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对AM60B镁合金轮毂压铸件进行表面耐蚀处理时,发现在前处理酸洗后,表面某些区域会产生黑色条纹状缺陷.采用体视显微观察、金相显微观察、扫描电镜观察和能谱分析,时该现象产生区域的微观组织与成分进行研究,并对其形成机制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压铸件在边缘处存在成分和组织的不均匀现象,这种不均匀是凝固后期的合金在应力作用下产生的裂纹被周围的低熔点成分的富铝金属液补缩后形成的.富铝金属液含有一定含量的低电位Mg元素,在腐蚀环境下与周围组织形成局部原电池,Mg被选择性腐蚀.同时裂纹处存在大量高电位共晶组织,使得周围组织更容易被腐蚀,最终形成黑色条纹状形貌.  相似文献   

2.
吕长宝 《轧钢》2019,36(1):31-36
分析了热轧带钢酸洗山水纹缺陷的形成机理,即粗轧时板坯表面新生成的或者残留的氧化铁皮在辊缝中开裂,在轧制力作用下,硬度比氧化铁皮低的基体金属被挤压入裂缝形成粗轧条纹。现场调查显示,精轧除鳞后粗轧条纹上残留大量黑色Fe3O4,这些残留的氧化铁皮颗粒在精轧时被压入带钢基体并与带钢同步纵向延展,导致酸洗后带钢表面相应区域与周边正常区域出现轻微的粗糙度差异和明显的色差,形成山水纹色差缺陷。  相似文献   

3.
针对普通酸洗去除铜焊薄钢板件焊缝处黑色氧化皮不净且留有残渣和黑底,提出了一种新的酸洗工艺。本工艺具有常温、快洁、且不过蚀,无酸雾污染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辜蕾钢  王业科  徐文章 《轧钢》2012,29(3):30-34,45
介绍了热轧酸洗板的产品特点、消费特点,以及推拉式酸洗机组与连续式酸洗机组的主要设备特点和优缺点比较,指出我国已完全有能力自主设计制造这两种酸洗机组,钢铁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热轧原料、产品定位、资金等情况选择合适的热轧酸洗板的生产机组。  相似文献   

5.
冷轧带钢产品的表面质量主要取决于热轧原料的酸洗质量。针对常规热轧(HR)工艺、CSP工艺及ESP工艺生产的热轧SPHC带钢,对其表面氧化铁皮结构及其酸洗历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在上述基础上,指出缩短孕育期,使带钢快速进入氧化铁皮大面积剥离阶段是提高酸洗效率的关键,提出了热轧SPHC带钢预升温酸洗工艺,并进行了带钢升温、未升温酸洗试验以验证酸洗效果。结果表明:HR带钢、CSP带钢、ESP带钢表面氧化铁皮均由外层的Fe3O4和内层为的FeO组成,前两者氧化铁皮厚度约为6~8 μm,ESP带钢表面氧化铁皮两层之间有较为明显的间隙,总平均厚度约为18 μm。3种热轧带钢的酸洗曲线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酸洗效率随着酸液温度及紊流度的提高而提高,且在低温和低雷诺系数下增幅明显。HR带钢与ESP带钢的酸洗曲线接近,相对于前两者,CSP带钢的酸洗效率更高、更易酸洗。热轧SPHC带钢氧化铁皮去除符合S型曲线,经历孕育期,加速期和平稳期的时长的占比分别为40%、40%及20%。板带预升温酸洗工艺实施简单,可使表层难酸洗氧化铁皮快速剥离,缩短酸洗时间约50%,显著提高了酸洗效率。  相似文献   

