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双河油田主力油层微构造研究,总结出油层微构造特征及其主要类型,它包括正向微构造、负向微构造和斜面微构造等。生产实例表明正向微构造为剩余油富集区,负向微构造为严重水淹区。建议在制定油田开发加密调整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微构造因素,尽可能把加密生产井钻在正向微构造上,负向微构造只能钻注水井。  相似文献   

2.
油层微型构造(微构造)是指在总的油田构造背景上,油层本身的微细起伏变化所显示的构造特征。微构造可分为正向微构造和负向微构造。正向微构造一般为剩余油富集区;负向微构造为低含油气或易被水淹区。垦西油田生产实践证明,正微区的生产井效果好,负微区生产井效果差。在确定加密井网井位时,应考虑微构造因素,尽可能的把加密井钻在正向微构造区。  相似文献   

3.
油层微构造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油层微型构造 (微构造 )是指在总的油田构造背景上 ,油层本身的微细起伏变化所显示的构造特征 ,其幅度和范围均很小 ,通常相对高差在 10m以内 ,面积很少超过 0 .3km2 。它可以分为正向微构造和负向微构造。正向微构造 ,一般为剩余油富集区 ;负向微构造 ,为低含油气或易水淹区。经过对垦西油田实践证明 ,凡正微区的生产井效果好 ,负微区生产井效果差。在确定加密井井位时 ,应结合微构造因素 ,尽可能地把加密井钻在正向微构造区 ,负向微构造区只宜布注水井  相似文献   

4.
微构造与油气聚集关系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油层微构造包括正向微型构造如小高点、小鼻状凸起和小构造阶地等, 为油气富集区;负向微构造如小向斜和小沟槽等,为低含油气或严重水淹区。实践表明同一时期投产的加密井,正向微构造区生产情况最好,负向微构造区最差,且后者仅为前者的1/3。因此在制定调整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微构造因素,尽可能把加密井钻到正向构造区,负向构造区只钻注水井。把握好微构造与油气的关系对油田增产挖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微构造对油水运动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微构造的成因和分类进行了论述,并以张天渠油田为例,就各种微构造组合方式对油水运动规律的影响进行了说明,得出结论:正向微构造为油气富集区,负向微构造为低含油气或严重水淹区。在确定加密井井别时,应尽可能地把生产井钻在正向微构造区,把注水井钻在负向微构造区。  相似文献   

6.
杨春  王燕  王波 《吐哈油气》2006,11(1):20-23
油层微型构造(微构造)是指在总的油藏构造背景上,油层本身的细微起伏变化所表现出的构造特征,其幅度和范围均很小,通常相对高差在10m以内,面积很少超过0.3km^2。可以分为正向微构造、负向微构造和斜面微构造。正向微构造一般为剩余油富集区,而负向微构造一般为低含油气区或易水淹区。对鄯善油田西Ⅱ区的微构造分析表明,正向微构造区油井的生产能力好,负向微构造区井的生产能力差。  相似文献   

7.
针对下二门油田油层自身的变化而开展构造、微构造特征综合研究,从地质角度对微构造情况进行精细描述,寻找出构造、微构造的分布规律,以及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分析得出:微型构造对油水运动有明显影响,由于地层倾角和重力作用,正向微型构造区剩余油饱和度高,负向微型构造区剩余油饱和度低。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ZW油田主力油层微构造研究,总结油层微构造特征及其主要类型,在总的油田构造背景上,油层本身的微细起伏变化所显示的构造特征,在区域构造控制下,受沉积环境、差异压实作用、古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形成正向(小高点、小鼻状等)、负向(低点、凹槽等)、斜面微构造特征。利用地震精细解释微构造及低序级小断层的识别技术,研究高含水油田后期剩余油挖潜的有利措施。  相似文献   

9.
濮城油田沙二下是一个被断层复杂化了的断块型油气藏,通过对储层的精细描述表明,各砂岩组顶面微构造发育,其成因有2种,与构造作用有关的微构造及与构造作用无关的微构造,前者规模较大,后者规模通常较小,根据微构造的起伏变化和形态,可分为3类:正向微构造,负向微构造,斜面微构造,正向微构造是油气富集与控制剩余油分布的重要微构造。  相似文献   

