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渭河沉积物中重金属释放的动态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释放过程的进行,PH值所所降低,而溶出碱显著增加,碱度溶出平衡与重金属释放平衡几乎同时完成;通过验发现水流紊动强度提高,溶出碱度与重金属释放强度同步增大,反映了释放过程中重金属碳酸盐结合态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证明,将重金属翻译放过程中泥沙运动看作为平衡沙是合理的,但试验初期,悬沙颗粒组成存在一定程度的沿程细化,悬沙颗粒的沿程细化对重金属释放动力学过程的影响不明显,对颗粒态重金属  相似文献   

2.
分层包气带中铜离子迁移试验及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黄河》2014,(3):37-39
通过饱和-非饱和分层土柱迁移试验及其数值模拟来研究铜离子运移深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试验初期,包气带中产生的水势负压会使土壤水分重新分配,非饱和土的含水率小幅度增加,饱和土上层的含水率明显降低,但很快又达到饱和。水势负压对铜离子的迁移影响不大。铜离子的迁移速率随着土壤埋深的增大而减小,吸附—沉淀作用是主要影响因素。铜离子在60 d、110 d、160 d、1 a、3 a、5 a六个时刻的迁移深度分别为20.0、35.0、45.0、52.5、66.7、70.0 cm,这可以作为治理重金属铜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的污染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含有重金属的工业废水排放到河道中,通过河道底泥的吸附作用,不断累积到底泥中,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研究河涌底泥重金属吸附特性,对于解决重金属污染问题具有科学意义和现实价值。该文通过研究泥沙粒径对底泥吸附铜离子的影响规律,分析泥沙粒径对于铜离子的吸附量和吸附速率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随着泥沙粒径的增大,泥沙对铜离子吸附速率的贡献率随之增大,粗颗粒泥沙的吸附速度要比细颗粒泥沙的迅速的多;而随着粒径的增大,泥沙对铜离子吸附量的贡献率随之减小,细颗粒泥沙的吸附量则远大于粗颗粒泥沙。  相似文献   

4.
韩涛 《人民长江》2022,53(5):47-52
为了解长江口新成陆区域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生态风险,对上海市横沙东滩71个采样点土壤中8种重金属(铜、铬、镍、锌、铅、镉、砷、汞)的含量进行检测和统计分析,并结合蒙特卡洛模拟对其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表层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锌、铬、镍、铅、铜、砷、镉、汞,其平均值均低于上海市土壤背景值。铬、镍、锌、铅、汞服从对数正态分布,铜、镉、砷既不服从正态分布也非对数正态分布。(2) 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各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因子高低顺序为汞>镉>砷>镍>铅>铜>铬>锌,8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为36.80~150.96,处于轻微至中等生态风险水平,且以轻微生态风险水平为主(概率为93.34%)。ERL/ERM法评价结果表明,8种重金属时常发生生态风险的概率极小(<0.72%),镉、铅、锌、铜、汞、铬、砷很少或者无负面生态风险,而镍则偶尔发生生态风险(概率为95.04%)。8种重金属总体发生生态风险的等级和频率均较低,但部分重金属(如汞、镍)须予以一定关注。  相似文献   

5.
黄河悬浮泥沙中的铜形态与其生物有效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黄河主要经济鱼类为材料,以黄河原状水和澄清水为两种实验水,研究了黄河泥沙对鱼体铜积累效应的影响,以及黄河悬浮泥沙中铜的形态与其生物有效性的相关关系,确定了具有最大生物有效性的铜形态,为从重金属总量标准向形态标准的过渡提供了必要的实验数据,并为多泥沙河流确定水环境容量、制定水质标准以及水资源的宏观控制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不同pH值条件下重金属捕集剂有效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高分子有机捕集剂与废水中的多种重金属离子发生螯合反应,生成稳定且不溶于水的金属螯合物来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对4种捕集剂在不同pH值的条件下对含有汞、铜、镉、铅等重金属污水的去除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重金属捕集剂方法处理重金属废水的效率较高,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黄河主要经济鱼类为材料,以黄河原状水和澄清水为两种实验水,研究了黄河沁对鱼体现 铜积累效应的影响,以及黄河悬浮泥沙中的铜的形成与其生物有效性的相关关系,确定了具有最大生物有效性的铜形态,为从重金属总量标准向形成标准的过渡提供了必要的实验数据,并为多泥沙河流确定水环境容量,制定水质标准以及水资源的宏观控制和管理提供了科学。  相似文献   

8.
为了评价长江口及毗邻海域重金属环境污染情况,用评价区49个站位的实测资料对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与分布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域中,沉积物中锌的含量最高,其次为铜、铅,而汞的含量最低,且铜和锌具有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重金属含量分布呈南高北低(特别是调查区东北部)、近岸高远岸低的特征,高值区不仅出现在长江口水质浑浊水域,也出现在杭州湾湾口海域,杭州湾可能已经成为长江口海域重金属元素的另一重要的沉积“汇”。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整体上呈逐步降低的趋势,2005年沉积物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原因可能是三峡工程蓄水和近年来流域及河口的治理。  相似文献   

