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月  栾凤兰  邢桂红  陈丽君 《粘接》2022,(12):41-44
针对传统医用敷料溶胀性、保水性和抗菌性能差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聚氨酯/白及多糖水凝胶(WBPU-BSP)敷料的制备。研究了WBPU-BSP水凝胶作为伤口敷料的基础理化性能和生物性能。结果表明:在WBPU-BSP水凝胶中,BSP含量为4%时,水凝胶为致密均匀的多孔结构,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吸水性和保水性,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菌效果,对促进伤口愈合,帮助新的真皮层和新生血管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有望作为新型伤口敷料使用。  相似文献   

2.
曹璐  姜子景  贾园  李蓓蓓 《塑料》2024,53(1):145-149+162
运动员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容易受伤,伤口止血不及时和伤口愈合速度过慢均严重影响了运动员的职业发展.高分子水凝胶具有材质柔软、不粘连创面等特点,在伤口止血及愈合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在介绍了高分子水凝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高分子水凝胶在伤口愈合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天然高分子水凝胶、成型高分子水凝胶以及其他类型水凝胶等,展望了其研究的发展方向.已有的大量研究表明,高分子水凝胶在伤口愈合领域具有特殊的优势,未来可通过引入功能性组分赋予水凝胶更好的抗菌、自修复功能.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伤口愈合的过程以及愈合过程中伤口处微环境的变化,叙述了目前根据伤口处不同环境变化(如pH、温度、活性氧含量和葡萄糖含量等)而设计的智能响应水凝胶,总结了可以应对2种及以上伤口微环境变化的双重或多重刺激响应性水凝胶的制备过程,以及水凝胶如何对伤口实现智能响应和精准治疗的应用,并讨论了今后应用于伤口愈合水凝胶的设计方向。认为目前的水凝胶多数用于浅表创伤的治疗,如何对深度损伤的慢性伤口实现加速愈合的效果是扩展水凝胶应用的关键;从材料角度出发,可以深度研究创面愈合机制,设计开发多重刺激响应水凝胶以满足不同类型的创面的需求,从而使水凝胶在伤口愈合方面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以聚乙烯醇(PVA)、明胶和壳聚糖为原料,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在醋酸溶液中通过共混交联反应合成了壳聚糖/明胶/聚乙烯醇复合水凝胶,考察了聚乙烯醇/壳聚糖/明胶的质量比、交联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复合水凝胶溶胀性能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制备复合水凝胶的优化条件如下:交联剂用量为6 mL、反应温度为75℃、反应时间为70 min、聚乙烯醇/壳聚糖/明胶的质量比为1∶2∶2,在此优化条件下合成的壳聚糖/明胶/聚乙烯醇复合水凝胶溶胀性能良好,对水的平衡溶胀度达到985%。  相似文献   

5.
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水凝胶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功制备了壳聚糖/聚乙烯醇(CS/PVA)复合水凝胶。考察了聚乙烯醇与壳聚糖的质量比及戊二醛用量等对水凝胶溶胀度、机械强度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聚乙烯醇与壳聚糖质量比为2,戊二醛浓度为0.213 mol/L时,水凝胶的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6.
以天然多糖海藻酸钠(SA)、丙烯酰胺(AM)单体为基础原料构筑双网络水凝胶,引入不同含量的壳聚糖(CS),增强水凝胶的力学韧性。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仪及热失重分析仪等表征水凝胶的形貌特征、网络交联结构及热学性能,分析SA/聚丙烯酰胺(PAM)水凝胶的交联机理。结果表明,水凝胶的韧性随CS含量的增加而增加,CS低含量时韧性增加由伸长能力增加引起,而高添加时则因强度伸长同步增加引起,添加10 %CS的水凝胶其韧性值达到2.50×105 kJ/m3,明显高于添加5 %和7.5 % CS的水凝胶;对水凝胶定伸长循环拉伸,其弹性回复率随所定伸长率的增加而有所降低,在25 %定伸长时均高于98 %,而在200 %时只高于90 %,其中添加10 %CS的水凝胶弹性最佳,且有较强的断裂应力(0.249 MPa)和断裂伸长率(1 635.65 %),在200 %及以内定伸长循环拉伸时具有优异的回复能力。  相似文献   