6.
廖砚林 《轧钢》1993,(2):41-43
随着冷轧带钢生产技术的飞速发展,带钢的酸洗技术也随之出现了许多新方式,如70年代中期在深槽酸洗的基础上发展了浅槽酸洗,70年代末期在浅槽酸洗的基础上又发展了浅槽紊流酸洗。本文主要介绍紊流酸洗技术的发展、紊流原理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7.
鞍钢盐酸浅槽酸洗机组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永平 《轧钢》1993,(1):24-29,38
1 前言近年来,随着鞍钢冷轧厂技术改造的不断深入和轧机生产能力的大幅度提高,原酸洗机组已不能满足要求。为此,我们经多次考察和反复论证,最后决定将酸洗机组整线移地改建为盐酸浅槽酸洗机组,并配置鲁  相似文献   

8.
针对硅钢酸洗难度大,酸洗效率远低于碳钢,且酸洗后板面存在局部氧化铁皮残留及白度值较低的问题,以50W470硅钢为研究对象,基于SEM、金相显微镜等手段,表征了其氧化铁皮形貌,利用酸洗试验研究了其酸洗行为,分析了氧化铁皮的成因、酸洗历程及电化学特性。与热轧普碳钢不同,50W470硅钢氧化铁皮主要由外层赤铁矿及内层FeO、SiO2以及两者产物Fe2SiO4构成,其酸洗动力为化学溶解与H2剥离,即难酸洗氧化物借助基体及底层氧化铁皮溶解松动后,在H2膨胀压的作用下剥离。其酸洗分为两阶段,第1阶段为表层赤铁矿剥离,第2阶段为基体及底层氧化层溶解剥离。试验结果表明:采取板带升温去除赤铁矿层和提升溶液氧化性去除Fe2SiO4两种措施可提高硅钢酸洗效率。  相似文献   

9.
采用现场酸洗工艺研究了热轧SPHC钢的酸洗行为及机理。结果表明,酸洗后试样表面明暗程度与粗糙度有关;在酸液温度65 ℃、酸液浓度170 g/L条件下,酸洗速度的提高改善了酸洗效果,最佳酸洗速度为120 m/min;在酸液温度65 ℃、酸洗速度120 m/min条件下,提高酸洗浓度至220 g/L,基体界面平直度恶化,造成“过酸洗”;在酸液浓度170 g/L、酸洗速度120 m/min时,提高酸液温度至80 ℃,出现“过酸洗”现象;平整、开卷过程造成的氧化铁皮微裂纹对酸洗过程产生良好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铜及铜合金的酸洗工艺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雷光勇 《表面技术》1991,(1):41-43,40
介绍以硫酸-双氧水为主体的铜及其合金的酸洗工艺,对双氧水的稳定性、稳定剂作了较详细的探讨,并讨论了各种因素对酸洗出光效果的影响。初步认为:该工艺代替传统的铜及铜合金的酸洗抛光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6063铝合金空心建筑型材经表面处理后焊合区表面产生焊合纹的组织特征、形成机理。指出;焊合纹有白亮色和暗色带状物两种;形成两种焊合纹,存在带状分布质点、小晶粒和织构等3种组织特征;焊缝区金属变形程度大是产生焊合纹的关键;改善模具设计,减少焊缝区局部变形是减少焊合纹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钢板表面状态对磷酸盐保护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晓东  刘昕  张建  张启富 《轧钢》2013,30(6):25-28
为研究钢板表面状态对磷酸盐保护膜的影响,本文对表面光洁、有色差、有“W”压氧3种表面状态的钢板进行了磷化处理,并进行表面形貌观察、磷化膜重测定、耐蚀性实验、扫描电镜及EDS分析。结果表明,钢板磷化后表面形貌受原板表面质量影响很大,有色差的基板在磷化后表面出现亮白条纹;有“W”压氧的基板磷化后表面会形成黑色条纹缺陷。但基板表面状态引起的磷化后表面缺陷基本不影响磷化膜的耐腐蚀性,膜重和粒径满足要求。本文指出,由于磷化膜遗传基板表面状态,要解决磷化后表面形貌缺陷,必须通过改善基板表面质量来消除。  相似文献   

