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平煤股份二矿在庚20-F23070采面回采期间,为了确保采面接替,便于下一个工作面的快速形成,在庚20-F23070采面机巷350m进行沿空留巷,通过沿空留巷大大降低了材料投入,取消了区段煤柱,避免了刀把工作面,提高了回采率,减少了掘进施工队伍,降低巷道掘进率,缩短了下一个工作面的准备时间。  相似文献   

2.
介绍使用泵送高水速凝材料作沿空留巷支护墙,实现综采前进式回采的新技术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3.
杜云宽 《煤矿安全》2011,42(8):42-44
通过对煤层、顶底板岩层结构分析;高水速凝材料力学特征分析,确定高水速凝材料巷帮充填工艺、配套设备及充填系统;巷帮支护参数、巷帮支护体宽度、水灰比等。通过矿压观测,实际观测沿空留巷效果,保证沿空留巷技术安全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4.
沿空留巷一般适用于开采缓斜和倾斜、厚2.0m以下的薄及中厚煤层。这种方法与留煤柱时相比,不仅可以减少区段煤柱损失,而且可大量减少平巷掘进工程量。也是缓解同一采区集中生产接替紧张局面的有效途径。显德汪矿通过采取特种支护切顶护帮沿空留巷的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高水速凝材料巷旁充填在沿空留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巷旁充填在协庄矿沿空留巷中的应用,阐述了该项技术的特点和巷道围岩变形的规律;分析了试验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6.
沿空留巷在柳泉煤矿薄煤层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沿空留巷对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降低巷道掘进率、缓解采掘紧张关系和实现矿井集约化生产有显著效果。依据7101工作面具体地质条件,在巷道原支护参数的基础上,应用岩土工程分析软件FLAC对矸石带宽度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得出合理的矸石带宽度为2 500mm。现场应用结果表明,留设矸石带宽度是合理的,能降低巷道掘进率,减少矸石排放量,达到了7煤薄煤层高产高效的目的,可为相似条件沿空留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根据古书院煤矿91304综采工作面的地质、生产技术条件计算出合理的巷旁支护参数,设计了泵送高水速凝材料进行巷旁充填的工艺系统,并对巷道围岩变形、顶板离层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高水速凝材料进行巷旁充填,适应9^#煤层回采工作面项板的活动规律,能有效地控制围岩的变形。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煤炭采出率,减少巷道掘进量,在锦丘煤矿开采中实施沿空留巷技术,根据巷道硬顶软底的情况提出了沿空留巷支护方案,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确定了巷道支护的具体参数,实践结果表明:留巷高度满足留巷要求,有效地控制了巷道围岩的变形,并且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黄玉诚 《煤》1997,6(3):39-41
沿空留巷机械化构筑护巷带技术工业性试验中,采用高水速凝材料作为巷旁支护材料,设计了泵送充填工艺系统,选取了有效的巷旁充填临时支护方案,并应用于九龙口矿,对其所取得的技术效果和经济效益作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缓倾斜薄煤层的高效安全开采措施,结合某煤矿区域内的典型缓倾斜薄煤层,应用沿空留巷技术,对既有的开采工艺进行优化。而后对该技术模式进行现场测试,测试结果显示,该设计的沿空留巷技术模式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顶底板双软型薄煤层工作面特殊开采条件,分析了沿空留巷的技术难点与关键技术。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薄煤层沿空留巷围岩破坏特征及变形规律,建立了薄煤层综采面沿空留巷结构模型,通过方案数值模拟对比分析,揭示了薄煤层综采面快速沿空留巷基本原理,提出"采空区预先垒砌矸石袋,巷道内及时构建胶结充填体和铰接顶梁与单体支柱巷内滞后补强支护"的沿空留巷方案,实现了顶底板双软型薄煤层综采面快速沿空留巷。赵官能源煤矿的工程实测表明:巷道顶板下沉量最大仅为197 mm,底鼓量为83 mm,巷道两帮移近量为327 mm,工作面留巷效率达到18 m/d。  相似文献   