9.
调研了我国重点流域106座典型污水处理厂污泥的重金属含量,并分析了重金属的可能来源。结果表明,污泥中不同重金属按照含量平均值大小排序依次为:总锌总铜总铬总镍总铅总砷总镉总汞,其中总铬、总镍、总锌、总铜含量超过各项泥质标准限值的频率较高,总镉和总汞超过农用(A级)和土地改良/园林绿化(酸性土壤)标准限值的频率较高,总砷超标频率相对较低,所有样品中铅含量均满足标准要求。采矿、冶金和电镀行业是含重金属废水的主要来源,染料、制革、催化剂、电池、农药、机械加工等行业也会产生含重金属废水;此外,由工业废酸和废弃金属制备的混凝剂在工业废水预处理以及污泥脱水中应用较为普遍,是污泥中重金属的重要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0.
电镀废水中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如镉、铜、镍、锌、铅、锡、铁等。由于镀液中添加有部分络合剂,废水中重金属呈络合状,给处理带来困难。根据国内外资料介绍,对重金属废水的处理尚在研究探索阶段,缺乏生产运转实践经验和可靠数据。现将一般处理方法简述如后。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大伙房水库迁建区的土壤进行了重金属含量及分布研究,并采用多种污染评价方法对迁建区土壤的污染情况进行测评。测评结果显示,大伙房水库迁建区土壤中主要含有铬、铜、铅、锌、镉五种重金属元素,且含量超过了辽宁省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平均值,在迁建区中富集程度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2.
开展了铜、镍重金属处理药剂的选型小试及定量中试。对比分析不同化学处理药剂的去除效果,探究合理的重金属处理药剂投加量。结果表明,针对低浓度铜(2mg/L)的去除,推荐化学处理药剂为絮凝剂(PAC),投加量为200 mg/L以内,即可实现出水总铜达标排放;去除低浓度镍(1mg/L)的最佳化学处理药剂为金属捕捉剂(TMT-15),其投加量与进水总镍浓度呈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3.
长春市是东北重要的重工业城市,城市黑臭水体淤泥中的重金属污染不仅影响城市生态环境而且危害人体健康。以长春市内主要的7条黑臭水体淤泥为研究对象,采集淤泥样本1 552组,运用地质积累指数法将8种重金属含量统一量化后,通过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分析长春市淤泥重金属污染状况,并以Arc GIS为操作平台,绘制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市内黑臭水体中的淤泥均有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主要重金属污染物为汞、锌、铬、铅、镉、铜,污染程度依次为:锌汞镉铜铅铬;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在不同流域内存在明显差异性,各污染带并呈连续状分布,其中位于工业区的串湖流域污染程度最高,城郊及上游汇水区域污染程度较低,具有"中心高,周边低"的特点。研究成果对城市清淤及水环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用流动注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痕量铜、锌、镉、铅的原理及实验用的仪器和试剂、实验准备等几方面,还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5点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5.
重金属废水生物处理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主要从生物法去除废水中重金属的原理,重金属废水生物处理技术,及重金属废水生物处理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有关重金属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的研究成果,并介绍了重金属废水生物处理的工程应用,提出关于重金属废水生物处理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新疆博乐农村地区水资源紧张、饮用水安全难以保障等问题,文章在饮用水水源特点及常规处理工艺的基础上,提出了由沉淀、粗滤、慢滤、消毒等多个净化工艺组成的慢滤工艺,并确定了各净化工艺设计技术参数,分析了慢滤工艺净化处理前后水源中有机物氨氮、重金属铜和铁含量变化关系,得到慢滤技术净化处理水源时,有机物氨氮、重金属铜和铁的净化率分别为83.4%、 85.9和89.5%;慢滤工艺技术简单,造价成本低,修建规模可以依据需要供水人数进行确定,净化处理后水源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研究结果为慢滤工艺在新疆博乐农村地区推广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长江安庆市江段水质时空变化规律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多年长江安庆江段水质监测资料及1991~1992年重点污染源调查资料,从时间和空间两因子分析了该江段水质变化规律及底泥中重金属含量变化情况;并研究了不同排放方式的排污口附近污染物质浓度场分布等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前,针对雨水径流对海绵设施种植土的影响还缺乏研究。选择嘉兴市海绵试点区内不同项目的绿色海绵设施,研究雨水径流对海绵设施内种植土的营养物质含量、重金属物质含量的影响,海绵设施内种植土的营养物质含量、重金属物质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对海绵设施内种植土的营养物质含量、重金属含量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乌梁素海重金属在冰-水介质中迁移的微观机理,对冰封期乌梁素海不同重金属(Fe、As、Cr、Cu、Zn、Mn、Cd、Hg、Pb)水样进行室内单向结冰模拟,总结重金属在冰体和冰下水体中的分布特征,并根据第一性原理进行结合能计算,从结合能的角度分析其微观机理。结果表明:各重金属与水体的结合能均大于与冰体的,表明重金属在水体中比在冰体中更稳定,驱使重金属从冰体向冰下水体迁移。  相似文献   

20.
在简要叙述微滤的分离原理、微滤及微滤膜的主要特点的基础上,重点综述微滤技术在处理二级生物处理出水,微污染水源水,含油废水,重金属、印染、造纸废水等各种废水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