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应用 BCG行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取得较为满意效果的基础上 ,加用 IL - 2行膀胱内灌注效果更为理想 ,随访率 93.33% ,膀胱癌未复发率从 6 6 .6 6 %提高到 85 .4% ,虽然灌注合并症无明显减少 ,但症状有所减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治疗不能耐受膀胱全切的高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0年3月至2009年10月期间28例不能耐受膀胱全切的高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28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5例复发者再次行TURBt,2例2次复发,行第3次TURBt。4例合并前列腺增生(BPH)致排尿困难者同时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未发生经尿道电切综合征(TURS),未发生大出血或膀胱穿孔,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随访2~8年,2年内死亡3例,5年内死亡10例,12例生存至今,3例失访。结论对于必须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但不能耐受该手术的高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TURBt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带来的高风险性,使患者在生存期可保留膀胱功能,生活质量获得最大限度的提高。肿瘤复发后,可反复多次行TURBt。合并前列腺增生可同时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相似文献   

3.
卡介苗加α-干扰素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卡介苗 (BCG)加α 干扰素 (α IFN)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 对 66例经病理证实为膀胱癌的患者分为BCG组与BCG加α IFN组 ,分别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 BCG组复发率为2 6.7% ,BCG加α IFN组复发率为 8.3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χ2 =3 .96,P <0 .0 5 )。结论 BCG加α IFN联合用药能明显降低膀胱癌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患者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15例膀胱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115例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随访0.3~3年。术后3年内38例复发。16例T3~4期膀胱癌全部复发,多次行TURBT;1例膀胱肉瘤术后3个月死亡;其余21例患者5例行膀胱全切术,其他再行TURBT。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是治疗膀胱肿瘤的首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我国治疗用卡介苗(CT-BCG)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情况及其不良反应。方法对117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术后给予CT-BCG治疗,另对53例患者采用丝裂霉素C(MI-C)治疗,作为对照。CT-BCG组每次用药120mg,MI-C组40mg。用导管灌注膀胱,2h后自行排出。术后2或3周开始,不同时间用药1次,直至1年。观察两组的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CT-BCG组复发率为18.8%,MI-C组为13.2%,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主要为膀胱炎症状(尿痛、尿频、血尿等)及低热,MI-C组无低热患者,且膀胱炎症状也较CT-BCG组轻。结论CT-BCG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药效良好,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6.
郑伟  陈鑫 《化工之友》2008,27(15):81-82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30例腺性膀胱炎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30例均采用经尿道电切术加膀胱腔内灌注的治疗方法,无并发症发生。随访8个月~5年3个月,均达到治愈标准,无复发。结论经尿道电切术加膀胱腔内灌注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膀胱恶性非上皮性肿瘤的临床诊治。方法随机选取来我院进行诊治的膀胱恶性非上皮性肿瘤患者48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结果与膀胱良性肿瘤患者进行对比,观察其临床症状及诊治方法。结果对良性肿瘤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后,均恢复良好;膀胱恶性非上皮性肿瘤行膀胱全切除术,术后行放疗或加化疗等措施,2例因转移仅做部分切除,6个月后死亡。结论膀胱恶性非上皮性肿瘤临床病理类型较为复杂,对其进行镜下活检可对病情诊断提供依据,同时,应结合其病理特点辅助放化疗,可对病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卡介苗(Bacille Calmette-Guerin,BCG)是强毒性牛型结核杆菌在特殊人工培养基上经数年传代所获得的减毒牛型结核杆菌活疫苗,其致病能力有所减弱,但仍保留免疫原性,主要用于结核病的防治。BCG灌注疗法一直被认为是经尿道切除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 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最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该方法的机制包括BCG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直接作用是BCG黏附于膀胱并被细胞内化,从而增加肿瘤细胞中具有细胞毒作用的一氧化氮(NO)产生;间接作用是对免疫系统的激活,包括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从而使这些细胞发挥肿瘤杀伤功能,该过程也与白细胞介素-2(interlukine-2,IL-2)、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IL-10等细胞因子有关。本文就BCG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BCG与IL-2联合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丝裂霉素(MMC)被认为是有效的预防膀胱癌复发的膀胱内灌注药物。但由于药物用量大,长时间治疗费用昂贵,使部分患者不能坚持治疗。近年来BCG已被公认为预防膀胱癌手术复发的有效手段之一,但仍有30%病例对BCG无反应,且多数有BCG膀胱炎或其他全身反应。为此,近年来开始探索BCG与其他免疫制剂,如干扰素、IL2等联合用药,以便减少BCG并发症,提高预防效果。作者选膀胱癌术后患者65例,术后病理检查均为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用丝裂霉素(MMC)20mg加生理盐水60ml,每周灌注1次,共8次,以后每2周1次,4…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治疗用卡介苗(BCG for therapeutic use,t BCG)上市后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监测其安全性。方法通过主动临床研究和被动自发报告途径收集2016~2017年期间使用t BCG进行膀胱癌灌注治疗患者的ADR信息,对ADR的类型、严重程度及转归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经t BCG灌注治疗后,主动临床研究和被动自发报告中ADR发生率分别为31. 9%和1. 6%。最常见的ADR为尿频、排尿困难、膀胱炎、发热等,均属于与灌注治疗方式和治疗机理相关的反应或损伤。多数反应为非严重ADR,转归情况较好。结论 t BCG上市后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本研究为修订产品说明书的安全信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手术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33例,观察疗效及并发症。