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测井信息丰富,纵向分辨率高,在地震解释中已广泛使用。但由于测井资料易受井筒环境影响,以及与地震资料存在差异,因而必须进行校正,使它与地震资料达到较好的匹配。在陕甘宁盆地中部气田地震解释实践中,用校正后的方波、滤波测井曲线对地震道积分剖面和合成声波测井剖面进行了正确的标定。用测井资料计算的平均孔隙度给地震物性预测提供了正确的约束。本文为地震解释人员正确使用测井资料提供了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2.
利用地震属性对无井区的二维地震资料进行储层预测会产生不确定性,为此提出了一种有效方法,即利用邻区钻测井等地质资料及研究区的地震资料建立地质模型进行正演分析.该方法主要是根据二维地震资料以及邻区岩石物理参数利用褶积方法建立正演模型以及合成正演记录,并利用正演的地震记录对地震属性进行优选,进而对地震数据体进行重新处理得到新...  相似文献   

3.
研究区位于苏里格气田的西北侧,目的层盒8段储层为典型的低孔、低渗气藏,物性变化大,非均质性强,纵波阻抗叠置,基于叠后数据的储层预测方法多解性强。因此需通过地震岩石物理分析并结合叠前地震反演,定性或半定量判断砂岩储层的含气性,为气田的勘探与开发提供布井依据。基于此,本文深入剖析岩石物理建模全过程,在测井资料井、震一致性处理基础上,通过标准井标定,选用Xu-White模型并利用迭代方法优化关键参数,准确地预测了横波速度并同时修正了密度曲线,为叠前储层描述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同时利用岩石物理分析形成的解释量板对叠前反演结果进行解释,提高了气层的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4.
火山岩测井弹性响应特征及其正演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描述深层气田火山岩的岩石弹性响应特征是常规测井地层评价、地震反演和储层预测的关键因素.在探讨火山岩的矿物组分特征并分析影响火山岩弹性响应特征的岩性、成岩和矿物组分的基础上,建立起"中子-密度交会"火山岩岩性分类方法;根据火山岩骨架矿物和充填矿物的基础弹性响应特征,应用SelfConsistent模型正演不同岩性、物性和流体性质的岩石弹性响应特征;在标定多井实测密度、纵波速度和横波速度条件下,优化、调整了所建立的岩石物理模型参数,找出区域稳定的岩石物理响应规律,为地震储层预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应用地球物理资料进行储层物性参数反演是储层预测及综合评价的重要步骤。基于贝叶斯分类的储层物性参数联合反演方法综合应用统计岩石物理模型和蒙特卡罗仿真模拟技术,在贝叶斯反演框架下,基于贝叶斯分类算法计算储层物性参数后验概率分布,实现多种储层物性参数的联合反演。该方法不需要进行复杂的模型初始化,而是通过统计岩石物理模型建立储层物性参数与岩石弹性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而与叠前地震反演相结合,不仅能模拟地球物理随机特性,还能解决常规物性参数反演方法对测井资料过度依赖的问题。海上某区块实际资料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为储层精细描述提供多种物性参数,并可对反演结果的误差进行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6.
基于贝叶斯分类的储层物性参数联合反演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华锋  印兴耀  吴国忱 《石油物探》2012,51(3):225-232,209
应用地球物理资料进行储层物性参数反演是储层预测及综合评价的重要步骤。基于贝叶斯分类的储层物性参数联合反演方法综合应用统计岩石物理模型和蒙特卡罗仿真模拟技术,在贝叶斯反演框架下,基于贝叶斯分类算法计算储层物性参数后验概率分布,实现多种储层物性参数的联合反演。该方法不需要进行复杂的模型初始化,而是通过统计岩石物理模型建立储层物性参数与岩石弹性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而与叠前地震反演相结合,不仅能模拟地球物理随机特性,还能解决常规物性参数反演方法对测井资料过度依赖的问题。海上某区块实际资料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为储层精细描述提供多种物性参数,并可对反演结果的误差进行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7.
精确的连井对实际地震岩性解释非常重要。只要油藏附近的地质情况不是十分复杂,控制连井精度的主要因素就是地震资料的处理以及由测井资料建立地震模型。本文的实例研究说明了地震资料的近炮检距叠加处理,测井记录的质量控制和岩石物理模拟是如何改善油藏处的连井的。我们显赫了建立地震模型前预测的岩石物理模型在测井记录的准备和集成中的应用,并对连井精度的提高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资料包括北海油田一条过井的3D航海线上的  相似文献   

