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前,疲劳驾驶已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然而对于疲劳驾驶的检测与预防仍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采用疲劳驾驶模拟实验、结合对象辨别实验和对被试面部表情变化分析,探索了脑电信号特征与驾驶疲劳状态间的相关性.提取脑电信号的δ波、θ波、α波、β波四种脑电节律的能量值作为疲劳驾驶的特征值,采用δ波能量值与θ波能量值之和与β波能量值的比值作为疲劳指数.结果显示,疲劳指数与被试疲劳程度呈正相关,验证了利用脑电信号检测疲劳程度的合理性与客观性,为疲劳检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识别驾驶员疲劳状态,基于脑电信号(electroencephalogram,EEG)提出了一种驾驶疲劳状态识别方法.首先,以时间段划分疲劳等级,并采用主、客观测评指标对疲劳等级划分的合理性进行验证.然后,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对脑电信号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选取3种频段的平均幅值和5项合成指标,通过核主元分析(kerne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KPCA)构建疲劳识别脑电指标,结合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构建了驾驶员疲劳状态识别模型.最后,采用30名驾驶员连续驾驶2 h的脑电数据,对该模型方法进行试算.试算结果表明:疲劳状态识别正确率为79.17%~92.03%,平均正确率为84.62%,该方法可用于驾驶疲劳识别.  相似文献   

3.
采用驾驶模拟舱对30名被试进行动态驾驶模拟试验,分析心电信号和脑电信号随驾驶时间的变化规律,验证心电信号和脑电信号作为驾驶疲劳评价指标的有效性.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计算发现心电信号与脑电信号相关关系显著,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建立脑电信号与心电信号之间的关系,确定驾驶疲劳评价的综合指标,可以排除干扰因素,减小数据的波动性,提高驾驶疲劳评价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为有效识别驾驶员疲劳状态,基于脑电信号(electroencephalogram, EEG)提出了一种驾驶疲劳状态识别方法. 首先,以时间段划分疲劳等级,并采用主、客观测评指标对疲劳等级划分的合理性进行验证. 然后,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对脑电信号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选取3种频段的平均幅值和5项合成指标,通过核主元分析(kerne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KPCA)构建疲劳识别脑电指标,结合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构建了驾驶员疲劳状态识别模型. 最后,采用30名驾驶员连续驾驶2h的脑电数据,对该模型方法进行试算. 试算结果表明:疲劳状态识别正确率为79.17%~92.03%,平均正确率为84.62%,该方法可用于驾驶疲劳识别.