术后常规灌注1年,每3个月膀胱镜检查1次,必要时活检确定有无复发。结果肿瘤切除率100%,手术时间15~45min,术中2例(8%)发生闭孔神经反射,未出现膀胱穿孔,随访2年,6例原位复发,1例2年内死亡。结论 TURBT具有操作简单、时间短、损伤少、并发症低的特点,如何提高手术疗效和安全性、降低并发症是每个外科医生追求的高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静脉输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结合脾切除术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 效。方法 43例均为对糖皮质激素耐药、依赖、慎用的难治性ITP患者,术前给予丙种球蛋白400mg/kg·d,连用5 天,用药后10d内血小板升至50×109/L以上者实施脾切除术。个别病例血小板未达到此数值,术前1~2h 输机采 血小板1~2u,然后进行手术。结果应用IVIG后,34例(79%)血小板升至50×109/L以上,其余病例血小板亦有 不同程度上升。脾切除近期疗效(术后2个月~1年):43例均达临床缓解,其中13例复发,经用激素治疗后,12例 再次达到临床缓解,1例无效。临床缓解率97.7%。脾切除远期疗效(术后1年以上):观察1年以上有35例,均达 到临床缓解。其中基本治愈18例(51.4%),7例复发,6例经过激素治疗再次达到临床缓解,1例无效。临床缓解率 97.1%。结论 静脉输往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是一个有效的术前提升血小板的治疗方法,而脾切除术可使大部分难治性ITP患者达到临床缓解。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与分析腹腔镜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58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给予行腹腔镜治疗修补的临床疗效。结果手术平均时间35min,术后无一例并发症发生,术后7d均可出院,随访6个月均无一例病例复发。结论腹腔镜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并发症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TVH术后并发症进行原因分析和防治措施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2004年12月至2009年6月行TVH18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806例患者经TVH后出现并发症34例(1.88%),其中膀胱损伤19例(1.05%),输尿管损伤6例(0.33%),肠管损伤5例(0.28%),大出血2例(0.11%),阴道残端裂开1例(0.06%),术后尿潴留、便秘1例(0.06%)。结论TVH操作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TVH并发症的防治主要集中于对膀胱、输卵管、直肠损伤、以及出血等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处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评估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一次性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8例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98例采用单纯切开排脓,切除坏死组织,纱布填塞压迫止血,包扎;观察组100例采用一次性根治手术。结果对照组98例术后创面平均愈合时间(22.7±5.4)d,90例获得随访,术后21例脓肿复发、26例瘘管形成,再次行手术治疗,脓肿复发及肛瘘发生率:67.77%(61/90)。观察组100例患者术后创面平均愈合时间(23.5±5.2)d,94例获得随访,术后2例形成脓肿、2例形成肛瘘,再次行手术治疗,脓肿复发及肛瘘发生率:4.25%(4/94)。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肛周脓肿一次性手术根治术能明显降低术后脓肿复发及瘘管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寻求一种新的、安全有效,为目前临床上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的治疗方法.方法 本组49例患者,被分为治疗组28例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对照组21例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治疗组采用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以观察两组门静脉、脾静脉的变化,食道静脉曲张程度,胃粘膜的改变.结果 28例门脉高压性胃病的患者行PSE术后,可观察到其门静脉、脾静脉均有回缩.食道静脉曲张,胃黏膜的情况可见7例明显改善,19例有改善,2例无变化.对照组仅2例改善,8例稳定,11例恶化.部分性脾栓术改善门脉高压性胃病的总有效率85.71%,对照组总有效率9.52%,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对于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食道静脉曲张,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问质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IC)新的治疗方法。方法29例IC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治疗组)15例,B组(对照组)14例。A组2%利多卡因20ml膀胱灌注10min后,0.2%透明质酸钠100 ml+地塞米松10 mg膀胱灌注,每周1次,共6周。B组用1:5000呋喃西林溶液替代0.2%透明质酸钠溶液,方法类同A组,观察两组用药后临床症状评分及治疗前后尿动力学指标。结果两组用药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A组治疗前后尿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13例患者临床症状消失,10例患者膀胱容量明显增加。B组用药前后尿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4例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膀胱容量无明显改善。结论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是一种有效、简便、易行的新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羊膜移植联合塞替哌应用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对135例153只眼行胬肉切除,将羊膜移植到胬肉处的巩膜上,术后联合应用1:2000塞替哌治疗。结果术后反应轻,移植片平整,7只眼复发,复发率为3.9%。结论羊膜移植联合塞替哌应用治疗翼状胬肉,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并发膀胱颈梗阻的治疗效果分析。方法采用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并发膀胱颈梗阻从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22例。22例慢性列腺炎患者采用经尿道电切、汽化切除联合治疗。结果本组22例,术后随访1个月~1年,症状消失16例,症状明显减轻的2例,1例无效。术后并发暂时性尿失禁1例,1个月后自行恢复;并发逆向射精4例,2例3个月后恢复正常,2例6个月后好转。术后1个月复查,最大尿流率上升至(19.30±0.61)mL/s,前列腺按摩液和精液常规检查未见异常。结论对膀胱颈梗阻的男性青壮年患者,经药物治疗无效后可慎重选用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来解除膀胱颈梗阻。经尿道电切、汽化切除联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疗效。方法将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予以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膀胱功能训练基础上予以盆底电刺激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训练后尿流动力学结果明显优于康复训练前(P<0.05);2组患者康复训练后观察组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膀胱功能训练基础上配以盆底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康复疗效确切、安全,可增加膀胱容量,减少逼尿肌无抑制性收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