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α-三联噻吩(α-T)是万寿菊植株中具有光活化毒性的杀虫成分。本文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了万寿菊植株的根、茎、叶和花的冷浸提取物中α-T含量。结果显示茎的冷浸提取物中α-T的含量最大,为19.97(ug/g),其次为根,而叶和花中的含量极少。荧光光度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好重现性,且快速便捷,结果准确,尤其是该法的低检测限适用于低含量植物提取物中有效成分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环糊精(CD)是天然的环状低聚糖,是由葡萄糖单元通过α1,4糖苷键相连而组成.最普通的环糊精是α、β和γ环糊精,它们分别含有6、7和8个葡萄糖单元,呈空心截顶圆锥结构,其内腔含有一个或多个水分子,并能较容易地被其他物种取代,即环糊精独特的结构使它能包合多种不同的客体分子[1].因此,环糊精可被应用于分子识别领域,如可用作为荧光化学敏感器的接受体部分等[2,3].虽说环糊精自身在光谱上是惰性的,但通过化学修饰,可以成为很好的荧光化学敏感器,在这方面已有了不少工作报道[4~6].由于环糊精结构尺寸的确定性,因此,在用作主体化合物时,对客…  相似文献   

3.
4.
张冬梅  杨成 《精细化工》2020,37(7):1454-1460
为了提升α-生育酚(α-TOC)在环境中的稳定性,增强其包封率及药物有效利用,以多巴胺(DA)改性的β-环糊精(b-CD-6-DA)为包结物主体分子对α-TOC进行主-客体分子识别,得到稳定的包结复合物β-CD-6-DA/α-TOC。采用UV-Vis、2D-NOESY与连续变量Job's法探究了β-CD-6-DA的疏水空腔对α-TOC的包封率、分子识别行为及主客体包结比。结果表明,改性后的β-CD-6-DA对α-TOC的包封率高达99.3%±0.7%,促进了α-TOC进入疏水空腔中的深度,并将包结物的包结比由2∶1提升至1∶1。此外,对β-CD-6-DA/α-TOC包结物的生物性能进行探讨,发现其在35℃下具有响应性释放能力,并展现出了高于80%的细胞相容性以及优异的体外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5.
氧氟沙星与β-环糊精之间形成包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氧氟沙星是全合成的第三代喹诺酮类广谱高效抗菌药,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氧氟沙星与β-环糊精之间的包合作用,测得了包合常数,结果表明β-环糊精与氧氟沙星能很好包合。该研究为进一步应用β-环糊精改性氧氟沙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7.
以亚麻籽油为原料油,β-环糊精作为包合剂,研究了原料预处理、料液比、超声温度、超声时间对α-亚麻酸提纯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无水乙醇作为溶剂可以提高α-亚麻酸的提纯率,当料液比、超声温度、超声时间分别为14:1、40℃、75 min时,α-亚麻酸的提纯率最佳,可达78%。  相似文献   

8.
水溶性β-环糊精聚合物(β-CDP)在水相中替代表面活性剂与1,3-二-(4-硝基苯基)-三氮烯(DNPT)形成的包结物(β-CDP-DNPT)对银离子有显著的显色效果。DNPT被β-CDP包结后,具有增溶增敏效果,对银离子的选择性显著改善。干扰离子Cu(II)、Hg(II)、Zn(II)、Co(II)、Ni(II)、Pb(II)等允许量达到50~500μg/25mL。该法应用于相纸样品及国家标样中痕量银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石东坡 《广州化工》2009,37(6):75-77
作为反应催化剂或包结物载体是β-环糊精(简称β-CD)最重要用途之一,而β-环糊精与客体形成配合物的相互作用是影响其性能的最主要因素。采用Chemoffice中^1H—NMR模块对β-环糊精与苯甲砜“主-客”体配合物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分析,发现Chemoffice中^1HNMR模块可判断β-环糊精“主-客”体包结物相互作用,建立准确、合适的β-环糊精“主-客”体配合物是影响判断准确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用表面张力法研究了基羟酸钠与β-环状糊精形成的包结物。实验结果表明表面张力法可以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确定表面活性剂与β-CD形成包结物的稳定常数,发现在表面活性剂浓不变时,增加β-CD的浓度溶液的表面张力上升,并达到纯水的表面张力值。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化妆品配方中含万寿菊花提取物的α-三联噻吩的方法。化妆品经溶剂提取,提取液经高速离心处理。采用质量分数6%氰丙基苯-质量分数94%二甲基硅氧烷为固定相的DB-624柱(30m×0.25mm×1.4μm)进行气相分离测定。α-三联噻吩的线性范围为0.05~10μg/mL,R> 0.995;检测限为0.5mg/kg,加样回收率(n=3)范围为85.8%~96.5%。该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好、操作简便、重现性好,已成功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用表面张力法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β-环糊精(β-CD)形成的包结物。实验结果表明表面张力法可以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确定表面活性剂与β-CD形成包结物的稳定常数。发现在表面活性剂浓度不变时,增加β-CD的浓度,溶液的表面张力上升,并达到纯水表面张力值,有β-CD存在时,表面张力-表面活性剂浓度曲线较无β-CD时为高,而且β-CD浓度越 线上升得越高。同时在实验中发现,表观临界胶束浓度(cmc)值与  相似文献   

