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3 毫秒
1.
左跃 《中国核电》2018,(1):116-119
核电作为改善大气环境、提供能源支撑和调整能源结构的重要支柱,积极推进核电建设、推动核电走出去是国家重要的能源战略。中国核电已有三十多年的安全发展经验,但公众对核电了解依旧不深,部分公众甚至存有误解,核领域的邻避事件时有发生,核电发展面临着接受公众考验的"新常态"。文章通过对影响核电发展的核安全文化、公众参与、互联网新媒体等因素的分析,提出搭建政府、公众、企业、媒体等多方对话平台的重要性。围绕如何做好核电公众沟通,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科普宣传、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和舆情管理的实施策略,对于核电项目有效地开展公众沟通,赢得公众支持,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曹凯 《中国核电》2023,(5):612-616
自媒体时代背景下,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在此情况下,核电项目公众沟通工作也面临着新的困难与挑战。只有做好核电公众沟通工作,才能让公众更容易接受核电、支持核电,才能顺利推进核电的发展。本文总结了核电新项目公众沟通工作的实际工作经验,介绍了自媒体时代背景下核电项目公众沟通工作的方式与方法,给出切实可行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公众对核电的接受程度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核电发展的瓶颈.福岛核事故后,我国核能公众沟通工作面临着诸多新挑战,对核电项目前期阶段专项公众沟通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为了更加深入地检验核电项目建设单位公众沟通工作的有效性,充分应对这些挑战与要求,切实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在既有工作的经验基础上,探究融合同行评估和沙盘推演...  相似文献   

4.
公众对核电的态度对核电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当由于核事故造成公众对核电支持率下降时,核电企业通常会通过风险沟通和利益保障等方法来挽回公众对于核电的支持。本文基于Markov过程探寻核电领域最优的公众风险沟通策略,合理选择风险沟通的时间、频率和类型,得出最优应对策略。在风险感知周期过程中,选取适当节点进行风险沟通,可认为公众对核电态度的支持率变化呈Markov过程。同时,对不同状态下Markov链所对应的转移概率矩阵进行分析,对各种方案进行选择组合与影响因素灵敏度分析,得到了最佳的政策沟通策略。  相似文献   

5.
周如明 《中国核电》2018,(3):296-299
提升公众参与水平已经成为促进我国核电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这是社会进步的要求,也与福岛核事故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关。讨论如何提升核电公众参与水平的问题,包括进一步提升核电信息透明度的建议,有关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责任主体的探讨,以及建立核电公众沟通机制的可能方案。  相似文献   

6.
汪志宇 《中国核电》2022,(1):106-109,123
"双碳"背景下,核电作为一种安全清洁高效的新型能源属性与公众对于核电的现有认知属性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始终制约着核电行业的发展.但是赢得公众对核电的信任与支持是一个较为庞大的系统工程,这其中既有技术知识的问题,又有利益平衡的问题,还有情感信任的问题,基于党的群众工作方法,并充分借鉴国内外核电公众沟通良好实践经验以及一线核...  相似文献   

7.
《中国核电》2018,(3):310-310
[B2C(Business-to-Customer)】通常所说的“直接面向消费者或者客户”的模式。将这一原本起源于电子商务领域的概念引入核电行业,用于公众沟通工作,是中国核电工作方式的一次重大转变,也是工作理念的重要创新,意味着中国核电的公众沟通工作将更加接地气、有土壤、求精准和重实效。  相似文献   

8.
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事故的发生在全世界引起了一场“反核”风暴。分析原因得知,公众对核电信任的丧失直接导致了对核能接受度的下降。相关信息的公开透明以及与民众展开积极的沟通、促进公众参与,已成为提高公众对核电信任的决定性因素。为了提高福岛核事故后公众的信任,日本做了很大的努力。调研了福岛核事故后,日本在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公众沟通方面所做的工作,分析了我国在核能信息公开、公众参与的问题,并对我国如何提高核能公众接受度提出了建议。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事故的发生在全世界引起了一场“反核”风暴。分析原因得知,公众对核电信任的丧失直接导致了对核能接受度的下降。相关信息的公开透明以及与民众展开积极的沟通、促进公众参与,已成为提高公众对核电信任的决定性因素。为了提高福岛核事故后公众的信任,日本做了很大的努力。调研了福岛核事故后,日本在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公众沟通方面所做的工作,分析了我国在核能信息公开、公众参与的问题,并对我国如何提高核能公众接受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邓理峰 《中国核电》2018,(3):307-310
目前我国核电的发展面临着驱动和制约力量并存的状况。一方面,在国家能源转型战略中,核电被赋予非常重要的角色;另一方面,公众对于核电仍存有疑虑。核电民意的走向将影响到核电在我国的发展空间。本文分析了当前核电在社会接受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社会不信任、有效沟通技术风险的不确定性以及推进协商治理来培育公共理性的障碍,并基于此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包括通过协商治理来消除社会不信任和培育信任、革新核电公共沟通的组织定位和组织过程以及培育以科学的方法处置技术争议的公共理性。  相似文献   