7.
采用浒苔中提取的半纤维素与壳聚糖为单体制备水凝胶。研究单体比例、温度和pH对凝胶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与半纤维素质量比3∶7,温度95℃,pH 4的条件下制得的水凝胶强度最大,凝胶内部网络最致密,孔径最小。通过红外光谱扫描法探索半纤维素/壳聚糖水凝胶的形成机制,推测带负电的半纤维素糖醛酸基团与带正电的壳聚糖氨基发生静电相互作用,形成络合物,从而形成水凝胶的空间连接,水凝胶呈蜂窝状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8.
采用浒苔中提取的半纤维素与壳聚糖为单体制备水凝胶。研究单体比例、温度和pH对凝胶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与半纤维素质量比3∶7,温度95℃,pH 4的条件下制得的水凝胶强度最大,凝胶内部网络最致密,孔径最小。通过红外光谱扫描法探索半纤维素/壳聚糖水凝胶的形成机制,推测带负电的半纤维素糖醛酸基团与带正电的壳聚糖氨基发生静电相互作用,形成络合物,从而形成水凝胶的空间连接,水凝胶呈蜂窝状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9.
以壳聚糖(CS)、聚乙烯醇(PVA)和L-半胱氨酸(L-cysteine)为原料,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交联剂,通过化学交联和光固化反应合成了壳聚糖/聚乙烯醇/半胱氨酸复合水凝胶。考察了半胱氨酸用量、光引发剂用量等对复合水凝胶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制备出的水凝胶薄膜溶胀能力和耐溶剂性能均随L-半胱氨酸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加入少量L-半胱氨酸后断裂伸长率由13%增长到200%以上,加入过量的L-半胱氨酸使得断裂伸长率和强度下降。引发剂的加入对材料形貌有一定的影响。在L-半胱氨酸加入量为与GMA摩尔质量比1∶1时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0.
针对理想敷料的具体需求、天然高分子材料的理化性能,系统地分析了不同天然高分子材料水凝胶敷料如胶原蛋白、海藻酸盐、甲壳素和壳聚糖、透明质酸盐、明胶和纤维素等.回顾了近几年天然高分子材料作为医用水凝胶敷料的发展方向的,同时对未来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聚乙烯醇-壳聚糖复合水凝胶的溶胀性能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吴国杰  崔英德 《精细化工》2006,23(6):532-535
以聚乙烯醇(PVA)和壳聚糖为原料、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在醋酸溶液中合成了聚乙烯醇-壳聚糖复合水凝胶,研究了影响水凝胶溶胀性能的多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该凝胶对pH、离子、温度敏感,且在pH=3.13盐酸溶液、常温下的蒸馏水及8℃蒸馏水中溶胀度较大,分别为1 112.2%、974.2%、1 036.8%,凝胶溶胀度随着干燥温度及干燥时间的增加而减小,聚乙烯醇种类对水凝胶溶胀性能有显著影响,PVA-1788与壳聚糖形成的水凝胶溶胀度最大为2 074.1%。聚乙烯醇-壳聚糖复合水凝胶因具有优良的机械强度、生物相容性及生物降解性,同时又具有pH/离子/温度敏感性,因此日益显示其在生物医学材料等领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应用化工》2022,(7):1734-1739
综述了近年来壳聚糖与温敏材料、生长因子、多肽及多种其他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复合制备的壳聚糖基水凝胶及其在创伤修复领域中研究和应用的新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期望为后续壳聚糖基水凝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近年来壳聚糖与温敏材料、生长因子、多肽及多种其他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复合制备的壳聚糖基水凝胶及其在创伤修复领域中研究和应用的新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期望为后续壳聚糖基水凝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在机械搅拌下,氧化石墨和壳聚糖反应,制备了氧化石墨/壳聚糖复合水凝胶吸附剂.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X射线粉末衍射仪、热重分析仪和比表面积孔径分析仪等仪器对水凝胶进行结构表征.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离子浓度,探究吸附温度、pH、时间和氧化石墨用量对Zn2+和Pb2+吸附性能的影响以...  相似文献   

