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桂中晚古生代含油气盆地控盆断裂特征及遥感解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桂中晚古生代盆地生、储、盖层发育完整,油气显示广泛分布,是具有较好成藏前景的含油气盆地.通过区域资料分析、野外地质调查及遥感构造解译分析发现,桂中晚古生代含油气盆地的形成、发展与演化受多条断裂构造的制约,主要的控盆断裂有宜州-东泉(柳州)弧形断裂带、永福-来宾断裂带、南丹-都安-马山断裂带、桐木-东乡断裂带、大明山-来宾-象州隐伏断裂带等,这些断裂带受基底构造和不同块体作用及不同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在盆地演化过程过程中表现各自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3.
伊犁盆地可划分为东、西盆地,两者具有成因联系,目前对西盆地沉积特征研究很少,这不利于整个伊犁地区古地理的恢复,制约了伊犁盆地油气勘探及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油气合作。以野外地质调查资料为基础,结合盆地内地球物理资料与研究成果,通过研究西伊犁盆地石炭系、二叠系的平面发育特征与垂向发育特征,恢复西伊犁盆地石炭—二叠系的古地理环境,为今后该地区开展油气勘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南襄盆地泌阳断陷成盆机制及其成盆史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泌阳断陷成盆史经历了晚白垩世初始断陷期、早第三纪主断陷期和晚第三纪拗陷期三个发展时期,主断陷期是泌阳断陷发生、发展的主要成盆期,可进一步划分为强烈断陷、稳定断陷、断陷消亡3个发展阶段。在泌阳断陷湖盆中,构造作用是沉积层序发育的关键控制因素,它制约着低频层序(盆地充填序列、构造层序、层序组及层序)的发生、发展与形成。另外,控制泌阳断陷形成的北北东向栗园—泌阳断裂带具转换断层性质,在泌阳断陷湖盆早第三纪演化历程中,由于该断裂带的继承性活动,在断陷湖盆东南边缘地带(即栗园附近)形成了一构造性质转换带及地震反射信息复杂带。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和描述方正断陷主要断裂构造的发育与分布规律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北东向基底卷入型控盆断裂运动的时空分布特征与断陷的时空演化、充填堆积序列和沉积相带分布的关系,为油气生成和保存条件的研究提供了地质依据。根据断裂的控盆控凹作用,方正断陷划分为3个次级构造单元和3个构造层序以及地堑期的不同盆地样式的2个发育阶段。  相似文献   

6.
佳-伊地堑方正断陷的断裂控盆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和描述方正断陷主要断裂构造的发育与分布规律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北东向基底卷入型控盆断裂运动的时空分布特征与断陷的时空演化、充填堆积序列和沉积相带分布的关系,为油气生成和保存条件的研究提供了地质依据。根据断裂的控盆控凹作用,方正断陷划分为3个次级构造单元和3个构造层序以及地堑期的不同盆地样式的2个发育阶段。  相似文献   

7.
分析宁安盆地古近系化石类型和含量特征,以及油页岩中岩石矿物组成含量特征及各种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阐述研究区油页岩形成时的古气候条件及沉积环境.结果表明:古植物类型以温带、亚热带的草本植物、落叶阔叶林为主,矿物组成含量体现富含高岭石、伊蒙混层较少的特点;微量元素质量比m(Mn)/m(Ti)值介于0.02~0.11之间,m(Sr)/m(Ba)值介于0.48~0.68之间,m(Ni)/m(Co)值介于1.97~3.02之间,m(Ni)/m(V)值介于0.10~0.39之间,m(V)/m(V+Ni)值介于0.72~0.91之间;稀土元素中δCe值分布在0.76~0.87之间.研究区内油页岩形成时的气候主要为温带—亚热带半湿润、湿润、多雨的气候条件;形成于近岸、陆相淡水浅湖—沼泽,贫氧的还原性沉积环境中.该研究对明确研究区油页岩形成时的沉积环境及其勘探潜力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嘎顺淖尔盆地新近纪以来孢粉组合与古环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内蒙古额济纳旗嘎顺淖尔湖深42.5m钻孔岩心沉积物的孢粉分析,探讨中更世以来湖盆周边的古植被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时期以温湿的森林植被为主导,可分为7个孢粉带.中更新世早中期,沉积物以洪积物为主,夹多层湖相层;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早期,沉积环境以湖滨相为主;晚更新世中期,沉积环境以浅湖相为主,夹湖滨相;晚更新世晚期,沉积相以湖滨相为主;晚更新世末期至全新世以浅湖相为主.从沉积特点看,嘎顺淖尔湖形成较晚.  相似文献   

