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曾经做过以100个框架眼镜消费者为样本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知道框架眼镜镜片供应商或者品牌名称的只有3人,而知道眼镜店铺名称或说出店铺大致位置的有90人以上。这个调查引起了我的深思。我以前住过的一个小区.有一个裁缝在当地小有名气,原因有两个:他是一个瘸子,他的手艺相当精湛.  相似文献   

2.
与眼镜结下不解之缘是住幼年时期.由于没有注意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我早早地戴上了眼镜.后来陆续更换了许多副眼镜。我从小就很好奇,每一次验光配镜时,总是觉得那些验光和配镜人员的工作是那么让人敬佩,也很想知道,为什么他们总是可以为每一位顾客配制出十分合适的眼镜。  相似文献   

3.
熟悉李亚奇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非常有思想、有责任感的人。无论是对自己的人生,还是所处的行业,他从未有过一丝懈怠。这位科班出生的眼镜老板,少了些对利益的渴求,多了些对事业的专注和用心。有的人认为他的言论过于尖锐,其实这正是源于他对行业的了解和热爱。他认为认真思考,也意味着存尽一份责任。  相似文献   

4.
在某次公开课上,浙江一位眼镜零售企业的老板告诉我一个案例。他说,在过去几年里,我们一直强调提高客单价,并且也的确做到了,现在门店的平均客单价能达1000元以上。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了。前两天我亲自接待了一位顾客,他前年在我们店里配了一副800多元的1.60非球面镜片,今年再来时他就不愿意配这么贵的镜片了,他的理由是反正隔一两年都要换眼镜.配这么贵的镜片没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星期一.天气格外晴朗。我刚打开店门不久.一位身材魁梧、脸型宽胖的青年人就来到了我店.要求调整一下眼镜。他说:“师傅.我不小心把眼镜压了一下,眼镜有些变形了.麻烦你给我修理一下吧。“我爽快地答应了.接过了眼镜.并请他坐下。  相似文献   

6.
“为人不识洪作南,做个眼镜人也枉然。”业界有此一说。这句话包含的的意思是:你可以说不认识洪作南,但不能说你不知道洪作南。如果你说不知道洪作南,那就说明你在眼镜行业的资历太浅。洪作南的名气很大,你可以忽视他,但不能忽略他;你如果和他做了朋友,你一定不会后悔,因为他委  相似文献   

7.
关于眼镜,最近我听到很多人都提到这两个关键词,一是文化,二是艺术。 但是,更真实的情况是,我们如今的眼镜产品,很多时候好象却是不需要文化艺术家的。在大多数设计工作者、商家以及消费者眼里,眼镜的第一要义就是实用,做一副眼镜,你得让大众知道它究竟戴着能怎么舒服,似乎一个能把每个关节的功能都发挥得淋漓尽致的眼镜我们看来就是好设计。  相似文献   

8.
李定法.绝对称得上业界的老法师。按他的年龄。与他同时代行业里的经理人基本上歇的歇了。转行的转了。而他。仍将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型的经理人。实际上也是.现在很难找到像他那样如此关注行业发展又如此充满学习精神的经理人了。要知道。自上世纪80年代任职上海卢湾区钟表眼镜公司经理之始.他创造过行业的好多个第一.比如眼镜行业第一家改制的企业——是上海第一.也是全国第一。  相似文献   

9.
行伍出身的吴吉洪先生在眼镜行业已经打拼20多年了。1984年.他只身闯丹阳.几经挫折.几经拼搏.做成洪旭公司今天的规模.在眼镜行业内殊为特殊和不易。在丹阳.行业里有20年资历的人士不在少数.为什么吴吉洪就单单特殊呢?原因在于:吴吉洪.一个安徽人.既没有温州或者台州背景.也不是丹阳本地人.这使他在眼镜行业的奋斗历程显得分外孤独和吃力。生产方面.大家各做各的.还好一些:进入销售环节以后.作为眼镜行业的“外乡人”.其落寞和孤单就展露无遗了。用他自己的话说:我的奋斗过程不夸张地说.人家付出一分努力.我就要付出八分到十分,才能在市场上获得相应的份额。  相似文献   

10.
<正>关于眼镜,最近我听到很多人都提到一个关键词:讲故事。但是,更真实的情况是,眼镜品牌很多时候好像不需要"讲故事"来支撑。在大多数商家以及消费者眼里,眼镜的第一要义就是实用,一副眼镜,你得让大众知道它究竟戴着能怎么舒服,似乎一副能把每个关节的功能都发挥得淋漓尽致的眼镜在我们看来就是好眼镜。  相似文献   