10.
图书征订     
《核安全》2020,(3)
正为适应我国核电快速发展需要,加强核电公众沟通工作,有效规避邻避事件发生,国家核安全局组织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组织编制了《核与辐射安全科普系列丛书》和《核与辐射安全科普趣味系列丛书》。为有效提升公众的核电认知度,推动核与辐射安全科普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的开展,欢迎各有关单位和企业征订。  相似文献   

11.
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核电")与中国核学会从2013年起连续9年举办以"魅力之光"命名的全国核电科普活动(简称"魅力之光"),吸引以中学生为主体近300万公众深度学习核科学及核电知识,带动了上千名中学生与院士进行面对面沟通,深度体验核电魅力,获得了超过亿的新媒体网络关注量,成为首屈一指的全国性核电科普品牌...  相似文献   

12.
将概率风险评价方法应用于核电厂的应急撤离模拟,利用自主编写的简化撤离模拟程序,结合厂址事故源项、人口、道路、气象条件等特征,对多个核电厂应急撤离条件下公众与工作人员可能的受照剂量和风险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霞浦厂址应急道路方案遇到的实际问题,在保证事故应急状态下公众和工作人员能够有效撤离的同时,对应急道路方案进行了比选,为工程的实施提供借鉴和参考。相关程序和方法也可为后续发展海岛核电、小型供热堆等提供技术支持,有助于更直观地开展核电公众沟通。  相似文献   

13.
陶奇伟 《中国核电》2023,(5):767-770
2013年,“魅力之光”从秦山核电起步,开启全国范围内的核科普接力棒。从此风靡全国范围的“魅力之光”核电科普活动经过数百万人的参与、接力、付出,与中国核电发展事业同频共振,激发了全国数以百万计的青少年热爱核科学、追求核梦想的热情,成为当之无愧的“核科普圈明星”。2023年正值秦山核电落户海盐县四十年,有必要回顾总结四十年来秦山核电与海盐县探索实践中国核电和谐发展“邻喜蓝本”,营造“知核、亲核、爱核、护核”的社会环境的心路历程。特别是秦山核电以“魅力之光”活动为载体和抓手,全方位做好公众沟通、企地共荣的范例,探索“魅力之光”活动体系化模式,总结“魅力之光”活动的理念、思路和成功的经验,为全国核电科普活动特别是“魅力之光”活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核电事业的快速安全发展,核电行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当前形势下,做好核电环保科普宣传,向公众传递正确信息,引导公众接受并支持核电建设和发展就成为核电行业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国内核电行业在科普宣传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对新形势下做好核电环保及安全方面的科普宣传工作的路径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析。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核电建设加速发展,但随着公民权利意识的提高,公众的意见对于核电项目立项的影响力逐渐加大。本文结合我国公众参与领域的法规标准要求,分析论述了我国核电项目环评公众参与过程中所面临的跨行政区协调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安全目标作为核电厂进行安全评价的判定准则,对电厂的安全评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公众的接受性对核电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提高核电厂的安全性,使公众对安全目标有清楚的认知是发展核电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简要介绍安全目标的发展历程,分析公众接受性在核电发展中的作用,讨论公众接受性对制定核电安全目标的影响,提出提高公众接受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核电安全一直是社会上备受关注的话题,我国的经济发展、能源安全、环境保护是否需要核电支撑?发展核电的安全风险到底有多大?公众对核事故的恐慌,对核设施建设的"邻避效应"如何解决?如何提高公众对核电安全的认识,推动核电的健康发展?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我刊专访了环境保护部核电安全监管司司长汤搏。  相似文献   

18.
《中国核电》2018,(3):278-279
专访:核能领域的公众沟通做强核事业是国家战略,用于军也用于民,公众是核电的受益者,而非风险的承担者,核电是造福于人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我国提高公众沟通核能接受度的工作现状及展望虽然风险依赖于危险而存在,但不应该将风险和危险相混淆。风险是危险与其暴露量的乘积。如果没有暴露于危险之中,就不存在风险。  相似文献   

19.
贾峰 《中国核电》2018,(3):前插1-前插1
2017年9月,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发布了由中国工程院、法国国家技术院和法国科学院两国三院提交的《关于核能未来的联合建议》,其中指出:当前全球核电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公众问题,取得公众支持和接受是发展核电的重要外部条件。为此,首先要做好核电站建设的信息公开和选址的决策过程。前者重在满足公众知情权,让公众监督落在实处;后者意在让公众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愿。其次,还要强化核电科普工作,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来传播科学知识,让公众能  相似文献   

20.
正2021年4月14-16日,2021年中国核能可持续发展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主办,以"核能安全发展、公众沟通与数字化转型"为主题,邀请相关政府部门领导做主旨演讲;邀请相关核电集团领导做主题报告;邀请行业相关领域权威专家做专题报告与互动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