9.
鲁西南蒙阴盆地古近系沉积特征及沉积环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运用沉积学和沉积地球化学方法对蒙阴盆地古近系进行了沉积特征及沉积环境演化研究,结果表明,蒙阴盆地常路组(E12+3-E21ch)反映了河流和滨浅湖沉积环境,常一段的河流沉积较发育,常二段以滨浅湖为主,有沼泽化含煤和黏土沉积,常三段为滨湖沉积;w(V)/w(V+Ni),w(Sr)/w(Ba),w(Mg)/w(Ca)等地球化学指标反映出常路组沉积时期虽总体处于水体弱分层的淡水环境,气候湿润,但存在小的波动,古盐度与古水深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蒙阴盆地古近纪封闭的山间盆地性质相吻合.此后的朱家沟组(E21zh)为常路组沉积后地形迅速抬升的山麓冲洪积体系.蒙阴盆地古近纪演化过程主要受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影响而发生右行走滑的沂沭断裂和兰聊断裂的活动控制.  相似文献   

10.
轴向沉积体系是陆相断陷盆地油气勘探中的有利相带.为加深对断陷盆地轴向沉积体系发育及其演化的认识,以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为例,利用三维地震资料、滨线迁移轨迹特征及钻井信息,揭示涠西南凹陷流一段西部轴向三角洲沉积体系的空间展布及演化特征,认为轴向三角洲沉积通常发育于断陷盆地裂陷晚期,其垂向叠置样式及空间展布受到构造活动、古地貌以及相对湖平面变化的控制.研究结果表明,涠西南凹陷西部轴向三角洲沉积体系由6期加积和进积两种不同类型的准层序组构成.加积型准层序组发育时期,可容空间增长速率较高,顶积层厚度较大,单期厚度约为50~80 m,底积层延伸范围广,以发育S型前积为特征,前积角度相对较低(1.5°~2.0°),滨线迁移轨迹为上升型;进积型准层序组发育时期,可容空间增长速率较低,缺乏顶积层(厚度小于30 m),以发育斜交型前积为特征,前积角度高,平均约为3°,可见顶超现象,滨线迁移轨迹为平缓型.加积与进积两种类型准层序组相互叠置,交替出现,在垂向和横向上对涠西南凹陷进行充填.轴向三角洲沉积发育于涠西南凹陷第2次裂陷晚期,其空间展布及演化受相对湖平面阶段性变化及构造-古地貌格局的控制,相对湖平面经历了多次"上升—稳定"的阶段性变化,沿二号断裂带的差异沉降很可能是导致这种阶段性变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对鄂尔多斯盆地基底断裂特征及其活动性作了总结、归纳与分析。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不仅是一个四周被活动断裂或深大断裂围限的块体,其内部还存在大量规模不等的基底断裂,并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盆地内基底断裂带可分成4组:几乎贯穿整个盆地的华池—米脂—大同北东向断裂带;盆地北部的多条东西向断裂带和中部的定边—绥德、南部的庆阳—富县—宜川等东西向断裂带;中部发育的定边—吴起、乌审旗—榆林北西向断裂带与盆地东西两侧的近南北向巨型断裂带。鄂尔多斯盆地内存在的现代构造地貌以及普遍发育的雁行状、X共轭状节理等现象,是新构造运动的直接表现;盆地内存在的深部流体活动信息、现代地球化学景观特征以及众多的小地震、微地震活动及其与基底构造的密切关系,反映了这些断裂的现代活动性。  相似文献   

