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瑶  罗雄麟 《自动化学报》2012,38(2):156-174
多率系统Kalman滤波算法是多率采样系统中对多源观测进行融合的重要手段. 基于化工过程的多率采样特点, 给出了多率Kalman滤波算法, 分析了该算法在模型失配情况下的鲁棒性. 在给定的假设条件下, 通过对滤波误差变化规律的分析, 给出了多率Kalman滤波稳定与发散的基本判定方法. 针对一类典型系统, 推导出了滤波稳定与发散判据. 通过仿真对该判据进行了验证, 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滤波鲁棒性分析方法可以用于算法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提出了新的变步长LMS算法.并介绍了TI公司的DSP芯片TMS320VC5402与音频芯片TLV320AIC23的硬件接口设计.利用TLV320AIC23来采集带噪语音信号,然后应用新的变步长LMS算法对带噪语音信号作自适应滤波处理,达到了有效地抑制噪声,提高信噪比,减少失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提出一一种可以在现有自适应滤波算法基础上减小运算量、提高性能的自适应滤波算法。本文将原有自适应滤波器分解为一个常规时不变数字滤波器(预处理滤波器)和一个低阶的时变滤波器(自适应滤波器)的级联。预处理滤波器改善了输入与参考之间的相干性,而降低自适应滤波器的阶数则降低了算法运算量。  相似文献   

4.
无线多径信道对滤波多音(FMT)调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在无线多径信道环境不同时延扩展的情况下,滤波多音(FMT)调制的误码率以及可达比特率性能,分析了该技术在无线环境下应用的可行性,探讨FMT技术在无线领域的应用环境。  相似文献   

5.
关于研究自适应滤波器算法优化问题,为了改善数字传输系统抗干扰能力,提高稳定性,减小误差,引入了自适应滤波算法,并详细分析了算法步长因子与失调误差e(n)之间关系对算法性能的影响.采用了改进的双曲正切函数为变步长,对传统的LMS算法进行了改进.分析了参数α、β、m对算法性能的影响.算法不但收敛速度快、稳态误差小,而且克服了变步长LMS算法达稳态时,步长变化太快的缺陷.利用MATLAB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相一致,表明了算法具有良好的性能特性,可广泛应用于各种数字通信中.  相似文献   

6.
一种改进的自适应保细节中值滤波算法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中值滤波是常用的降噪算法,它可以保留比较尖锐的边界,但是却容易模糊图象的细节。尽管已经有一些改进算法,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文章介绍了一种保细节中值滤波算法,采用了多尺度多方向的窗口,根据图象各部分特性自适应地选择窗口进行中值滤波。实验结果证明,文章的算法优于其他几种常用的中值滤波算法。  相似文献   

7.
自适应滤波算法的神经网络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传统自适应滤波器求解权值的速度,本文在Hopfield神经网络的基础上,提出了自适应滤波算法的神经网络硬件实现,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仿真。  相似文献   

8.
自适应滤波算法的神经网络实现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为了提高传统自适应滤波器求解权值的速度。本文在Hopfield神经网络的基础上,提出了自适应滤波算法的神经网络硬件实现。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仿真。  相似文献   

9.
针对脉搏传感器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干扰信号对系统测量精度带来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混合滤波算法.该算法将限幅滤波、递推中位值平均滤波、递推平均滤波相结合,并针对采样长度对滤波效果的影响,自适应采样窗口大小的调整,可有效消除偶然脉冲与抑制周期性脉冲的干扰.通过对10名测试者进行测量实验,将心电图机测量数据、使用与未使用自适应混合滤波的脉搏实时监测系统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使用滤波算法后,脉搏测量的算术平均差约为0.4 BPM,比未使用滤波算法整体提高约9倍.  相似文献   

10.
自适应中值滤波算法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颖  陈谨女 《物联网技术》2013,(3):51-52,54
为了比较自适应中值滤波相对于传统中值滤波在滤除数字图像中噪声时的优缺点,文章通过Matlab实现了中值滤波和自适应中值滤波仿真,分析了两种算法的滤波效果,从而从主观图像和客观参数上反映了自适应中值滤波算法的优越性,得到了它比传统中值滤波算法具有较好的图像去噪和细节保护性能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FMT频域信道估计算法的研究及其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自适应均衡给滤波多音(FMT)调制系统带来的复杂性以及时域导频估计的低信道利用率问题,通过分析FMT子通道信号,提出FMT系统的频域估计算法。根据频域采样定理,在FMT频域按一定的规律插入导频序列,通过导频子通道在接收端获得信道的离散傅里叶变换。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译码性能和抗频偏能力。  相似文献   

