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依据平均表观活化能、最大产烃率及其所对应的主活化能、主产烃区间活化能间隔等生烃反应动力学参数变化,结合煤变质过程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晚古生代煤的热解成烃作用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即:早期热解阶段(0.5%o,m<0.8%)、中期热解阶段(0.80%o,m<1.65%)和晚期热解阶段(Ro,m>1.65%).在研究区,当燕山期煤的叠加变质作用施加在低于Ro,m=0.95%的煤级时,二次生烃过程将更有利于煤层气的形成、富集和保存。   相似文献   

2.
构造-地热-煤变质演化配置研究表明.在燕山期岩浆异常热影响区块,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古生代保的煤层气发生量显著.主产气时段集中.二次生烃作用不仅制约着生烃强度,同时决定了煤层气优越的富集和保存条件。   相似文献   

3.
构造-地热-煤变质演化配置研究表明.在燕山期岩浆异常热影响区块,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古生代保的煤层气发生量显著.主产气时段集中.二次生烃作用不仅制约着生烃强度,同时决定了煤层气优越的富集和保存条件。  相似文献   

4.
淮南煤矿山西组煤样的二次生烃模拟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南华北地区淮南煤矿山西组煤样进行的热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只有达到或超过一次演化温度点,煤才开始大量生烃。二次生烃总量与连续生烃量接近,一次生烃量越大,则二次生烃潜力越小。对二次生烃机理进行了讨论,认为二次生烃与一次生烃连续。以连续生烃烃产率曲线为基础建立的煤二次生烃烃产率数值模拟方法已应用于南华北地区石炭-二叠系煤成烃资源评价中。图2表2参6  相似文献   

5.
煤的二次生烃机理探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宫色  李剑  张英  罗霞 《石油实验地质》2002,24(6):541-544
文中利用一种新的气源岩定量评价方法对南华北盆地上古生界煤的二次生烃机理进行了研究。主要采用两个系列的热模拟实验,即连续生烃热模拟和分段生烃热模拟(模拟沉降—抬升—沉降过程),还探讨了煤岩二次生烃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7.
渤海湾盆地济阳—临清地区石炭—二叠系煤岩二次生烃模拟实验表明,煤生烃潜量损耗量与生排烃总量的差值不一致,这很可能是煤可降解物中不稳定的非烃、沥青占很大比例,在演化过程中非烃沥青质的相当部分转化成了不溶有机质或其它非烃组分,从而造成了排出烃与生烃潜量损耗量之间的差值。因此,在资源量估算时,就必须修正以往把煤生烃潜量的损耗量视为生排烃量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依据平均表观活化能、 最大产烃率及其所对应的主活化能、主产烃区间活化能间隔等生烃反应动力学参数变化,结合煤变质过程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晚古生代煤的热解成烃作用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即早期热解阶段(0.5%<R  相似文献   

9.
沉积有机质二次生烃定量模拟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积有机质二次生烃现象在我国东部盆地比较普遍。基于热模拟实验建立的系列二次生烃量 版,进行了二次生烃计算机数值模拟方法的研究,提出了常规方法的改进方案,并应用该方 法进行了单井二次生烃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改进方法不仅简化了常规评价过程,而且提高 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应用性较强。  相似文献   

