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磷酸铁锂(LiFePO4)具有原料来源广、比容量大、电化学性能好和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因而在电池领域受到广泛的关注。但由于磷酸铁锂自身的电子电导率小及离子扩散系数低,从而限制其应用范围。本文针对国内外最新磷酸铁锂的掺杂改性进行介绍,并对该材料将来的改进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磷酸铁锂(LiFePO4)是绿色环保的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材料。但由于材料自身电子和离子传导率差、堆积密度低等缺点,限制了其实际应用。综述了对磷酸铁锂材料改性研究的最新进展,并预测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改性方法,综述了近年来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研究进展.重点叙述了金属粒子掺杂改性及碳包覆改性方面的研究成果.在综述各改性方式方面进展的基础上,指出了现阶段研究上对改性方式的理论体系建立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作者研究小组的研究,对磷酸铁锂材料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LiFePO4的多种制备方法及优缺点,重点综述了近年来LiFePO4正极材料在碳包覆、元素掺杂以及纳米化改性技术领域的最新进展。对比了各种LiFePO4正极材料改性方式的特点,指出了现阶段LiFePO4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对LiFePO4正极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磷酸铁锂的液相合成及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橄榄石结构的LiFePO_4以其高比容量、低成本、环境友好、热稳定性良好等优点而成为一类最具发展前景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但电导率和离子扩散率低是制约其在动力电池领域广泛应用的主要障碍.从材料制备和改性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利用液相法合成LiFePO_4以及掺杂改性的研究状况,比较了水热法、共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及掺杂对材料性能的影响,认为合成材料的形貌和粒径以及导电剂或少量金属离子的掺杂是提高LiFePO_4电导率的有效方法,指出今后的重点方向是合成工艺的改进和理论的继续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纳米磷酸铁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LiFePO4)正极材料具有比能量大、工作电压高、循环寿命长、无记忆效应、对环境友好等突出优点,但LiFePO4本身低的电子电导率和锂离子扩散系数阻碍了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大规模应用,而制备纳米LiFePO4作为电极材料并进行改性可以改善其电化学性能。本文主要综述了国内外合成纳米LiFePO4的不同方法及其电化学性能,并介绍了当前LiFePO4发展所遇到的问题,指出了锂离子电池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及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橄榄石型磷酸铁锂(LiFePO4)由于安全性能好、循环寿命长、原材料来源广泛、无环境污染等优点被公认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锂离子动力与储能电池正极材料。综述了近年来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在制备和改性方面的最新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未来的主要研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自从90年代SONY率先推出锂离子电池以来,锂离子电池行业迅猛发展,尤其是其正极材料的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已经从钴酸锂材料一枝独秀,发展成钴酸锂、锰酸锂、镍钴酸锂、镍钴锰酸锂、磷酸铁锂材料齐头并进的态势。这些材料根据其各自的特点,适用于不同的领域。  相似文献   

9.
以水热法合成的纳米MnO2为模板,合成了以棒状结构为组成单元的球状LiMn2O4纳米材料,并首次用FePO4对其进行了表面包覆改性。通过XRD、SEM、TEM、EDS等表征手段对材料的结构、形貌及组成元素进行了分析,并测试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经过1%(质量分数)FePO4包覆的LiMn2O4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在1C下首次放电比容量达128.6mAh/g,循环100次后仍保持97.3mAh/g,容量保持率为75.7%;在0.1C下充电,在0.1C、0.2C、0.5C、1C、2C、3C、4C下连续放电,放电比容量分别可达131.2mAh/g、128.0mAh/g、127.1mAh/g、126.0mAh/g、117.8mAh/g、110.9mAh/g和104.6mAh/g。  相似文献   

10.
11.
磷酸铁锂(LiFePO_4)具有环境友好、价格便宜、安全性能好等优点,被认为是最具应用前景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之一,已经广泛应用于国内的电动车动力电池中。但由于其导电率低和锂离子扩散速率慢等问题,一直制约其发展,对其进行改性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磷酸铁锂近年来的研究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二次掺碳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C复合材料的合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不同阶段掺碳对合成LiFePO4/C复合材料的晶型没有影响,但对其电化学性能影响明显,二次掺碳能有效地提高容量和改善材料的稳定性;当蔗糖二次加入量为碳与磷酸铁锂质量比为3%(质量分数)时,样品颗粒细小且均匀,同时电化学性能最好,在0.2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61.19mA.h/g,循环20次后仍保持在153.68mA.h/g。  相似文献   

