暗河动储量构成。由于降雨通过地表的洼地、落水洞迅速补给地下暗河,涌突水的剧增将对隧道施工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季节变动带内岩溶隧道涌突水危险性评价尤显重要。本文以滇东高原某岩溶隧道K5+850~K10+800段为例,根据段内枯水期稳定涌水量和雨季最大涌水量预测结果和岩石的可溶性(K1)、地质构造因素(K2)、地表汇水条件(K3)、地下水化学特征(K4)、隧洞埋深与地下水位的关系(K5),分别进行了涌突水危险性评价。最后以段内地面暴雨前后实际涌水量变化验证涌突水危险性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严寒城市冬季寒冷、植物凋零,极 大地影响了公共空间对人们的吸引力,降低 了人们外出活动的兴趣。提高公共空间的景 观活力能够加大人们户外活动的频率。本文 以严寒城市公共空间景观活力为主要研究 对象,依据严寒地区独特的气候状况,结合 亚历山大建筑模式语言理论,确定影响严寒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活力的要素归属的三大 环境,分别为自然环境、事件环境和空间环 境。以此为基础,构建包含3个层次的严寒城 市公共空间景观活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体 系,并建立评价模型。将评价模型应用于改 造设计实例,获得改造重点和改造策略,通 过使用后评价证明,利用该评价模型指导严 寒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或改造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景观特征评价可以为城市景观科学建设提供实践指导和参考。研究以福州市晋安区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定量聚类分析,对景观特征类型进行了识别,并对景观特征分类图斑块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晋安区景观具有良好的多样性,地区分离度较高,优势较为明显。晋安区6类景观类型的斑块共为2 647个,其中以平原林地景观的斑块面积、斑块密度、景观分离度和景观形状指数等均为最高。晋安区作为平原林地景观和休闲景观等重要斑块,其中山地林地景观优势明显,存在一定的景观异质性与丰富度。城乡景观、休闲景观、园地景观以及休闲景观形成了一个比较集中的分布区域,是该地区重要的景观类型,可以作为该地区旅游发展的首选景观类型。  相似文献   

20.
摘要 揭示了城市开放广场中光景营造对于民众体验城市公共广场的重要意义,为完善及丰富城市开放广场的景观体系提 供参考。选取广州花城广场为对象,通过对不同使用人群对光景的喜好以及对广场光景的满意度开展调研、问卷调查以及 使用后评价(POE)研究方法,总结了使用人群对于花城广场光景的喜好选择及影响光景舒适度的若干因素;研究选取其中 三个典型光景场所进行满意度调查,得出使用者对光景总体满意度的高低,与建筑照明设计中相关光学指标的合宜性并不 完全对应。场所营造是决定光景总体效果及使用者感受的主要依据,对城市公共广场的光景设计相关建议也被总结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