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无证书的两方认证密钥协商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孟波  徐秋亮  郭山清 《软件学报》2009,20(Z1):321-329
两方认证密钥协商协议的设计主要基于传统公钥密码体制和基于身份的公钥密码体制.基于无证书的认证密钥协商方案避免了基于传统公钥证书方案存在的身份管理复杂性,同时也消除了基于身份方案中所固有的密钥托管问题.Park等人在2007年提出了选择身份安全模型下抗选择明文攻击(IND-sID-CPA)的无证书加密方案,在该方案的启发下提出了基于无证书体制的两方认证密钥协商方案,并与其他方案进行了安全性和有效性比较.该方案满足目前已知的绝大多数安全属性要求,特别是完美前向安全性,PKG前向安全性,已知会话相关临时秘密信息安全性以及无密钥托管等安全特性,同时保持了良好的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2.
椭圆曲线密码体制以其密钥短、安全强度高、速度快等优越性被广泛用于进行构建数字签名和用户身份认证方案.同样,它也可以用来构建密钥交换协议.Diffie-Hellman密钥协商协议对来自中间人的攻击是脆弱的.基于椭圆曲线离散对数难解性, 利用椭圆曲线密码体制的数字签名方案,提出了基于身份认证的密钥协商协议.该协议提供身份认证、密钥确认、完美前向安全性, 并能够防止中间人攻击.  相似文献   

3.
认证密钥协商是保证参与者后续通信安全的一种重要机制。2007年,J.Oh等人提出了一种新的利用椭圆曲线密码体制的基于身份的认证密钥协商协议,该协议最大的特点是可以通过一次会话密钥协商过程生成两个会话密钥。但研究发现,该协议不能抵抗基本的冒充攻击和密钥泄露冒充攻击,详细地描述了这两个安全弱点后提出了一种新的改进方法,并分析了新协议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在参加会议的各方共同协商会议密钥时,为了确保用于构造密钥的协商信息的真实性,通常需要对协商信息进行认证。数字签名和共享秘密是两种常用的认证方法。介绍了利用椭圆曲线上Weil配对构造的基于身份的公钥密码体制。分别利用基于身份的数字签名方案和基于身份的长期共享密钥设计了两个可认证会议密钥协商协议。协议具有较强的安全性和较高的效率,可应用于各种需要多方共同协商会话密钥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软件》2017,(7):35-38
提出了一种椭圆曲线密码体制下基于身份的双向认证方案,用于解决基于移动终端的动态口令机制身份认证方案在双向认证和会话密钥方面的不足。该方案使用移动端令牌生成动态口令,采用三次握手原理实现身份认证,支持安全会话密钥协商、一次性口令、双向认证和轻量级服务器存储。分析表明,该方案可以抵抗针对移动终端口令认证方案的常见攻击,安全有效,满足安全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6.
刘雪艳  张强  王彩芬 《计算机应用》2011,31(5):1302-1304
认证密钥协商协议允许通信方在公开的网络环境里进行认证,并协商一个安全的共享会话密钥。在McCullagh-Barreto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身份的可认证多方密钥协商新方案。引入密钥种子更新临时公私钥对,实现了认证功能,提高了安全性,成功抵抗了Reveal查询攻击和密钥泄漏扮演攻击,且具有无密钥控制、等献性等特性。  相似文献   

7.
一种高效的P2PSIP认证与密钥协商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P2PSIP分布式无中心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无证书公钥密码技术的认证与密钥协商机制,并对其正确性、安全性和性能进行了分析讨论。该方案满足普遍认可的密钥协商安全需求,而且没有使用双线性对运算,能有效降低节点的计算开销。与已有方案相比,该方案在保持较高安全性的同时具有更高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8.
谭利平  李方伟 《计算机应用》2007,27(6):1343-1344
提出了一种新的身份认证与密钥协商协议,该协议可以实现通信双方的相互认证,并通过协商产生安全的会话密钥。协议将对称密码体制和非对称密码体制有机地结合起来,非对称密码体制采用密钥比特少且安全性高的椭圆曲线密码体制。经过性能分析,该协议安全、有效,比较适合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  相似文献   

9.
江泽涛  时晨 《计算机工程》2019,45(10):13-18
在混合云环境下,为满足身份认证方案在不同密码系统之间的跨域认证需求,提出一种基于公共密钥基础设施(PKI)和无证书密码体制(CLC)的跨域身份认证方案。引入基于PKI的多中心认证管理机制,对不同密码系统安全域的用户匿名身份进行管控和追踪。在用户和云服务提供商的双向认证过程中,完成会话密钥的协商和不同密码系统匿名身份的转换。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在实现不同密码系统之间跨域身份认证的同时,可抵抗重放攻击、替换攻击和中间人攻击,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10.
研究无证书公钥密码系统中两方认证密钥协商协议问题。对Liu xu的无证书两方认证密钥协商协议进行安全性分析,指出该方案不具有强安全性。该方案不能抵抗密钥泄露伪装攻击和临时私钥泄露攻击。分析了方案不安全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改进的方案来修正Liu xu的方案。因此,设计看似安全的无证书两方认证密钥协商协议并不困难,但要给出协议的安全性证明并不容易。  相似文献   

