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研究了低碳Si-Mn系TRIP钢中残余奥氏体量对性能的影响.实验钢经810℃加热保温50min,在380℃的盐浴炉中分别等温10、20、40、60和120min,等温后油冷至室温.通过X衍射分析,残余奥氏体的体积分数在等温20min时达到最大值,为14.9%,而后又随等温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少,在等温120min时达到最小值,为9.9%.热处理使奥氏体中的碳元素富集,稳定了残余奥氏体,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越高,材料的综合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2.
采用控轧控冷工艺生产车轮用双相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良  宋平 《轧钢》2005,22(4):66-67
介绍了车轮用热轧双相钢板的控制轧制与控制冷却工艺、组织性能和冲压使用效果,该产品强度高、塑性好,屈强比为0.64~0.68。  相似文献   

3.
采用定量彩色金相、X射线衍射和拉伸试验等方法,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及不同的冷轧压下率对低碳Si-Mn系TRIP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退火温度,再结晶铁素体和二次铁素体的含量不同.当冷轧压下率为55%时,经820℃×110 s+410℃×440 s热模拟工艺后,实验钢中铁素体量约为60%,贝氏体和马氏体量约为34%,残余奥氏体含量约为6%,残余奥氏体的碳含量为1.3%,可以获得好的相变诱发塑性及好的强韧性配合.  相似文献   

4.
低屈强比高强度建筑用耐火钢控轧控冷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含Nb、Ti等微合金元素的建筑用耐火钢为对象,在试验室研究了控轧控冷过程中各工艺参数与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关系,并通过参数调整,制定了合理的控轧控冷工艺制度,为工业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6.
《铸造技术》2016,(9):1831-1834
通过热模拟方法对建筑用20MnSi钢筋进行了CCT曲线测定,根据CCT曲线设计了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工艺,对比分析了常规冷却和控轧控冷工艺下20MnSi钢筋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控轧控冷20MnSi钢筋的心部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1/2半径处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和少量屈氏体组织,边部区域为回火索氏体和少量回火屈氏体;心部区域的晶粒度为8.5级,1/2半径处的铁素体晶粒度为10级;控轧控冷工艺下钢筋的抗拉强度和下屈服强度都高于常规工艺下的20MnSi钢筋,断后伸长率和强屈比低于后者,但是都满足国标对HRB400钢筋的要求;随着上冷床温度的升高,控轧控冷20MnSi钢筋的下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都呈现为逐渐降低的趋势,而断后伸长率和强屈比都随着上冷床温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Ti微合金化高强机械用钢铸坯析出物加热回溶、再结晶和连续冷却相变规律,分析和探讨了TMCP工艺对钢板组织、析出物析出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生产Ti微合金化高强机械用钢热轧卷板应采用大于1220℃的加热温度,同时严格控制粗轧温度、终轧温度和卷取温度,充分发挥细晶强化和析出强化作用,使钢板强韧性匹配良好.  相似文献   

8.
高强度船板钢控轧控冷组织与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钢宽厚板厂以控轧控冷工艺开发的E40级高强度船板进行了组织和性能的研究,利用金相显微镜和H-800透射电镜进行的检测表明,E40钢的显微组织为均匀细小的复合组织,钢中有少量碳化物颗粒析出,析出相主要为TiN、Nb(C,N)、V(C,N).该E40试验钢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无论纵横向和Z向拉伸性能,以及20℃~60℃冲击韧性均完全满足船级社的性能标准.  相似文献   

9.
控轧控冷工艺对低碳贝氏体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国彬  刘昌明 《轧钢》2005,22(4):10-13
通过在中厚板轧机上进行的控轧控冷工艺试验,研究了不同控轧控冷条件对低碳贝氏体钢DB685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得出增大变形量可得到细小均匀的晶粒组织,使钢材的强韧性提高;增大轧后冷却速度能有效地提高钢板强度。并提出了工业生产DB685钢的控轧控冷工艺参数:终轧温度≤850℃,轧后冷却速度≥5℃/s,终冷温度≤650℃。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实验室模拟轧制,对低合金超高强度工程机械用钢在不同控轧控冷工艺下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两阶段控制轧制和直接淬火+低温回火工艺所得到的超高强度钢板具有最佳的强韧性配比,其抗拉强度为1902MPa;屈服强度为1568MPa;伸长率为10%;断面收缩率为43%;室温和-40℃冲击功分别为28J、24J,硬度为53 HRC.  相似文献   