11.
2005年注定要成为中国眼镜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就在这一年里.我们迎来了中国眼镜协会成立20周年的大喜事.同时.目睹中国眼镜事业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足令我这个投身于眼镜行业多年的老眼镜人同其他同行一样.欢欣鼓舞,倍感振奋!同时,饮水思源,我发自内心地感谢我们共同的引路人和支持者——中国眼镜协会!  相似文献   

12.
12月10日.星期六。周末是工作比较忙的日子.一大早进来了一位顾客.我简单地进行了问诊.他说今天先看一下眼镜,但是不配。接着.我帮他挑选镜架,挑了半个小时左右,他对两副镜架比较满意,一副是思捷,还有一副是夏蒙。  相似文献   

13.
百亮光学是行业里一支新军.但是其董事长总经理于光新却是资深眼镜人。他17岁就从故乡山东章丘来到寿光.进入了眼镜行业。从眼镜装配学徒工干起,短短9个月就学会了眼镜的基本验光装配知识.然后满怀激情地揣着3000元来到了山东日照并在五莲县开始了人生第一次的创业生涯——开了一家很小的眼镜店.经过几年的奋斗.他成功了,  相似文献   

14.
有部电视剧,叫《海之门》,描写浙江台州人近30年的创业史.其中有一位关键人物,人称老叔公,他是承上启下的人物.是创业者心中的定海神针。他自己没有家族生意.但是所有创业者都离不开他,上为他们争取政策,下为他们出谋划策、排忧解难。在台州临海杜桥镇——中国著名的眼镜之乡,也有这么一位“老叔公”.他的名字叫周成昌.是杜桥眼镜商会秘书长,也是杜桥工商联秘书长,今年66岁.明年就要退休了。一个灿烂春日的中午.记者与他在一家小饭店喝酒,老周几杯老黄酒喝下,慢悠悠讲起了他的“眼镜往事”。  相似文献   

15.
进入眼镜零售店成为眼镜人6年来,既有成功后的喜悦.也有挫折带来的失意,有些经历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6.
最炙手可热的人:李捷 “眼视光专业是眼镜零售业发展不竭的动力.虽然眼科医院有自己的优势.但在眼镜零售方面却更应该向专业的眼镜零售企业学习。这个论坛应该坚持下去.不只是说说而已.只有干起来才是硬道理”——这是天津眼科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李捷在本次论坛第三次会议上的发言。此话一出.赢得满堂喝彩。在此次论坛中.李捷始终是炙手可热的人物.他在高峰论坛会上的发言稿.不仅让与会代表们争相索取.而且在会议期间.他犀利风趣的言语、造诣颇深的专业知识让他的身旁总是围绕着眼镜零售业的代表们.诚恳地向他请教问题.他也总是竭力解答.诚心对待每一位朋友。所以将最炙手可热的人物奖颁给他.应该是众望所归。  相似文献   

17.
作为眼镜业界人士,你可知道英语里问别人眼镜度数多少应该怎么说吗?你知道英语国家的人是怎么谈论视力的吗?下面让我来简单地说一说眼镜度数和视力在中文和英语表达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我家中几代经商,早先祖父挑着担子卖眼镜,以后几代人都做眼镜.所以称得上是眼镜世家。以后.我和眼镜结下了不解之缘。我未满20岁就踏入商海从事眼镜行业.在我大伯的影响下.耳濡目染之间,诚诚恳恳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成为我的座右铭。  相似文献   

19.
上学的时候看到许多同学戴眼镜挺羡慕的.很渴望自己能近视.戴上眼镜。高中的时候我的眼睛终于近视了.度数100来度.就赶紧去配了副眼镜。第一次戴眼镜很兴奋,戴上感觉自己像个知识分子。刚开始还蛮高兴的,可好景不长.只兴奋了几天,没配之前只看到别人戴着好看.完全不知道他们的痛苦。后来我发现戴眼镜不舒服.压得鼻子两边有红红的印子。眼睛前面老有东西挡着.很不习惯。慢慢地就不喜欢了.可不戴又不行.看东西不清楚.没办法.不舒服也得要戴。那时候多么希望自己不近视呀!  相似文献   

20.
马增杰长得像极了花和尚鲁智深,外表粗犷,却心思入微,他自己也不否认.说这种性格正适合做眼镜生意,每天总有做不完的事情。有些管理公司或者软件公司找着他说.马总.按照我们的管理模式或者软件运作您的企业.从此以后.您就只需要做战略管理就可以了.细节和执行力就不需要您操心了,顿时.马增杰会兴奋瞪着铜铃大的眼睛问:“真的吗?”但眼神很快会暗淡下来。因为他压根就不相信有一种管理模式和软件能够一劳永逸解决万千繁杂的眼镜零售业的事情。但这也并不等于说他放弃了对管理模式的追求.在他看来.眼镜零售是极其个性化和人性化的事业,用单一的解决方案很难满足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