11.
现有的信用管理模型采用泛洪方式获得网络节点的历史信息,其通信量和算法复杂度制约了对等(P2P)网络的应用规模。为此,综合考虑节点及节点行为多样性,在P2P网络中引入网络激励模型,使P2P网络信用管理模型具有网络适应性。分析资源区分信用管理激励模型DiffTrust,并在其基础上提出适应节点同时与多个节点进行资源交易应用环境的MultiTrust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更好的节点阶段收益和更短的信誉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2.
主动P2P蠕虫的传播会对P2P网络以及互联网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通过研究主动P2P蠕虫传播时节点行为,提出一种基于节点行为的主动P2P蠕虫检测方法PBD(Peer Behavior based Detection)。在此基础上设计和实现了一个主动P2P蠕虫检测系统PPWDS(Proactive P2P Worm Detection System),该系统采用CUSUM算法对P2P节点出站短连接进行实时监控。实验表明,PBD是检测主动P2P蠕虫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童红兵  张克柱 《计算机工程》2011,37(11):173-175
针对对等网络中的文件污染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免疫克隆的拓扑构建方案来抑制污染传播。通过分析文件对象的污染传播模型,借鉴免疫学习的思想,优化网络中的节点连接。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可增加节点的集聚性,能够以较低的通信代价对恶意节点进行有效屏蔽,抑制污染文件在共享网络中的传播,提高对等文件系统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14.
点对点技术(peer-to-peer,简称P2P)又称对等互联网络技术,是一种网络新技术,依赖网络中参与者的计算能力和带宽,而不是把依赖都聚集在较少的几台服务器上。P2P是一种分布式网络,网络的参与者共享他们所拥有的一部分硬件资源,这些共享资源需要由网络提供服务和内容,能被其它对等节点(Peer)直接访问而无需经过中间实体。JXTA是Sun旨在建立P2P通用技术基础的计划,定义了一组P2P协议。本文详细介绍基于JXTA的P2P应用开发。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嵌入式系统环境下密钥存储安全性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安全增强密钥(Security-Enhanced Key,SEK)的生成方案。该方案在不改变现有嵌入式系统(Embedded System,ES)架构的前提下,分别利用ES的唯一硬件特征值和USB Key(UK)产生的随机数生成各自的密钥种子,之后ES和UK利用密钥种子进行迪菲-赫尔曼协商(Diffie-Hellman Key Exchange,DHKE)生成SEK。SEK仅在需要时生成,使用后即销毁,不需要在嵌入式设备上存储,从根本上提高了密钥的安全性,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嵌入式系统密钥泄漏的安全问题。方案原型的实现和安全性评估表明,在嵌入式系统中加入该方案之后,密钥的安全性得到明显增强,能够抵抗针对嵌入式系统密钥的多种攻击,且增加的额外开销不会对系统性能造成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一种新的适合P2P组通信的层次化组密钥协商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P2P组安全通信密钥协商的特点,在分析传统的BD方案和改进方案IBD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层次化的密钥协商方案H-IBD.相对于BD方案,IBD方案降低了密钥更新过程中计算和通信开销,但仍然需要全组所有用户参与更新步骤;H-IBD方案通过提出一种"类树"的层次结构进一步降低了密钥更新过程的计算和通信开销.计算、通信开销和安全性分析进一步表明H-IBD是适合于P2P组安全通信的组密钥协商方案.  相似文献   

17.
在基于属性加密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基于属性的密钥协商协议。讨论基于属性的密钥协商协议的特性及可能的应用背景,其具有可实现模糊鉴别的特性,所实现的密钥策略为访问树结构。分析协议的安全属性并给出安全性证明,结果表明,与已有的协议相比,该协议可实现较复杂的访问结构,同时在标准模型下,基于判定双线形Diffie-Hellman假定证明了协议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用户行为与P2P系统的相互作用,提出一种P2P文件共享系统的数学模型。将系统引导策略引入P2P用户行为建模,综合考虑用户下载文件前后的行为特征,分析引导策略对用户行为和系统性能的影响,比较3种引导策略的效果。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引导能有效提高用户首次选择高质量文件下载的概率,减少重新下载的次数和下载总流量。  相似文献   

19.
丁辉  殷新春 《计算机工程》2010,36(23):127-129
设计一种能够提供PKG前向安全的基于身份的认证密钥协商协议,在标准模型中证明其具有已知密钥安全、完美前向安全、抗密钥泄露伪装攻击等安全特性。该协议的安全性建立在BDDH假设的基础上,与安全性建立在其他困难问题基础上的同类协议相比,其运算效率相当,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