11.
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上对两种TRIP( TRansformation Induced Plasticity)钢分别进行不同贝氏体温度的热处理,通过拉伸试验和X射线衍射研究钢板的性能及残留奥氏体转变.结果表明:高的原始残留奥氏体量和残奥中碳含量,可使得钢获得良好的综合性能.另外,建立起残留奥氏体随真应变的转变模型,该模型能较好的预测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2.
为了开发TRIP钢的热轧在线控制冷却工艺,以700 MPa级TRIP钢为研究对象,利用JMatPro软件计算其轧后冷却相变特征,根据计算获取的CCT曲线优化设计TRIP钢的三段式冷却工艺,并利用ThermecMastor-Z热模拟试验机进行模拟试验,测定试验钢在指定冷却工艺下的显微组织特征、各相含量百分比以及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3.
高碳硅锰系TRIP钢控制冷却热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高碳Si-Mn系(Transformation-Induced Plasticity(TRIP)钢的控冷热处理工艺(油冷至一定温度+空气炉等温)对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冷后得到了高的强度(σb=1160 ̄1530MPa)和良好的塑性(δ5=14% ̄26%)。其组织主要是板条状贝氏体和10% ̄16%的残留奥氏体。组织和性能取决于油冷后的温度(即油冷时间),空气炉中等温温度的适当波动影响不  相似文献   

14.
 以CR600TRIP工业成品钢为研究对象,利用彩色金相、SEM、TEM和EBSD等技术手段,在详细考察TRIP钢的微观组织特别是残余奥氏体分布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分阶段拉伸试验,对钢中残余奥氏体在应力作用的相变行为进行了考察分析。研究发现,钢中残余奥氏体的相变行为表现出显著的选择性:既有按其本身的稳定性由小晶粒到大晶粒逐步递进的总体趋势,更与应力应变的发展方向,以及所处晶界的曲率有着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15.
以低焊接裂纹敏感性高强钢Q800CFE为试验材料,测试了该低碳贝氏体钢变形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行为,制定了CCT曲线。采用不同控轧控冷工艺进行了Q800CFE钢的生产试验,分析了不同终轧温度、终冷温度、冷却速度对Q800CFE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提高终轧温度,晶粒较粗大,可降低屈强比(YR);随着终冷温度从200 ℃升高至520 ℃,屈服强度(YS)、抗拉强度(TS)均下降,屈强比先升高后降低,在终冷温度为440 ℃时达到峰值(0.924);随着冷却速度从24 ℃/s增加到48 ℃/s,YS、TS、YR均升高,其中当冷却速度小于32 ℃/s时,增加幅度较大,当冷却速度大于32 ℃/s时,增加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16.
采用连续退火模拟试验机对TRIP590钢进行不同工艺条件的快速热处理模拟试验,用金相显微镜、透射电镜和拉伸试验机对试验钢的组织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时效温度对强塑积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两相区退火温度,再次是时效时间。850℃退火,430℃时效,时效时间420 s时可以达到最大强塑积,为最优组合工艺。  相似文献   

17.
齐楠  杜忠泽  路超  朱晓雅  王庆娟  周民 《轧钢》2007,37(4):46-50
控轧控冷是先进轴承钢的重要生产工艺。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对G20CrNi2MoA轴承钢进行了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的热模拟试验,分析了变形温度、变形程度和冷却速率对G20CrNi2MoA优质滚动轴承钢微观组织和硬度的影响。基于试验结果,确定了开轧温度900 ℃、变形量30%的条件进行轧制,终轧后以5 ℃/s的冷却速率冷却到650 ℃,再以2 ℃/s的冷却速率冷却至室温的控轧控冷工艺。该工艺可获得比原始组织更细小均匀的贝氏体组织,试验钢综合力学性能有所提高,抗拉强度提升180 MPa、屈服强度变化较小、硬度提升50HV,断后伸长率提升2%。  相似文献   

18.
齐楠  杜忠泽  路超  朱晓雅  王庆娟  周民 《轧钢》2020,37(4):46-50
控轧控冷是先进轴承钢的重要生产工艺。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对G20CrNi2MoA轴承钢进行了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的热模拟试验,分析了变形温度、变形程度和冷却速率对G20CrNi2MoA优质滚动轴承钢微观组织和硬度的影响。基于试验结果,确定了开轧温度900 ℃、变形量30%的条件进行轧制,终轧后以5 ℃/s的冷却速率冷却到650 ℃,再以2 ℃/s的冷却速率冷却至室温的控轧控冷工艺。该工艺可获得比原始组织更细小均匀的贝氏体组织,试验钢综合力学性能有所提高,抗拉强度提升180 MPa、屈服强度变化较小、硬度提升50HV,断后伸长率提升2%。  相似文献   

19.
通过CCT曲线和实验室控轧控冷工艺试验,研究了440 MPa级船体钢的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CCT)过程的相变以及组织性能。结果表明:试验钢在较宽的冷速范围内容易得到贝氏体组织,随着终轧温度的降低,试验钢的强韧性得到提高。轧后空冷条件下,试验钢得到铁素体+珠光体组织,韧性较好,但强度富余量相对较小。轧后加速冷却,试验钢的强度得到明显提升。模拟卷取温度为550 ℃时,试验钢的强韧性相对更好。综合分析,较优的控轧控冷工艺参数为:终轧温度840 ℃,轧后冷速(20±5) ℃/s,卷取温度550~56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