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如鸿 《程序员》2005,(10):133-133
恰逢《程序员》杂志五周年之际,有些东西很值得欣慰。伴随“新生代”中国程序员一起成长,这本专业软件开发杂志在不经意间已经走过了五年的岁月,也见证了五年的中国软件产业。有许多人和我一样,无法忽视《程序员》这个名字,因为在这五年内成长起来的开发人员越来越成为中国软件业的主角。2000年正值我开始写程序的时候,因为网络经济的红火,ASP/PHP 这样的  相似文献   

2.
冯大辉 《程序员》2009,(4):44-47
2001年对我自己来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时间点——正式踏上工作岗位,也在这一年奠定了以后工作的技术方向。在2001年,《程序员》杂志经过两期试刊后也已正式创刊。转眼间,杂志即将出版第100期,让人心生感慨。自己几年来持续关注数据库技术领域,《程序员》是一份很重要的参考信息来源。这里回顾一下  相似文献   

3.
amone社区     
《程序员》2003,(9):122-122
辽宁大连范嵩: 在中国大陆,《程序员》也许是最权威、最有代表性的专业IT刊物了,因此我身边的许多同行、朋友都将《程序员》作为首选的杂志。但是由于编程语言的繁多,技术的宽泛,导致这本专业化面向广大程序员的杂志不能面面俱到,这是可以理解的,不过作为贵刊的忠实读者,我还是希望能看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和技术,“专”和“广”永远是对立的,但广而不专的信息才会被更多的读者所接受,祝愿《程序员》拥有更多的读者!!  相似文献   

4.
邵致仁 《程序员》2003,(2):30-32
最近,编辑部收到一封来自澳大利亚的电子邮件,寄件人是远在澳大利亚第三大城市布里斯班读计算机专业的华人学生,他的名字叫邵致仁,他同时也是《程序员》杂志的老读者。虽然远在南半球,邵致仁长期以来一直关注《程序员》杂志和中国软件网(www.csdn.net)的发展。就在最近的圣诞假期中,他抽空把自已在澳大利亚接受软件教育时的所见所闻写了下来并寄与《程序员》杂志。我们在此刊出与大家共同分亨。  相似文献   

5.
来信选登     
《程序员》2003,(10)
《程序员》编辑你们好!我学编程有两年了,最初带我走进程序这座神殿的是Delphi。那时,只是懂得拖放控件、添加事件代码,随着自己学习的深入,又自学了《数据结构》、SQL、Java、Perl等一些知识。起初,我买的杂志是《电脑爱好者》,当时仅满足于其中的应用技巧,而现在看来,这本杂志是面向菜鸟的,虽然我不是什么高手,但它已经不能满足我  相似文献   

6.
孟岩 《程序员》2005,(10):53-53
《程序员》杂志创刊五周年。时间过得这么快!我现在都很难相信,我第一次见到书报摊上红色封面的《程序员》杂志的那个多云的下午,距离今天已经五年了。“难以置信”的不止我一个人,当我当面邀请我们的一位老作者给《程序员》五周岁的生日写点什么的时候,他眼睛里竟然闪过一丝  相似文献   

7.
王斌 《程序员》2007,(10):76-77
初次接触《程序员》大约是2001年底或2002年初的时候,有一天我在小区门口的地摊上看到了2本《程序员》杂志,当时随便翻了翻,觉得内容不错,就买了下来。其中的一篇文章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具体内容不记得,只记得作者说过一句话,大意是不管Java还是什么语言,所实现的功能虽然在编程方面有所不同,但实际上底层的数据原理和思想完全是相通的。当时对这句话深有同感,后来又特意找《程序员》以前各期来看,觉得许多文章的技术水平都比较高。虽然其中也有一些为厂商吹牛的文章,但相比其它的杂志,文章的内容确实丰富得多,也实用得多。比较适合有一定开发经验的人员开拓思路,提高技术层次。  相似文献   

8.
编读往来     
《程序员》2003,(6)
北京凌晨:看到《程序员》杂志第五期上发布的“世界一流期刊中文合集落户《程序员》”的消息,我很兴奋!对这些国外杂志早已仰慕已久,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很难订到,《程序员》真地为我们开发人员做了一件大好事! 当前技术发展很快,为什么要引进这些国外一流的期刊,我想你们的目的也一定是想把最新的技术以最快的速度介绍给广大的国内程序  相似文献   

9.
庄表伟 《程序员》2007,(3):78-79
前段时间我写了一篇Blog,叫做《小游戏,大道理》。是关于一个叫做“Color Linez”的小游戏的。虽然表面上是总结的游戏策略,而我心里一直在琢磨的还是开发管理的事情。这回《程序员》杂志向我约稿关于项目管理的经验,我就想到拿这篇文章来做基础,谈谈我对软件开发风险管理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程序员》2009,(8):61-61
我很高兴能阅读到这两本既简明又详尽的Android基础书籍。2008年元月,我在《程序员》杂志撰写了《迎接IT第三波:移动时代》的文章,文中大力支持Android开放软件平台,珍惜难得的幸运草种子雨,以期创  相似文献   

11.
侯捷 《程序员》2001,(1):114-120
《程序员》杂志邀我开一个专栏。我向来期待一本为程序员打造、以程序员为主体对象的刊物,因此这样的邀请很难推却。再加上蒋涛先生与我的私交,我于是要求自己,尽可能拨出时间来为《程序员》写稿。专栏可,以开,能不能全无间断则不敢保证。  相似文献   

