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熔融钒渣直接氧化钠化提钒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行钒渣焙烧工艺中存在的钒渣高温物理热的浪费问题,提出“熔融钒渣直接氧化钠化提钒”新工艺.在现行工艺基础上,对新工艺进行了热力学和动力学的计算与分析,最后进行了新工艺的实验室模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新工艺条件下,钒渣在反应过程中热量充足会保持良好的熔融状态;新工艺的动力学条件明显优越于现行工艺;实验室试验结果验证了新工艺的可行性,在供氧充足,Na2CO3用量为20%~30%的条件下,钒渣氧化率约为90%,钒浸出率在82%以上.  相似文献   

2.
为了实现钒渣熔融法提钒新工艺最大限度的钒回收,在实验室条件下对钒渣熔融法提钒和焙烧法提钒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显示:熔融法提钒时钒渣浸出率比焙烧法偏低,XRD分析显示熔融法处理得到的熟料氧化程度较低。分析得知,温度过高、氧化时间较短是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对熔融法试验进行改进,通过降低吹氧时的温度,延长吹氧时间,使浸出率达到了焙烧法提钒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刘东  薛向欣  杨合 《钢铁钒钛》2019,40(4):11-16
以钒渣和弃渣为原料,碳酸钠和氯化钠为钠化剂,进行焙烧试验。不仅降低钒资源的损失,而且能减轻环境污染。通过硫酸亚铁铵滴定法,考察了焙烧温度、保温时间、碱比、碱盐比对不同钒含量样品钒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钒渣中适量的弃渣加入能促进钒转化率的提高;弃渣掺杂量16.376%时,最佳煅烧温度为800℃,保温时间为60 min,碱比1.5,碱盐比3.5,钒浸出率98.43%。  相似文献   

4.
石煤钒矿提钒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硫酸化焙烧-水浸提取石煤钒矿中钒的工艺是可行的,且工艺的适应性强、简单,易于产业化,是一种新的提钒技术。石煤钒矿硫酸化焙烧合适工艺技术为硫酸配入量35%、焙烧温度300℃和焙烧时间0.5h,钒的浸出率〉92%。  相似文献   

5.
付自碧 《钢铁钒钛》2019,40(4):17-23
针对现有钒渣提钒工艺成本高、固废量大的问题,提出钒渣空白焙烧—碳酸化浸出制备氧化钒新工艺,重点研究了空白焙烧、碳酸化浸出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钒渣在860~900℃空白焙烧后,钒主要以Mn_2V_2O_7、Mg_2V_2O_7形式存在;熟料在碳酸氢钠浓度158 g/L、浸出温度95℃、浸出时间120 min等条件下浸出,钒转浸率为90.49%~92.12%;浸出液经偏铝酸钠除硅、碳酸氢铵沉钒制备的五氧化二钒产品符合质量标准YB/T 5304—2017的要求。设计的工艺路线可实现钠、氨介质的循环利用,具有工艺成本低、固废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钒渣是钒钛磁铁矿转炉炼钢过程的副产品,是钒的重要二次资源。目前,从钒渣中提钒以钠化焙烧—水浸和钙化焙烧—酸浸工艺为主;此外,还有很多新型提钒工艺,包括低温钠焙烧法、空白焙烧法、复合焙烧法、亚熔盐焙烧法、微波焙烧法、无焙烧加压酸浸法、微生物法、机械活化酸浸法、电场强化酸浸法等。综述了从钒渣中提钒工艺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各工艺的优缺点,指出了清洁高效、低成本可循环是未来钒渣提钒工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无污染提钒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宾智勇 《湖南有色金属》2003,19(3):19-20,64
介绍了一种无污染的焙烧—浸出提钒新工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应用该工艺,可达到钒浸出率76%的效果,比钠化焙烧的浸出率高20%以上。  相似文献   

8.
将钒渣与过氧化钠(Na2O2)混和,经压块、焙烧、水浸等处理工艺,将钒富集到V2O5中.研究了焙烧温度、压块压力、焙烧时间、Na2O2加入量、浸出温度等因素对钒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a2O2与钒渣中V2O5的摩尔比在0.5∶1~4∶1、焙烧温度在700~1 000℃、压块压力在1~25 MPa范围内变化时,钒浸出...  相似文献   

9.
钙对钒渣提钒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攀钢钒渣的物理、化学性质,研究了钒渣焙烧、浸出过程的工艺参数对钒回收率的影响规律,优化工艺条件用于钒氧化物生产。  相似文献   

10.
11.
以湖北通山云母型含钒页岩为研究对象,采用NaOH碱熔焙烧—水浸工艺,考察了碱矿质量比、焙烧温度和时间、浸出温度和时间、液固比对钒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碱矿质量比1∶1(g/g)、500℃焙烧60min、然后按液固比4.0(mL/g)在60℃浸出60min的条件下,钒浸出率可达84.63%。焙烧过程中,氢氧化钠参与含钒云母的分解反应,降低了云母分解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云母结构的破坏程度加剧,强化了钒从云母晶格的释放;同时氢氧化钠参与化学反应,促进钒的溶出。  相似文献   