10.
石炭-二叠纪煤系烃源岩二次生烃模拟实验结果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拟实验表明,煤系烃源岩在二次生烃模拟达到一次生烃终点温度时,已有新的烃类生成、排出,同时轧值变大。分析认为,产生此结果的原因除了有模拟实验本身的因素外,很可能是由于煤系烃源岩对已生成的烃类具有较大的吸附作用,同时二次生烃又经历了一次热加载过程,一次生烃后烃类的排出使参与二次生烃的烃源岩的热动力学体系发生了变化,使得烃源岩中的有机质在达到一次生烃的温度时,变质程度已升高而再次生烃。上述结果解释了义155井中新生界不整合面上下R。值的拟合曲线呈不连续的两段式现象,为孤北地区石炭-二叠纪煤系烃源岩晚期二次生烃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建立在盆地叠加改造分析基础上的TSM盆地模拟,揭示了渤海湾盆地上古生界多套不同类型烃源岩的生烃演化。济阳、临清坳陷上古生界烃源岩在中三叠世末之前大体进入生烃门限,印支运动造成区域性生烃停滞,中新生代盆地演化差异导致了坳陷内不同凹陷上古生界源岩"二次生烃"过程的差异,从而也影响了对上古生界生烃潜力的评价。模拟结果表明,济阳坳陷上古生界源岩经历了燕山期、早喜山期2个"二次生烃"过程,早喜山期生烃量最大,并且生烃中心随时间呈迁移变化;东濮凹陷在早喜山期开始"二次生烃"过程,平均生烃强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
运用有机地球化学和有机岩石学相结合的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奥陶统平凉组烃源岩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研究区内平凉组烃源岩厚度平面分布特点为南厚北薄,纵向上岩性组合为上部灰岩、下部泥岩,下部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于上部。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属于Ⅰ—Ⅱ型,并以Ⅰ型干酪根为主。作为海相烃源岩成熟度研究的指标,海相镜质组反射率揭示研究区平凉组烃源岩成熟度为西低东高,现今主体处于成熟晚期—高成熟的演化阶段。通过PetroMod软件盆地模拟,并结合生烃热模拟实验结果综合分析,认为该区平凉组烃源岩于晚三叠世早期开始生油,中侏罗世末到达生油高峰,大规模生气期为早白垩世,具有一定的天然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3.
利用IES-PetroMod盆地模拟软件,在塔里木盆地草湖凹陷单井埋藏史模拟的基础上,进行热史和生烃史模拟与分析。研究表明:1)凹陷区寒武—奥陶系烃源岩在奥陶纪中期Ro就达到0.5%,开始成熟生烃,生烃高峰期为加里东中期—海西早期;寒武系烃源岩在海西早期就已进入过成熟阶段;奥陶系烃源岩在海西早期进入高成熟生气阶段,海西晚期达到过成熟。2)东西缘斜坡区寒武系烃源岩生油高峰期为加里东中期—海西晚期;奥陶系烃源岩生油高峰期为海西期—印支期。3)库尔勒鼻凸寒武—奥陶系烃源岩在海西早期已达成熟—高成熟阶段;在海西晚期大幅抬升,停止生烃,早期生成的油气被破坏;燕山晚期—喜山期持续沉降,但埋深有限,几乎无二次生烃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烃源岩生烃过程受温度、压力等地质条件的影响,这一过程可以通过化学动力学方法来描述。通过2种模拟实验方法,即开放体系和封闭体系,研究了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不同沉积环境的4套主力烃源岩的生烃动力学特征。封闭体系模拟实验中设计了与地下相同的垂向等效压力条件。通过对比分析认为,压力对烃源岩的生烃过程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主要表现在对不同类型的烃源岩及在不同的演化阶段其影响均有所不同;随母质生烃潜力的增大,以及在演化程度增大、地层压力增高的情况下,生烃抑制作用越明显。根据实验结果,确定了4套烃源岩各演化阶段有压力条件存在的生烃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5.
中国南方古隆起对中、古生界原生油气藏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6,自引:1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乐山—龙女寺、黔中及江南隆起主要控制了上震旦统及下古生界原生油气藏的发育,泸州、开江隆起及南盘江—十万大山地区的晚古生代—三叠纪(孤立)台隆控制了上古生界及三叠系原生油气藏的分布.南方古隆起均被不同程度地改造,使完整的隆起面貌已不复存在.南方现存的中、古生界原生油气藏很少,四川盆地的早期原生油气藏绝大多数被改造变成了次生气藏,四川盆地以外的扬子区及华南区的原生油气藏则基本被破坏成为古油藏.提出南方中、古生界油气勘探应主要考虑次生油气藏及再生烃油气藏的勘探,上扬子地区主要考虑次生气藏的勘探,中、下扬子地区主要考虑再生烃油气藏的勘探.文中还指出了具体油气勘探有利区,并已经得到苏北盆地盐城凹陷朱家墩气田及江汉盆地沉湖地区南部开先台西含油构造勘探发现的证实.  相似文献   

16.
虽然很多盆地或断陷内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往往受控于生烃中心,但是某些特殊地质背景的断陷或盆地就有例外,这是因为不同构造位置烃源岩生烃时效性的差异可以控制油气分布。通过对东南隆起区梨树断陷源岩演化史、油源对比的研究,认为深凹带源岩具有2期生烃作用,第一期生烃对现今油气藏没有贡献;第二期生成高成熟天然气为主,在深凹带的储层内成藏;而斜坡带源岩为一期生烃作用,生烃时期晚于深凹带源岩的第二期,以原油为主,主要聚集在斜坡带的储层内。因此不同构造位置的烃源岩生烃时效性不同,并且控制着油气的生成与运聚,进而控制着油气的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