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6 毫秒
1.
针对粗加工过程中铣刀选型的多因素性,在分析机床加工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已有刀具选型方法,提出一种基于层次分析的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构建刀具模糊评判模型。通过综合考虑铣刀选型因素,建立以切削效率、加工时间以及加工成本作为优化目标的铣刀选型模型。结合具体加工实例对以上方法进行验证,表明基于层次分析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在铣刀选型系统中有较好的作用,判断结果能够实现粗铣加工过程中刀具的优选。  相似文献   

2.
研究模糊数学在模具设计中的应用,重点分析模糊数学中模糊综合评判原理应用于模具的拉深工艺,以筒形件为例分析影响筒形件拉深的主要因素--极限拉深系数,提出影响极限拉深系数的模糊可调因素和不可调因素,分析每个可调因素的原理和模糊划分的根据,总结和改进了前人研究的一些经验和技术并作出相应的变化,并且此过程能够通过CAPP程序实现.  相似文献   

3.
针对影响轴承选型的多因素及其模糊性,运用规则处理和模糊算法相结合的混合计算方法,较好解决多因素的量化问题,确保选型结果的唯一性.以VC+ +为开发平台,通过MFC调用Pro/E开发接口Pro/Toolkit,完成轴承三维部件图的自动生成,该图形可直接用于产品的装配设计.同时介绍了系统的总体构架及各模块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在对并行环境下CAD/CAPP/PPS集成过程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模糊综合评价对多工艺进行决策的同时,考虑低评价因素带来的劣势,通过变权方法对工艺影响因素权重进行重新分配,以实现更加客观的工艺决策.  相似文献   

5.
供应链质量系统集成就是实现质量系统和质量过程的无缝联接,对其评价是建立供应链协作关系时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本文运用模糊数学中多级模糊综合评判的理论与方法,建立合理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全面考虑影响决策与评价过程的各种因素。该方法在评价因子的定量性方面更加准确可靠。实例表明这种方法简单、实用,能较好地解决该类决策问题。  相似文献   

6.
孙星河  于捷  林佳颖 《机床与液压》2022,50(14):171-175
工业制造领域内,液压系统一直都是数控加工中的重要单元。因其在可靠度分配中具有可定量定性的特点且受多因素、多层次的影响,采用改进的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综合考虑后确定影响液压系统的6个因素,通过建立三标度法评判规则,确定模糊一致性矩阵,构建模糊层次结构模型。在MATLAB中对改进后的FAHP模型进行程序编写,导入专家数据,计算并确定各对象层单元对于目标层的综合权重,根据所确定权重对液压系统进行可靠性分配,为数控机床液压系统设计和可靠性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根据模糊理论和机构设计的原理,建立机构模糊优化的数学模型,利用模糊综合评判和扩增系数法,转化模糊约束优化问题为常规优化问题,并采用遗传算法进行优化问题的求解,完成机构的模糊优化设计.以一个再现轨迹的四杆机构为例,阐述了机构模糊优化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8.
针对数控机床加工质量、系统工作性能下降引起的机械类故障,提出了基于模糊综合评判与FMEA的数控机床故障分析方法。采用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法(FMEA)对数控机床的各类故障进行深入分析,并按照FMEA硬件法对故障进行分类,得到关键部件故障模式;采用专家调查表的方式确定了各个故障的严重度(S)、频度(O)、探测度(D);引入模糊综合评判理论对FMEA定性分析方法的风险顺序数进行等级隶属度划分,建立二级模糊评判模型,并对主轴系统和进给系统的机械类故障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反模糊化后的综合评价值为85.08,验证了模糊综合评判和FMEA对数控机床机械类故障综合分析的有效性。分析结果为数控机床测试点的选择提供了完备有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模糊综合评判技术在CAPP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CAPP的现状及工艺设计的复杂性,通过介绍工艺设计的步骤阐述了工艺路线的设计、机床与工艺装备的确定以及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公差的设定,并分析了工艺设计的模糊性.提出了将模糊评判的方法应用于工艺设计中,同时给出了评判步骤,通过实例说明了利用模糊技术实现工艺方案的优化.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了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人-机-环境系统在多因素影响下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价.评价过程中通过采用模糊重心评价方法,保留了所有的系统安全评价信息,且通过重心分配,突出重要的评价项目.评价结果直观地反映了实际情况,且便于评价和比较.  相似文献   

11.
许文斌  曾全胜 《机床与液压》2014,42(20):128-131
数控机床进给伺服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机电耦合系统。由于具有较强的时变参数特性、负载扰动和电机的非线性,很难给出控制系统的精确模型。基于数控机床进给伺服系统的数学模型,提出一种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将该控制器应用于数控机床进给伺服系统控制,可获得良好的控制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具有无静态失真,而且响应速度快、超调小。这种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精度。  相似文献   

