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00 kV湄洲湾海上跨越高塔组立施工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海锋 《电力建设》2009,30(12):21-24
莆田LNG电厂500 kV送出湄洲湾海域大跨越为国内首条500 kV海上大跨越工程,其中的19 号海上大跨越高塔为我国第1次在海中组立500 kV大跨越双回路钢管塔。海上高塔组立施工存在着海上施工场地狭小、运输装卸难度大、高塔吊装困难、高空作业安全监控及防高坠问题突出等。为了确保高塔组立施工的进度、质量、安全,对海上高塔组立施工中的关键技术难点进行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工程实际,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特高压线路工程新型塔构件大、吊件重,在立塔施工中,立塔动力机具拖拉机绞磨的钢丝绳受力难于把握,一旦发生过载会造成不可预料的后果。为此,安徽送变电工程公司联合其他单位,研制出具有"在线检测、实时显示、临界告警、超载切除"过载保护功能的绞磨,保证了起吊作业处于受控状态,使施工安全进行。  相似文献   

3.
根据地处江苏省张家港市跨长江高塔的结构特点 ,利用铁塔自身井架 ,配旋转四摇臂抱杆组立高塔 ,不仅大大节约了施工成本 ,而且吊装方便、施工安全、安装质量也有保证。针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断抱杆、摇臂不转等问题 ,采用增设横梁、扩大抱杆截面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特高压工程塔式起重机组塔施工技术及装备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缪谦  江明 《南方电网技术》2010,4(5):102-105
特高压工程铁塔具有高度高、尺寸大、重量重、施工安全和施工精度要求严等特点,对输电线路铁塔组立施工技术及配套设备等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塔式起重机性能安全可靠、起重力矩大、安装作业平稳、作业效率高、高空作业量小等优点,研制了我国首台用于特高压工程铁塔组立的专用组塔塔式起重机,并首次成功应用于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中。介绍了组塔塔式起重机的技术特点和基本参数,详细说明了在建设特高压工程铁塔时应用组塔塔式起重机所需要注意的事项,并以1 000 kV交流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为例介绍了整个特高压工程铁塔的组立过程。组塔塔式起重机保障了特高压电网建设的安全、高效与环保,对全面提升我国电网建设领域施工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耐候角钢塔的施工要点进行了分析、总结。具体为耐候角钢塔材在装卸时须扎带牢固,起吊绳使用钢丝绳;运输过程中须使用道木或软物衬垫;塔材的存放需要有专人看守;耐候角钢塔施工时施工人员须穿长袖工作服、系好安全带和安全绳;耐候角钢塔组立后需做好防水、防污染等措施;引流线应在地线架设后安装,为提高施工效率可采取分批流水作业,并采取从塔腿到塔顶的安装顺序等。经验可供同类工程施工借鉴。  相似文献   

6.
邻近带电线路组立铁塔施工给输电工程铁塔组立带来很多不便和安全隐患.采用内悬浮外拉线抱杆进行组塔施工时,临近带电线路组塔对其上拉线和吊件控制绳的布置有较大影响.通过计算拉线与临近电力线路的安全距离,细化输电铁塔组立施工计算模型,总结在多个邻近带电线路工程中采取的内悬浮外拉线抱杆组塔施工技术措施,为其他的邻近带电线路组立铁...  相似文献   

7.
应用新型内悬浮外拉线抱杆组立特高压铁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弓  沈海军 《浙江电力》2008,27(3):48-50
在1000kV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输电线路工程组塔施工中,根据塔体高、塔片重、头部尺寸大的特点,新设计了内悬浮外拉线抱杆,并采用360°旋转起吊滑车组、承托抱箍等新技术,确保特高压铁塔组立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8.
邻近带电线路组立铁塔施工给输电工程铁塔组立带来很多不便和安全隐患.采用内悬浮外拉线抱杆进行组塔施工时,临近带电线路组塔对其上拉线和吊件控制绳的布置有较大影响.通过计算拉线与临近电力线路的安全距离,细化输电铁塔组立施工计算模型,总结在多个邻近带电线路工程中采取的内悬浮外拉线抱杆组塔施工技术措施,为其他的邻近带电线路组立铁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吴田  张超  方春华  黎鹏  普子恒 《高压电器》2023,(3):69-77+85
登塔是输电线路施工、巡视和检修的重要技术手段,而特高压输电线路截面大且为高耸的塔线耦合的弱阻尼系统,其风致振动特性及其对登塔作业人员的影响对确保作业和人员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800 kV直流输电线路建立了输电线路塔线耦合体系有限元模型,基于风速随高度变化的Kaimal谱和谐波叠加法生成了2 m高风速分别为6、8、10 m/s的风速时程,应用模拟的风荷载对三塔两线体系在A、B两种地形下的风振响应进行了时域分析,并讨论了铁塔振动对登塔作业人员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 m高风速为6 m/s时,A、B塔线体系整体风速都没有超过10 m/s,铁塔各部位风致振动的位移较小,典型作业位置处作业人员基本没有不舒适感;在2 m高风速为10 m/s时,铁塔横担以及地线支架处位移较大,作业人员的登塔作业人员感到极不舒适,存在高空坠落风险。建议登塔作业人员测量风速时将地面测量的风速修正到作业位置高度处,修正值小于10 m/s再进行登塔作业。  相似文献   