12.
张帅  徐金海  李冲 《煤炭工程》2022,54(1):112-116
综放沿空巷道底鼓不仅造成巷道的破坏,对窄煤柱、巷旁充填体乃至整个巷道的稳定性也有重要影响,强烈的底鼓带来大量的维护和翻修工作,严重影响矿井正常的生产,大大增加了巷道的支护和维修费用。采用Winker弹性地基理论模型,建立了沿空留巷底鼓力学模型,结合工程案例,对巷道底鼓力学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实体煤与巷旁支护体侧底板变形接近零,巷道区域底板变形呈现为"抛物线"特征,具有非正对称现象,底鼓最大变形处位于靠近巷旁支护体侧,最大值为628mm;实测变形监测100d后底鼓量最大值为645mm,理论模型最大值与实测最大值误差为2.6%。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新郑煤电12209工作面运输巷三软煤层进行分析,提出了三软煤层巷旁浇筑支护沿空留巷技术方案,包括超前扩帮支护、巷道喷浆注浆加固、单体液压支柱抬棚支护、切顶卸压和沿空留巷混凝土墙体浇筑等工艺技术.经沿空留巷现场监测点监测发现,留巷出现变形、顶板向充填墙体一侧倾斜下沉、底鼓严重、煤帮局部挤出等问题.针对监测到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沿空留巷巷内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沿空留巷围岩变形大、变形不匀均、维护效果差等状况,以沁新矿沿空留巷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模拟分析了巷内支护与围岩变形、应力分布的关系,揭示了沿空留巷巷内支护机理:采用高阻让压支护,提高沿空留巷围岩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适应沿空留巷阶段性围岩大变形与应力调整。开发了沿空留巷巷内支护技术:① 基本支护:采用高预紧力、高强度、大延伸率锚杆与锚索支护,提高围岩承载能力、适应围岩大变形;② 加强支护:回采工作面后方一定范围内的沿空留巷采用高阻让压的单体液压支柱加强顶、底板支护,即在采空区顶板破断和沿空留巷围岩应力调整的剧烈阶段,通过单体液压支柱有效支撑顶底板、减小顶板回转、下沉和巷道底臌,保持沿空留巷围岩稳定;③ 沿空留巷围岩变形稳定后撤除作为加强支护的单体液压支柱。  相似文献   

15.
沿空留巷锚杆支护技术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沿空留巷巷内支护存在的问题,从提高巷道围岩自身强度及巷内支护对顶板支撑力出发,提出了沿空留巷巷内采用锚杆支护技术。工程应用表明,锚杆支护巷道沿空留巷,有效切落了采空区侧顶板,减小了巷旁支护体载荷;沿空留巷维护效果表明,该技术在留巷期间有效控制了巷道变形,提高了沿空留巷围岩整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高瓦斯煤层巷道掘进过程中易出现瓦斯突出、工作面回采瓦斯浓度频繁超限、工作面采掘接替紧张等难题,以高山煤矿1902工作面为工程背景,研究了高瓦斯突出煤层原位充填沿空留巷技术。通过理论分析选定预制混凝土砌块墙原位充填支护方式,理论计算出充填隔离墙体留设宽度为0.72~1.68 m;运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了0.8、1.2、1.6 m共3种不同墙体宽度条件下巷道围岩塑性区、巷道应力及位移分布规律,并在1902工作面进行现场试验与矿压监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充填隔离墙体留设宽度的增加,墙体切顶能力增强,巷道围岩应力、位移变形量减小,最终确定墙体合理留设宽度为1.2 m。现场监测留巷顶底板平均总移近量基本维持在250 mm±50 mm,两帮平均总移近量维持在200 mm±20 mm,从而检验了该技术的可行性,可为类似条件煤矿应用沿空留巷技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综合机械化固体充填采煤原位沿空留巷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艳利  张吉雄  张强  昝东峰 《煤炭学报》2011,36(10):1624-1628
针对综合机械化固体充填采煤原位沿空留巷的技术难点,在分析该条件下沿空留巷围岩结构力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机械化固体充填采煤巷旁充填原位沿空留巷的新技术。此项技术有3个关键方面:一是合理组织采煤、充填与留巷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配合;二是针对原巷道设计合理可靠的支护形式,并保证采空区充填体的密实度;三是沿空留巷巷旁充填体的形式及锚杆、钢带、钢筋梯梁及金属网的组合加固方案设计。现场工业性试验表明,该技术条件下的沿空留巷巷道两帮位移最大46 mm,顶底板移近最大87 mm,采空区充填体与巷旁充填体共同控制了顶板活动,留巷维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针对峻德煤矿倾斜煤层开采期间沿空侧巷道冲击地压频发的问题,采用现场调研、微震监测、物理相似模拟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倾斜煤层工作面开采期间靠近沿空侧巷道的覆岩关键层更容易破断产生剧烈动载扰动;随着煤层倾角减小,沿空侧巷道煤柱帮应力集中程度减小,实体煤帮应力集中程度增大,应力集中由煤柱帮内向实体煤帮内转移;在动静载叠加作用下导致巷道两帮煤体失稳破坏诱发冲击地压,且不同倾角煤层冲击启动区域不同。研究结果对倾斜煤层工作面后续回采阶段卸压防冲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巷旁支护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机理及高水速凝材料巷旁充填技术的施工工艺和安全技术措施。该项技术工艺简单,机械化程度高,护巷效果好,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具有很高的实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Pointed out some technical difficulties of gob-side entry retaining with roadside packing in Iongwall top-coal caving technology (LTCT), and analyzed the function mechanism of roadside filling body. Theory analysis shows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high water material fit for the feature of deformation of gob-side entry retaining in LTCT, and gob-side entry retaining in LTCT face is one of effective ways to increase the recovery ratio of mining distri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