12.
以数控机床进给伺服系统为研究对象,结合模糊控制和PID调节的各自优点,分析研究模糊PID控制器的实现方法。运用MATLAB建立应用模糊PID控制的伺服系统仿真模型,对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方法与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探讨。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模糊PID控制器能够很好的弥补常规PID控制整定不良、性能欠佳和适应性差的缺点,有效地减少了系统响应的超调,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13.
传感器前置式焊缝跟踪系统的模糊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模糊控制传感器前置式焊缝跟踪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及控制系统组成.设计了二输入一输出模糊控制器,其以传感嚣焊缝偏差和偏差变化率为输入量,输入量通过模糊化处理,模糊推理得出输出结果,再将其解模糊化,得到控制变量的精确输出值,实现焊缝跟踪.提出了一种传感器前置式焊缝跟踪系统的延时解决方案,研制出1台模糊控制焊缝跟踪系统样机,并进行了实际焊接跟踪试验.试验表明:跟踪精度达到1 mm,满足实际生产应用要求,而且系统成本低,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具有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influence of fuzzy uncertainty factors on the analysis of chatter occurring during the machine tool cutting process. Using fuzzy mathematical analysis methods, the present work discusses the fuzzy stability analysis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regenerative-type-chatter with respect to intrinsic structure fuzzy factors and gives the possibility distribution of the fuzzy stability cutting range and the confidence level expressions. Finally, 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gives a fuzzy coefficient of merit definition, and a discussion on application problems of this theoretical analysis both in machine tool chatter resistance's capability and in CAD/CAM.  相似文献   

15.
为辅助工程师进行焊接方法选择,在综合考虑焊接质量、焊接成本和焊接效率的基础上,构建了焊接方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专家系统.设计了各指标值的采集方法和模糊预测方法,并利用功效分数理论提出了指标的无量纲化途径.最后建立了两种焊接方法优化选择综合评价模型,并根据模型开发制造了焊接方法选择评价专家系统.系统采用浏览器/服务器结构和...  相似文献   

16.
现场修复机床是再制造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是一个多目标优化问题。从机床可重构性角度出发,阐述了现场修复机床设计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现场修复机床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依据多级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重构方案的适应性进行评价,以生成最优的机床配置,实现机床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可重构。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层次分析法(AHP)在构建刀具优选判断矩阵时没有考虑评价工程师主观判断的模糊性和指标属性的模糊性,导致刀具优选可信度和准确性降低的问题。分析了影响刀具选择的约束因素,建立了一种两级结构的多目标刀具优选模型,包括刀具的加工时间T、加工质量Q、加工成本C、资源消耗R、环境影响E五个优化目标;提出并设计了基于三角模糊数的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及灰色关联分析(GRA)法进行求解刀具优选层次模型的算法,在三角模糊数互补判断矩阵传统计算权重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算法优化。结合某航空制造企业叶片榫头铣削刀具优化选择的案例,证明了该方法用于刀具优选是可行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数控机床的进给伺服控制是复杂的机电耦合系统,因其存在参数时变、负载扰动以及电机的非线性等缺点,很难为其建立准确的模型。模糊Fuzzy控制具有无需建立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鲁棒性好等优点但稳态精度差,将模糊控制和PID控制相结合,设计了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并将此应用于数控伺服系统的控制中,该控制器具有较完善的控制性能。仿真实验的结果表明,采用该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具有较高的稳定精度,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数控龙门铣床加工中出现的平面度误差问题进行研究与改进,分析工艺系统因素产生的误差,建立加工平面误差的模糊故障树,通过下行法对其进行简化分析,定性分析影响加工平面度误差的最小割集,运用模糊隶属函数定量分析顶事件的发生概率及底事件的发生概率重要度,确定主要因素为工作台形位误差、定位元件误差、热变形等。使用激光测量技术对安装的工作台平面进行矩形布点测量,根据采集数据建立基于最小二乘法的数学模型,运用Matlab软件定性分析平面度的评定,并对超差区域进行改进,最终实现了机床装配与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20.
A fuzzy expert system for the design of machining operation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n this paper, a fuzzy expert system called Smart Assistant to Machinist, or SAM, is introduced. The system consists of four modules: a database, a cutter selection module, a cutting condition design module and a learning module. The database consists of four data files: work material data file, machine tool data file, machining plan data file (which defines desirable material removal rate, surface finish, cutting speed, feed, depth of cut, etc.) and cutter data file. The cutter selection module is developed based on fuzzy logic, in which the cutter selection is conducted in three steps. First, the input information is “fuzzyized” Next, using the fuzzy correlation functions, cutter grades and cutters are selected. Then, the selected grades and cutters are searched against the cutter data file to check the availability. The cutting condition design module is developed based on fuzzy non-linear programming and user interactive graphics. The learning module is developed so that users can fine-tune the fuzzy function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The system has two distinct features: (1) it can select cutters and design cutting conditions based on partial and imprecise information, and (2) it selects commercial cutter products used on shop floors. The use of the system is demonstrated using two examp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