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前言 1989年,武钢轧板厂生产的16MnR钢板,由于表面产生“裂纹”缺陷,造成厂内判废约790t,同时,引起江西九江四九一厂和珠海用1000m~3球罐质量异议,给16MnR钢板的使用造成不良影响。为查清“裂纹”产生的原因,我们通过对用户使用过程的质量调查和对该缺陷在钢板表面分布状况的分析,然后在厂内挑选七块初轧坯,进行缺陷的重现性跟踪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6MnR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45#钢板表面裂纹进行实物观察、金相及电镜能谱检验分析,确定了钢板表面裂纹的产生是由于二冷区漏水严重,钢坯表面强冷,在热应力及矫直应力作用下产生裂纹,并提出了几点预防铸坯表面裂纹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付劲光  窦楠 《山西冶金》2007,30(4):30-32
分析了安铜二炼轧厂钢板表面微裂纹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改进措施,使铜板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祝桂合  蒋雪军 《河北冶金》2014,(3):21-24,65
介绍了钢板表面网状裂纹的形貌特征及微观组织.以E级船板马蜂窝裂纹为例,通过分析钢板裂纹处氧化物圆点及脱碳层程度,判断钢板表面网状裂纹来源,并简述控制方法及实践结果.制定了严格的结晶器使用管理规定,同时着眼点进一步扩大至保护渣及钢水质量、热装制度等,最终彻底消除了钢板表面网状裂纹缺陷.  相似文献   

5.
针对热轧钢板出现的表面裂纹问题,通过宏观形貌、化学成分、金相组织、扫描电镜等方法,分析了产品实物,同时进行了生产工艺调查和分析,认为铸坯缺陷和加热、轧制环节不合理是导致钢板表面裂纹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整改措施,从而大幅降低了裂纹产生率。  相似文献   

6.
概述了连铸板坯表面及内部裂纹的产生原因及相应措施,指出了连铸板坯冶金质量与热轧板表面及内部裂纹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不锈钢钢板边缘裂纹缺陷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热轧钢板表面黑线缺陷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光学金相及电子探地等分析方法对SS400热轧钢板表面黑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钢板表面黑线是铸坯上原有缺陷经加热→轧制演变的结果。进而采用予制缺陷试验对分析结果进行验证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
乔松 《宽厚板》2013,19(1):32-35
介绍了济钢Q370qE钢板表面裂纹形成机理,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透射电镜及热模拟试验机等检测手段,分析讨论了钢板表面裂纹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了查明钢板表面裂纹产生的原因和产生机理,利用实验室加热炉对加热前和加热后产生的两种条件下的表面裂纹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裂纹附近组织中脱碳层和氧化物圆点的出现是判断裂纹产生时间的必要条件,裂纹附近的脱碳层和氧化物圆点是轧制前坯料表面裂纹的基本特征,利用此特征查找裂纹产生的原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ML42CrMo、SWRCH22A、SWRCH6A等冷墩钢的冷墩开裂试样进行金相检验和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材料的表面缺陷、内部聚集分布的夹杂物、较严重的成分偏析或组织不正常等都可以成为冷墩开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万能拉力试验机,研究了Q235-A带钢氧化铁皮的组织、结构及其开裂行为.结果表明,氧化铁皮的成分主要为Fe3O4、Fe2O3和Fe,含有少量的FeO,氧化层厚度比较均匀,约为10 μm,结构致密且与基体结合较好.拉伸实验表明,随着应变的增加,裂纹条数增加呈先慢,后快,再慢的规律.应变达到0.05%时氧化铁皮开始出现裂纹,当应变在0.08%~0.10%范围内裂纹条数随应变增加非常明显,当应变超过0.10%时裂纹条数增加缓慢,应变超过0.15%时裂纹条数几乎不再增加.  相似文献   