10.
于建华 《电工技术》2020,(4):105-106
针对立塔作业存在严重的高空坠落安全隐患以及作业效率低下的问题,文章研究一种立塔作业全过程安全保护(防高空坠落事故)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填补行业技术空白。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大跨越钢管高塔塔材单根超长、超重的特点,介绍了使用QBYX-2×10/110双摇臂悬浮式抱杆组立钢管高塔施工技术措施以及该方案与当前国内外同类技术综合比较的优点。通过工程的实施,验证了方案的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单基高345 m、重4 520 t的特高压输电线路长江大跨越塔组立进行全过程分析,探讨运用500 t履带吊及T2T1500特大型座地双平臂抱杆组立跨越塔的施工技术要点。针对大跨越钢管塔组立特点和塔型参数,结合组塔现场布置情况及起重设备吊装特性,辅以每一段起吊方式及起重机械安装拆卸的独立分析策划,得出首座交直流混压同塔架设长江大跨越塔组立全方位解决方案。工程实际证明:跨越塔组立方案与现场契合度高,对于今后同类型大跨越组塔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大规模建设,铁塔组立过程大量应用机械化施工,降低安全风险,提升施工效率。±1 100 kV特高压直流线路全线铁塔采用Q420大规格宽肢角钢,铁塔结构高、单件重量大。结合现有机具设备,经多种组塔方法安全性、经济性比对,制定和优化了组合吊车流水立塔方案,详细阐述了吊车立塔典型技术方案,并在工程中实际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舟山与大陆联网螺头水道大跨越工程,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输电线路跨越工程,其370 m高塔结构复杂,且地处海岛,组塔施工难度大。详细总结了370 m高塔组立施工技术,包括施工总体方案、抱杆结构、高塔具体施工技术等,为类似大跨越高塔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大型钢管高塔虚拟组装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淑红 《电力建设》2009,30(7):102-103
2008--2009年在建的220kV舟山SZK1总高370m钢管跨越塔,建成后将是目前世界输电线路中的铁塔第一高,其设计和制造的科技含量、技术难度是以往高塔所不能及的,为保证现场顺利立塔,铁塔必须通过试组装来验证加工尺寸的正确性。对大型构件来说,传统的立式和卧式2种试组装方式都有其局限性。立式试组装最能反映实际加工问题,但费用高、周期长,且安全风险很大。卧式试组装相对来说费用较低、安全风险稍小,但不能反映全部安装过程。  相似文献   

16.
500 kV台山电厂二期接入系统输电线路大跨越工程跨江塔高202.5 m,地形特殊,钢管塔组立施工难度大.针对这种特殊环境的钢管输电铁塔组立,采用座地双平臂抱杆组立钢管高塔,介绍了座地双平臂抱杆的特点、安装流程、软附着计算、吊装施工及拆卸步骤.施工经验表明,此技术可应用于特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大跨越的角钢塔和钢管塔组立.  相似文献   

17.
落地抱杆组塔具有安全可靠、受地形限制较小、机械化程度高、减少高空作业风险等特点。为提升组塔安全水平,国家电网公司在特高压线路工程组塔施工中全面推广落地抱杆。《电力建设工程预算定额(2018年版)》对落地抱杆组塔费用无明确规定。从定额基本原则出发,结合工程实例测算落地抱杆组塔费用,并与常规组塔方案对比,分析影响组塔费用的因素。为特高压施工单位准确测算成本、建设单位控制投资提供依据,也可为定额修编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8.
特高压线路的铁塔重量大、铁塔高、横担长、结构复杂。介绍根据不同的塔型、地形和交通状况,选择合适的组塔方案,配备合适的组塔抱杆。并介绍内抱杆组立铁塔施工技术、施工工艺、受力计算和工器具选择。  相似文献   

19.
750kV输电线路铁塔组立方法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涛 《宁夏电力》2008,(1):28-31
750kV超高压输电线路铁塔组立作业中需要使用内悬浮抱杆进行组塔施工.文章对组塔工器具选用,铁塔施工技术要点等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0.
侯仁保 《供用电》2002,19(6):40-41
某 2 2 0 k V线路改造工程在 2 4#塔立塔过程中 ,发生了一起∠ 60 4号塔材断裂的故障。这种情况 ,实为罕见。如果我们对此不加重视 ,则可能引发严重事故。1 现场情况今年 3月 9日 ,某 2 2 0 k V线路改造工程在 2 4#塔立塔过程中 ,一塔上作业人员 ,为转移工作位置 ,解开身上仅有的一根安全绳 ,从已立好的第二节塔身顶部水平角铁上走过去准备协助组立第三节时 ,此水平角铁当即向下弯折。当时 ,此人双手抓住正在起吊中的塔材 ,幸未发生高空摔跌人身伤亡事故。后查明 ,此塔型为 ZT1 C(3 2 .5 ) ,如图 1。被踩弯折的塔材编号为 60 4,其规格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