12.
高硅高钙低品位钒渣提取五氧化二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碳酸钠为添加剂,采用氧化焙烧-水浸工艺从高硅高钙低品位钒渣中提取五氧化二钒.考察了碳酸钠加入量、焙烧温度、焙烧时间、浸出温度、浸出时间、浸出液固比等对钒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焙烧过程对钒的提取影响显著,而水浸过程影响较小.通过氧化焙烧使钒转化为可溶性的钒酸钠与不溶性的钒酸钙.在水浸过程中,钒酸钠溶于水;而钒酸钙与磷酸钠或硅酸钠反应转化为可溶性的钒酸钠,可同时除去浸出液中的杂质硅和磷.通过实验获得了优化工艺参数:碳酸钠加入量为18%,焙烧温度为700℃,焙烧时间为2.5h;浸出温度为90℃,浸出时间为30 min和液固比为5∶1 ml·g-1.在此优化条件下,钒浸出率可达到89.5%以上,浸出液中主要杂质为Si,P和Cr.产物五氧化二钒的纯度大于99%.  相似文献   

13.
红热钒渣吹氧氧化仅10min左右,经碱浸压煮提钒,钒浸出率可达90%以上.吹氧过程中,增添CaO,控制合适的MgO与钒渣的重量比,减小供氧速率,可获得高的CFe3+/CFe2+.碱浸时,钒浸出率主要随CFe3+/CFe2+的增大而升高.保温时间、浸出温度、Na2CO3和NaOH的加入比、渣水质量比对钒浸出率都有影响.碱浸压煮时充氧和水洗残渣也可以提高钒的总浸出率.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湘西某石煤钒矿提取五氧化二钒的工艺条件:分别考察了添加剂种类与用量、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原矿磨矿粒度、硫酸加入量、浸出时间、浸出温度等对钒浸出率的影响。试验得出结果:空白焙烧870℃、焙烧时间4h、原矿磨矿粒度-74μm≥71%情况下,添加1.8%硫酸,室温浸出1h。在此条件下,钒的提取率可达87%以上。该含钒浸出液用717树脂离子交换一沉钒一煅烧工艺可以提炼出YB/T5304—2006冶金用99钒,该钒矿总回收率为84.5%。  相似文献   

15.
采用精粉钒渣与碳酸钠混合造球焙烧的方法,在焙烧过程中不仅避免了钒渣焙烧过程中物料的粘结现象,而且无提钒残渣加入,可大幅度提高焙烧炉的效率,提高生产效率,减小能耗,减少粉尘对现场环境的污染。其最佳工艺参数为:钒渣钠化球团的最佳粒径为5 mm,碳酸钠与精粉钒渣最佳比例为26%,最佳焙烧温度为800℃,最佳焙烧时间为60 min,熟料中钒的转浸率达到94%以上。通过模拟工业多膛炉温度程序焙烧钒渣钠化球团熟料,按照液体中钒收率计算,转浸率达到95%;按照残渣中钒收率计算,转浸率达到92%,均高于传统提钒工艺的钒转浸率。  相似文献   

16.
硅质石煤钒矿提钒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因素条件试验确定了"空白焙烧-碱浸"和"氧化剂氧化-酸浸"这两种提钒工艺的最优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空白焙烧-碱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矿样粒度0.074 mm、焙烧温度800℃、焙烧时间3 h、氧分压10~100Pa、浸出温度90℃、浸出时间3 h、烧碱浓度40 g/L、液固比1.5∶1.0,在此条件下钒的浸出率可达到83.8%,比传统的钠化焙烧-酸(碱)浸工艺提高20%以上。在矿物粒度0.074 mm、氧化剂MnO2用量为5%、硫酸浓度为40%(质量分数)、浸出温度为90℃、浸出时间为9 h、液固比为2.5∶1.0的条件下,氧化剂氧化-酸浸提钒工艺的钒浸出率可达72.4%,比传统的钠化焙烧工艺高出10%以上。  相似文献   

17.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转炉钒渣在焙烧过程中的碱比、返渣比、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等对钒转浸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控制碱比为3.4,返渣比为2∶3,焙烧温度820℃,焙烧时间120 min,可以使钒转浸率达到90%,残渣中的TV含量达到0.6%左右,浸出液澄清透明。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钒渣焙烧提钒工艺钒资源利用率低、铬无法同步提取、"三废"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基于亚熔盐非常规介质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通过反应分离耦合工艺设计,提出了亚熔盐法高效清洁提钒新技术。亚熔盐新技术可将钒渣分解温度由传统工艺的850℃降至200~400℃,钒一次转化率可达95%以上,铬回收率提高到80%以上,可望突破传统钒渣提钒方法的资源环境制约。  相似文献   

19.
采用硫酸化微波焙烧—水浸工艺从石煤中提取五氧化二钒,考察了硫酸用量、微波功率、粒径、微波焙烧温度和时间、添加剂NaF加入量、水浸液固比、水浸温度和时间对钒、铁、铝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下述最佳工艺条件下,五氧化二钒的浸出率达90%以上:硫酸用量30%、微波功率700 W、粒径0.08mm、200℃微波焙烧1h、NaF加入量3%、水浸时间1h、水浸液固比3∶1、水浸温度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