12.
梦想的十年     
《程序员》2010,(12)
1999年3月我注册了CSDN.net,因为当时我们推出了《程序员大本营》光盘,这张光盘收集了大量的专业开发资料。12月底,曾登高参考experts-exchange和delphibbs为CSDN.net开发了问答制的论坛程序。2000年5月我们已经有了5万会员,是当时最大的技术社区网站,并获得了第一笔天使投资,正式组建公司进行运营。10月推出了《程序员》杂志试刊。  相似文献   

13.
罗景文 《程序员》2005,(3):134-134
过完2005年的春节,《程序员》技术板块的“C /CLI 全景体验”终于要开栏了。这对于《程序员》杂志来说,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虽然在过去的四年中,我们曾经发表过像 BjarneStroustrup,James Gosling、Ivar Jacobson等世界级大师的文章,但像此次能由Stan Lippman 这样的大师为我们撰写长期的专栏,确实是影响深远的事件。因为工作的便利,我有机会与多位技术大师见面交谈。接触过程中,StanLippman 先生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这不仅仅是因为他在 C 领域有着能和  相似文献   

14.
大约在1993年的时候,我开始学习C++。C++是我的“初恋情人”。虽然之前也学过B a s i c和Fortran,但只是作为学校里的一门课程来学的;而C++则是伴我度过青涩成长岁月的编程语言。那时候国内C++的书籍还非常少,对我影响最大的是《BorlandC++3.0程序员指南》。近年来一直在用Java,算算时间,没有关心C++也有五六年了,期间C++出了新标准,我也是知之不详。前些日子朋友送来一本《C++编程思想》(第2卷),正好趁此机会重学一遍。这本书的第一部分主题是构建稳定的系统。初级程序员往往只考虑功能需求,而高级程序员将考虑更多的东西,包括健壮性…  相似文献   

15.
毛遂自荐     
Diane Yu 《程序员》2008,(6):36-37
继上一篇《我的追梦之旅》发表后,《程序员》杂志约我写一篇自传,希望我从一个IT人的角度谈谈在美国生活和工作的经历。接下这篇约稿后一直在想,讲些什么呢?我在美国工作了十年,十年的时间,不长也不短,我从一名普通的程序员成长为FreeWheel的CTO。在这期间发生了许多事情,结识了很多朋友,他们在我的成长过程中伸出了无私的援助之手。可以说,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我。我想,就和大家分享一些我十年中最感动,印象最深刻的小事情吧,也希望能借此机会结识更多的朋友。  相似文献   

16.
amone社区     
《程序员》2002,(10)
浙江大学吴骏:尊敬的《程序员》,您好! 我是浙江大学信息学院信电系大二的学生。出于对编程的热爱,使我与我周围很多同样爱好编程的朋友认识并爱上了《程序员》杂志,《程序员》为我们提供的不仅是技术上的点拨,更可贵的是,她为我们揭示了业界发展的路线。IT行业风云变幻,技术更新一日千里,我们这样的学生在校能  相似文献   

17.
读者来信     
《程序员》2005,(3):8-8
致《程序员》编辑郡:作为一份公开媒体,05年2月《程序员》杂志的文章“开源项目经验谈”却让我看到许多并不完全客观的声音,初看起来甚至有些类似斗嘴。通过上期的杂志,我接触了 Jdon 和 Java 视线网站,同时也对于这个项目前前后后的一些经过有了初步了解。同样作为程序员,我认为应该更加提倡彼此之间融洽地沟通。而作为国内具有权威性的技术刊物,更应该注意文章中言语的表达。如果  相似文献   

18.
刘如鸿 《程序员》2007,(10):74-75
七年前,我不知道怎样写程序,单知道在校园里写着那些风花雪月的故事七年前,也不知道《程序员》为何物,这帮探索的媒体人只是知道中国的开发人员应该有一本自己的专业杂志。这七年,网络泡沫的破灭;Web 2.0的兴起;软件开发方法的成熟;多种平台、多种开发语言的群芳斗艳,我们不得不感叹,这是一个变化的年代。而《程序员》正是中国软件这七年以来发展最重要的见证者和记录人。这七年,软件产业的兴衰变迁,都真实地印记在过去100多期的专题策划和业界动态里。  相似文献   

19.
常政 《程序员》2009,(4):85-87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却,忽然而已。"这是《庄子·知北游》中的话,强调时光之迅捷。乍听到2009年4月《程序员》杂志将迎来第100期的消息,我脑海里一下子映现出这句格言。这一瞬间的时光,其实已有8年。《程序员》的人物报道,已完成了对国  相似文献   

20.
两年前我们采访了 lvar,他对可执行 UML等技术趋势进行了预测。到今天,他的预言都实现了吗?我们来看看这次关于软件和软件开发他说什么。 AOP:分离关注点《程序员》:很高兴在两年以后又见到您。您和我们《程序员》杂志也算是老朋友了,作为对老朋友的问候,想请您聊聊这两年间做了一些什么事情,并介绍一下您的近况。Ivar Jacobson:谢谢大家的关心。这两年我主要从事有关 AOP 的研究,并在这方面写了一本新书《Aspect-Orien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