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的高密度城区通常是城市公共设施与公共活动最为集中的区域,但在高密度建设中也出现了通风不畅、热岛效应增加、污染加剧、步行空间破碎等问题,影响正常的人群活动,甚至危及人体健康。在后智慧城市转型的发展背景下,数字化、信息化与人工智能技术逐渐深度嵌入城市各系统之中,形成以城市智能和自治系统为支撑的新技术体系,以解决高密度城区复杂多样的发展问题,实现人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在对高密度城区建成环境特征和人群活动特征进行深入理论剖析的基础上,揭示了高密度城区超高空间建设强度和建筑高度的特征以及小尺度、多簇群的空间肌理,发现了高密度城区人群高频动态交互、簇群集散、潮汐涌动等活动特征。笔者认为,不同的人群活动对环境品质有着不同的需求,同时,即使是在高密度的建成环境中,通过空间形态的优化,也能起到良好的促进通风、减少污染、提升物理环境舒适度的效果。由此,本文建立了"街道景观—物理环境—人群活动"等要素一体化的环境品质提升框架,进而通过多源异构大数据的耦合分析,探索步行环境品质、物理环境品质、街道景观品质等各要素关联互馈的耦合机制,并根据不同的行为活动需求,提出相应的建成环境品质优化提升的途径与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的介入,提出可行的智能化规划和自动化响应策略,为高密度城区建成环境的品质提升提供有益的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2.
城市规划可通过改善建成环境促进公共健康。针对我国空气污染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增加的问题,本文集中探讨建成环境对呼吸健康的影响和规划原则的优化方向。研究通过建构建成环境与呼吸系统健康之间的理论框架,确定建成环境影响呼吸健康的多元要素及作用路径;在此基础上,研究采用肺癌作为代表性呼吸健康结果,运用上海市某城区肺癌患病空间分布数据进行实证模型建构,探讨显著影响呼吸健康的建成环境要素及其特征。研究进而针对明确显著的工业用地布局、绿地和开放空间布局、道路密度等方面,提出针对呼吸健康的规划设计优化策略,推进健康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3.
快速城市化带来的民众体力活动下 降导致了一系列健康问题。提升体力活动是 规划设计干预市民健康的重要切入点,对于 两者关系和研究方法的梳理有助于从研究和 实践层面加强规划设计对公共健康的积极影 响。本文首先阐述了建成环境与体力活动研 究的背景和发展历程,从规划设计角度分别 对建成环境—体力活动—健康三者的关系、 建成环境与体力活动的测量、建成环境影响 体力活动环境因素这三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 行系统讨论,提出了健康导向的建成环境与 体力活动研究路径,探讨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及其对规划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北美都市区建成环境与公共健康关系的研究述评及其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机动化的快速发展显著改变了城市建成环境的特征,带来居民体力活动缺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导致肥胖、心血管等慢性疾病的增加。建成环境作为城市规划建设在空间上的反映,是影响居民体力活动和健康的重要载体。从建成环境规划与优化的视角来鼓励公众体力活动、提升健康水平,成为国外城市规划新的理念。北美都市区对"建成环境—公共健康"互动关系的研究已有丰富成果,并实施应对健康问题的体力活动建议导则与建成环境规划设计策略。研究重点论述土地利用、交通系统等建成环境因素对体力活动和健康的影响作用机制,进而借鉴北美都市区的公共健康问题的规划应对,为缓解我国城市健康问题和推进健康城市建成环境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高密度城市的建成环境问题是城市公共健康层面关注的重点领域之一,而高质量与舒适度较高的行人层建 成环境,对营造和谐城市微环境、预防病毒传播等方面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随着近年来流行性疾病的暴发, 引发了人们对于生活环境质量的高度重视和思考。文章借助CiteSpace软件,以SCI科学引文索引核心集合Web of Science中2009—2019年的1077篇建成环境及行人层环境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分析、梳理了国 内外建成环境及行人层环境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探讨了该研究领域的未来趋势。研究发现,在过去的十多年间 该领域的相关研究总体上呈上升态势,且近年对于以风环境为主的高密度城市物理环境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在 规划设计中,通过合理布局、优化建筑形式、营造舒适的景观环境等方式,可以改善行人层建成环境,进而为城 市居民提供健康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6.
在城市存量发展与精细化设计的背景下,既有地下公共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城市活力营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阶段不少既有地下公共空间环境使用状态不良及空间环境恶化等问题致使空间活力丧失。故将“活力提升”作为推动中心城区既有地下公共空间再生的目标,对活力评价体系的构建进行尝试。通过专家和公众参与的调研问卷,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中心城区既有地下公共空间活力评价的初步研究,选取重庆3个中心城区既有地下公共空间作为案例进行活力评价体系的检测与反馈,反映当前关注度高、矛盾突出的中心城区既有的地下公共空间问题,为活力提升设计策略奠定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在推动城市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改变了城市建成环境的特征,也给城市居民带来了诸多健康问题,例如肥胖、心理压力、心血管疾病。当下建成环境研究的重点是建立健康导向的空间设计研究。对此,文章力图为缓解中国城市居民的健康问题和推进健康城市建成环境规划设计提供研究框架和路径。文章主要包括三个内容:概述建成环境空间对于健康的影响机制体系;介绍健康城市中的新技术和多源城市数据运用;展示香港大学高密度健康城市研究中心、在三个建成环境微观尺度方面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正进入21世纪,世界城市发展出现了高密度化的趋势,目前全球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占地球陆地面积约3%的城市里。2013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超过50%,仍处于诺瑟姆城市化曲线的快速发展区间,未来城市人口的高密度化趋势将更加明显。高密度城区具有空间高密度、人口高密度、建成环境高度人工化等特征,通常面临实现绿化生态建设目标、改善人居环境品质的发展诉求与有限、零散、立地困难的绿化增量空间之间的突出矛盾。因此,高密度城区  相似文献   