13.
对圆钢轧制过程中铸坯表面孔类缺陷演变规律进行了工业实验研究.实验中采用钻孔法在铸坯头部钻取一定直径和深度的孔的方法来模拟铸坯表面气孔缺陷.钻孔铸坯经轧制后在圆钢的对应位置发现了呈平行分布的表面直线型裂纹,裂纹处的金相组织发现裂纹四周有轻微的脱碳现象.裂纹测量结果表明,圆钢表面直线型裂纹深度主要受钻孔深度影响,当钻孔深度大于4mm时,会导致深度明显的裂纹.裂纹长度主要受钻孔直径影响,对于孔径在1.0~2.5mm的孔,形成的裂纹长度大都分布在2~8cm之间.  相似文献   

14.
对国际海事组织船板新涂装要求对船板生产的影响进行阐述,分析韶钢生产的钢板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因素尤其是皱皮的原因及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针对超低碳冷轧搪瓷钢出现的表面缺陷问题,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分析了缺陷的微观形貌和化学成分,确定钢坯中的夹杂物是缺陷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6.
采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和辉光放电光谱等技术对IF钢合金化热镀锌镀层表面缺陷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黑斑缺陷是由悬浮渣和面渣与硅氧化物夹杂形成的;灰斑缺陷是由底渣形成的;深色波纹缺陷是由合金化工艺不当造成锌铁合金层局部生长到镀层表面形成的.  相似文献   

17.
高碳钢线材表面缺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武钢高碳钢线材表面缺陷造成的危害,采用表面酸洗、金相及扫描电镜等分析方法对线材表面存在的缺陷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确定了缺陷类型,分析了形成原因,提出了改进措施,这些措施实施后,基本消除了高碳钢线材的表面质量缺陷。  相似文献   

18.
在钢板生产的后处理工艺过程中,通常会在钢板表面涂覆不同类型的薄涂层(一般1~5 μm)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薄涂层的主要化学组成和厚薄将直接影响产品的使用性能。因此如何准确可靠较快地表征薄涂层是工厂质量检验的重要环节。目前使用在钢板表面的涂层主要以无机、有机及复合涂层为主,表征涂层化学组成和厚度的方法也会因涂料配方而易。本文介绍了表征涂层化学组成和厚度的方法,着重地分析了X射线荧光光谱法和扫描电镜直接法的特点。选取了几种钢板表面薄涂层的代表性试样,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其涂层厚度,利用扫描电镜借助能谱法对厚度及组成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9.
 针对硅脱氧条件下304不锈钢中出现的Al2O3夹杂物和热轧板表面存在分层缺陷的问题,通过对铸坯的大样电解、热轧板取样、扫描电镜检测分析以及FactSage软件计算等方法,主要研究了FeSi合金中残余铝质量分数对Al2O3夹杂物生成的影响,并分析了Al2O3夹杂物对不锈钢连铸和热轧板表面分层缺陷的影响。研究表明,硅脱氧条件下生产的304不锈钢整个冶炼过程中,产生Al2O3夹杂物的主要环节为GOR还原初期含有较高铝质量分数的FeSi合金的脱氧过程。通过FactSage软件计算得到了避免Al2O3生成时FeSi合金中所允许的最大铝质量分数。根据计算结果和现场试验得出以下结论:FeSi合金中的铝质量分数超过1.8%时,钢液中会产生Al2O3夹杂物,Al2O3进入具有较高碱度的结晶器保护渣熔渣层造成局部保护渣黏度和熔化温度快速增加形成块状的夹杂物,这些夹杂物被卷入钢液内部或者被新生铸坯表面捕捉,从而造成热轧过程中轧板的表面分层缺陷形成。当FeSi合金中的铝质量分数小于1.5%时,钢液中难以产生Al2O3类夹杂物,有效抑制了这类表面缺陷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对发生在节镍型不锈钢冷轧2B表面短条状缺陷进行显微结构、能谱分析,并结合其冶炼—热轧—冷轧—贯制生产工艺,得出缺陷的实质是热轧过程中咬入的氧化铁皮经过冷轧后的表现形式.通过对不同加热温度的统计对比、材料的热塑性分析以及热轧板氧化铁皮结构的分析,得出加热温度过高会影响材料的热塑性,导致加热和轧制过程出现微裂纹,热轧完成后演变为咬入式氧化铁皮缺陷.控制抽钢温度在1 215℃以下可以有效降低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