12.
辽西凹陷是辽河油田重要的油气产区,发育了世界上最好的烃源岩。优质烃源岩主要发育在古近系。辽西凹陷古近纪覆水深度可达1 000 m,是一个极超深水凹陷;超深水的发现主要是通过地震剖面解析古近纪齐家扇体来获得,通过解析1518和1631两条测线(结合岩芯沉积特征)获得了沙三中期扇三角洲前缘前积层的最大高度为1 000 m,并将其反演成古水深,发现辽西凹陷在古近纪沙三中期最大水深约为1 150 m,在这种极超深水的条件下发育了非常特殊的以含大量泥漂砾的砂砾重力流为主的沉积;扇三角洲前积层倾角为26°~29°;辽西凹陷古近纪的水深变化经历了一个极快速变深和缓慢变浅的演化过程,其快速沉陷是岩浆底辟热侵蚀塌陷及地表侵蚀使得盆地基底快速大幅沉降所致;辽西凹陷的极超深水在这种极端的裂谷快速沉降的动力背景下形成的,为沙三段优质烃源岩及油气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辽西凹陷沙三中期与东营凹陷沙三中期极超深水的发现还揭示了渤海湾盆地沙三中期可能存在超大规模的深水或超深水坳陷,进而揭示了渤海湾盆地和黄海可能存在大范围的优质烃源岩和油气资源。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对冀中坳陷饶阳凹陷中北部42口井孢粉化石的鉴定,讨论了该区沙河街组孢粉植物群的古生态分类,建立了一个Quercoidites-Ulmipollenites高比例组合和5个亚组合:Ephedripites-Ulmoideipites亚组合,Pinaceae-Ephedripites-Podocarpidites亚组合,Ephedripites-Pinaceae-Labitricolpites亚组合,Pinaceae-Podocarpidites亚组合和Piceaepollenites-Ephedripites-Cedripites亚组合。通过与黄骅坳陷滩海沙河街组孢粉组合对比,根据研究区各时期孢粉组合的不同特征,探讨了饶阳凹陷中北部古近纪沙河街组古生态的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各孢粉组合中生组分比例稳定,平均70%以上,而旱生和湿生孢粉组分比例变化细微;沙四段晚期植被类型以常绿—落叶阔叶林为主,属半干旱暖温带气候;沙三段植被类型以针叶林为主,阔叶林混生,属半湿润亚热带气候;沙二段植被类型是针叶混交林,属半干旱亚热带气候;沙一段植被类型以针叶混交林为主,湿生草本植被增多,属湿润亚热带气候。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断裂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鄂尔多斯盆地断裂的形成机制及其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控制作用,在重、磁、区域地质等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充分应用油气勘探、野外考查等资料,分析了盆地主要地质构造时期的演化过程及其力学机制,认为盆地盖层断裂十分发育且断裂大多继承、追踪基底断裂的走向及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加里东晚期,盆地基底先存断裂在周围板块碰撞挤压作用下发生活化,为盖层断裂形成和演化奠定了基础,在印支期、燕山期以及喜山期的多期应力场综合作用下,盆地盖层断裂广泛发育.根据方位可分为东西向、南北向、北东向和北西向;根据规模可分为盆地级(100 km)、坳陷级(50~100 km)、区带级(10~50 km)和圈闭级(10 km);根据力学性质可分为张剪型、挤压型和剪切型.这些断层倾角大多在60°~90°之间且具走滑性质,地震剖面上同相轴错断不明显,隐蔽性较强.盖层断裂和裂缝带对油气运聚成藏有重要意义:断层为油气垂向运移提供了通道,且断层活动使油气聚集形成圈闭;断层活动形成的裂缝带改善了低渗储层的物性,为油气富集提供了先决条件;断裂带展布控制了油气藏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5.
南海北部湾盆地构造特征及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造运动控制沉积盆的的形成和演化,也是控制盆地不同级次的层序单元形成和构型的关键因素。据构造运动和可容纳空间变化特点,论述了北部湾盆地在第三纪构造发育特征及盆地在拉张和热沉降背景下沉积层序的基本构成样式和沉积特点。  相似文献   

16.
构造运动控制沉积盆地的形成和演化,也是控制盆地不同级次的层序单元形成和构型的关键因素.据构造运动和可容纳空间变化特点,论述了北部湾盆地在第三纪构造发育特征及盆地在拉张和热沉降背景下沉积层序的基本构成样式和沉积特点。  相似文献   

17.
18.
扇三角洲是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戴南组较为发育的一种沉积类型,集中分布在凹陷南部陡坡带一侧,是该区一个重要的勘探领域。根据岩芯、测井、地震、粒度等资料,对高邮凹陷古近系戴南组扇三角洲的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高邮凹陷戴南组的沉积相模式。根据单井沉积相、连井沉积相分析以及地震剖面反射特征和砂地比图综合分析,确定了戴南组各亚段沉积相的平面展布,编制了戴南组各亚段沉积相分布图。结果表明:高邮凹陷南部陡坡带地形陡,存在扇三角洲发育的条件,也存在反映浅水环境的岩性特点,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低反映了近物源的条件,还发现反映牵引流和重力流共存的沉积构造特点; 从地震反射特征上看,反射结构不稳定,并发现向盆地边缘加厚的楔形地震相。在此基础上,重点对戴南组扇三角洲相各微相进行了分析,共划分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和前扇三角洲亚相,并进一步划分出水上分流河道、漫滩沼泽、水下分流河道、分流河道间和席状砂等微相,最后详细阐述了各微相的沉积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为了分析断裂在方正断陷油气成藏与分布中的作用,在断裂发育及系统划分基础上,采用断裂系统与油气分布之间叠合分析方法,研究方正断陷断裂系统对油气成藏与分布控制作用及模式.结果表明:方正断陷断裂系统对油气成藏与分布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1)Ⅵ类断裂系统为东部油气运移提供输导通道,其下盘断鼻构造是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2)反向Ⅰ、Ⅳ类断裂系统为西部油气聚集提供遮挡条件,并且其封闭能力控制油气聚集.断裂系统控藏模式包括:(1)Ⅵ类断裂输导下盘在断鼻构造中控藏模式;(2)反向Ⅰ、Ⅳ类断裂下盘遮挡圈闭控藏模式.研究结果对认识方正断陷油气成藏与分布规律,指导该地区油气勘探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云龙锡矿带位于滇缅歹字型构造体系内,特别是三江南北向断裂带中,矿带内断裂经历了三期构造运动。在早、晚两期运动中,断裂归属歹字型构造体系,中期则属于南北向断裂带。早期歹字型构造体系控制锡石—石英—电气石型矿的形式,中期南北向断裂带为锡石—硫化物型矿的成矿构造体系,亦是主要的成矿构造体系。断裂具明显的分级控矿特点。铁厂矿床的大部分矿脉产于花岗岩质蚀变构造岩中,其中碎粒岩与含矿断裂的关系最为密切,是找矿的良好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