  相似文献   

5.
为减少交通事故,采用基于数据融合的疲劳检测技术以提高疲劳检测精度. 通过驾驶行为与车辆跟踪技术研究现状分析,选择眼睑遮住瞳孔的面积超过80%的P80和眨眼次数指标作为眼部特征参数、车辆越线指标作为驾驶行为特征参数. 将两个特征参数分为3类,分别为:清醒状态、轻微疲劳状态、疲劳状态;最后通过支持向量机算法建立基于数据融合的疲劳检测模型. 实验结果分别为灵敏度为86.45%,检测准确率为85.79%,特异度为84.63%,较单一数据源的疲劳检测方式精准,建立的融合模型提高了疲劳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脑电信息在识别疲劳时不能完全反应疲劳状态和传统BP神经网络识别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GA-BP神经网络的脑电信号与心电信号融合的疲劳识别算法,运用到单兵精神疲劳状态的预测.首先,利用无线数据采集装置进行脑电和心电的数据采集.然后,对生物电数据进行伪迹去除和噪声滤波的数据预处理,利用小波包变换和Pan-Tom...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的疲劳驾驶检测准确率低和实时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眼部状态的疲劳驾驶检测方法.利用CCD相机实时获取驾驶员的脸部图像,采用直方图均衡化增强图像的对比度;通过改进的cascade(Hear分类器)的人脸检测算法检测出脸部区域;利用OTSU阈值分割和形态学运算提取人眼区域,根据人眼的宽高比判定眼睛的闭合程度;依据PERCLOS-P80原理和眨眼频率判断驾驶员的疲劳状态.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人脸检测算法对每帧图像的检测时间约为45ms,在人脸检测速度上提高了2.3倍,为整个疲劳驾驶检测节省了大量的时间.研究疲劳驾驶检测方法检测一帧图像的时间约为65ms,而且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的检测均有较高的准确率,满足疲劳驾驶检测对准确性和实时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驾驶疲劳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驾驶疲劳检测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同时也将产生重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该文通过心电信号计算驾驶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的心率和脑电信号,经过功率谱估计后,计算得到功率谱频段比值,作为疲劳检测的指标。模拟驾驶实验中,对驾驶前后两个阶段的19位被试者的生理指标作统计显著性检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心电和脑电指标可以有效地对驾驶的疲劳和清醒状态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9.
当人处于疲劳状态时,其眼电信号特征及头部姿态信号特征均会发生明显的变化。针对这两类信号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一种可穿戴式眼电与头部姿态信号的疲劳检测装置。利用三个Ag/Agcl电极单导联方式采集人眼电信号、MEMS传感器采集人头部运动时的加速度和角速度信号。根据眼电信号及加速度和角速度在时域中的特点,利用相关系数分析左右电极所采集的眨眼信号特征,并根据加速度与角速度在时域中的特点分析四种头部姿态特征。最后利用BP神经元网络对眨眼信号及头部姿态信号进行特征识别,提高了检测系统鲁棒性。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水平眼电信号与加速度信号能准确分析测试人员的眨眼与低头、仰头行为,并能正确检测人的疲劳状态变化,但侧头行为的疲劳状态检测有待进一步优化提升。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眼电(EOG)信号可以识别人眼球的运动状态及眨眼情况,进而设计一种新型的人机交互(HCI)系统.眼电信号通常包含一些干扰信息,如漂移、肌电干扰、运动伪迹.为了去除这些干扰信息,提出一种利用数学形态学对眼电信号进行处理的方法;通过阈值检测可以准确识别使用者眼球的运动状态和有意识眨眼.设计一个基于眼电的人机交互系统并通过健康与残疾被试的测试.实验结果显示,眼电信号识别的平均正确率达到96.2%,表明该方法可以应用于临床人机交互领域.  相似文献   

11.
经研究提出使用摄像机直接朝向驾驶者的面部,以便实时监控驾驶者的疲劳程度.如果检测到疲劳将发出警告信号,提醒驾驶员.通过摄像头录制的视频文件并将其转换为帧,进行眼部跟踪定位,通过测量眼部区域中的图像强度的变化之间的距离可确定眼睛为闭眼或者睁眼.发现闭眼连续时间过长,系统判定驾驶员处于疲劳状态或者入睡状态,并发出警告信号的结论.通过对该算法测试,该方法可以有效的判定驾驶员的疲劳状态.  相似文献   

12.
利用量化延迟向量方差方法研究了正常和癫痫脑电信号之间非线性程度的差异,并比较了不同替代数据产生方法得到的脑电信号的非线性度结果。比较结果表明正常和癫痫脑电信号虽然均具有非线性,但癫痫脑电信号的非线性程度要强于正常脑电信号。据此,提出正常和癫痫脑电信号之间的非线性程度差异可以用作描述癫痫发作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疲劳驾驶易造成交通事故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密集连接网络的驾驶疲劳状态检测方法.首先,借助摄像机采集驾驶状态视频,获取视频帧图像后利用图像处理技术进行图像预处理;利用自适应提升算法检测人脸,再用灰度积分投影和径向对称变换算法定位驾驶员的眼部区域;然后,通过密集连接网络精确判别眼睛状态,在网络中设置了3个密集连接块以减少特征参数和加快训练速度,且采用稀疏化结构以减少存储量和增强特征传播;最后,借助2个疲劳参数综合判断驾驶员的疲劳状态,使检测结果更为准确.定性和定量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在准确率等方面优于现有技术.  相似文献   

14.
为了去除在脑电信号采集过程中受到的干扰,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脑电信号伪迹检测与去除的方法。该方法通过CNN模型对脑电信号电压幅值计算后的特征进行提取,完成Softmax分类器对脑电信号的检测分类。采用EEMD算法将含噪脑电信号分解为若干个本征模式函数IMF分量,通过Hilbert特征法提取出噪声占主导的高频IMF分量,再由FastICA的方法将剩余信号分离,达到眼电伪迹的去除。实验表明,CNN方法检测准确率高达80%以上,CNN与EEMD的结合提高了脑电信号伪迹去除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