8.
精确的连井对实际地震岩性解释非常重要。只要油藏附近的地质情况不是十分复杂,控制连井精度的主要因素就是地震资料的处理以及由测井资料建立地震模型。本文的实例研究说明了地震资料的近炮检距叠加处理,测井记录的质量控制和岩石物理模拟是如何改善油藏处的连井的,我们显示了建立地震模型前预测的岩石物理模型在测井记录的准备和集成中的应用,并对连井精度的提高进行了定量分析。 研究资料包括北海油田一条过井的3D航海线上的地震野外资料和一套标准测井资料。通过该井的一组全面处理过的数据可用于作比较。由第一次地震资料处理和常规编辑声波测井曲线得到的浅层剖面的连井非常好。而含有油藏的较深地层中的连井效果则差一些:地震子波带宽内的相位误差大约是20°,我们认为这对于后续的地震数据转换成地震阻抗来说太大了。地震数据的再处理和测井模型的修正使这些相位误差减小到10°以下,并提高了深层和浅层连井的一致性。再处理包括密集拾取迭代速度分析、叠前偏移、波束形成多次波衰减、近炮检距道叠加、近炮检距数据反偏移和再偏移。 岩石物理模型用来监测,并在需要的地方用与其它测井资料一致的预测代替P波声波测井,以及在含油气砂层中对声波测井记录作泥浆滤液侵入校正。这种P波传播时间的编辑和  相似文献   

9.
崖城13-1气田由于测井时间跨度大、测井仪器的更新换代以及复杂的井眼环境,各井测井数据之间存在测量误差,这些测井数据直接应用于油藏描述时,经常会发现井震不匹配。以往崖城13-1气田经济可采储量(ERR)研究采用的都是测井单井评价方法,基本上是一口井一套处理参数,人为因素较大,经常会发现井间物性分布与沉积微相不符。提出了多井地层评价的方法,从区域上整体评价气田的岩石物理特征。从测井资料的环境校正和双峰标志层标准化入手,采用关键井模型研究、多井最优化处理、曲线重构误差分析、多井模型适用性和一致性分析的严格过程及质量控制,确保测井曲线及评价结果的可靠性。研究结果与岩心物性数据及区域地质背景符合完好,为气田的经济可采储量评价提供了精度更高的测井储层数据。  相似文献   

10.
曲流河油藏地震正演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曲流河地质模型,再进行油藏数值模拟获得油藏各开采阶段的岩石物理模型,然后进行岩石物理计算得到地震参数,最后利用地震正演模拟合成地震记录。从合成地震记录中可以分析由曲流河点坝砂体中的侧积泥岩引起的地震响应异常,还可以分析由侧积泥岩形成的剩余油产生的地震响应。  相似文献   

11.
主要介绍了2003年EAGE岩石物性测试分析技术取得的新进展。从本届年会看,岩石物理内容主要涉及岩石物理模型建立、时延地震岩石物理与岩石各向异性分析、喷射频率和流体饱和度及其分布预测、岩石物理模拟等新方法、新技术、新成果。在充分考虑岩石物理受当地地质因素影响后,提出岩石物理模版概念,目的是为地质专家方便对岩性和流体的解释提供一种工具。  相似文献   

12.
主要介绍了 2 0 0 3年EAGE岩石物性测试分析技术取得的新进展。从本届年会看 ,岩石物理内容主要涉及岩石物理模型建立、时延地震岩石物理与岩石各向异性分析、喷射频率和流体饱和度及其分布预测、岩石物理模拟等新方法、新技术、新成果。在充分考虑岩石物理受当地地质因素影响后 ,提出岩石物理模版概念 ,目的是为地质专家方便对岩性和流体的解释提供一种工具。  相似文献   

13.
目前,统计岩石物理学已经成为量化地震储层描述的一种新方法。统计岩石物理学把确定性的岩石物理学关系与地质统计学结合起来,利用岩石物理学方程建立起储层参数和地震属性之间的联系,而统计技术被用于描述岩石物性转换时传递的不确定性及其空间变化。传统的结合地震数据的地质统计学方法是采用两步的序贯方法,其局限在于反演的弹性属性必须做油藏模型积分的时深转换。例如,岩石物理反演,由测井曲线建立油藏弹性模型,能够用到反演数据上,并不需要正确解释反演结果的带限属性,而序贯反演的工作流程往往不能够保证最终的油藏模型与地震数据完全一致。本文提出的直接岩石物理学方法,并不采用传统的序贯反演流程,其优势在于将深度转换进程结合到整个反演进程中,采用多尺度和多区域网格,收敛速度快,不确定性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4.
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体、岩相预测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35,自引:9,他引:35  
针对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岩性气藏勘探的需要,在大量钻井岩心分析基础上,应用地质、测井、地震等多学科资料,采用综合分析方法,建立了松辽盆地深层火山活动的5种亚和相应的岩石类型,并通过探井揭示的火山岩性与CSU测井响应特征,建立了6种主要火山岩类测井识别图版,形成了火山岩地质-测井解释模型,利用井旁地震道在各类火山岩相地震响应特征上的差异,形成了火山岩岩性、岩相地质-测井、地震解释模型,优选了均方根速度进行了火山岩体平面分布预测,以内部反射特征预测火山岩内岩性、岩相。在松辽盆地共预测火山岩体31个,探井证实了14个(新获工业气流的火山体5个,获低产气流的火山岩体3个),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效果和较高的勘探效益。  相似文献   