12.
3GPP长期演进(LTE)系统中femtocell密集部署时,femtocell之间会存在较强干扰,针对femtocell的下行干扰,提出了一种基于路损的自适应功率控制算法。根据设定的信干噪比(SINR)门限值,给femtocell用户设置调整标志,再通过上行信道发送给femtocell,femtocell根据用户的路损及分配的资源块选择初始调整因子,以控制用户SINR为目的,根据收到的调整标志对发射功率进行自适应调整。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很好地控制了femtocell用户的SINR,femtocell用户平均吞吐量比无功率控制情况下至少提高了1.7Mb/s。同时表明,femtocell部署越密集,控制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3.
论文将信道编码与多载波调制——滤波多音(FMT,filtered multitone)调制技术相结合,并应用到图像的传输中,通过采用调整Punctured卷积码不同的码率实现图像传输的不等错误保护(UnequalErrorProtection),增加了系统的可靠性,又提高系统传输效率,满足在具有不等错误保护要求的无线环境下对传输图像质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相位调制是现代通信系统中最常用的数字调制方式之一,对其准确的分类识别是通信侦察领域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对于这一问题可以采用时频域法、高阶累积量法、星座图法等常用方法,但是这些方法或抗噪能力差,或计算量太大,不适合工程实现。提出了一种不仅计算量小,而且可以在低信噪比下正确识别相位调制信号的方法。利用Matlab工具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信噪比不低于2 dB的情况下,对PSK子类调制信号的识别率可以达到93%以上。  相似文献   

15.
针对 RAM 算法在瑞利衰落信道下误码率较高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算法 ERAM。该算法根据信道变化调整信噪比预测机制,依照误码率性能要求设置吞吐量表格初值,并使用ACK帧携带下一帧传输速率的信息,从而较快地响应信道的变化。在瑞利平衰落信道模型下的仿真结果表明,与RAM算法相比,该算法不仅能保持较好的吞吐量性能,而且能够有效降低误码率。  相似文献   

16.
成聿伦  杨龙祥 《计算机应用》2013,33(10):2715-2718
基于解码前传的错误传播严重影响机会协作系统的选择分集增益。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似然比门限转换的自适应机会协作策略:最优中继采用似然比对接收信号质量进行指示,通过与基于链路误比特率的门限值比较,动态地选择中继方式,以保证中继链路得到充分利用。推导了平均误比特率的近似解析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对门限进行了优化。采用蒙特卡罗仿真验证了理论公式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当误比特率为0.001时,相比传统方案,该算法能节省1.2dB的功率  相似文献   

17.
重点介绍半正定规划算法,接着提出一种基于该半正定松驰算法的改进半正定松弛模型,进一步降低复杂度。  相似文献   

18.
为了设计实用新型工业人机界面;提出了一种基于五点触摸校正和中位数均值滤波的Android多点触摸输入系统设计方法。采用五点触摸校正;根据触摸屏上采样的五个点;计算出校正系数;作为触屏校正参数;在mXT224控制器处理基础上;采用中位数均值阀限滤波;滤除触摸系统高斯噪声与尖峰噪声;并结合触摸校正参数校正输入坐标;逐级上传输入坐标信息;最终传递给上层应用程序。测试表明;基于优化的Android多点触摸输入系统在噪声很大环境下能够维持高信噪比(超过80∶1);并支持带手套或触笔触摸输入;反应时间小于10 ms;符合工业人机界面(HMI)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相关滤波(CF)方法在目标跟踪领域的应用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本文针对相关跟踪在目标遮挡时效果不佳以及尺度变化方面不敏感的问题,提出了一个有效的遮挡检测机制和尺度变换策略.将跟踪目标以中心为原点分成四块矩形块,通过计算分析四块的峰值响应(Peak-to-Sidelobe Ratio,PSR)来判断目标受遮挡情况.并依据之前四个峰值响应点的位置,提出一个新的自适应尺度更新策略.在具有遮挡,尺度变化,光照变化等问题的公开数据集上对该方法进行测试,仿真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自适应尺度的核相关滤波(OSCF)具有良好的跟踪性能.  相似文献   

20.
基于新阈值函数的小波去噪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波阈值去噪是信号处理中一种重要的去噪方法,针对常用硬阈函数不连续的特点以及软阈值函数存在偏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阈值处理方法,在matlab7.0中的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新的阈值方法的去噪效果无论在视觉效果上,还是在信噪比和最小均方误差意义上均优于传统的硬阈值和软阈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