15.
通过物理交联方法,将海藻酸钠(SA)与甘油磷酸钠-壳聚糖(GP-CS)复合制备可注射GP-CS/SA复合水凝胶,考察了物料比(GP-CS与SA的质量比)对复合水凝胶凝胶化时间、溶胶含量、微观形态、热稳定性、平衡溶胀等物理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水凝胶中SA比例越大,凝胶化时间越短,溶胶含量越少;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GP-CS与SA通过物理交联形成三维网络结构的水凝胶;热重分析表明,复合水凝胶与GP-CS水凝胶的热稳定性没有很显著差异;平衡溶胀实验表明,随着SA比例的增大,复合水凝胶的溶胀率和平衡溶胀率升高。GP-CS/SA复合水凝胶比单一的GP-CS水凝胶具有更高的机械强度、更好的吸水性和平衡溶胀性能。  相似文献   

16.
壳聚糖/纤维素生物复合水凝胶以其良好的细胞相容性、生物可降解且环境友好而备受科研领域和工业界的关注,在生物、医药和环保领域应用广泛.总结了近五年来纤维素改性壳聚糖生物复合水凝胶的制备方法,重点归纳了在组织修复、伤口敷料、药物载体以及吸附材料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揭示了相关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7.
水凝胶是一种具有三维空间网络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可以作为理想的新型伤口敷料,但在自然释放条件下水凝胶伤口敷料释药速率缓慢。为了促进伤口愈合,以羧甲基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为基体,在水凝胶中加入了导电剂聚吡咯和抗菌药物盐酸环丙沙星,制备了载药水凝胶,构筑了水凝胶电刺激释药装置。研究了不同聚吡咯含量下水凝胶的溶胀性能、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的变化,以及在电刺激条件下盐酸环丙沙星药物释放规律。研究表明:聚吡咯与基体投料比为0.4时,水凝胶在理化性能和力学性能上综合表现最佳,更适合用于伤口敷料。电刺激作用可以有效加速水凝胶内部的药物释放,对于伤口的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自愈合水凝胶作为一种新型功能凝胶材料,目前在现代科学研究中展现了十分突出的应用前景。本文对水凝胶的自愈合机理进行了描述和分类。非共价交联水凝胶与共价交联水凝胶都有着不同的自愈合性质。非共价交联水凝胶主要以氢键、疏水相互作用以及离子键来实现其自愈合的性质,而共价交联水凝胶的自愈性主要依靠动态共价键以及金属配位键。本文还描述了近些年来自愈合水凝胶在生物医疗、3D打印、可穿戴电子产品以及离子吸附的部分应用。最后,对自愈合水凝胶未来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曲萌菲  王艺璇  张杭  李征征 《精细化工》2023,40(8):1734-1741
采用高碘酸钠对甲基纤维素(MC)进行氧化制备了氧化甲基纤维素(DAMC),通过羟丙基壳聚糖(HPC)的氨基与DAMC的醛基发生希夫碱反应制备了HPC/DAMC自愈合水凝胶。通过调节HPC和DAMC含量探究水凝胶的微观形态、溶胀性能、力学性能、自愈合性能、体外降解以及药物缓释性能。结果表明,HPC/DAMC自愈合水凝胶具有相互连通的孔隙,且孔径处于80~375μm范围内,在室温无刺激条件下能够在20 min内实现自愈合且具有良好的拉伸性能。此外,HPC/DAMC自愈合水凝胶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其溶胀比为14.0~17.4。在溶菌酶的作用下,HPC/DAMC自愈合水凝胶在60 h时质量损失率可达84.2%~99.6%。HPC/DAMC自愈合水凝胶对抗肿瘤药物吉西他滨具有缓释效果,缓释作用长达96 h,药物累积释放率达到83.2%~92.7%。  相似文献   

20.
通过NaIO4氧化制备不同的醛基多糖,结果表明,在同一氧化条件下制备的氧化多糖醛基含量不同。以醛基多糖和羧甲基壳聚糖(CMCS)为原料通过席夫碱反应制备了一系列多糖水凝胶。结果表明,不同醛基多糖交联的CMCS水凝胶在结构性能上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包括:孔径、吸水性和力学强度。细胞毒性测试表明,不同结构的多糖水凝胶均具有较好的细胞相容性。该研究有望依据水凝胶应用的目标性能合理地定制多糖水凝胶的制备方案,为多糖水凝胶进一步的功能改性及在伤口敷料、细胞支架等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