13.
在水溶液中制备了无规甲基化β-环糊精(RAMEB)/苯乙烯包结物。利用热重-差热分析、紫外-可见光谱及核磁共振波谱等检测手段研究了无规甲基化β-环糊精与苯乙烯的包合作用,对包结物的结构、性能进行了表征和分析。运用紫外-可见光谱测试溶液吸光度的变化,摩尔比法表明无规甲基化β-环糊精与苯乙烯包结物的摩尔比为1∶1。Benesi-Hildebrand方程进一步确定了包结反应的包结比以及计算出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表明无规甲基化β-环糊精与苯乙烯形成了摩尔比为1∶1的包结物。  相似文献   

14.
郑培清  高海翔  童林荟  鲁润华 《化学试剂》2001,23(5):259-260,303
制备了β-环糊精与顺,顺-1,5-环辛二烯及顺,顺-1,3-环辛二烯2种固定包络物。用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热分析(TGA,DTG)方法对2种固体包结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顺,顺-1,5-环辛二烯及顺,顺-1,3-环辛二烯能和β-环糊精形成1:1包结复合物,包结物的形成增强了客体分子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钱锋  邱细敏 《化学世界》1992,33(3):126-129
在碱性介质(pH 10.5)中,酚酞能与β-环糊精形成1:1型包含络合物,并使碱性酚酞褪色,基于此现象建立了以酚酞为探剂的可见分光光度法。用于β-环糊精的含量测定,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翁文  刘丽芸  傅静  姚碧霞 《应用化工》2009,38(8):1098-1099,1111
研究了β-环糊精与维生素A醋酸酯的包结,探讨了客体添加速度、溶剂、温度等对包结物产率的影响。25℃下,往1 g的β-环糊精水溶液(60 mL)中滴加0.289 0 g的维生素A醋酸酯乙醇溶液(6 mL),滴加时间70 min,搅拌10 h,包结率可达78.0%。利用分子模拟软件模拟了β-环糊精与维生素A醋酸酯的包结。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了工作液pH值、温度、时间、染料的浓度对改变pH法制备β-环糊精-分散染料包合物的影响,包结率与pH值呈正比,pH增加,包结率上升:包结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超过80℃时,包结率下降:延长反应时间有利于反应达到平衡:当染料浓度接近饱和时,包结率趋于恒定。制定了最佳工艺方案:pH值等于11,温度50℃,时间2小时,β-环糊精:染料(摩尔比)为5:1,通过对包合物的外观、溶解度以及上染速率来鉴定包合物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β—环糊精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表面张力法研究了β-环糊精与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包结作用,并求出包结常数。研究发现,随着β-环糊精浓度的增加,十二烷基硫酸钠的表面张力升高,临界胶束浓度(cmc)增大。根据Van‘t Hoff方程计算了包结过程的热力学参数,证明焓和熵对包结均有贡献。  相似文献   

19.
符鑫淼  廖正福  张健 《广东化工》2013,(8):27-29,58
文章利用荧光光谱的方法分析了β-环糊精在不同环境的水溶液中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β-环糊精荧光主要是β-环糊精分子六元环结构中醚键(C-O-C)的氧未共享电子发生n→σ*跃迁后所发射的荧光;β-环糊精包合不同金属离子后,其疏水内腔得到不同程度地扩张;OH-与环糊精分子外部的羟基反应,破坏β-环糊精的环共轭结构。研究结果可为β-环糊精-水分子包合物的微观结构和特性的研究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并为β-环糊精接枝共聚反应的特点及机理的探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环状糊精(CD)是淀粉在专用酶的作用下,通过分子内的酶,由6-12个葡萄糖分子以α-1.4键连接而生成的环状低聚糖,也称糊精或直链淀粉。已知的有:由六个葡萄糖分子组成的α-环状糊精,由7个葡萄糖分子组成的β-环状糊精,由8个葡萄糖分子组成的γ-环状糊精,以及由9个葡萄糖分子组成的δ-环状糊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