9.
孙亚玲 《城市住宅》2021,28(5):40-42
新冠肺炎疫情将城市建设与公共健康联系,让人们重新审视城市建成环境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滨水空间作为城市中影响人类健康最直接的区域,挖掘滨水空间的健康促进价值对解决城市公共健康问题具有积极意义.以苏州古城滨水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现状调研和文献梳理总结其现状问题及成因,从健康城市视角出发提出苏州古城滨水空间更新策略,进而营...  相似文献   

10.
如今,高速城镇化引发了城市拥挤、土地资源紧缺和空间高密度化等问题,这些问题迫使我们思考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文价值、多元化、集约化、复合化的发展趋势。作为公共空间一类,体育建筑从原先的单一功能建筑物转变为多功能综合体。近些年不断涌现的大、中型规模的"体育综合体",成为21世纪的新型公共聚集空间。文章旨在对这类新型建筑类型的发展演变进行梳理,试图通过总结分析其建筑空间、形态、功能、社会价值等特点,来应对城市高密度下公共空间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由于行政区划受限、土地资源稀缺,深圳选择了高密度的城市空间发展策略。近年来,伴随着以存量土地利用为主导的城市更新的推进,深圳核心城区的空间发展呈现出超高密度的趋势。同时,深圳经济高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来自于产业聚集,城市空间的高密度发展也成为产业高度集聚的必要因素之一。高密度、高聚集正成为深圳产业空间发展的重要趋势。通过对产业空间发展现状、趋势的分析,基于高密度园区的实践,提出了包括"城市需求""社交需求""弹性需求"在内的新型产业空间人本需求理念。  相似文献   