13.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刚刚发布的《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纳米材料被列为前沿新材料之一,代表了新材料科技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和未来广阔的市场前景。《规划》中指出,要加强纳米技术研究,重点突破纳米材料及制品的制备与应用关键技术,积极开发各类纳米材料,并推动它们在新能源、节能减  相似文献   

14.
《中国测试》2017,(1):42-45
在聚苯硫醚的生产中,采用甲醇调浆、洗涤,改变洗涤工艺。通过甲醇的洗涤工艺使得锂离子的分离回收效率达到88%,同时实现锂盐与反应副产物钠盐的分离,为后续电池正极材料的合成创造条件,并且该洗涤工艺没有降低聚苯硫醚产品的性能。利用甲醇洗涤工艺中得到的含锂N-甲基吡硌烷酮(NMP)溶液,再通过溶剂热合成磷酸铁锂,并对其进行碳包覆处理。通过XRD、SEM、电化学检测等表征,所得磷酸铁锂材料粒径小、颗粒均匀、结晶性好,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碳包覆处理后得到的Li Fe PO4/C在0.1C倍率首次放电比容量在152 m Ah/g左右,在1C倍率首次放电比容量仍有137 m Ah/g左右。  相似文献   

15.
郭雅芳  肖剑荣  侯永宣  齐孟  蒋爱华 《材料导报》2018,32(7):1073-1078, 1083
锂硫电池因高比容量和高能量密度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成为新型锂电池研究热点之一。隔膜作为锂硫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电池各方面性能的关键。现阶段锂硫电池隔膜改性工作主要集中于高性能涂层材料的设计与合成以及新型隔膜材料的开发。本文综述了锂硫电池隔膜改性的研究现状,分别从碳涂层隔膜、元素掺杂碳涂层隔膜、金属氧化物/碳复合涂层隔膜、新型薄膜材料和多层隔膜等五个方面进行介绍,指出了从隔膜入手提高导电性、抑制穿梭效应、减轻锂电极腐蚀,从而提高电池电化学性能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利用超临界水热合成法制备了磷酸铁锂(LiFePO_4)纳米颗粒,并通过直接向原料中加入碳源和还原剂考察原位碳包覆和还原效果。结果表明:抗坏血酸和柠檬酸都可有效防止Fe~(2+)的氧化,抗坏血酸的还原效果更优,最佳添加量为5%(wt,质量分数,下同)。多壁碳纳米管具有较好的碳包覆效果,最佳碳包覆量为5%,蔗糖包覆效果较差。将优化条件下添加5%的多壁碳纳米管和抗坏血酸制备的LiFePO_4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在0.1C电流密度下的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可分别达到134.0和123.0mAh/g,充放电效率为91.79%。  相似文献   

17.
水热晶化工艺可以显著减轻产物颗粒团聚的不利影响。以硫酸亚铁为铁源的磷酸铁锂水热合成法,所耗氢氧化锂达到化学计量的3倍,严重浪费锂资源。研究发现以碳酸亚铁为铁源,在合适的酸度条件下,可以通过水热晶化工艺制备出颗粒团聚轻微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与硫酸亚铁水热法相比能有效节省2/3的锂源,在0.1C条件下,包覆3%(wt,质量分数)碳制得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具有较高的放电比容量,达到161mAh/g。  相似文献   

18.
“作为新兴材料——磷酸铁锂的发展得到锂离子电池业界的强烈关注,但是其专利归属问题,困扰着不少跃跃欲试的企业。”深圳高交会“两岸三地锂电CEO高峰论坛”,国内锂电巨头集体露面。作为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的代表,该公司董事会秘书梁锐在表达了上游原材料至于电池制造业的意义之际,不忘向《新材料产业》杂志流露出他们对于磷酸铁锂材料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对LiFePO4的不同位金属离子掺杂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共沉淀法合成Li位和Fe位Mg2+、Mo6+掺杂的LiFePO4正极材料,通过XRD、XPS、充放电曲线以及CV、Mott-Schottky对材料进行表征和测试,主要分析了金属离子在Li位和Fe位掺杂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g2+和Mo6+可以分别在Fe位和L...  相似文献   

20.
张航  彭钰函  薛丽红  张五星  严有为 《功能材料》2021,52(11):11009-11016,11022
金属锂是下一代高能量密度二次电池的理想负极材料.但锂具有高的反应活性和还原性,造成其SEI膜不稳定、锂枝晶生长和体积膨胀效应等问题,从而限制了锂金属电池的实际应用.基于锂负极存在的问题,综述了锂负极、隔膜、人工SEI膜、电解液和固体电解质的改性策略,并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