15.
水驱4D地震监测岩石物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美厚  杨凯  丁伟  唐庭海 《石油物探》2004,43(3):309-312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Gassmann理论、测井数据以及岩石物理实验3个方面着重对水驱4D地震监测的岩石物理基础进行了分析。基于Gassmann方程的理论计算表明,油气层纵波速度一般低于水层的速度,油水层存在一定的速度差异。来自大庆、胜利以及新疆等地的部分测井资料表明,油层速度略低于水层速度,但这种差异并不明显。部分岩石物理实验测量结果也表明,高孔隙度、高渗透率岩石一般具有饱油纵波速度低于饱水纵波速度的特点;然而,也有相当一部分岩石物理测量结果与4D地震实施的理论基础相抵触。因此,进一步深入细致地开展水驱4D地震监测的岩石物理基础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碳酸盐岩超压岩石物理模拟实验及超压预测理论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碳酸盐岩地层超压预测目前仍然是超压研究的难点问题,常用的碎屑岩地层超压预测方法是建立在Terzaghi有效应力理论基础上的、经验性的、且需要有明确响应超压的测井和地震参数(主要是纵波速度)。这些经验性的方法不适用于岩性致密且物性极不均一的碳酸盐岩地层的超压预测。通过碳酸盐岩样品超压岩石物理模拟实验剖析岩石弹性性质与孔隙流体压力和有效应力的关系,基于含流体岩石多孔介质弹性理论和广义胡克定律,从分析碳酸盐岩地层应力-应变-孔隙压力本构关系着手,建立表征孔隙压力与岩石弹性参数定量关系的超压预测理论模型(超压预测量化模型)。利用实测碳酸盐岩样品矿物组分含量并结合Voigt-Reuss-Hill模型计算岩石基质弹性模量,利用Wood模型和Patchy模型计算孔隙流体弹性模量,然后再利用碳酸盐岩样品岩石物理模拟实验得到的实际有效应力与岩石骨架弹性模量相关关系,根据Biot有效应力定律,计算得到岩石样品的等效骨架弹性模量。利用上述获得的碳酸盐岩样品各弹性参数,通过超压预测量化模型计算碳酸盐岩超压,并与碳酸盐岩样品岩石物理模拟实验加载的孔隙流体压力进行对比,验证了超压预测量化模型的合理性,提出了基于实测资料的模型校正方法。该超压预测理论模型所需的岩石弹性参数也可通过研究测井和地震资料计算获得,并可利用地震资料实现碳酸盐岩地层的超压钻前预测。  相似文献   

17.
周萍 《断块油气田》2020,(2):188-192
王府断陷火山岩岩性及岩相复杂,利用常规方法识别难度较大。为了提高王府断陷火石岭组火山岩岩性及岩相识别的可靠性,文中从火石岭组不同类型火山岩储层的岩心观察出发,对岩石薄片、测井资料等进行详细分析,总结了火山岩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提出了适应本区的火山岩岩性及岩相识别方法。研究中充分利用常规测井及特殊测井资料识别火山岩岩性的结构构造,并通过测井相、地震相综合标定,建立该区典型的火山岩岩相、测井相和地震相模式,从而进一步识别火山岩岩石结构构造特征。该方法对王府断陷火山岩研究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碳酸盐岩储层受后期改造作用严重,使成岩作用、孔隙度、孔隙类型和声波速度之间相关性不强。用常规测井方法难以精确计算这种复杂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介绍了提高碳酸盐岩孔隙度和渗透率计算精度的几种方法,即岩石物理反演法、数字图像分析技术、基于实验数据的渗透率模型法。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实例表明:用岩石物理反演的孔隙度与岩心薄片的成像相吻合;用图像分析得到的大孔隙度在约束渗透率发散计算方面非常有用,使渗透率计算的不确定性降低2.5个数量级。将岩心实验测量、测井和地震相结合是提高孔隙度和渗透率等储层参数计算精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定量解释是基于岩石物理建模及定量解释模板的一种方法。它由井点处的钻井数据巧妙的将岩石物理与地震属性联系起来,并通过定量解释模板将它推广到不同孔隙度及油气水状态的适用范围,进一步利用地震属性(泊松比、纵波阻抗体等)外推岩石物理特征,从而达到刻画储层空间展布及含油气性预测的目的。将该方法应用于平湖油气田平西区块P8储层的含油气潜力预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塔河地区火山岩地震相及勘探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地震、测井解释技术,结合岩心资料,阐明了塔河地区火山岩岩性类型、地震相特征,并对火山岩成藏条件进行了分析。塔河地区二叠系火山岩发育英安岩与玄武岩两种类型。根据地震反射几何形态特征,划分为层状、丘状、透镜状和楔形4 种地震相。层状地震相分布广泛,主要对应于溢流相火山岩;透镜状地震相仅分布在盐边凹陷,其几何形态主要受盐体活动的控制;丘状地震相主要对应侵出相火山岩;楔形地震相的形成受基底裂隙的控制,侧向上与围岩接触,对应于近火山口相。丘状地震相和楔形地震相构造圈闭落实、储集层条件较好,为有利的油气勘探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