12.
风景园林与公共健康的关系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园林》2018,(12)
风景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现代风景园林开放空间的出现与发展,却和19世纪城市环境恶化带来的各种公共卫生问题息息相关。随着社会发展,公共卫生与公共健康的概念也不断发展,公共健康的研究核心是人,而风景园林的主体是室外环境,本文从公共卫生与公共健康词义辨析开始,探究公共健康的含义,探讨风景园林对公共健康的影响机制,总结公共健康对风景园林的要求,并以此为出发点讨论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公共空间是承载公众生活与交往的重要场所,也是展示城市形象与地方精神的窗口。我国已全面进入土地资源紧缺、人口持续膨胀的存量发展时期,公共空间面临供给不足、碎片化与同质化现象,高密度地区公共空间的紧缺已成为促进城市健康、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难点之一。本文以深圳市龙华区为例,从创新供给与品质提升两个方面提出适应高密度地区公共空间建设与提升的策略,为存量发展时期我国高密度地区公共空间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高速城市化带来的人口拥挤、快节奏生活等问题威胁现代人的身心健康,高密度城区内存在许多不被重视的畸零空间,研究畸零空间的恢复性环境要素对提高城市空间承载力、改善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具有积极作用。文章聚焦城市建成环境中和人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社区畸零空间,以苏州市永林二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扎根理论归纳出环境特征、功能使用、场所感知、行为体验4个恢复性环境要素主范畴,构建环境要素概念模型,针对不同类型的社区畸零空间和居民恢复性需求提出相对应的环境优化策略,为提升社区畸零空间环境恢复性效益和健康人居生活品质提供启发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一、引言存量时代下,城市更新工作日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建成环境密度高、土地和建筑权属复杂、空间资源紧缺的历史城区是城市更新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区域。历史城区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和重要的城市功能,但也存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缺乏、空间环境品质低下等问题,这些都对历史城区的更新提出了挑战。目前国内外特大一线城市普遍采用创新驱动、公服提升、文化传承等内涵式发展手段促进地区更新发展。本文聚焦与城市居民生活满意度息息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领域,以广州历史城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历史城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给现状和问题,探索历史城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引领作用和提升策略,以期通过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带动片区的整体提升,为历史城区更新探索适应性强、实施性高的更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城市公共空间的环境整治主要是在城市设计原则的指导下,对城市原有物质空间进行调整、改造和更新,通过环境综合质量的提高,满足市民的现代生活需求。论文试图通过对我国公共空间环境整治的原因、必要性、与经济的相关性的分析研究,从经济、规划设计和管理方面提出当前我国城市中心区环境整治的理论与对策。论文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从论述我国转型时期环境整治的经济背景开始,着重探讨公共空间环境出现的主要问题,通过对国外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公共空间环境整治的关系的分析,以及我国的现实情况,探讨我国城市公共空间环境整治的必要…  相似文献   

17.
林佳昕  杜宏武 《城市住宅》2021,28(2):42-43,56
随着人口增长、科技进步及经济发展,传统的低密度空间城市已转变为高楼林立的紧凑型城市,导致社区活动和日常互动空间缺失等问题.空中花园作为高密度城市环境中新的建筑语汇,弥补了缺失的地面公共空间.阐述高密度环境与空中花园的相关理论,从环境行为学、社会学、生物学等角度研究空中花园对城市人居环境的影响,分析空中花园建设的运营痛点...  相似文献   

18.
文章首先从对资源的高效利用、对环境的友好、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以及对文化的孕育几个方面为城市正本清源,回应对城市的质疑。在此基础上阐释当代城市规划设计理念的新思路,即:强调规划设计的"在地性",力图促进规划设计从专注空间形式的创作转向重视对空间基因的分析。最后,提出应把建成与非建成环境视为整体来综合考虑规划设计的合理性,不能将对建成环境秩序的构建建立在对非建成环境秩序的破坏上。  相似文献   

19.
立体都市     
<正>日本由于土地面积狭小而人口密度高,城市空间密度也很高。因此,在城市更新方面,通过打造立体城市,将所需的城市功能立体叠加,加以高效动线进行串联的解决办法最为合理有效,这也是日建设计相当擅长的规划设计领域。以带动繁华和人气的商业为中心,配备办公、酒店、住宅、文化、交通枢纽等多种功能。为了将多种功能合理有效地进行配置,需要进行合理的动线规划对立体空隙空间加以巧妙利用,比如涩谷的城市核概念。另外,在立体城市中通过对绿化和公共空间等便利性设施进行立体化合理配置,实现为在高密度环境中工作、生活的人们以及到访者提供舒适的环境。  相似文献   

20.
洪小春 《华中建筑》2023,(11):48-53
为改善现阶段城市高密度区域地下公共空间成片开发但整体环境不佳的现状,参照城市设计理论框架提出地下公共空间城市设计思路。首先,明确了随着城市设计发展和城市高密度区域空间立体开发催生的地下公共空间城市设计的现实需求和总体思路;其次,从地下公共空间城市设计的要素构成、尺度与主体、特征与模式、研究思路与框架等4个方面全面系统论述了地下公共空间城市设计的思路;最后,总结了地下公共空间城市设计的研究特色,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