10.
应用微型构造和储层沉积微相研究油层剩余油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微型构造与储层沉积微相相结合的方法,对胜坨、孤岛、梁家楼、广利和孤东油田研究结果表明,微型构造和沉积微相对油层剩余油分布有密切关系。正向微型构造为剩余油富集区;负向微型构造为高含水区;斜面微型构造区油井的产能界于正向和负向微型构造之间。文中并对微型构造图的制作、沉积微相的判别与划分、微型构造和储层沉积微相影响剩余油分布与油井生产的机理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油层微型构造对油井生产的控制作用。油层微型构造系指在油田总的构造背景上,油层本身的微细起伏变化,相对高差在10米以内、构造范围在0.3平方千米以内的小构造,包括正向微型构造如小高点、小鼻状凸起和小构造阶地等,为剩余油富集区;负向微型构造如小向斜和小沟槽等,为严重水淹区。直接以油层顶面(或底面)为准绘制小等高线间距(1—5米)构造图,可显示出微型构造特征。胜坨、孤岛油田实践证明,凡位于正向微型构造区的井生产好,负向微型构造区的井生产差。在制定调整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微型构造因素,即尽可能把加密井钻在正向构造区,负向构造区只能钻注水井,这对油田增产挖潜将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以地质力学理论为基础。综合应用地震,测井,油田动态等资料,对盘河断块区构造及微构造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该断块区属于典型的复杂断块构造,经过不同时期应力场的复合与联合形成了棋盘格式断裂体系,5条三级断层贯穿全区,内部还发育多条四,五级断层,由于断层发育,断块破碎,形成反向屋脊式断块油藏,断块内构造高部位多分布在西南方向,在区域构造控制下,受沉积环境,差异压实作用,古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形成正向(小高点,小鼻状等),负向(低点,凹槽等),斜面微构造特征,不同类型微构造对油水运动规律及剩余油分布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正向微构造剩余油相对富集,应用研究成果。调整注采结构,在正向微构造高点及构造高部位剩余油区实施打调整井等措施。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就微构造影响剩余油形成和分布机理进行了论述 ,并以我国东部S油田为例 ,对各种微构造组合方式对剩余油的影响进行了说明 ,得出结论 :微构造高点和断层封闭带是剩余油重要的聚集带 ,油层正向微构造有利于油气聚集  相似文献   

14.
同生断层和微构造对油井产能和剩余油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因此寻找剩余油富集区是保证油田稳定生产的关键.通过分析P油田同生断层附近和微构造区油井的产油能力和剩余油分布状况,研究同生断层和微构造对油气聚集的影响.综合研究认为,P油田同生断层附近和微构造中的正向微构造类型区油井产油能力强,剩余油富集,表明同生断层和正向微构造是P油田剩余油富集和分布的重要类型.  相似文献   

15.
濮城油田沙河街组二段剩余油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濮城油田东区沙河街组二段为多油层非均质层状油藏,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其剩余油储量为96×104t,主要集中在断层附近、构造高部位及复杂断块区.微构造和储层性质是影响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正向微构造和小断层遮挡所形成的微型屋脊式构造是剩余油集中的部位;非均质性严重、渗透率低的流动单元其剩余油饱和度高.另外,注采系统亦对剩余油的分布有一定影响,注采井距加大,剩余油饱和度则增大.  相似文献   

16.
微型构造表征技术在八面河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八面河油田井网密集区及井网稀疏的欠开发区的微构造研究,探讨了微构造表征技术。首先在储层多层次逐级对比的基础上,建立主力油层对比关系;密集井网条件下,则利用钻井资料编制油层顶底微型构造图;对于欠开发地区,通过人机联作自动追踪成图技术,输出2m等值线间隔构造图,建立微构造模型。以微构造模型为基础进行潜力评价,部署关键井寻找优质储量或进行开发动态调整。应用该项技术在八面河油田滚动发现了角15块等断鼻翼部局部高点,增加石油地质储量488×10~4t。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多油层断块油藏的微构造进行研究,提出了断块油藏存在屋脊式、墙角式、封闭小断块式及正向、负向微构造5种类型,认为前4种类型是剩余油的有利富集区,指出地质多靶定向井和水平井技术是挖潜不同类型微构造形成的剩余油的高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以大庆喇嘛甸油田喇8-182井区三类油层聚驱为例,研究了砂体沉积类型、储层参数、微构造等地质因素对聚驱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为骨架的砂体动用程度最高,以非主体席状砂为骨架的砂体动用程度最低;受储层参数影响,单层砂体厚度越大,渗透率越大,聚驱动用程度越高;受微构造类型影响,正向和斜面微构造类型油层的聚驱效果明显优于负向微构造。  相似文献   

19.
广利油田莱1,莱36断块微型构造与油井生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广利油田莱1,莱36断块的微型构造,沉积微相以及动态因素对油井生产的影响,根据这两个断块上所打的15口调整生产井6年多时间的大量资料及静态研究成果,得出的结论是:处于正向微型构造上的井(简称正微井)高产,处于斜面微型构造上的井(简称斜微井)产量中等,处于负向微型构造的上井(简称负微井)低产,负微井平均单井累计产量已减至正微井的六分之一。分析了影响三类油井生产的因素和造成大的差异的原因,主要是  相似文献   

20.
油田经过注水开发后,剩余油分布不仅受储层微相及非均质性的影响,而且与储层微型构造有关.开展储层微型构造研究,对于认识处于相同微相的相邻油井的生产状况及水淹情况、剩余油的分布特征非常重要.通过对大港孔南地区小集油田生产实例进行分析,总结出微型构造与油水运动机理的关系:在注水开发时,正向微型构造是剩余油存在的主要区域,而处于负向微型构造区的生产井常易水淹.研究结果对于开展老油田挖潜工作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