13.
钨极氩弧焊熔池表面高度测量中变形条纹图的获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一种基于条纹反射和傅立叶变换的测量GTAW熔池表面高度的新方法.利用激光器将光栅条纹投影在GTAW熔池表面,反射光轴上设置双透镜系统以转移熔池物面,利用空间滤波的方法阻挡弧光成分,在输出面放置白屏接收反射的熔池变形激光条纹,用CCD对屏上变形条纹实时成像.分析了焊枪位置、熔池的反射性能、弧光辐射等对变形条纹图获取的...  相似文献   

14.
一批次7075铝合金航空座椅产品经熔铸、挤压、机械加工、热处理及阳极氧化处理后表面局部出现黑色条纹。对该批次航空座椅产品进行外观检查,化学成分、金相组织、硬度、扫描电镜及能谱等分析。结果表明:7075合金铸棒均匀化处理不充分,大块第二相沿着挤压方向呈条带状分布,在后续热处理中难溶于铝基体;航空座椅产品所采用的挤压板材挤压比选择偏小,挤压机吨位选择不当,导致基体中存在铸态组织,大块第二相未能充分破碎。  相似文献   

15.
基于激光视觉的角焊缝图像特征点提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一种借助线激光从图像中提取角焊缝特征点的方法,克服了线激光在角焊缝表面的反光对提取光条中心线的影响,有效地识别出了角焊缝特征点. 首先,根据局部对比度区分实际光条与反光条纹,用阈值分割结合图像形态学方法分割出实际光条,并确定ROI区域;其次,根据光条截面的灰度分布提取光条中心点;最后,用迭代最小二乘法拟合分段光条中心线方程并确定角焊缝特征点. 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提取表面光亮角焊缝的亚像素图像特征点,在主频3.4 GHz的PC机上共用时0.35 s,能够满足焊接速度为0~25 mm/s的普通焊接设备的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16.
基于结构光投影的焊接熔池图像获取与处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一种主动视觉传感系统,以小功率激光器作为主动光源投射激光到特制光栅上,在焊接熔池表面形成变形激光条纹,用加了窄带滤光片和中性滤光片的CCD在系统另一侧实时拍摄熔池图像。选取合适的激光入射角度和CCD拍摄角度,较好的避开弧光对熔池图像的干扰,采集到熔池区变形激光条纹。对熔池图像特征进行分析,变形的激光条纹反映了熔池的下塌或上凸状态;成功提取熔池边缘和激光条纹边缘;通过标定、计算得到熔池正面几何参数,为今后实时检测焊接熔池表面的三维信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我公司生产的7N01铝合金板材表面上曾发现有深灰色条纹和"气泡"缺陷,通过对该缺陷进行宏观组织和显微组织的观察及分析得知:板材缺陷处存在大量密集的化合物初晶,此化合物初晶导致板材表面出现深灰色条纹和"气泡"。  相似文献   

18.
Fabrication of YBCO films on Ag substrate by TFA-MOD metho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iaxial aligned YBCO films have been successfully deposited on Ag { 110 } (110) textured polycrystalline substrates by metal-organic decomposition (MOD) method using Trifluoroacetate Salt (TFA). The influence of firing temperature and Ag surface defects on phase purity and texture, surface morphology of YBCO films was studied. Holding temperature at 900℃ for 30 rain benefits to improve orientation and connectivity of YBCO films. The surface of YBCO films deposited on unpolished Ag substrate has many holes and stripes, which are parallel to the rolling stripe on Ag substrates. To eliminate the rolling stripe on the Ag surface, Ag substrates were polished prior to films deposition. The film grown on polished Ag substrates has a smooth surface and good connectivity of grains without parallel stripes. The YBCO films have an onset of transition around 90K and critical current densities of 15000 A/cm^2.  相似文献   

19.
A sensing system is developed to measure the weld pool boundary and pool surface deformation in gas tungsten arc welding. LaserStrobe technique is used to eliminate the strong arc light interference, and specular reflection from the pool surface is sensed to describe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deformed stripes and pool surface depression. Clear images of both the pool boundary and the deformed stripes edges are obtained during gas tungsten arc welding process, which lays foundation for real-time monitoring the pool surface depression and weld penet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